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7)
2023(13190)
2022(11385)
2021(10812)
2020(8920)
2019(20765)
2018(20544)
2017(39270)
2016(21117)
2015(23896)
2014(23660)
2013(23637)
2012(21648)
2011(19664)
2010(19260)
2009(17544)
2008(16955)
2007(14403)
2006(12543)
2005(10995)
作者
(60715)
(50346)
(49986)
(47625)
(32203)
(23982)
(22681)
(19892)
(19186)
(17728)
(17177)
(17104)
(15820)
(15794)
(15524)
(15393)
(15058)
(14740)
(14432)
(14274)
(12409)
(12311)
(12011)
(11324)
(11173)
(11085)
(10992)
(10965)
(10088)
(9945)
学科
(90436)
经济(90341)
管理(60973)
(57654)
(47056)
企业(47056)
方法(42334)
数学(37395)
数学方法(37049)
中国(27283)
(22180)
(19817)
(18340)
业经(18230)
技术(17801)
(17499)
贸易(17491)
地方(17447)
(17050)
农业(15015)
环境(14687)
(14175)
(13588)
理论(13459)
(12211)
银行(12171)
(12159)
(12157)
财务(12094)
财务管理(12077)
机构
大学(305899)
学院(301661)
(127704)
经济(125150)
管理(122570)
理学(107086)
理学院(105897)
研究(105321)
管理学(104331)
管理学院(103787)
中国(76945)
(66035)
科学(64422)
(53152)
(51909)
研究所(47856)
中心(46294)
(45901)
业大(44526)
财经(44160)
北京(42139)
(40535)
(40377)
(39932)
师范(39604)
经济学(39184)
(38310)
农业(36130)
经济学院(35440)
财经大学(33153)
基金
项目(213390)
科学(169194)
基金(157561)
研究(155545)
(137548)
国家(136526)
科学基金(117613)
社会(100202)
社会科(95186)
社会科学(95159)
基金项目(84157)
(80075)
自然(76158)
自然科(74457)
自然科学(74442)
自然科学基金(73119)
教育(70336)
(68509)
资助(64574)
编号(61463)
成果(48819)
(48127)
重点(47579)
(45432)
(44535)
课题(42121)
国家社会(42103)
创新(41711)
教育部(41442)
科研(40471)
期刊
(131706)
经济(131706)
研究(90560)
中国(53388)
学报(46230)
科学(44934)
管理(43560)
(40516)
(37400)
大学(35039)
学学(32933)
教育(30953)
农业(29339)
技术(27119)
经济研究(22025)
(21618)
金融(21618)
财经(21195)
业经(19461)
问题(18791)
(18197)
技术经济(16176)
(15918)
科技(15704)
图书(15668)
理论(14354)
(14291)
资源(13746)
现代(13741)
世界(13640)
共检索到428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宣超  中村良平  
笔者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中国不同地理范围的城市技术效率值并对其影响因素做出分析。研究发现,大规模生产资料的投入仍然是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中国城市的生产效率并未出现逐年改进;东部城市群的技术效率一定程度上优于中西部,单个城市的技术效率差异更加明显,现阶段的资源型小城市技术效率优于大中型城市;外资能够与城市技术效率改进形成良性互动,国内资本则反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斌斌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产业集聚对经济效率的门槛效应,并对威廉姆森假说和开放性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于没有跨越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值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而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没有显著影响;(2)产业多样化集聚对跨越城市群规模门槛和处于所有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的影响不显著;(3)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城市群的经济效率;(4)在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群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中没有找到支持威廉姆森假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合治  
从城市化的角度,运用定量方法在全国209个地级以上城市型政区中筛选了125个构造城市群的基本地域单元,界定了17个不同规模的城市群,分析了我国城市群的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建科  韩增林  仉培宏  
随着交通设施布局理论与技术日益成熟,我国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空间流",并展开了许多城市群层面的、以物流为代表的空间流研究。城市群是一类具有特殊内涵的城市区域。从城市群空间层面考察现代物流问题为以地理学为代表的多个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首先从城市群物流的空间特性及其区域效应、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物流综合竞争力、物流发展规划与战略对策4个方面对城市群物流研究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进而分析现有研究特点、不足,指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惠来  郭蕊  
将我国城市群研究划分为起步期、渐进期和快速发展期3个阶段,对国内学者使用的诸多城市群区域的相似概念进行辨析;从城市群空间界定、城市群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机制、城市群空间结构和空间演化、城市群经济联系、城市群规划及其一体化发展、城市群经济整合和行政管理体制发展策略6个方面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群研究的理论进展,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群研究在理论的系统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人文要素的关注以及生态环境研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认为我国城市群的研究将在交通、生态以及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晔   陈奕延   李群  
文章利用S-型云模型评价方法和全局SBM超效率模型,从水平与效率双维视角测度中国19个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并揭示其绿色发展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8年中国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大多数城市群得分的增幅在后期明显放缓;反之,大部分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未明显变化,甚至有少数出现了下降态势。综合来看,只有5个城市群实现了“高水平-高效率”发展模式,其余城市群均属于“高水平-低效率”发展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世超  柯新利  
