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5)
- 2023(11780)
- 2022(9812)
- 2021(8989)
- 2020(7159)
- 2019(16381)
- 2018(15795)
- 2017(29647)
- 2016(15935)
- 2015(18019)
- 2014(17711)
- 2013(17925)
- 2012(17425)
- 2011(16401)
- 2010(16365)
- 2009(14910)
- 2008(14825)
- 2007(12953)
- 2006(11972)
- 2005(11229)
- 学科
- 济(81110)
- 经济(81034)
- 管理(37837)
- 业(34311)
- 中国(29957)
- 方法(26106)
- 地方(25104)
- 企(24014)
- 企业(24014)
- 数学(23031)
- 数学方法(22842)
- 农(20608)
- 业经(16125)
- 贸(16041)
- 贸易(16026)
- 学(15551)
- 易(15494)
- 农业(14079)
- 发(14053)
- 地方经济(14019)
- 环境(13765)
- 融(13425)
- 金融(13424)
- 制(13372)
- 银(13132)
- 银行(13099)
- 财(12933)
- 行(12890)
- 和(10856)
- 发展(10169)
- 机构
- 大学(235427)
- 学院(234153)
- 济(106085)
- 经济(103932)
- 研究(99606)
- 管理(80914)
- 中国(75641)
- 理学(67682)
- 理学院(66673)
- 管理学(65617)
- 管理学院(65172)
- 科学(59779)
- 京(54590)
- 所(51953)
- 研究所(47102)
- 财(45102)
- 中心(42952)
- 农(42661)
- 院(36823)
- 江(36111)
- 北京(35789)
- 财经(35068)
- 经济学(33987)
- 范(33959)
- 师范(33581)
- 农业(33560)
- 业大(33242)
- 经(32013)
- 科学院(31000)
- 经济学院(30438)
- 基金
- 项目(154000)
- 科学(121937)
- 基金(112454)
- 研究(110869)
- 家(100560)
- 国家(99793)
- 科学基金(83391)
- 社会(72860)
- 社会科(69192)
- 社会科学(69178)
- 基金项目(58359)
- 省(57738)
- 自然(52218)
- 划(51128)
- 自然科(50977)
- 自然科学(50960)
- 自然科学基金(50033)
- 教育(48813)
- 资助(46370)
- 编号(41844)
- 发(40430)
- 重点(36267)
- 成果(34548)
- 部(34545)
- 发展(32647)
- 展(32135)
- 课题(31581)
- 国家社会(31543)
- 创(31380)
- 中国(30564)
- 期刊
- 济(125521)
- 经济(125521)
- 研究(80643)
- 中国(55718)
- 农(39980)
- 学报(38235)
- 科学(37329)
- 管理(32589)
- 财(30888)
- 大学(28471)
- 农业(27950)
- 学学(26665)
- 教育(26192)
- 融(25324)
- 金融(25324)
- 经济研究(21515)
- 技术(18927)
- 业经(18863)
- 问题(17880)
- 财经(17778)
- 业(15913)
- 经(15673)
- 贸(15301)
- 世界(14860)
- 国际(14496)
- 资源(13071)
- 发(11758)
- 技术经济(11417)
- 现代(11059)
- 科技(10767)
共检索到381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序威
本文试图在对我国解放后城市和区域规划工作发展的曲折历程作简单历史回顾的基础上着重阐明自实行开放、改革以来,我国城市、区域规划的广度、深度方面出现的几种新发展趋势。一、城市规划高潮的形成及其对区域规划的推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明 商静
自区域规划诞生起,城市规划师从物质空间角度、政治家和经济学者从区域发展角度,对区域规划一直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在"联合选厂"、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群规划、经济区规划等的推动下,编制体系和技术方法不断成熟。未来,区域规划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研究空间需求的新变化。面对规划体制改革,必须实现编制内容的创新。面对区域治理的新要求,必须发挥中央、地方、市场和民间的共同作用。面对技术的日新月异,必须实现分析方法的精细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宿良
在当前全国性的“规划”热潮中,区域经济规划成为重点突破口之一。各省市、各地区都在着手搞或已经搞了一些区域性经济规划。包括行政区、经济区等各类地区的各种形式的规划方案纷纷出台。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回顾性研究。一、区域经济的由来与发展区域,泛指地表的一定地域空间。区域经济就是将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置于一定的地域空间环境中,考察社会再生产运动过程在空间上的组织和变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依敏 刘敏
区域规划历来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导向性内容,其编制工作在我国已经持续进行了几十年,虽然没有阶段性特点的明确分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区域发展格局的日渐变化,区域规划的编制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从区域规划编制的门类拓展、功能完善、内容深化和方法创新4个方面出发,对当前我国区域规划编制归纳总结,对未来区域规划的发展趋势特点预测判断,认为:未来应更加注重与时代发展主题的结合;注重中观操作性和微观落地性;注重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社会功能以及资源环境的有效协调;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等等,意在为区域规划的编制指明方向,持续强化其战略决策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郝嘉鹏 陈家骏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的鲜明特征,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路径拥有多样化选择的空间。基于政治经济学原理,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在测算中国城市价值创造、价值转移与价值分配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与人均差异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第一,城市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排名前20的城市创造了超过全国1/4的价值量,排名前100的城市创造了全国2/3的价值量,城市间贸易导致城市创造的价值与分配的价值存在差异,但排名靠前的城市其分配价值量大多高于创造价值量,体现出大城市在价值转移方面的综合优势。第二,中国城市体系的演进具有“整体集中、局部平衡”的特征,规模较大的城市之间具有扁平化特征,城市群之间以及省份之间都具有集中化特征,但城市群内与省内则多呈现扁平化特征。第三,自2012年以来,伴随着城市规模分布的演进趋势,城市人均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这预示着以城市群为特征的区域新经济增长极将加速形成,并且人均平衡意义上的区域协调发展正在逐步实现。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中国融入全球化趋势必须加速推进自由贸易区的融入战略。跨区域、泛空间的城市以某种资源、项目进行战略合作,实现要素的跨时空整合,在更高层次上结成新型城市联盟,是推进区域经济的外向型、开放型发展的高级形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吾扬
