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58)
- 2023(5613)
- 2022(4708)
- 2021(4415)
- 2020(3514)
- 2019(8447)
- 2018(8027)
- 2017(15341)
- 2016(7955)
- 2015(9156)
- 2014(8781)
- 2013(8973)
- 2012(8517)
- 2011(8017)
- 2010(7757)
- 2009(7222)
- 2008(6946)
- 2007(5662)
- 2006(5093)
- 2005(4685)
- 学科
- 济(44987)
- 经济(44948)
- 管理(18648)
- 方法(18319)
- 数学(17399)
- 数学方法(17342)
- 中国(16901)
- 业(15758)
- 企(10310)
- 企业(10310)
- 农(9392)
- 贸(9289)
- 贸易(9284)
- 易(9091)
- 土地(8379)
- 学(8209)
- 地方(7868)
- 环境(7499)
- 财(7333)
- 发(6889)
- 城市(6712)
- 制(6526)
- 业经(6117)
- 农业(6037)
- 银(5667)
- 银行(5663)
- 出(5625)
- 关系(5623)
- 行(5545)
- 融(5475)
- 机构
- 大学(122413)
- 学院(118161)
- 济(62636)
- 经济(61684)
- 研究(49141)
- 管理(44597)
- 理学(38423)
- 中国(38399)
- 理学院(37915)
- 管理学(37549)
- 管理学院(37327)
- 京(27769)
- 科学(27044)
- 财(24635)
- 所(23847)
- 研究所(21949)
- 经济学(21927)
- 中心(20996)
- 财经(20700)
- 经济学院(19822)
- 经(19334)
- 农(18324)
- 院(17935)
- 北京(17928)
- 科学院(15897)
- 业大(15781)
- 财经大学(15764)
- 范(15361)
- 师范(15278)
- 江(14807)
- 基金
- 项目(82474)
- 科学(67254)
- 基金(65198)
- 研究(58709)
- 家(57610)
- 国家(57296)
- 科学基金(49103)
- 社会(42847)
- 社会科(40996)
- 社会科学(40983)
- 基金项目(34222)
- 自然(30061)
- 自然科(29425)
- 自然科学(29419)
- 自然科学基金(28903)
- 省(26972)
- 资助(26427)
- 教育(24922)
- 划(24763)
- 部(20424)
- 国家社会(20117)
- 编号(19967)
- 中国(19936)
- 重点(18757)
- 发(18428)
- 教育部(17578)
- 创(16509)
- 人文(16358)
- 创新(15840)
- 发展(15530)
共检索到176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付磊 李德山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评价标准。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的Hybird-Meta-Frontier窗口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共同前沿下,全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平均水平较低,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递减的趋势;随时间推移,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曲折上升,东北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波动较大;在群组前沿下,四大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随时间变化表现各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层级差异缩小,东北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依然波动较大。据此认为,在城市化建设中,应加强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力度,转变"土地财政"的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区域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坚 马珣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缓解建设用地需求与经济增长压力间矛盾的必然途径,也是构建和谐人地关系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在构建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模型测算了2000年、2006年和2011年的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剖析了区域差异、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相对偏低,区域间的效率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相对较低;城市群土地要素投入的非集约值大、非集约度高,与综合效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城市群 土地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菁 胡碧霞 匡兵 陈丹玲
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Kernel密度估计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大陆31个省市2001—2014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动态演进。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波动式上升态势,地区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变化轨迹差异显著,其中,东、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由2001年东部效率高,中部、西部地区效率低的特征演变为"吉林—内蒙古—青海—西藏"和"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的两个高水平值带状分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菁 胡碧霞 匡兵 陈丹玲
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Kernel密度估计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大陆31个省市2001—2014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动态演进。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波动式上升态势,地区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变化轨迹差异显著,其中,东、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由2001年东部效率高,中部、西部地区效率低的特征演变为"吉林—内蒙古—青海—西藏"和"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的两个高水平值带状分布;(3)中国城市土地效率在研究期内呈两级分化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极化程度先减弱后加剧,集聚类型呈高值集聚、低值集聚交替;(4)三大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核密度函数在形状、位置和峰度的变化轨迹均差异显著,说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演进路径存在地域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辉
基于Bootstrap-DEA方法,测算2010年全国622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土地效率均值仅为0.371,整体偏低,内涵挖潜空间较大;土地利用效率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规模递减效应,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利用效率越低;"土地招商"和"卖地财政"对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废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垄断,充分发挥土地市场功能,盘活存量土地,是破除城市化面临的土地约束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
城市土地 数据包络分析 土地财政 自助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世超 柯新利
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中国8个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要素冗余度对效率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群整体土地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但空间上呈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格局,东部地区呈现高值集聚现象,中西部地区呈中心—外围格局;资本过度投入、工业二氧化硫高排放是土地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且各要素冗余度呈现东部地区低、中西部地区高和大城市低、小城市高的分布格局。据此认为,应增强城市群间及其内部的合作,对中西部地区或小城市给予更多的技术支持,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环保治理力度,促进区域协同绿色发展,以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整体改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良悦 师博 刘东
