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04)
2023(12120)
2022(9981)
2021(9215)
2020(7336)
2019(16816)
2018(16477)
2017(30217)
2016(16405)
2015(18583)
2014(18639)
2013(18333)
2012(17539)
2011(16425)
2010(16535)
2009(15028)
2008(14806)
2007(13099)
2006(11962)
2005(11181)
作者
(49096)
(40671)
(40624)
(38419)
(26013)
(19400)
(18332)
(15956)
(15823)
(14413)
(14094)
(13648)
(13283)
(13076)
(12994)
(12693)
(12126)
(11789)
(11666)
(11527)
(10465)
(9928)
(9847)
(9427)
(9212)
(9074)
(9045)
(8882)
(8373)
(8344)
学科
(76607)
经济(76525)
管理(39647)
(34771)
中国(30396)
(24501)
企业(24501)
方法(23547)
地方(23014)
(21223)
数学(20588)
数学方法(20375)
业经(16151)
(15383)
(15358)
贸易(15343)
(14845)
(14803)
农业(14002)
(13916)
银行(13890)
(13860)
(13692)
金融(13685)
(13672)
(13644)
环境(12823)
地方经济(12152)
(11127)
(10642)
机构
大学(236410)
学院(236062)
(103375)
经济(101152)
研究(96623)
管理(81950)
中国(73793)
理学(68222)
理学院(67237)
管理学(66177)
管理学院(65726)
科学(57859)
(54256)
(49595)
(46356)
研究所(44888)
中心(42050)
(41383)
(36321)
财经(35643)
(35491)
北京(35434)
(34967)
师范(34609)
经济学(32803)
业大(32637)
(32475)
农业(32209)
(29345)
经济学院(29319)
基金
项目(153447)
科学(120955)
研究(114068)
基金(110246)
(97438)
国家(96631)
科学基金(80963)
社会(73576)
社会科(69773)
社会科学(69757)
(58367)
基金项目(56969)
教育(51217)
(50417)
自然(49265)
自然科(48140)
自然科学(48125)
自然科学基金(47224)
编号(45118)
资助(45078)
(39417)
成果(38049)
重点(35429)
(34059)
课题(33675)
发展(32169)
(31684)
国家社会(31606)
(31224)
中国(30070)
期刊
(123995)
经济(123995)
研究(81109)
中国(57760)
(39766)
学报(37306)
科学(35922)
(33081)
管理(32524)
教育(31310)
大学(28314)
农业(27397)
学学(26351)
(25440)
金融(25440)
经济研究(21163)
技术(20685)
业经(19806)
财经(17996)
问题(17727)
(15826)
(14977)
(14564)
世界(14099)
国际(13471)
(11636)
图书(11491)
资源(11347)
(11263)
论坛(11263)
共检索到385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创琳  
城市发展格局是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格局、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而在国土空间上形成的等级规模有序、职能分工合理、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城市空间配置形态及特定秩序。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对推动国家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对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正由于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国家重要文件和国家重大规划都多次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和城市发展格局。文章系统分析了指导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优化的公平优先理论、格局优化理论、流空间理论、国土三生空间优组理论、均衡网络理论和空间信息系统理论等六大科学理论;构建了由2个宏观层次、8个中观层次和15个微观层次组成的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优化的系统框架体系;通过不同空间尺度的格局优化,将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和安全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天帷   高帆  
城乡融合发展对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提出“基础—过程—绩效”的分析框架,据此明确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并尝试从学理层面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我国1990—2022年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990年以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先平缓后上升”态势,四大区域间的差异持续增大且呈现俱乐部趋同特征,城乡融合发展的地理空间溢出效应普遍大于经济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强化城乡融合发展内涵研究,提升乡村振兴水平和促进城乡制度融合,坚持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以点带面”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曹清峰  倪鹏飞  
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欧洲已经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是决定欧洲城市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中国应通过构建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降低要素和产品流动的空间成本,进而促进城市体系的网络化;打造一批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优化城市体系的层次格局;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产业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金融服务发达的中心城市;塑造城市间链网化分工体系,推动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城市体系的形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蔡之兵  张可云  
过去30多年中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然而究竟应该以何种规模的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始终存在争论。本文基于城市成本收益最优规模的罗伯特研究框架,利用中国143个城市数据采取分组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并不存在单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利用齐普夫(ZIPF)法则和城市就业提供能力指数对中国现有城市规模体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中国城市体系总体规模偏小且缺乏足够的就业提供能力。最后,本文根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方创琳  
