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98)
2023(8544)
2022(6692)
2021(6217)
2020(4899)
2019(11275)
2018(11053)
2017(21015)
2016(11277)
2015(12945)
2014(12791)
2013(12471)
2012(11336)
2011(10498)
2010(10471)
2009(9607)
2008(9497)
2007(8327)
2006(7632)
2005(7162)
作者
(31099)
(25944)
(25881)
(24767)
(16839)
(12196)
(11728)
(10033)
(10028)
(9063)
(9050)
(8541)
(8354)
(8293)
(8221)
(8127)
(7829)
(7423)
(7420)
(7186)
(6543)
(6243)
(6160)
(5876)
(5868)
(5788)
(5696)
(5465)
(5197)
(5135)
学科
(55689)
经济(55639)
管理(29951)
(28658)
(21981)
企业(21981)
中国(21775)
方法(19229)
数学(17001)
数学方法(16901)
(14664)
(12036)
贸易(12028)
地方(11961)
业经(11954)
(11784)
(10387)
(9757)
(9514)
农业(9455)
(8471)
银行(8466)
(8229)
环境(8226)
(7913)
(7906)
(7739)
(7679)
金融(7679)
发展(7625)
机构
大学(165310)
学院(163471)
(78779)
经济(77392)
研究(63942)
管理(60292)
理学(51389)
理学院(50738)
管理学(50104)
管理学院(49760)
中国(49080)
(36639)
科学(34865)
(32719)
(30981)
研究所(28148)
中心(26946)
财经(26581)
经济学(26225)
(24493)
北京(23681)
经济学院(23585)
(23268)
(22856)
(22706)
师范(22568)
(22521)
财经大学(19840)
科学院(19269)
业大(19241)
基金
项目(106929)
科学(86594)
基金(81196)
研究(80101)
(70526)
国家(70036)
科学基金(60270)
社会(55375)
社会科(52699)
社会科学(52686)
基金项目(41866)
(37213)
自然(36002)
教育(35929)
自然科(35254)
自然科学(35248)
自然科学基金(34656)
(32973)
资助(32788)
编号(30396)
(25198)
成果(24996)
国家社会(24733)
(24522)
重点(24376)
中国(23667)
教育部(22153)
课题(21926)
(21602)
人文(20878)
期刊
(87673)
经济(87673)
研究(55972)
中国(33119)
管理(24227)
科学(22984)
(22961)
(21708)
学报(20959)
大学(16791)
教育(16466)
(16044)
金融(16044)
学学(15600)
经济研究(15505)
农业(14990)
财经(13849)
问题(13609)
技术(12876)
业经(12506)
(12203)
(12138)
世界(11250)
国际(11200)
(9105)
现代(8762)
技术经济(8073)
(7996)
资源(7535)
城市(7525)
共检索到252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松良  邱容机  朱朝枝  
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1978年以后经历了与城乡发展政策互动的3个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但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同等GD P总量条件下的城市化;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发展不协调,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战略不科学。未来中国城市化战略调整的方向为: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科学布局,协调发展;各区域间协调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晓军  
在集中型城市化战略导向下,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快速集中,中国城市的边界也快速向郊区扩展。但这种被动挤出而非居民主动用脚投票的郊区化现象,与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整体进程第二阶段的郊区化相比,在主导因素、形成动因、空间形态、阶层分布和产生阶段方面均存在本质差异,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类郊区化"现象,其实质是城市建成区为缓解人口过密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城市病",有计划地向郊区扩散的郊区化假象。中国人口数量巨大、土地资源稀缺,无法遵循人口先向城市集中再逐渐郊区化的西方道路。因此,采用"内城集中+郊区疏散"的双向城市化战略,取代目前"内城集中"的单向战略,及时启动实质意义上的郊区化进程,吸引人口自觉向郊区流动,是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冯邦彦  李建国  
区域城际产业同构分为行政类同构和集聚类同构两种。我国原有的城市化战略忽视了城市的市场范围、城市层次和产业分工的一致性、城市的功能定位、城际的网络效应等,因而加剧了区域城际产业行政类同构,减弱了集聚类同构。基于区域城市间产业同构化的视角,我国要摈弃以前违背市场规律的单一城市化发展战略,而制定宏观的区域城市群化战略能够利用城市的正外部性、城市的自组织能力、城市的等级体系,协调城市行政利益从而减弱产业行政类同构,加强集聚类同构,以此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全胜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政府发挥好引导作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城市聚集了大量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产业经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中国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从宏观的城市化进程和微观的城市发展两个层面着手。在宏观上,中国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演变过程。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处于恢复性发展时期,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在微观上,政府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财税措施,建立低碳环保型的公共交通系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创琳  
中国城市化进程总体朝着健康化的方向发展,城市化进程基本符合城市化发展的"S"曲线规律,目前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使得中国的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城市化亚健康状态的深刻反思后认为,中国城市化不应该是"算出来"、"比出来"、"拆出来"、"耗出来"、"染出来"和"挤出来"的城市化。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市化向健康方向发展,需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调控城市化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把提升城市化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正确处理好主动城市化与被动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走主动城市化的道路;努力协调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翠玲  王建红  
