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6)
- 2023(8603)
- 2022(7090)
- 2021(6784)
- 2020(5494)
- 2019(12855)
- 2018(12163)
- 2017(23136)
- 2016(12355)
- 2015(13749)
- 2014(13427)
- 2013(13700)
- 2012(12897)
- 2011(11861)
- 2010(11781)
- 2009(10697)
- 2008(10713)
- 2007(9251)
- 2006(8099)
- 2005(7511)
- 学科
- 济(58166)
- 经济(58117)
- 管理(32060)
- 业(30267)
- 方法(25648)
- 数学(23538)
- 数学方法(23397)
- 企(22971)
- 企业(22971)
- 中国(21648)
- 贸(16070)
- 贸易(16065)
- 易(15820)
- 财(14982)
- 农(13080)
- 出(12201)
- 制(10648)
- 学(10333)
- 地方(10011)
- 业经(9534)
- 银(9410)
- 银行(9394)
- 融(9390)
- 金融(9390)
- 行(9089)
- 口(8733)
- 出口(8729)
- 出口贸易(8729)
- 农业(8690)
- 环境(8338)
- 机构
- 大学(183831)
- 学院(178924)
- 济(87425)
- 经济(85941)
- 研究(70195)
- 管理(65497)
- 理学(56321)
- 理学院(55617)
- 管理学(54921)
- 管理学院(54570)
- 中国(53883)
- 京(39855)
- 科学(39689)
- 财(39074)
- 所(34999)
- 研究所(31986)
- 财经(31661)
- 经济学(30436)
- 中心(30163)
- 经(29329)
- 农(28759)
- 经济学院(27533)
- 北京(25606)
- 院(25307)
- 业大(24187)
- 江(24170)
- 财经大学(24099)
- 农业(22830)
- 范(22770)
- 师范(22570)
- 基金
- 项目(122059)
- 科学(97995)
- 基金(94259)
- 研究(86350)
- 家(83860)
- 国家(83309)
- 科学基金(70781)
- 社会(60481)
- 社会科(57640)
- 社会科学(57628)
- 基金项目(48912)
- 自然(44364)
- 自然科(43428)
- 自然科学(43413)
- 自然科学基金(42672)
- 省(41786)
- 资助(39065)
- 教育(38625)
- 划(37756)
- 编号(30126)
- 部(29571)
- 重点(27855)
- 国家社会(27738)
- 发(26283)
- 中国(26176)
- 教育部(25609)
- 创(24842)
- 成果(24620)
- 人文(23892)
- 创新(23537)
共检索到270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薛桂芝
本文对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测度。在采用永续盘存法对中国1998-2014年2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本存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了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并且分析了不同地区间、不同城市层次间基础设施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产出弹性的差异,指明了未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侧重点。本文认为,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化相比,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规模仍然不容乐观,而且不同地区间和不同城市层次间城市基础设施资本积累和产出弹性存在较大差异。从地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其产出弹性要低于中西部地区;从城市层级差异来看,副省级及以上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远远高于地级城市,但其产出弹性远远低于地级城市。因此,未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侧重点应在中西部地区和地级城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戈
本文将全社会总固定资本划分为经济基础设施资本、社会基础设施资本和非基础设施资本,进而分别从全国层面和分地区层面对经济、社会基础设施资本与非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年初值)的全国时间序列数据(1981—2012年)和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1997—2012年)进行了完整细致的估算。在此基础上,本文估计了不同类型资本的产出弹性,并对中国生产函数是否具有规模报酬不变性质进行了检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任飞 王进杰
本文基于总量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和最优规模问题。基于本文研究,中国基础设施资本产出弹性虽然低于私人资本的产出弹性,但其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基础设施资本每增加1%,可以使劳动生产率和总产出增长0.297%。根据基础设施达到最优规模应该满足的条件,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基础设施资本在2000年时尚未达到最优规模,基础设施服务供给总体依然不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李鹏 樊纲 徐建国
本文对已有基础设施测算文献中的偏误进行了修正,包括调整统计口径使得2003年前后数据可比,重新估算折旧率和基年的基础设施存量。然后,分析了中国基础设施的现状并讨论了未来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向。测算结果显示,1978—2014年基础设施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3%。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础设施存量的增长速度显著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并且基础设施存量在资本存量中的占比逐年上升,2002年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东中西的比较显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基础设施在总资本中的占比以及基础设施产出比都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西部地区人均基础设施存量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并且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低于中部和东...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基础设施存量 基础设施投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英 王静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决策的政绩、寻租、效率以及需求导向进行分析,并利用修正的鲍莫尔模型,可为分析居民需求弹性对基础设施投资倾向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微观的理论框架。结合天津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证分析,从经济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方面,探讨基础设施需求弹性反映出的结构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明娥
文章基于非传统途径的永续盘存法,构建兼具财富和生产双重属性的核算框架,综合测算1981—2020年全国层面以及1996—2020年省级层面农村经济基础设施的财富性资本存量总额、财富性资本存量净额以及生产性资本存量,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估计其资本回报率。结果表明:农村经济基础设施的财富性资本存量总额、生产性资本存量和财富性资本存量净额依次递减,并且三者之间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总体上不断攀升,区域上由东向西呈现阶梯式分布并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而资本增速表现为“倒U”型发展趋势;农村经济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
关键词:
农村 经济基础设施 资本存量 资本回报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戈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而深入考察基础设施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依赖于一套完整的全国及省际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数据。为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基础设施投资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对官方统计数据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调整,进而通过永续盘存法分别估算了全国层面1953—2008年以及省际层面1993—2008年各年末的基础设施资本存量。
