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08)
- 2023(20697)
- 2022(17813)
- 2021(16555)
- 2020(14169)
- 2019(32728)
- 2018(32077)
- 2017(60804)
- 2016(33502)
- 2015(37768)
- 2014(37563)
- 2013(37268)
- 2012(34468)
- 2011(31213)
- 2010(31084)
- 2009(28892)
- 2008(28422)
- 2007(24912)
- 2006(21547)
- 2005(18863)
- 学科
- 济(136553)
- 经济(136405)
- 管理(93435)
- 业(88262)
- 企(72364)
- 企业(72364)
- 方法(65239)
- 数学(57405)
- 数学方法(56601)
- 中国(37090)
- 农(35593)
- 财(33668)
- 学(32582)
- 业经(28594)
- 贸(26191)
- 贸易(26180)
- 地方(25578)
- 易(25409)
- 农业(23800)
- 制(23330)
- 理论(21767)
- 务(21446)
- 财务(21358)
- 财务管理(21312)
- 环境(20587)
- 和(20557)
- 企业财务(20169)
- 技术(20035)
- 银(19632)
- 银行(19539)
- 机构
- 大学(485942)
- 学院(482392)
- 济(191146)
- 经济(187078)
- 管理(185242)
- 研究(166610)
- 理学(161298)
- 理学院(159382)
- 管理学(156082)
- 管理学院(155236)
- 中国(122759)
- 科学(108057)
- 京(104131)
- 农(89965)
- 所(85928)
- 财(84681)
- 业大(79439)
- 研究所(79075)
- 中心(75388)
- 农业(71531)
- 江(69397)
- 财经(69283)
- 北京(65422)
- 经(63119)
- 范(62861)
- 师范(62095)
- 院(60099)
- 经济学(58080)
- 州(56071)
- 经济学院(52562)
- 基金
- 项目(335454)
- 科学(261424)
- 基金(243472)
- 研究(234053)
- 家(216622)
- 国家(214905)
- 科学基金(182211)
- 社会(146650)
- 社会科(138977)
- 社会科学(138937)
- 省(130536)
- 基金项目(128299)
- 自然(122563)
- 自然科(119761)
- 自然科学(119721)
- 自然科学基金(117532)
- 划(111442)
- 教育(108011)
- 资助(101946)
- 编号(93360)
- 重点(76072)
- 成果(75004)
- 部(73055)
- 发(70626)
- 创(68841)
- 科研(65308)
- 课题(64931)
- 创新(64410)
- 计划(63899)
- 大学(61798)
- 期刊
- 济(199217)
- 经济(199217)
- 研究(134574)
- 中国(89258)
- 学报(88467)
- 农(80533)
- 科学(77019)
- 大学(64913)
- 管理(64511)
- 财(63924)
- 学学(61432)
- 农业(55235)
- 教育(48097)
- 技术(40374)
- 融(37077)
- 金融(37077)
- 财经(33274)
- 经济研究(33188)
- 业经(32055)
- 业(29538)
- 经(28545)
- 问题(27481)
- 版(24841)
- 图书(24724)
- 统计(24524)
- 科技(23682)
- 技术经济(23115)
- 业大(23095)
- 策(22234)
- 资源(21896)
共检索到692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家庭 季凯文
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性较为显著,城市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地均投资强度、GDP建设用地增长弹性以及地均科研投入、环境因素等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最为重要,且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应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积极制定相应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影响因素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家庭 季凯文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并不高。本文运用DEA模型方法对中国典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典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效率低下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DEA模型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家庭 季凯文
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测度。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为提高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层次分析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苏建恺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需求量增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十年为分析周期,采用我国2004-2013年十年间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递增状态,且沿海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普遍高于内陆的城市,经济集聚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劳动力人口密度、政府支出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与土地利用效率并不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城市教育水平是通过影响其它因素,间接地对土地利用造成影响。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率 影响因素 经济集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昊
笔者在产出函数中以劳动生产率为因变量,引入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为自变量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选取全国286个地级市的数据面板为样本,使用FE、RE、Tw-FE、LSDV、FGLS等方法研究发现:从时间上看,人均资本存量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但提升效果趋于稳定;人力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处于增长的趋势中且人力资本投入的提升最具潜力;劳动力要素投入则显出规模不经济。从空间上看,人力资本投入、人均资本存量在中西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东部高于中西部;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昊
笔者在产出函数中以劳动生产率为因变量,引入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为自变量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选取全国286个地级市的数据面板为样本,使用FE、RE、Tw-FE、LSDV、FGLS等方法研究发现:从时间上看,人均资本存量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但提升效果趋于稳定;人力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处于增长的趋势中且人力资本投入的提升最具潜力;劳动力要素投入则显出规模不经济。从空间上看,人力资本投入、人均资本存量在中西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东部高于中西部;工业化程度在东部显出消极影响,中西部则呈现积极影响;而劳动力要素投入在东部和中部呈现规模不经济,西部则相反。综合来看,近阶段人力资本投入对于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我国要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应注重人力资本的增值与纵深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于英杰 吕拉昌
