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07)
2023(12203)
2022(10004)
2021(9311)
2020(7473)
2019(16808)
2018(16318)
2017(29983)
2016(15558)
2015(17524)
2014(17031)
2013(17034)
2012(16353)
2011(15309)
2010(15459)
2009(14312)
2008(13941)
2007(12538)
2006(11385)
2005(10075)
作者
(44367)
(37248)
(36806)
(35289)
(23946)
(17514)
(16666)
(14351)
(14225)
(12944)
(12902)
(12324)
(11987)
(11892)
(11537)
(11493)
(11005)
(10712)
(10566)
(9908)
(9338)
(8820)
(8813)
(8596)
(8388)
(8342)
(8115)
(7843)
(7413)
(7317)
学科
(91810)
经济(91736)
管理(48041)
(40461)
(33246)
企业(33246)
方法(28831)
中国(27989)
数学(24936)
数学方法(24832)
地方(24758)
(18406)
业经(17787)
技术(16853)
(15540)
地方经济(15136)
(13984)
贸易(13970)
环境(13870)
(13490)
(13287)
(13155)
农业(12445)
(12436)
金融(12435)
技术管理(12223)
(12172)
(11924)
银行(11910)
(11714)
机构
大学(232871)
学院(231176)
(113671)
经济(111683)
研究(88260)
管理(87777)
理学(74569)
理学院(73630)
管理学(72794)
管理学院(72306)
中国(67758)
(50316)
科学(48436)
(47378)
(42668)
中心(38592)
研究所(38471)
财经(37627)
经济学(37231)
(34420)
(34315)
经济学院(33201)
北京(32459)
(32214)
(31189)
师范(30975)
(29205)
财经大学(27968)
(27278)
业大(26840)
基金
项目(151477)
科学(122886)
研究(114994)
基金(112455)
(97037)
国家(96287)
科学基金(83673)
社会(79134)
社会科(75201)
社会科学(75185)
基金项目(59226)
(56825)
教育(51594)
自然(49662)
自然科(48560)
自然科学(48550)
(48223)
自然科学基金(47710)
资助(43888)
编号(43249)
(36466)
(35280)
成果(35043)
(34830)
重点(34686)
国家社会(34427)
创新(33331)
课题(31743)
教育部(30591)
中国(30408)
期刊
(134123)
经济(134123)
研究(79259)
中国(51891)
管理(37306)
(33628)
科学(30921)
学报(27944)
(26698)
教育(25096)
经济研究(22786)
大学(22303)
(22002)
金融(22002)
技术(21463)
学学(20576)
财经(19986)
问题(18554)
农业(18421)
业经(18208)
(17674)
(14948)
世界(14351)
技术经济(14233)
国际(13456)
科技(11693)
现代(11320)
资源(11241)
统计(11073)
(11025)
共检索到367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安筱鹏  冉晓丹  
城市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表现在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体系的建立、跨区域的公共事务管理及城市区域基础设施的供给等方面。城市区域协作组织滞后是制约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国外城市区域组织的基本模式,中国城市区域协作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城市区域组织的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立宇  莫龙炯  张方  
基于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中国城市创新区域指数和281个地级市2011—201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考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城市的区域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政府公共科技投入、市场金融信贷投资和社会人力资本提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区域创新的主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的积极效应在教育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特征。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的机制效应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修颖  
新经济背景下正在浮现两种截然不同又相互依存的空间形式:流动空间和地方空间。在揭示了两种空间不同逻辑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条件下城市与区域进行空间组织的新模型,并据此讨论了中国城市与区域未来发展的新战略。流动空间与地方空间在空间结构特征、功能特征和产业结构特征等五方面存在本质差异,在空间转型期,地方空间的成长与流动空间的融合使空间结构发生了新的分化与重组,为寻求全球空间秩序化的新途径,GUT网络协同是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想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松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霜华  
WTO和区域经济组织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股力量 ,在其运行和发展中有其一致性 ,但也存在矛盾和摩擦。区域经济组织与WTO是否能相互融合 ,就成为大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安国  柴哲涛  
城市竞争与合作问题可以说是城市区域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区域文化认同则是影响城市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核心和基本因素。区域文化认同有助于降低合作的风险与交易成本,促进城市间的要素流动,提升城市区域的凝聚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能够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合作的区域文化认同是城市区域建设与合作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区域文化认同的重建即是要实现区域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和先进思想的指导,既要反应其区域文化的特殊性,又要反映现代文化和区域合作的共性,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新型的市民文化、竞争文化与合作文化的平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陆远权  秦佳佳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了2007—2014年我国25个地区城市规模分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进一步考察基于两者联合关系的地域划分情况。结果显示:(1)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即存在使区域创新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城市规模分布,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城市规模分布均不利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2)我国各地区可划分为四种新类型,不同类型区域内部城市规模分布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来说,东部沿海城市两者的匹配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研究表明:为有效地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可进一步优化城市规模分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元  