科学合理的中国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对推动国家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对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的目标导向,到2030年,全国城市总数达到770个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7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60%左右,城镇化发展长期处在后期的成熟稳定发展阶段,基本形成新金字塔型组织格局、轴群连区的空间格局、分工合理互补发展的职能格局、高效运行的城市行政设市格局。为了保障中国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的优化,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形成创新网络格局;二是实施国际化战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形成国际化发展新格局;三是实施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坤民  何雪炀  温宗国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重要性、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存在的困难以及本研究所采用的“真实储蓄”的特点 ;第二部分分析了真实储蓄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提出了指标体系框架 ;第三部分讨论了真实储蓄在三明市和烟台市的应用实例 ;结论认为 :真实储蓄能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比较 ,可以作为衡量国家和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系统化指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慧娟  兰宗敏  
本文基于联合国SDGs构建适宜于中国统计体系和城市发展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全国298个城市的2013、2015和2018年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计算,从17个维度对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最后基于排名和时空变化情况提出不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坤民  何雪炀  温宗国  
本文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重要性、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存在的困难以及本研究所采用的“真实储蓄”的特点 ;分析了真实储蓄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提出了指标体系框架 ;讨论了真实储蓄在三明市和烟台市的应用实例 ;结论认为 ,真实储蓄能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比较 ,可以作为衡量国家和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系统化指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倪红福  
中国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然而目前还缺乏完整和成熟的理论体系对这一伟大实践问题进行系统阐释,亟需总结对外开放的历史经验和规律,科学回答“对外开放的成就之问”,构建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学理论体系、方法和工具。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是我国对外开放成功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当今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本质特征,故全球价值链理论和方法是开放型经济的前沿理论和工具,也是解释当前国际经济现象的最有说服力的工具。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和方法的统一逻辑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是具有国内和国际共性的,但也具有历史、思想意识和开放目的的特殊性。因此,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精准设计构建开放型新经济体系的政策保障体制;拓展新时代比较优势理论,积极融入全球生产链并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翔  朱平芳  项歌德  
以197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对象,运用两阶段GMM估计方法对中国的城市化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化发展走的是政府偏好政策主导下的农业生产风险驱动的路径,政府的城市偏好政策对城市化有抑制作用,农业生产风险加重了城市化中的区域分割。为保证中国城市化路径合理健康发展,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应从提供农业生产补贴和农业生产性贷款转为提供农业生产保险,同时降低政府对经济的参与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俊生  姚东旻  
由于各国实践经验的复杂性和研究角度的多样性,在中期预算框架的研究中使用的相关术语存在意义不明确与重合混用现象。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系统梳理了整个中期预算框架(MTEFs)体系的起源与内涵,分析其术语体系及其在中国以及世界上其他有关国家应用中的流变,厘清了不同的术语表达和利弊,建立了初步的中期预算框架概念体系标准,为中期预算框架的研究提供了系统的概念基础,为我国中期预算框架的实施扫清概念性障碍。我们认为将应用最为广泛的中期预算框架的核心术语MTEF(MEdiuM TErM ExpEndiTurE FraMEwork)翻译为"中期财政支出框架",与此同时,应当把"中期预算框架"作为"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光富  鲁圣鹏  李雪芹  
文章运用总体设计部思想和总体架构(EA)理论,构建中国再生资源产业顶层设计框架体系。基于产业的SWOT分析,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需要构建产业的顶层设计。在对产业顶层设计涵义与属性界定的前提下,借鉴日本、德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体系,系统探讨中国再生资源产业顶层设计的框架体系,并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研究结果将丰富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管理理论,对指导与促进产业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唐红涛  柳思维  朱艳春  
文章建立了一个城市商圈的基础框架,系统阐述了从城市商业企业到城市商圈再到城市商圈体系的演化过程。进而讨论了城市商圈聚集度、城市商圈发展下限、城市商圈临界点、新老城市商圈间扩散效应及城市商圈与商圈体系演化的分析工具等重要的学术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可西   詹冰倩   姜春   鲍海君   苏婕妤   何旻宇  
构建低碳城市空间格局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立足城市碳排放约束目标,构建了集约、紧凑、高效、绿色导向下的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理论框架,剖析了城市空间格局要素与碳核算体系的内在关系,进而开发了涵盖城市规模、城市形态、城市布局和蓝绿空间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城市规模维度旨在控制无序扩张,涉及人口、经济和空间规模三方面指标;城市形态以外部紧凑为导向,涵盖城市平面形态和立面形态两方面指标;城市布局以功能高效为落脚点,涵盖居住密度、职住平衡比等指标;蓝绿空间关注城市碳汇的提升,包括蓝绿空间占比、融合度等指标。遵循“评价指标—规划策略—规划内容—空间响应”逻辑主线,提出了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城市扩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打造紧凑城市形态,人城产交通一体化、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构建市域生态网络、提升固碳增汇能力四条实践路径,为碳排放约束下的城市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了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