在我国城市化问题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一些论争,这些论争主要是基于研究者的不同立场和研究视角而导致的。这些论争所以存在,在于其未充分考虑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基于此,应制定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不同类型乡镇和农村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家强  
城市化战略是整个社会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上升阶段,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战略选择必然是一种多样性的模式选择,分散性的道路选择,梯度性的区域选择,综合性的效益选择和阶段性的进程选择。这是由中国国情和中国城市化特点所决定的一种现实选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雪串  
乡村城市化: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正确选择苏雪串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的人类社会正处于城市化的时代,城市化已成为席卷各地的世界潮流。城市化作为社会经济运动的总过程,有它本身的客观规律。但是,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自然环境、历史背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永正  王秀秀  
认为中国传统的城市治理主体单一,目标功利化,治理空间封闭化;传统的城市化在其目标与标准、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城市化空间与范围方面也存在误区。进一步认为,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治理进行三维战略转型:在治理主体上,应由一元治理向多元治理转型;在治理目标上,应由唯GDP目标转为人本化目标;在治理空间上,应由城乡分割转为城乡统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鸿雁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不仅没有形成中国本土化的城市化发展理论与模式,而且也没有一个完善而有系统的本土化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更为严重的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解决根本性的目标问题,即面对中国未来30年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理论和模式;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已有的经验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能否在制度层面上总结发达国家城市化成功的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中国式的城市化模式。认为在城市化理论本土化的层面上,必须对中国的城市化理论与模式加以建构,并据此对中国的城市化理论重构与实践型发展战略,提出了十个方面的理论概括。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冬梅  杨学成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头二十年,我国实际走了一条“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道路”。这一道路在为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留下了隐患。因为,“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并非具有普遍性和长久生命力的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而只是中国在“转轨发展”这种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做出的特别选择。着眼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背景,遵循城市化一般规律的客观要求,在已经到来的城市化建设的新阶段,中国应该走“市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荫莉  
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S型曲线数学方程式的研究表明,存在S型曲线核是中国城市化进程S型曲线的重要特征,中国城市化进程同样沿着S型曲线轨迹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嵇欣  
低端经济具有低劳动力成本、低收益、低环境成本的特点,在范畴上包括非正规经济与地下经济的部分内容。在中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由于有庞大的低端需求,低端经济将会在我国长期存在。但由于低端经济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要从扶持非正规经济、打击地下经济、鼓励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在政策、制度上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抄军  赫广义  江群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城市化的内涵。进一步,构建了生产力水平指标体系,计量分析表明:"生产力水平是城市化水平的Granger原因"的单向因果关系,生产力水平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化率指标将提高3.115个百分点;对生产力布局、产业政策选择等的探索和调整,导致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在生产关系层面,户籍制度及依附其上的土地、社会保障、教育等城乡有别的制度安排促使了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借鉴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平稳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原新  唐晓平  
在我国城市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的城市化模式———都市圈化,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归纳,进而将中国三大都市圈与日本的都市圈进行比较,结论是:中国沿海地区的都市圈化,既适应世界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还能实现国家和区域的人口—经济—生态的平衡。都市圈化的推行,将在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以三大都市圈为核心的长达数千公里的人口高度聚集的沿海城镇密集地区,成为新时期我国国家竞争战略的支撑点,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城乡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的体制鸿沟和贫富鸿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