本文将资本存量、劳动力就业人数、土地存量作为投入变量,将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化人口作为产出变量,利用地级以上247个城市2001年、2003年和2005年的数据,使用数据包络分析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计量结果表明,只有6%~12%的城市处于产出效率前沿,而88%~94%的城市处于非前沿面的无效率生产点上;2001年和2003年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均值集中在50%~70%之间,2005年60%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于50%。显然,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粗放特征,不利于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耕地保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永乐 舒帮荣 吴群
利用GIS空间分析、泰尔指数分解和面板数据模型方法系统研究了1999—2011年中国31个省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地区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三大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各区域增长趋势极为相似,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1999—2011年三大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差距逐渐减小,呈现出持续收敛的态势。组内差距成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距变动的主导因素,组间差距的贡献度从52.37%下降到26.19%;③可流动要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有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不可流动要素(土地)的现行利用方式不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④从全国来看,耕地稀缺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但区域间存在差异。因此,在继续执行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同时,应该开始关注区域内部不同省份间的差距,向纵深方向推进;需要建立更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改变现行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升城市内部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可以通过外部约束(如耕地保护)来倒逼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书畅 叶艳妹 肖武
研究目的:测度并探索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促进城市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研究方法:"一步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2009—2016年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提升,但仍处于中低水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在空间上由东向西递减,效率越低的区域其内部不均衡性越明显;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集聚态势显著,集聚程度趋于加强;高效率均质区域集中于东部地区,并出现向中西部延伸的趋势,低—高关联类型主要分布在东、中部交界地区,高—低关联类型在空间上表现为沿交通干线的带状分布,低效率均质区域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研究结论:应注重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的技术效率,通过投入要素优化和技术能力提升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的报酬递增,同时要制定区域差别化的效率提升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边学芳 吴群 刘玮娜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伴随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是随之增加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则是随之减少,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不断增加,它同居住生活用地同时随城市规模与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从国际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城市化率达到30%以上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我国到2000年城市化率就已达到36 2%,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城市化处在中期发展水平,在以后进入高级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进 黄志基 贺灿飞 王伟凯
基于规模、结构和集约三维视角,构建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发育程度相对较好的16个城市群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整体土地利用效益中等,空间差异性大。采用熵权法计算规模、结构和集约三大因素的得分,再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将中国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益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高效城市群规模效益和集约效益突出;中等城市群以规模效益为主,结构效益次之,集约效益偏低;部分低效城市群仅结构效益尚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富刚 郝晋珉 姜广辉 丁忠义 李新波 李涛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异规律特征,用来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秩相关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1996-2002年中国大多数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得到提高,包括福建省、河北省等,而以辽宁省、四川省为代表的10个地区则出现下降趋势,其中以安徽省下降最为显著;(2)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存在明显的递减趋势,其中上海市、北京市最高,甘肃省最低;(3)人口变化是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最独特、最具活力的驱动力,政策、经济和技术因素是重要的外部驱动力。研究结论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其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志基 贺灿飞 王伟凯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8年期间,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绝对值以大于1为主,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弹性系数总体小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鲁春阳 杨庆媛 靳东晓 李新阳 文枫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直是城市规划学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能促进城市功能发挥及用地效益提升,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在总结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变、驱动机制、结构优化及动态模拟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发现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深化。本文认为,未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应从城市功能结构合理配置的角度,探究不同产业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不仅关注城市数量结构研究,更注重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研究;研究方法从以静态为主向动态化转变,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不同类型城市发展必须的功能性用地及用地比例的理论框架,为城市规划编制和优化用地空间布局提供依据。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研究进展 展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敬东
十年来支配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基本判断一直是:城市国有土地由使用者无偿使用。人们认为这是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特征,并且认为这是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结构不合理以及土地收益分配不公平的根本原因。然而,我们近五年的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土地使用的常规状态并不是无偿使用,无偿使用土地也不是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的或本质的特征,中国城市土地至多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