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12)
2023(13466)
2022(11686)
2021(11268)
2020(9215)
2019(21792)
2018(21508)
2017(41394)
2016(22241)
2015(25286)
2014(25228)
2013(25087)
2012(22847)
2011(20753)
2010(20644)
2009(18772)
2008(18054)
2007(15327)
2006(13502)
2005(11784)
作者
(62871)
(52279)
(51667)
(49545)
(33290)
(24795)
(23550)
(20619)
(19928)
(18475)
(17837)
(17685)
(16489)
(16422)
(16168)
(15918)
(15509)
(15368)
(14934)
(14717)
(12818)
(12755)
(12397)
(11823)
(11592)
(11588)
(11483)
(11372)
(10417)
(10237)
学科
(90948)
经济(90846)
管理(60319)
(56362)
(44977)
企业(44977)
方法(40802)
数学(35730)
数学方法(35363)
中国(28585)
(23839)
(20323)
地方(18925)
业经(18851)
(18703)
(18488)
贸易(18478)
(17997)
农业(16119)
(15574)
理论(14760)
环境(14608)
(14357)
(13394)
银行(13354)
技术(13297)
(12785)
(12509)
金融(12505)
(12300)
机构
大学(315970)
学院(312712)
(128465)
经济(125715)
管理(124381)
研究(108381)
理学(108130)
理学院(106861)
管理学(105152)
管理学院(104598)
中国(80773)
(68707)
科学(66368)
(55650)
(53364)
研究所(48989)
中心(48056)
(46327)
财经(45505)
业大(44789)
北京(43978)
(43052)
(42848)
师范(42707)
(41663)
(39685)
经济学(39317)
农业(36314)
经济学院(35482)
(35271)
基金
项目(217982)
科学(172135)
研究(160196)
基金(159514)
(139130)
国家(138066)
科学基金(118689)
社会(101835)
社会科(96583)
社会科学(96554)
基金项目(85475)
(81888)
自然(76756)
自然科(75027)
自然科学(75011)
自然科学基金(73647)
教育(73057)
(70330)
资助(65284)
编号(64709)
成果(52397)
(48828)
重点(48467)
(46416)
(44963)
课题(44382)
国家社会(42301)
教育部(42091)
创新(42011)
科研(41068)
期刊
(136579)
经济(136579)
研究(95151)
中国(57964)
学报(47396)
科学(45608)
管理(44658)
(41708)
(39564)
大学(36064)
教育(35499)
学学(33626)
农业(29727)
技术(26380)
(24573)
金融(24573)
经济研究(22708)
财经(21669)
业经(20882)
问题(19265)
(18556)
图书(17330)
(16194)
科技(15105)
理论(14952)
(14798)
资源(14655)
技术经济(14599)
现代(14365)
世界(13819)
共检索到451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直民  鲍海君  彭毅  黄莉  
研究目的:梳理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构建城市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框架及其演进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演绎归纳法。研究结果:(1)地下空间研究范式已经从建筑附属物范式转移到资源利用范式,并将进一步扩张到时空发展范式;(2)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演进既有不同学科之间的范式转移,也有同一学科体系下循序渐进的范式扩张;(3)新的研究范式没有完全推翻原有范式,而是体现了与原有范式的包含、继承与交叉。研究结论:地下空间研究范式符合土地科学学科的演进规律,受土地科学学科范式的指导和约束,可以采用土地科学学科理论来加以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直民  鲍海君  彭毅  黄莉  
研究目的:梳理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构建城市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框架及其演进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演绎归纳法。研究结果:(1)地下空间研究范式已经从建筑附属物范式转移到资源利用范式,并将进一步扩张到时空发展范式;(2)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演进既有不同学科之间的范式转移,也有同一学科体系下循序渐进的范式扩张;(3)新的研究范式没有完全推翻原有范式,而是体现了与原有范式的包含、继承与交叉。研究结论:地下空间研究范式符合土地科学学科的演进规律,受土地科学学科范式的指导和约束,可以采用土地科学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生钰  朱宪辰  
研究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相关的法律建设现状,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法律建设奠定基础。研究方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从1997年建设部颁布的有关地下空间的第一部部门规章开始到现在,各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已经有32部,这些法律法规涉及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产权归属、与地表的关系、开发利用规划、交易转让等各个方面。研究结论:与地下空间相关的法律建设速度很快,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覆盖范围小、法律效力低;(2)不同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内容上的冲突;(3)在一些重要内容上缺乏相关规定。因此,进一步完善需要:(1)对已有的城市地下空间法律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嫮  蓝佳  
文章分析了2012—2018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影院空间扩张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院空间扩张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影院由集中分布于四大中心城市扩张到四大城市群,再向周边四、五线城市扩张,总体上呈现为“等级式”扩张模式。(2)国有院线影院数量远超民营,表现为“等级式”结合“邻近式”扩张模式,民营院线影院则表现为单一的“等级式”扩张。(3)票房前四的院线都采取了“等级式”扩张模式。除实力最强的万达院线采取单一“等级式”扩张之外,大地院线通过吸引加盟的方式跑马圈地,实现“邻近式”扩张;而上海联合和中影南方,则主攻一线城市,并扎根于总部所在城市群,采取“区域深耕式”扩张。(4)影院扩张受到收入水平、人口密度、互联网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的正向影响;而空间溢出效应多为负,极化效应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龙茂乾  孟晓晨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表明,城市人口增长和交通改善等因素都会导致城市的空间扩张,但其作用的机理不同。结合中国的情况,将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因素分为城镇化和郊区化2个市场化动力,二者都会推动城市空间扩张,导致城市边界向外延伸。历年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结果都表明,在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进程中,城镇化动力和郊区化动力都在起作用,城镇化动力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郊区化动力也有增强的趋势。人口增长和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的推动力远大于阻力。作为城市空间扩张速度变化的分水岭以及市场作用下收入水平显著性改变的分界点,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对于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进程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孟禹  张可云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本文构建了新的城市规模综合度量方法,界定了城市扩张,并建立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利用中国1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城市扩张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竞争行为;第二,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存在"竞争向上"现象,且规模小的城市会对空间释放更强的竞争信号;第三,城市群对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有一定抑制作用;第四,省会及以上城市间的空间竞争强度与其他普通城市间的竞争强度无显著差异。本文研究结果对完善城市扩张控制政策、改善城市扩张空间失衡格局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莫长炜  闫毓龙  王燕武  
