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09)
- 2023(20348)
- 2022(17330)
- 2021(16253)
- 2020(13491)
- 2019(31221)
- 2018(30682)
- 2017(59190)
- 2016(32067)
- 2015(36251)
- 2014(36158)
- 2013(35332)
- 2012(32315)
- 2011(29108)
- 2010(29230)
- 2009(26995)
- 2008(26225)
- 2007(22790)
- 2006(20117)
- 2005(17669)
- 学科
- 济(133296)
- 经济(133149)
- 管理(92215)
- 业(87339)
- 企(71406)
- 企业(71406)
- 方法(61877)
- 数学(54676)
- 数学方法(53865)
- 中国(38031)
- 农(36435)
- 财(32925)
- 业经(29031)
- 地方(26174)
- 学(26071)
- 贸(25392)
- 贸易(25379)
- 易(24676)
- 农业(24167)
- 制(23648)
- 理论(21775)
- 务(20262)
- 环境(20261)
- 财务(20165)
- 财务管理(20121)
- 银(19855)
- 银行(19818)
- 技术(19800)
- 和(19633)
- 企业财务(19064)
- 机构
- 大学(455309)
- 学院(454842)
- 济(187194)
- 经济(183316)
- 管理(179482)
- 理学(155925)
- 理学院(154221)
- 研究(153440)
- 管理学(151228)
- 管理学院(150419)
- 中国(115032)
- 京(96996)
- 科学(93706)
- 财(84747)
- 所(75770)
- 农(71280)
- 中心(69262)
- 研究所(69186)
- 财经(68448)
- 业大(66129)
- 江(65332)
- 经(62500)
- 北京(61335)
- 范(60347)
- 师范(59824)
- 经济学(57308)
- 院(56208)
- 农业(55713)
- 州(52698)
- 经济学院(51791)
- 基金
- 项目(311934)
- 科学(246919)
- 基金(227746)
- 研究(227725)
- 家(198339)
- 国家(196733)
- 科学基金(169988)
- 社会(144893)
- 社会科(137437)
- 社会科学(137403)
- 省(120025)
- 基金项目(119234)
- 自然(110496)
- 自然科(108026)
- 自然科学(108004)
- 自然科学基金(106058)
- 教育(105973)
- 划(101625)
- 资助(95310)
- 编号(92226)
- 成果(74623)
- 重点(69873)
- 部(69417)
- 发(66178)
- 课题(64209)
- 创(64129)
- 国家社会(60139)
- 教育部(59916)
- 创新(59870)
- 科研(59303)
- 期刊
- 济(198188)
- 经济(198188)
- 研究(134455)
- 中国(84038)
- 学报(69058)
- 管理(65370)
- 科学(64694)
- 农(64264)
- 财(63134)
- 大学(53371)
- 教育(51642)
- 学学(50123)
- 农业(44700)
- 技术(41328)
- 融(39226)
- 金融(39226)
- 经济研究(33217)
- 财经(32954)
- 业经(32102)
- 经(28275)
- 问题(26935)
- 业(24085)
- 统计(23326)
- 技术经济(22368)
- 图书(22156)
- 贸(21608)
- 策(21313)
- 科技(20644)
- 版(20438)
- 理论(20092)
共检索到660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牛文涛
基于Logistic模型,并利用相关城市化数据,本文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与饱和水平S、初始水平a和速度指标b的内在关系以及城市化进程"S"型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化的饱和水平S确定了城市化进程的上限,城市化的初始水平a和速度指标b的大小则决定了城市化进程的实现周期;(2)城市化进程的"S"型趋势受到政策变革的干扰,并通过影响速度指标b的大小引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或者停滞过程;(3)城市化本质上可视作一个多维度的系统演变过程,主要包括了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城市化系统本身。
关键词:
城市化饱和水平 城市蔓延 城市化阶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牛文涛
基于Logistic模型,并利用相关城市化数据,本文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与饱和水平S、初始水平a和速度指标b的内在关系以及城市化进程"S"型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化的饱和水平S确定了城市化进程的上限,城市化的初始水平a和速度指标b的大小则决定了城市化进程的实现周期;(2)城市化进程的"S"型趋势受到政策变革的干扰,并通过影响速度指标b的大小引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或者停滞过程;(3)城市化本质上可视作一个多维度的系统演变过程,主要包括了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城市化系统本身。
关键词:
城市化饱和水平 城市蔓延 城市化阶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荫莉
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S型曲线数学方程式的研究表明,存在S型曲线核是中国城市化进程S型曲线的重要特征,中国城市化进程同样沿着S型曲线轨迹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S型曲线 S型曲线核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长生
农民的迁居选择行为直接影响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方向。本文通过对安徽省6县1413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发现,样本农户中,户主的年龄越大,居住地为山区,从事农业为主,在城镇中没有房屋,家庭年收入越高,户主选择中心村居住的比例较高,选择较大城市的比例较小;不同样本特征的户主在选择小城镇居住方面没有明显差异。通过建立多元Logistic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在平原,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在城镇中拥有住房,受教育年限越长的农民,其选择小城镇和较大城市的意愿更强,选择中心村居住的意愿相对更弱;居住地为丘陵和山区,选择较小城镇和中心村的意愿更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房屋办理了房产证的农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杲 宋迎昌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呈现出生产要素由乡村和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集聚的大城市化现象,即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相伴而生,共同发展。其中,农业生产要素率先由农村集聚至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为大城市化发展起到了"蓄水池"和"中转站"的作用;大城市则通过其巨大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在直接吸纳农业生产要素融入大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快了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动态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还具有短期动态效应。未来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在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促使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局面的主要途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明 吴雪萍 郭施宏
