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1)
2023(14798)
2022(12436)
2021(11778)
2020(9875)
2019(22683)
2018(22240)
2017(42759)
2016(22664)
2015(25275)
2014(24827)
2013(24369)
2012(22216)
2011(20077)
2010(19665)
2009(18158)
2008(17845)
2007(15154)
2006(13093)
2005(11615)
作者
(61456)
(51596)
(51171)
(48774)
(32890)
(24299)
(23164)
(20011)
(19970)
(18057)
(17784)
(17509)
(16354)
(16051)
(15982)
(15903)
(15150)
(14929)
(14860)
(14749)
(12632)
(12305)
(12240)
(11844)
(11532)
(11472)
(11281)
(10822)
(10152)
(10089)
学科
(97061)
经济(96924)
管理(68631)
(59734)
(49453)
企业(49453)
方法(42347)
数学(37826)
数学方法(37361)
中国(28732)
(25576)
(23485)
(21060)
业经(19455)
(17979)
贸易(17968)
(17554)
(17058)
地方(15704)
(15253)
财务(15204)
财务管理(15167)
(15167)
银行(15146)
农业(15111)
环境(14881)
(14822)
(14678)
金融(14674)
(14523)
机构
大学(319565)
学院(315379)
(138503)
经济(135981)
管理(123724)
研究(108804)
理学(107441)
理学院(106210)
管理学(104426)
管理学院(103807)
中国(83721)
(66947)
(64647)
科学(62980)
(52172)
财经(51808)
中心(49741)
研究所(47533)
(47505)
(46478)
经济学(44672)
(44367)
业大(43508)
北京(41761)
(40500)
经济学院(40225)
师范(40099)
(39956)
财经大学(39031)
农业(36410)
基金
项目(219130)
科学(176371)
基金(165476)
研究(159752)
(144400)
国家(143312)
科学基金(124514)
社会(106699)
社会科(101386)
社会科学(101365)
基金项目(87412)
(80847)
自然(79623)
自然科(77863)
自然科学(77839)
自然科学基金(76454)
教育(73141)
(70017)
资助(66631)
编号(61488)
(50702)
成果(49680)
重点(49614)
国家社会(46276)
(46193)
(45909)
(44737)
教育部(44270)
创新(43220)
人文(42506)
期刊
(144637)
经济(144637)
研究(94950)
中国(58592)
(50494)
管理(45843)
学报(45596)
科学(45473)
(41226)
大学(36255)
学学(34384)
(28865)
金融(28865)
农业(28030)
教育(27988)
财经(26179)
技术(26049)
经济研究(24270)
(22561)
业经(21148)
问题(20748)
(16672)
世界(15394)
(15267)
统计(14563)
(14519)
国际(14491)
技术经济(14483)
理论(14208)
现代(14159)
共检索到459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菊芬  张京祥  
从住房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加剧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制度性因素,并通过对国外及香港地区相关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城市居住分异进行制度性调控的建议,即一方面要运用经济手段对住房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另一方面要完善现有的住房供应制度,坚持住房有分异,分异有尺度,以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裴凌罡  
住房是重要的民生品,其基本属性是居住属性,同时也具有投资属性。计划经济时期,住房作为民生品被纳入福利体系,其建设和分配由政府统包,但短缺问题长期存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住房在商品化进程中逐渐由民生品向投资品演变,出现房价快速上涨、住房供给结构失调等新的问题。60余年来我国住房供给领域出现的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科学准确把握住房的双重属性,制定制度和政策时存在偏差,导致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因此,必须坚持把居住属性作为住房的基本属性,并合理适度发挥其投资属性,从而找准制度和政策的定位,深入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现"住有所居"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裴凌罡  
住房是重要的民生品,其基本属性是居住属性,同时也具有投资属性。计划经济时期,住房作为民生品被纳入福利体系,其建设和分配由政府统包,但短缺问题长期存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住房在商品化进程中逐渐由民生品向投资品演变,出现房价快速上涨、住房供给结构失调等新的问题。60余年来我国住房供给领域出现的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科学准确把握住房的双重属性,制定制度和政策时存在偏差,导致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因此,必须坚持把居住属性作为住房的基本属性,并合理适度发挥其投资属性,从而找准制度和政策的定位,深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曾国安  张河水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城市,成为城市常住人口,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已成为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城市住房目前的供给和未来的需求状况如何,城市未来需要新建多少住房才能满足居民住房需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一、城市住房供给存量的初步测算中国城市住房存量究竟有多少,学界观点并不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邱梦华  
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是城市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逐渐分异的历史变迁过程。如果不对居住分异加以适当的调控就会出现居住空间极化与隔离问题。城市居住空间极化是社会不公正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城市政治经济转变与城市规划、土地制度改革与房地产开发、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商品化是转型过程中城市居住分异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社会自组织力量、制定公正的社会政策是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学良  
