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2)
- 2023(8187)
- 2022(6898)
- 2021(6515)
- 2020(5269)
- 2019(12424)
- 2018(12141)
- 2017(23084)
- 2016(12178)
- 2015(13913)
- 2014(13365)
- 2013(13458)
- 2012(12657)
- 2011(11696)
- 2010(11427)
- 2009(10393)
- 2008(10000)
- 2007(8176)
- 2006(7434)
- 2005(6709)
- 学科
- 济(58769)
- 经济(58720)
- 管理(29570)
- 业(23527)
- 方法(21266)
- 中国(20139)
- 数学(19451)
- 数学方法(19334)
- 农(15905)
- 企(15699)
- 企业(15699)
- 地方(14721)
- 环境(13450)
- 学(12314)
- 贸(11691)
- 贸易(11682)
- 易(11361)
- 农业(10638)
- 业经(10065)
- 土地(9395)
- 发(9294)
- 财(8918)
- 制(8694)
- 和(7813)
- 划(7741)
- 城市(7693)
- 资源(7675)
- 融(7368)
- 金融(7366)
- 银(7300)
- 机构
- 大学(172975)
- 学院(170195)
- 济(79309)
- 经济(77854)
- 研究(67804)
- 管理(63399)
- 理学(54298)
- 理学院(53532)
- 管理学(52864)
- 管理学院(52524)
- 中国(52349)
- 科学(39753)
- 京(39292)
- 所(33225)
- 财(32164)
- 研究所(30492)
- 中心(30094)
- 农(28211)
- 财经(26279)
- 经济学(26008)
- 北京(25122)
- 院(25026)
- 范(24374)
- 业大(24257)
- 师范(24235)
- 经(24172)
- 江(24038)
- 经济学院(23433)
- 农业(21984)
- 科学院(21665)
- 基金
- 项目(119791)
- 科学(95936)
- 基金(90144)
- 研究(87962)
- 家(79511)
- 国家(78962)
- 科学基金(67231)
- 社会(59880)
- 社会科(56879)
- 社会科学(56867)
- 基金项目(48047)
- 省(43305)
- 自然(41510)
- 自然科(40445)
- 自然科学(40437)
- 自然科学基金(39670)
- 划(38161)
- 教育(37819)
- 资助(35851)
- 编号(32827)
- 发(27736)
- 部(27617)
- 重点(27430)
- 国家社会(26612)
- 成果(25847)
- 中国(25018)
- 创(24479)
- 教育部(23546)
- 课题(23264)
- 创新(23192)
共检索到259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振山 张绍良 陈浮 侯湖平 张锦辉 赵金梅
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模糊G型分布、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协同度测算模型,并以我国内陆31个省会城市为例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利用二者之间的协同现状。结果表明:31个城市中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利用处于高度协同的城市占19%;较高度协同的占29%;较低度协同的占42%;低度协同的占10%。据此认为,在城市土地开发、拆迁改造的过程中,应加强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有序推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中亚 傅利平 陈卫东
在构建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38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对评价结果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不同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存在空间差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模呈正相关。最后,为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城市群 熵权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家庭 季凯文
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测度。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为提高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层次分析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家庭 季凯文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并不高。本文运用DEA模型方法对中国典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典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效率低下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DEA模型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效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宁爱凤 刘友兆
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利用1996~2005年有关数据[1],计算了近几年宁波市城市用地弹性系数、城市用地占地效果和城市土地产出强度。分析了宁波市城市用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集约利用的相关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小君 韩愈
立足社会质量理论,借鉴和修正社会包容的测量指标体系,从公民权、劳动力市场、服务和社会网络四个方面对社会包容水平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采用8省48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探讨了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城市的社会包容水平。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社会包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社会包容水平整体不高,且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和户籍性质差异。据此,应通过顶层设计,实行更加包容的社会政策,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促进社会包容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社会包容 社会质量 社会政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付磊 李德山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评价标准。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的Hybird-Meta-Frontier窗口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共同前沿下,全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平均水平较低,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递减的趋势;随时间推移,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曲折上升,东北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波动较大;在群组前沿下,四大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随时间变化表现各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层级差异缩小,东北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依然波动较大。据此认为,在城市化建设中,应加强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力度,转变"土地财政"的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区域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恒周 张文静 吴云青
在界定城市精明土地利用内涵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方法,以我国35个主要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土地精明利用与城市规模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中国35个主要城市土地精明利用程度均处在中下水平,且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二者的动态关系方面,城市土地精明利用和城市规模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与长期格兰杰因果关系均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城市土地利用程度对于城市规模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昊 朱淑贤 韦茜 王志锋 冯长春
基于协同理论,构建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选取2013—2021年全国84个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其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复合系统的协同度进行实证研究,并在城市和地理区两个层面对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相关序参量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1年全国84个重点城市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大多分布在[-0.2,0.4]范围内;各城市及地理区的协同发展情况和内在特征不一;城市基础设施有序度的变化是影响复合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家庭 季凯文
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性较为显著,城市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地均投资强度、GDP建设用地增长弹性以及地均科研投入、环境因素等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最为重要,且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应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积极制定相应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磊 陈恩 董捷
在探讨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机理的基础上,依据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2003、2008和2013年的指标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描述了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总体水平较好,协调类型以中度协调为主,且时间序列上表现为逐步提升,空间上形成以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向外扩散逐渐减弱的演变形态;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作用尚未形成显著的空间集聚或扩散效应,城市之间横向作用和关联较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磊 陈恩 董捷
在探讨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机理的基础上,依据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2003、2008和2013年的指标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描述了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总体水平较好,协调类型以中度协调为主,且时间序列上表现为逐步提升,空间上形成以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向外扩散逐渐减弱的演变形态;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作用尚未形成显著的空间集聚或扩散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华 徐国彬 张晋丽
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设想,并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最后总结出了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的5条途径,即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用地结构合理、布局紧凑;提高现有土地利用效率;房地产业经营方式应由粗放转向集约;运用经济、法制手段制约土地利用方式。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土地管理,集约化,耕地保护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富刚 郝晋珉 姜广辉 丁忠义 李新波 李涛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异规律特征,用来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秩相关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1996-2002年中国大多数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得到提高,包括福建省、河北省等,而以辽宁省、四川省为代表的10个地区则出现下降趋势,其中以安徽省下降最为显著;(2)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存在明显的递减趋势,其中上海市、北京市最高,甘肃省最低;(3)人口变化是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最独特、最具活力的驱动力,政策、经济和技术因素是重要的外部驱动力。研究结论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其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倡导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需要掌握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本研究基于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制度和生态因素等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影响机理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1989年~2004年的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土地市场化发育程度是影响对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政府对农地的保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用地者集约利用土地;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控制土地利用集约度限制性因素;从整体上看,市场化发育水平是影响我国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