关键词:
基础设施 资本存量 投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苑德宇
本文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2-2009年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民间资本参与对城市基础设施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民间资本参与度的变化当期显著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绩效的改进,但其长期效应并不显著;不同地区产生了迥异的效应:东部地区的民间资本参与度变化仅在当期对城市基础设施绩效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而中西部地区相应效应却仅存在于滞后期;国内民间资本参与显著增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绩效,而国际资本参与的相应效应却并不显著。
关键词:
民间资本 城市基础设施 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欧阳静 张宏海
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经济发展、产业成长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未得到有效缓解,投资不足与低效是供给水平低下是一个重要的诱因。文章基于1981—2014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时间序列数据,对各类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及效率进行测度和检验,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提出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资金投入 异质性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欧阳静 张宏海
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经济发展、产业成长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未得到有效缓解,投资不足与低效是供给水平低下是一个重要的诱因。文章基于1981—2014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时间序列数据,对各类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及效率进行测度和检验,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提出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资金投入 异质性 实证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毅 陈强 邓小华
本文介绍了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特许期弹性调整机制及其优势,通过分析我国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收费调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并考察国外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建立弹性)特许期机制的成功经验,主张建立PPP项目特许期弹性调整机制,进而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应用弹性特许期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修岩 王雨昕
数字技术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而数字经济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文章从宏观视角出发,基于中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2—2020年的样本数据,从中心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梯度和多中心指数维度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不同行业企业选址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数字基础设施的改善推动了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程度的上升。这表现为CBD附近人口的密集化,同时人口密度随距离递减的速度加快,表明数字基础设施的扩展为城市中心带来更强的内聚动力,使得该区域更加紧凑。(2)尽管核心区域更为紧凑,但城市也在向多中心化方向发展,呈现出新兴次级中心的形成与扩散。(3)地铁作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分散,但这并未根本改变人口向城市中心的整体聚集倾向。城市应当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缓解中心区域压力,带动城市各区域共同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骆文月 随洪光
本文基于2003—2017年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并考察基础设施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整体上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抑制规模经济。区分流量效应和存量效应发现:传统基础设施的存量效应和流量效应均提高技术进步、抑制规模经济;在技术效率方面,传统基础设施流量效应显著提高技术效率,存量效应不显著。数字基础设施的存量效应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抑制规模经济,流量效应促进规模经济、抑制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交互效应说明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存量和流量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时存在相互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改善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肖挺
文章以地区为研究视角,利用中国市级面板数据探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各城市制造业及服务业劳动就业总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发达地区制造业就业受交通便捷所带来的正向影响更大;不同地区交通建设对就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部分东部沿海地区及中部地区城市由于交通便捷扩张了就业规模,而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三大核心城市圈和西部地区的城市均未能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获得就业层面的实利。此外,在各省内部,省会城市周边及距离省会较远的城市就业状况受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较小。据此文章认为,中国东部核心城市及一些省会城市有出现"城市病"的征兆,而对于西部地区的城市,仍应进一步加大其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从而改变当地的社会生态结构,维系各地区之间平衡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就业 门限回归 核心城市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明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9~2010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和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中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就业密度之间的内生关系和空间溢出关系。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密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后者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前者;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密度对城市交通建设也存在显著促进作用。此外,城市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就业密度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相邻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密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果忽略这种影响,会低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劳动力就业密度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