区位论(Location Theory)或称区位经济学、地理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空间组织优化的学问。从科学的横向关系来看,在经济学同地理学之间,发展了一系列交叉学科,主要是空间(或地理)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就科学的纵向层次而言,空间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都是应用理论学科,两者均为国民经济中的规划、计划、设计等应用学科服务,又要接受经济学和地理学共有的基础理论作指导。这里所指的基础理论就是区位论。可见,区位论是一个典型的边缘理论学科,也可以说,它既属于经济学,也属于地理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后凯
中国加入WTO,既可以从中获取较大的利益,但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很明显,加入WTO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市场化、国际化乃至全球化的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靖巍 胡珑瑛
区域人口集聚是主体功能区优化布局的要求和重要指标。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依据。本文以哈尔滨市人口功能区规划为例,根据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分区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测算了哈尔滨市人口功能分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研究结果对于发挥哈尔滨市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导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有序流动,推进国家及省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丹洁 詹圣泽 苏俊华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推进和城市群的新兴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目标战略,2015年5月25日我国进一步明确了"三纵五横"大通道实施规划,以促进和助推我国城市群发展和"一带一路"及自贸区国家战略得到更为紧密有效地实施。分析我国"一带一路""三纵五横"及自贸区战略这三大国家时政焦点对我国城市群建设格局的影响,探讨三者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互利互促的辩证关系,指出三者对我国社会经济今后相当时期的发展及其走向将起着历史性的决定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爱民
区域规划从建国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发展内外环境的变化、区域问题日益复杂、区域规划职能上升等因素影响,区域规划更是密集出台,受到空前关注,先后经历了探索起步期、密集出台期、稳定发展期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区域规划体现出区域规划类型多样化、覆盖四大区域板块、国家批复具有层次性、中央和地方共同推进等特征,在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丰富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突破地方发展经济的体制困境、推动区域内外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区域规划体系、管理实施等方面积累了诸多问题,亟待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加以破解。
关键词:
区域规划 发展历程 基本特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碧荣
农业区域规划是全面的具有代表性的、能在一段时期内既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又能满足国民经济的长足进步的一项基本方案。本文分析了日本农业区域规划的演变过程及推进措施,整理了其发展脉络和经验,并分析比较了中国与日本在农业区域规划方面的区别。
关键词:
日本 农业区域规划 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海波
中国工业增速长期偏高的状态将转到与潜在经济生产率相适应的轨道上来;工业与农业、建筑业和服务业长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失衡状态将转到协调发展的轨道上来;工业增长长期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状态将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这些将构成中国工业发展的最重要新趋势。
关键词:
潜在经济增长率 协调发展 科技进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邵波
1 背景:经济转型时期的空间多样化和无序状态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看,正处于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首先是经济发展的起飞时期已经到来,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的结构变异时期;其次是经济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表现出两种体制交换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因此,在空间发展上出现多样化和无序状态。具体表现在:①地域城市化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已走过了初期积累阶段,正面临着提高层次的规模扩大和空间集聚要求,这种经济发展趋势使活动的空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静 张西征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一次浪潮,其标志性事件是1956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率先掀起了新一轮区域合作的浪潮,把欧洲各国的合作推进了一大步,随后美加墨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