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利用中国2001~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化进程、环境管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人口城市化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比土地城市化更为直接;环境规制对工业污染减排的总体刺激效果不佳;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受城市化、环境规制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东部地区表现的最为敏感,其城市化和环境规制对大气污染均有显著的冲击作用,中部地区只有城市化与大气污染联系紧密,而西部地区无论城市化还是环境规制对大气污染的反应都极不敏感。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方 袁超文
本文在Diamond(2016)模型基础上,引入户籍和土地供给规则等因素,比较了当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中的高、低学历劳动力的迁移动机差异,探讨中国城市发展背后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影响中国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因素还是工资水平;对于流动人口而言,城市的舒适度也是影响他们迁移的重要因素,存在福利洼地。(2)影响房价最重要的因素是迁移人口的增减。(3)高、低学历劳动力之间有互补性,但劳动力市场的回报更偏向于高学历劳动力。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高、低学历劳动力 空间均衡模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世成 郭凌寒
城市及周边区域是雾霾污染的重灾区。基于人口、土地和产业城市化的三维视角,以长江经济带城市化进程与雾霾污染的现状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与现实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与城市化进程的地理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不同口径城市化指标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呈现异质性,户籍人口和土地城市化均与雾霾污染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户籍人口城市化已进入曲线拐点的右侧,土地城市化仍处于曲线拐点的左侧。人口和产业城市化存在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土地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空间虹吸效应主要发生在本地区内部。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成金华 陈军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区域能源消费和主要能源产品的消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形成的内在动因在于城市化进程所依赖的人力资本存量、技术创新优势、产业结构水平以及市场化水平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递减分布。科学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基本规律,对促进城市化进程与能源消费的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化 能源消费 区域差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学鹏 李进伟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城市化发展具有正向效应的假说,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具有惯性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市化发展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化发展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市化发展水平在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并未表现出惯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葵 戴小文
本研究利用1978-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率与碳排放之间在长期存在驱动关系,城市化率的提高将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当城市化率每提高1%,碳排放量以1.61%的比率增加;②将高城市化率作为中国现代化标志,从而"大跃进"式地进行城市化运动将造成我国碳排放总量随城市化率的逐年提高而急剧增加,将有悖于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和阻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③碳排放量除受到当期城市化率水平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前期城市化率水平的累积影响,即前期城市化率水平体现了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引起能源消耗的增加。从目前中国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行 范中启
本文以1990~2015年碳强度统计数据为样本,使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的方法,对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碳强度的冲击效应较大,具有持续性。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行 范中启
本文以19902015年碳强度统计数据为样本,使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的方法,对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碳强度的冲击效应较大,具有持续性。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薇
选取我国1978~2011年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及碳排放量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技术对中国城市化、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及短期动态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原因,反之不成立;碳排放与第二产业之间也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碳排放量增加是第二产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具有高碳排放量的高耗能产业是我国第二产业的重要支柱,支撑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我国的经济增长遵循从"排放"到"增长"的路径。从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来看,城市化水平、第二产业对碳排放的影...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海森 刘立军
运用空间面板技术,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扩展模型,设置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对2005年~2013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域(西藏除外)的城市化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城市化对区域创新能力有较大正向影响,通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城市化 区域创新能力 空间面板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