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20)
- 2023(15732)
- 2022(13001)
- 2021(11957)
- 2020(9746)
- 2019(22328)
- 2018(22279)
- 2017(41812)
- 2016(22522)
- 2015(25533)
- 2014(25637)
- 2013(25129)
- 2012(23450)
- 2011(21512)
- 2010(21981)
- 2009(20297)
- 2008(20067)
- 2007(17983)
- 2006(16346)
- 2005(15100)
- 学科
- 济(108284)
- 经济(108185)
- 管理(58697)
- 业(54873)
- 企(42082)
- 企业(42082)
- 方法(40519)
- 数学(35548)
- 中国(35174)
- 数学方法(34904)
- 农(28264)
- 地方(28017)
- 业经(24127)
- 贸(21040)
- 贸易(21022)
- 易(20366)
- 学(20143)
- 农业(18948)
- 制(18045)
- 财(17938)
- 发(17369)
- 银(16593)
- 银行(16573)
- 环境(16264)
- 行(16112)
- 融(16111)
- 金融(16110)
- 理论(15512)
- 产业(15437)
- 和(15091)
- 机构
- 学院(327225)
- 大学(326537)
- 济(139560)
- 经济(136645)
- 研究(120993)
- 管理(120144)
- 理学(101957)
- 理学院(100662)
- 管理学(98498)
- 管理学院(97898)
- 中国(93283)
- 科学(73593)
- 京(72982)
- 所(61665)
- 财(60575)
- 研究所(55846)
- 中心(53964)
- 农(53150)
- 江(50153)
- 财经(47624)
- 北京(47225)
- 范(46190)
- 师范(45754)
- 业大(45479)
- 院(44027)
- 经济学(43733)
- 经(43283)
- 农业(41234)
- 州(40509)
- 经济学院(39213)
- 基金
- 项目(214001)
- 科学(169217)
- 研究(155822)
- 基金(155041)
- 家(135891)
- 国家(134864)
- 科学基金(115215)
- 社会(100660)
- 社会科(95661)
- 社会科学(95638)
- 省(82642)
- 基金项目(80581)
- 自然(72861)
- 自然科(71171)
- 自然科学(71156)
- 教育(70791)
- 划(69933)
- 自然科学基金(69836)
- 资助(64557)
- 编号(61868)
- 发(51571)
- 成果(50447)
- 重点(48902)
- 部(46856)
- 课题(44398)
- 创(43832)
- 国家社会(42655)
- 发展(41618)
- 创新(41230)
- 展(40962)
- 期刊
- 济(162658)
- 经济(162658)
- 研究(102960)
- 中国(73666)
- 农(49922)
- 学报(49770)
- 科学(48531)
- 管理(47807)
- 财(43667)
- 教育(38588)
- 大学(38093)
- 学学(35415)
- 农业(34569)
- 融(31807)
- 金融(31807)
- 技术(30441)
- 经济研究(27441)
- 业经(26650)
- 财经(23810)
- 问题(22356)
- 经(20898)
- 业(19767)
- 贸(18139)
- 统计(17879)
- 图书(17622)
- 技术经济(16931)
- 资源(16862)
- 世界(16830)
- 国际(16449)
- 策(16262)
共检索到513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方创琳
中国正在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加剧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寻找替代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改善我国城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又是世界上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这为改变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提供了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风能资源与风电基地建设的空间布局格局,提出了我国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基地布局的"入"字型空间模式,采用GIS技术选择出与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紧密相关的七大无碳型高耗能产业基地;提出了由"七点两轴"组成的我国大规模风电开发的点轴空间模式,即集中建设东部沿海风电产业带和三北沿线风电产业带,重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丰林 方创琳 蔺雪芹
在研究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本底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评估;汇总了该地区1997年~2006年间的风电场装机情况以及对应时间序列的社会经济相关指标,总结了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现状;根据风能禀赋、土地覆被类型以及已有和规划修建风电场等影响指标,以10km×10km为基本空间单元,将研究区划分为5852个基本网格,通过格网分析的方法,对环渤海地区风电场选址和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建设布局适宜程度进行分级评价,将风电产业基地布局的适应性分为高度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等适宜区、较低适宜区和低度适宜区。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海燕 方创琳 蔺雪芹
中国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阶段,高耗能产业比重大,能源短缺,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能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和减少环境污染。西北地区是中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风电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目前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正在规划和筹备,风电行业也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已建和在建的风电场23个,总装机容量达到140.09×104kW,预计到2010年末西北地区风电站总数将达到43座,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828.83×104kW,到2020年有望达到3 200×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约占16%左右),约占全国预计装机容量的3...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祁巍锋
本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能资源及其空间分布和沿海风电开发建设条件,讨论了该区非并网风电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风能资源开发的原则、建设超过1 000×104kW非并网风电基地的发展目标和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目标。以此为指导,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沿海规划布局16个风电场址,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200×104kW,其中45%为非并网风电。并整合建设3个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即:苏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沪苏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和浙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针对每个产业基地提出了相应的非并网风电产业布局思路,最后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风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晓丽 黄金川
有色冶金产业作为第一耗能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其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已经对可持续发展形成威胁。因此,结合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的开发建设,形成风力发电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的链合布局,促进风电-有色冶金产业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风电场以及有色冶金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建立风电产业布局研究的基本框架;以省域尺度为例,探讨风电场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的链合布局,认为中国电解铝工业布局将随着风电场的建设脱离原料富集的内地地区,逐步向风能资源富集的沿海地区转移,从打造风电与有色冶金产业链的角度,将山东、内蒙古、江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蔺雪芹 方创琳
