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24)
2023(19653)
2022(16590)
2021(15515)
2020(12926)
2019(29581)
2018(28994)
2017(55304)
2016(30039)
2015(33915)
2014(33735)
2013(33062)
2012(30381)
2011(27260)
2010(27029)
2009(24839)
2008(24167)
2007(21029)
2006(18336)
2005(16233)
作者
(85168)
(71074)
(70369)
(67457)
(45421)
(33838)
(32119)
(27954)
(27193)
(25076)
(24144)
(24114)
(22334)
(22320)
(22004)
(21749)
(21260)
(20957)
(20443)
(20370)
(17483)
(17364)
(17137)
(16216)
(15863)
(15811)
(15540)
(15487)
(14234)
(13983)
学科
(127167)
经济(127032)
管理(85534)
(78916)
(63998)
企业(63998)
方法(58351)
数学(51336)
数学方法(50674)
中国(36371)
(33331)
(30047)
业经(27228)
地方(26316)
(25532)
(23676)
贸易(23664)
(22970)
农业(22348)
(21727)
理论(19595)
环境(19182)
(18671)
(18532)
财务(18448)
财务管理(18404)
(18370)
银行(18328)
(18081)
金融(18078)
机构
大学(427611)
学院(424110)
(173852)
经济(170285)
管理(166265)
理学(144626)
研究(144047)
理学院(143011)
管理学(140281)
管理学院(139538)
中国(108534)
(91689)
科学(88984)
(77349)
(71122)
(66143)
中心(65443)
研究所(65025)
财经(63041)
业大(62219)
(60091)
北京(57866)
(57538)
(56903)
师范(56373)
经济学(53584)
(52977)
农业(51749)
(48850)
经济学院(48383)
基金
项目(293963)
科学(232354)
基金(215666)
研究(213123)
(188337)
国家(186845)
科学基金(161079)
社会(136561)
社会科(129495)
社会科学(129464)
基金项目(113399)
(111777)
自然(104580)
自然科(102246)
自然科学(102224)
自然科学基金(100348)
教育(97886)
(94906)
资助(89362)
编号(85791)
成果(68971)
重点(65760)
(65096)
(62207)
(60052)
课题(58583)
国家社会(57377)
科研(56296)
创新(56181)
教育部(56049)
期刊
(184557)
经济(184557)
研究(124215)
中国(78154)
学报(67321)
科学(62300)
管理(60372)
(59542)
(57515)
大学(51942)
学学(48625)
教育(45898)
农业(41446)
技术(36862)
(35207)
金融(35207)
经济研究(30868)
财经(30423)
业经(29289)
(26137)
问题(25053)
图书(22697)
(22055)
统计(20875)
技术经济(20170)
(19986)
(19809)
理论(19564)
科技(19440)
资源(19300)
共检索到616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成金华  陈军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区域能源消费和主要能源产品的消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形成的内在动因在于城市化进程所依赖的人力资本存量、技术创新优势、产业结构水平以及市场化水平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递减分布。科学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基本规律,对促进城市化进程与能源消费的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慧  陈锦  
利用1999~200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此外,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家庭  曹清峰  赵晶晶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凸显的资源问题,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回顾与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土地、水资源及其它自然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约束模型,并利用面板数据方法实证研究了土地资源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约束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军华  
本文选取1978-200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协整方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非简单地促进或者抑制,其效应还要取决于城乡收入差距本身的水平,当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较高时,城市化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当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较低时,加速城市化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立新  秦俊武  
在人口城市化变量的基础上,尝试将空间城市化和资本城市化变量引入分析框架,利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城市化影响下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区域配置及其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空间城市化和资本城市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远大于人口城市化。基于区域层面的估计结果再次表明,人口城市化并不足以主导房地产开发投资区域配置的现实格局,取而代之的是空间城市化和资本城市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区域配置及其结构演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当前对人口城市化作用的不当认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卫平  周亚细  
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中17个国家1986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从城市化和能源消费的角度为碳减排寻求对策,并为城市低碳发展研究相应的政策改进。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城市化。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能源强度是有效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城市人口比重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但弹性系数与能源强度相比较小,说明在发挥城市减排优势的前提下,推进城市化进程与二氧化碳减排可以实现统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翠云  
城市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源,职业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及实证模型验证发现:职业教育能够通过提高劳动力的平均职业技能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职业教育能够吸纳剩余劳动力,推动城市化;职业教育能够促进专业化分工,提升城市劳动生产率、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基于研究结论认为,职业院校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特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助力城乡统筹的新型城市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纪霞  王薇  卢宏  
商贸流通业与城市化互相促进,本文基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空间格局变化,采用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对2006-2016年我国区域间城市化对商贸流通业影响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极大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并以东部地区最为明显。要逐渐通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释放区域内的消费潜力,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促进商贸流通业在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康传坤  
本文在人口迁移理论框架内考察了老龄化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老龄化通过心理成本和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两种机制影响城市化的进程。在上述理论基础之上,本文利用2000—2008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多种模型的估计结果都表明老龄化通过心理成本和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对城市化进程具有显著、稳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为了加速城市化进程,我们应对老龄化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军华  
本文选取1978~200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阈值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单一阈值效应,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非简单地促进或者抑制,其效应还要取决于城乡收入差距本身的水平,当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较高(即城乡居民收入比大于2.54)时,扩大城市化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当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较低时(即城乡居民收入比小于或者等于2.54),加速城市化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晓燕  周京奎  
在非传统新古典城市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公共投资、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增长理论模型,利用1999—2006年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共投资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但这种影响没有迅速传导到中西部地区,即东部地区的城市增长与公共投资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更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这说明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要素市场在调节城市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地区城市理性增长的趋势已日益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增长则主要由非市场因素推动,政府主导的、蔓延式增长成为这些地区城市增长的主流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彩梅  韦福雷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消费以一次性能源为主,在节能降耗的同时能否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北方、南方和西部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将能源消费纳入生产函数,基于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小,北方和南方地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较小的差异。在研究结果基础上,就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的双赢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翠翠  
基于2002-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将能源消费强度分为低、中和高三个层次,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广义矩(SYS-GMM)分析方法,对工业化、城市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均会导致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增加,但城市化对低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高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却十分明显。此外,上一期的能源消费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和技术创新等均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中国存在技术创新的反弹性效应且能源价格对技术创新有诱致性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翠翠;  
基于2002-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将能源消费强度分为低、中和高三个层次,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广义矩(SYS-GMM)分析方法,对工业化、城市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均会导致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增加,但城市化对低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高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却十分明显。此外,上一期的能源消费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和技术创新等均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中国存在技术创新的反弹性效应且能源价格对技术创新有诱致性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林  
本文利用1997-200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化进程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流通业发展,特别是2002年加入WTO后,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分地区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化进程推动了东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对东部地区影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