本文以城市为对象,基于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σ收敛系数、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概率等方法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地区差异、分布动态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探讨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的差异变化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Dagum基尼系数以及σ收敛系数呈下降趋势,城市空间扩张质量差异不断缩小、整体呈现收敛之势;地区间的差异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差异贡献在不断上升,地区内部差异的贡献率则稳定在32%左右;城市空间扩张质量初始等级更高的城市更容易向更高层级转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提升速度明显下降,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地区差异、分布动态也发生显著改变,特别是西部地区城市空间扩张质量与东部和中部地区差距拉大。本文合理度量了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质量,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质量提供了政策制定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嫮  蓝佳  
文章分析了2012—2018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影院空间扩张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院空间扩张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影院由集中分布于四大中心城市扩张到四大城市群,再向周边四、五线城市扩张,总体上呈现为“等级式”扩张模式。(2)国有院线影院数量远超民营,表现为“等级式”结合“邻近式”扩张模式,民营院线影院则表现为单一的“等级式”扩张。(3)票房前四的院线都采取了“等级式”扩张模式。除实力最强的万达院线采取单一“等级式”扩张之外,大地院线通过吸引加盟的方式跑马圈地,实现“邻近式”扩张;而上海联合和中影南方,则主攻一线城市,并扎根于总部所在城市群,采取“区域深耕式”扩张。(4)影院扩张受到收入水平、人口密度、互联网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的正向影响;而空间溢出效应多为负,极化效应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安乾  李小建  吕可文  
文章使用1990—2009年中国260个地级及地级以上的城市数据,采用位序—规模法则、K值、GIS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格局及演变特点,并引入K'衡量城市空间扩张的效率。主要结论有:①城市扩张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主因是国家城市化战略的调整。2000年后城市发展趋向不均衡,城市体系发生动荡变化。这种变化应该高度重视。②城市空间规模变大的趋势更加显著,城市类型向更高级别推进,城市区域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城市所在地区差异导致城市扩张进程分化,城市地位也随之变化。③各地区城市扩张速度有显著差异,省级中心城市的扩张前慢后快,城市扩张形成区域性集团。城市扩张与城市人口增长不协调,且有拉大趋势,整体上城市空间扩张应当放缓。④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城市扩张的效率有很大差异,扩张效率的高低提示各城市在城市扩张上应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耀宇  陈利根  宋璐怡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而言,抑制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现象,是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而政策调控的前提条件则是理清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通过对中国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着构建了一个更为细化的城市用地扩张理论框架,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对城市扩张的作用随城市规模升高而递减。小城市用地受到三产业发展推动,而中等城市、特大城市用地则受到二产业发展的推动,其中特大城市受到二产发展更强的影响。大、特大城市较之中小城市,用地扩张受到政府财政支出更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董蕴豪   王威汐   乔永康   彭芳乐  
文章分析了复合目标导向下的地下空间规划数据驱动需求,归纳了多源时空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其地下空间规划应用场景。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发展要求,从技术方法、成果形式、管控模式、管控要素等角度诠释了多源时空数据环境中的地下空间规划范式变革。针对数据驱动型地下空间规划的现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并构建了数据驱动型地下空间规划框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俊松  贺灿飞  
论文分析了经济转型背景下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制度转型如何影响中国城市的空间扩张过程,并基于1998年、2002年、2004年和2006年中国地级市建成区数据对Muth-Mill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交通改善、服务业发展是中国城市空间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分年度的回归表明,近年工业化对城市空间规模的影响不显著;受国家对土地空间规制的影响,城市对农村的相对效用未能影响城市的空间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勇刚  王猛  
文章利用1999~2011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市级面板数据和系统GMM估计法,检验了土地财政对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存在倒U型的动态影响,就现阶段而言,土地财政带来了明显的城市扩张效应,但长期来看,将以损害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为代价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和时序差异,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城市空间扩张,但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增加,2004以后土地财政的城市空间扩张效应更加显著,同时,还发现土地财政与城市空间扩张之间存在非对称的正向互动关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麦勇  韩丽贤  陈科  
通过对2007—2013年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分析,发现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和京津一带。通过运用Hotelling模型并对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大连银行和成都银行进行案例分析,阐明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空间扩张受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得出与已有文献不同的结论: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跨区域的扩张,不仅没有导致恶性竞争,反而从微观层面改善了区域的金融生态,信贷跨区域增长有助于降低区域内银行的信贷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