随着能源危机、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不断重视,中国风能资源开发和风电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风电逐步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化。氯碱化工产业是高耗能行业,目前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发展瓶颈,将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和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进行链合布局,构建"风电-烧碱-化纤、造纸"、"风电-氯产品-PVC"产业链,建设无碳型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基地,对于风能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氯碱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6年我国社会经济、风电产业发展数据,确定我国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空间布局概率图谱,并与2020年我国氯碱产业空间布局进行叠加,对2020年我国基于大型非并网风电...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茂勋
中部地区是风能资源可利用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在全国占据较重要地位。本文在对中部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中部地区风能资源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但风电产业发展缓慢,风电场规划目标偏高,各省对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预测到2020年中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32×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为173×104kW的发展目标,并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重点建设,选出中部地区风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建立省级非并网风电产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铭 刘贵利 孙心亮
能源与淡水危机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在21世纪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因地制宜地利用风能条件,在我国沿海地区推行海水淡化,并进行海水制氢产业延伸是我国解决能源与淡水问题的突破口。论文在对我国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发展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的产业基础与技术可行性,以及利用风能进行海水淡化制氢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提出"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链合模式;提出我国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建设目标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海水淡化制氢总规模达到600×104t/天,可节约原煤464×104t/天,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76×104t/天。进而形成国四大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风能资源与风电产业其他发展条件相互匹配的最佳区域之一。充分开发利用沿海和近海风能资源,建设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不仅对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沿海地区和全国风电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和先锋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并从能源和环境问题、风电价格、风电政策、经济技术条件、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条件等因素入手,论证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分析了目前发展的基本态势与挑战,并提出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000×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占3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为东 周志莹 邱涛
近年来,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其中电力的缺口尤其明显,同时更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迫切需要改变能源格局,改善生态环境,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应用。位于长三角的东台、如东、大丰三市浅海辐射沙洲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地质条件优越、灾害性气象概率低、没有航道、没有大型渔场和地下线缆,又地处电力负荷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好、人才基础厚实、资本市场发育良好、内在动力强等优势,非常适合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发展空间巨大,如开发其中15%的风能资源,即可兴建一个相当于年产4250×104t标煤(相当于年开采量2980×104t原油)、每年减排1.1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俊峰 梁梦鸽 焦华富
跨江发展是滨江城市拓展生长空间、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跨江发展中产业如何选择和布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通过实地调研,探讨了上海市跨黄浦江发展的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特征,并分析了城市跨江发展产业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跨江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采取开发公司主导下的园区发展模式、金融及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发展模式和高端外资驱动模式;②空间布局呈现多中心集群式空间布局模式、"一轴三带"总体布局形态和呈圈层状向外拓展格局;③城市规划、政策机制、全球化等因素对上海跨江发展的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滨江城市跨江发展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跨江发展 产业发展模式 空间布局 上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蔷
新疆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新疆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风电产业发展政策不到位、风电成本偏高、风电上网技术等瓶颈。针对这些瓶颈,本文提出了新疆风电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即推动新疆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与高能耗产业的协调发展。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于高能耗产业,为其提供低成本、高清洁的产业动力和"原料",可大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节能减排20%的目标提供可能,还可以避免风电并网对电网的冲击,解决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新疆"九大风区"为建立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提供了丰富的风能资源,为非并网风...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晓娜 施明华
掌握我国社区商业的模式的当前状况和发展途径,有利于推动社区商业合理化进程,进而造就居民舒适便捷、企业盈利发展、社区和谐宜居几方共盈的理想局面,也有利于提升城市社区商业整体水平。按坐落形态,城市社区商业的空间布局模式可分为街区型、组团式、零散式和大院式四种。本文分别阐述了四种社区商业模式的布局形态和空间取位,同时展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现实典型,并对其在运作中的利弊作了比较。通过本文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街区式、组团式社区商业是未来社区商业发展的主力模式,大院式社区商业随着商品房建设的发展,将越来越少,零散式社区商业会随着城市化进程而逐渐淘汰。
关键词:
零售商业 商业网点 社区商业布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胡永仕 王健
在研究区域流通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流通产业空间分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福建省流通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关键词:
流通产业 流通力 空间布局 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何奕 童牧
针对外资在中国工业经济中的区位选择问题,通过将产业联系和空间效应结合起来,区分了影响FDI在不同行业空间布局的不同模式,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8年至2007年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在中国制造业的多数行业中表现为水平型和复合型,而本地产业市场是外资最为看重的空间布局因素。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空间效应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