以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至2018年数据,以2010年为阶段分界点划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演化阶段,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采用2010、2018年数据分析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解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1995至201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10年之后为快速增长阶段;(2)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匀,符合胡焕庸线的分布规律,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是东部核心区,其中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整体呈"H"型,科教基础设施从北京为单核心演变到北京、上海双核突出,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形成北京- 天津、上海- 杭州、广州- 深圳的双核心共生结构;(3)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具有一定集聚现象但集聚度较低,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个别省份的发达城市;(4)总体上,财政政策和创新企业对创新基础设施影响最大,其次是创新人才和金融发展水平。由此提出未来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创新资金投入和扩大对外创新开放程度,营造活跃的创新环境以及完善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文军 葛纯宝
本文以Hicks-Moorsteen TFP指数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衡量指标,利用2000-2015年24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特征,进而运用动态系统GMM法,考察各种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此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在阶段性变化中趋于改善;环境规制、城镇化和民营经济发展均明显地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地方政府干预、研发投入、对外开放和金融效率发挥了弱积极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没有发挥积极影响,甚至产生一定负面作用。各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城市组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倡导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需要掌握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本研究基于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制度和生态因素等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影响机理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1989年~2004年的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土地市场化发育程度是影响对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政府对农地的保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用地者集约利用土地;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控制土地利用集约度限制性因素;从整体上看,市场化发育水平是影响我国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博文 朱道林 程建 马筠程 李瑶瑶 刘丹丹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上揭示城市间住宅地价空间辐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对长三角典型城市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结论如下:"地价辐射"是土地资产市场上个别城市交易地价上涨导致的土地普遍增值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之间的土地需求转移;城市之间存在住宅地价的辐射效应,且不同城市地价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力度存在差异;城市之间住宅地价联系的紧密程度与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资本流动、人口迁移有关,而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无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曾国安 马宇佳
土地是基本生产要素之一,其价格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体而言,因为土地供给弹性较低,伴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土地价格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一个城市地价的上升对其产业结构升级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依据10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9—2016年地价和产业结构的面板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地价上升的确具有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且东中西部存在显著差异;地价并非越高越好,一旦地价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门槛值时,地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就会显著下降。其给我们的启示是,虽然地价上升确实具有倒逼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如果地价涨幅过大,其对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会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在经济高度开放的条件下,地价涨幅过大必然会吞噬企业生产率提升带来的利益,就可能造成逼退低端产业而高端产业不愿进入的局面,因此如何管控地价,使其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相适应,将成为城市地方政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国顺 张凡 郑准
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通过LQ和ED指标对我国288个城市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空间集聚水平进行分析,按照集聚水平的差异将我国288个城市分为两大类: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非省会城市(包括五个副省级城市及其他一般地级市);并将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分为两小类,非省会城市分为三小类分别分析。利用空间交叉回归分析对这两大类城市KIBS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影响两类城市KIBS集聚水平的因素分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和教育及科研投入;对于非省会城市,影响前面两类城市KIBS集聚水平的分别是教育投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而第三类城市KIBS的集聚程度比较落后。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中亚 傅利平 陈卫东
在构建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38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对评价结果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不同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存在空间差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模呈正相关。最后,为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城市群 熵权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中亚 陈卫东 张广平
构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我国典型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与城市规模、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呈正相关。最后,提出提高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晓红 江可申
文章基于2014—2015年中国161个城市PM2.5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从年度、月度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PM2.5、AQI的时空分异特征,并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工业化、人均可支配收入、市政公用设施等对PM2.5和AQI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雾霾污染程度减轻,向好的态势发展;PM2.5、AQI在空间上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PM2.5和AQI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城市PM2.5上升1%,将使本城市PM2.5浓度上升0.74%左右,相邻城市AQI上升1%,将使本城市AQI大约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