城乡经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乡经济组织的变动和演化。在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经济体制运作的不同方式,经济、社会的自然分割和行政分割,以及发展的差异,都在城乡经济组织的变动和演化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城乡经济关系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加以描述。但无论是对生产要素的配置关系和配置方式,还是对城乡经济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等基本关系的考察和分析,都与城乡经济组织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城乡经济发展中,各种生产要素总量关系的变化和配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金环  于立宏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已成为除劳动、土地和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新要素,能否依托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城市创新?文章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基本界定后,借助微观大数据构造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实证分析了2015-2018年中国283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及创新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其中,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创业活力增强效应是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的两条重要路径。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消除样本选择偏差、选择分位数回归,以及创新性地采用各地级市市长过去修习的专业作为历史工具变量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成立。进一步空间杜宾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特征,不仅促进了本地区创新水平提升,而且对相邻地区的创新产出也产生了实质性影响,有利于缩小区域创新差距,实现区域创新收敛。此外,相较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发明专利的影响更显著,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的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创新而非策略创新。文章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也为理性看待数字经济、防止出现数字鸿沟,实现区域创新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柯善咨  
本文综合增长极理论和中心地学说构建了扩散回流和市场区效应空间计量模型,使用全国除西藏以外的2169个市县数据对2000年至2007年的各市县非农业产出、就业和资本增长所受到的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联立方程估计表明,虽然各级市县产出、就业和资本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要素投入和产出规模以及人力资本和地方要素,但是不同等级的城市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互作用。其中,省会和地级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对下级市县有显著的回流效应,而下级市县的经济增长对位于市场中心的上级城市有明显的市场区增长作用,同级市县经济增长有互相促进作用。本文最后简要总结了研究结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策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昊  赖小琼  
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一国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密切关联。一般认为,城市化对经济增长通常表现出正向的驱动作用。但相关研究中,更多是从传统的视角强调城市化过程中结构转变的影响,而新近理论研究则表明经济活动的集聚也有助于经济增长。本文基于对已有研究的讨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有效率的城市化应该是结构转变和集聚的统一,考察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应该综合考虑集聚的影响。为此,本文区分了两种类型(宽度和深度)的城市化涵义,并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的GMM估计法,从集聚和二元结构转变的综合视角探讨了中国各区域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及其差异,数据分析发现考虑集聚影响的城市化更能解释中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茜  姚乐野  
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驱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考察创新驱动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数字经济生产服务、商业模式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均对创新驱动产生显著影响;数字经济商业模式、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创新驱动在数字经济商业模式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嫣然  吕寒  蔡建峰  
文章从数字经济的协同渗透效应和挤出效应出发,结合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利用2016—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验证了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适度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并以此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且数字经济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子枫  崔新健  刘轶芳  
中部在我国地理分布上承东启西,因而中部崛起则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中部各省会城市的发展既对本省经济起决定性影响,又对区域经济产生联动作用,故而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基于知识流动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进行了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评价结果和六地相关政策的对比,梳理了区域创新发展的有效政策建议,并分析了不同区域的创新能力存在的现实差距及差距存在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