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中国8个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要素冗余度对效率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群整体土地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但空间上呈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格局,东部地区呈现高值集聚现象,中西部地区呈中心—外围格局;资本过度投入、工业二氧化硫高排放是土地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且各要素冗余度呈现东部地区低、中西部地区高和大城市低、小城市高的分布格局。据此认为,应增强城市群间及其内部的合作,对中西部地区或小城市给予更多的技术支持,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环保治理力度,促进区域协同绿色发展,以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整体改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坚  马珣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缓解建设用地需求与经济增长压力间矛盾的必然途径,也是构建和谐人地关系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在构建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模型测算了2000年、2006年和2011年的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剖析了区域差异、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相对偏低,区域间的效率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相对较低;城市群土地要素投入的非集约值大、非集约度高,与综合效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英明  
我国的城市群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发生显著变化,集聚式城市化开始成为新的发展模式之一。本文对中国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区域效应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红军  赵祚翔  
通过构建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与空间Markov链等方法,对2014—2019年我国八大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与时空演进特征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八大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均呈提升态势,其中,珠三角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北部湾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弱;(2)总体、区域内以及区域间差距呈明显扩大态势,其中,区域间差距是造成技术创新能力差距的主要原因;(3)技术创新能力分布曲线逐渐右移,呈现向右拖尾态势,但极化现象各异,考虑空间关联后,技术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非同步、非均衡的时空转移特征。因此,应以引领带动、资源均衡、跨区协同、开放创新等方式推进不同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诗嘉  刘晓英  杜书云  
基于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各地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模型测算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基于此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旨在促进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波动变化趋势。高效率聚集区主要分布于中原城市群的西部,而东部的高效率聚集区逐渐向北部迁移。(2)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要素投入以及非期望产出的冗余是造成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3)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4)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财政压力、城市房地产投资对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5)研究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要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中原城市群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建立联动发展机制,增强城市土地利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戴永安  张友祥  
城市群是引领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城市群的投入产出效率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果,有效发挥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经济效益和资源配置作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基于经济增长效率视角,建立非意愿产出的DEA模型来考察城市群内部与外围的效率差异,并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多数城市群平均效率要高于外围地区,主要表现在城市群的纯技术效率方面,而非规模效率方面。就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而言,金融环境和地方政府干预程度是限制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表现各有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戴永安  张友祥  
城市群是引领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城市群的投入产出效率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果,有效发挥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经济效益和资源配置作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基于经济增长效率视角,建立非意愿产出的DEA模型来考察城市群内部与外围的效率差异,并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多数城市群平均效率要高于外围地区,主要表现在城市群的纯技术效率方面,而非规模效率方面。就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而言,金融环境和地方政府干预程度是限制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对综合效率、纯技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王美昌  
本文以我国五大国家重点建设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其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论指出,城市群的金融外部性表现为资本要素的跨城市配置,技术外部性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城市间扩散。当前阶段,影响我国城市群金融外部性的关键因素是市场规模,其内在机理可以从产业分工细化、规模化生产和交易成本降低等方面进行解释;影响技术外部性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密度,其内在机理可以从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氛围形成和区域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解释。然而,在我国城市群中,资本要素的跨城市配置并未呈现出向更高劳动生产率城市转移的明象,科技活动的城市间扩散也未能达到提升城市群技术水平的目的。同时,核心城市与非核心城市在金融外部性方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汉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世纪,城市的成长与发育以及相互之间形成发达的信息、交通与传输网络体系,就是城市群内涵完善与外延发展的本质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