尽管已经有许多研究试图从需求层面,如货币、利率、人口等角度来解释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波动现象,但目前从供给层面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问题的文献则相对不足。尤其是中国的诸多城市大都享有相似的人口结构轨迹、经济周期、货币和利率等因素,但最终不同城市的房价表现却有着巨大的差异。本文试图利用住房供给弹性来分析这一问题。首先,我们估计了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分别的和加总的住房供给价格弹性,发现中国的总住房供给价格弹性为2.65,明显小于用美国大都会数据估计得到的约7.3,中国城市的住房供给能力明显小于美国市场;其次,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对中国城市的住房供给弹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为每单位土地经济密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菊芬  朱杰  
在对中国城市居住分异进行阶段梳理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城市居住分异的特点,认为居住分异在空间上已经由大尺度的分异转向大尺度混合、中等尺度的分异,即在城市尤其大城市的内城或近郊区都呈现各类收入阶层居住社区混合现象,楼盘(小区)成为当今城市新的居住分异单元;同时,中国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演变与住房供给方式的发展、演变直接相关。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思齐  吴群  
政府垄断供地制度确立后,我国许多城市的住宅用地供给量出现了显著下降,而住宅用地供给量的下降会导致住房供给弹性的降低。本文通过构建和估计新建住房供给的结构式模型测度了我国20个主要城市供地制度变革前后的住房供给弹性。研究结果表明,20个城市的平均住房供给弹性由2001-2005年间的3.25下降到2006-2011年间的0.51。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现行住宅用地供给制度、增加住房供给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永民  吕萍  
当前我国住房市场存在着高房价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匹配,结构性供求失衡,金融风险累积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对住房多重属性的认识不足,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属性。基于对住房社会属性、商品属性、财产属性、投资品属性的分析,提出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进一步加强从供需两端发力,以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着力点放在土地供给侧改革、住房供给结构的调整、资金管控等长效机制的建立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永民  吕萍  
当前我国住房市场存在着高房价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匹配,结构性供求失衡,金融风险累积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对住房多重属性的认识不足,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属性。基于对住房社会属性、商品属性、财产属性、投资品属性的分析,提出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进一步加强从供需两端发力,以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着力点放在土地供给侧改革、住房供给结构的调整、资金管控等长效机制的建立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洪侠  
在我国制定科学有效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首先需要判断住房市场的供求状况,但目前缺少直接的住房供求状况统计数据,存量住房数据尤其不足,基于房价是供求关系的信号的认识,本文从收入与房价比较、增量住房与人口比较两个视角出发,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思家  
城市居住分异是中国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明显的一个表现,它由市场因素与非市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文章对阿朗索的土地竞标租金模型进行修改,加入中国城市特有的假设条件建立住宅竞标价格模型来分析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现象产生的市场因素。从社会稳定、劳动力市场、城市交通及公共资源四个方面讨论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最后,基于住宅竞标价格模型的分析,我们找到居住分异对策的核心是缩小不同收入家庭对住宅价格反应程度的差距。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捷凯  叶玲  宋伟轩  涂振发  
住房是公民生存生活的基本条件,住房负担关系着中国亿万流动人口在迁入城市的居留成本和生活质量,深刻影响着流动人口的居留和迁移决策,其中租房负担主要影响流动人口短期居留意愿,购房负担主要影响流动人口永久居留意愿.该研究基于2012年和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以地级以上城市为空间单元,通过比较不同区域、不同等级城市、不同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型群体的收入和住房负担差异,发现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房租和房租收入比均显著低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等级城市、高层次教育程度和稳定职业特征群体的租房负担较其他群体重.从综合收益成本角度判断,东部发达地区和高等级城市依然是流动人口未来一段时期重点迁入地区,但逐渐超越其经济负担能力的房价,将越来越成为流动人口永久定居城市的最大阻碍,导致其居留成本攀高,最终被迫回流或迁至相对低成本城市.基于共同富裕和人民城市建设理念,建议城市政府管理部门加大针对流动人口群体的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敏学  
在住房制度的转型发展中,实现"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不仅有赖于供应方式的转要,形成恰当的空间结构也至关重要。分析表明,在单中心结构的约束下,过于商品化的开发导致了上海中心地区住房的极化供给,降低了住房供给效率;价格机制将大量低收人群体挤出了中心域区优势区位,造成了非公平的住房配置。尽管政策调控能改善住房供给的空间梯度,但分散的住房建设仍需进行空间整含。文章指出,长期的住房建设应重视存量保障性住房资源的有效利用;而短期内住房结构的优化则有赖于微观区位内住房供给的调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曾国安  张河水  
城市化过程中和城市化完成后的住房保障需求是存在着差异的,住房保障需求的差异是由城市化过程中和城市化完成后城市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住房供求和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不同的特点所决定的。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城市化中和城市化后住房保障需求的差异。城市化中住房保障需求具有需求增长快、增长很集中、需求规模大、需求增长时间长和需求面广等特点,城市化中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设计应考虑这些特点。中国当前正处于急遽的城市化过程中,应该根据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住房供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在研究清楚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住房保障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探寻适合于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住房保障发展需要的住房保障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