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9)
- 2023(9251)
- 2022(7270)
- 2021(6764)
- 2020(5374)
- 2019(12205)
- 2018(12046)
- 2017(22606)
- 2016(12336)
- 2015(14518)
- 2014(14359)
- 2013(14163)
- 2012(13234)
- 2011(12104)
- 2010(12005)
- 2009(11208)
- 2008(11291)
- 2007(10035)
- 2006(9117)
- 2005(8453)
- 学科
- 济(60139)
- 经济(60001)
- 管理(32182)
- 业(28974)
- 方法(22653)
- 中国(22378)
- 数学(20199)
- 企(20026)
- 企业(20026)
- 数学方法(19992)
- 农(17819)
- 贸(12584)
- 贸易(12576)
- 业经(12324)
- 易(12298)
- 地方(11353)
- 农业(11083)
- 制(10761)
- 学(10719)
- 财(10510)
- 发(10086)
- 环境(8869)
- 银(8644)
- 银行(8633)
- 行(8360)
- 融(8223)
- 金融(8223)
- 体(8063)
- 发展(7862)
- 展(7848)
- 机构
- 大学(187649)
- 学院(184201)
- 济(85829)
- 经济(84238)
- 研究(72576)
- 管理(65531)
- 中国(56173)
- 理学(55821)
- 理学院(55099)
- 管理学(54097)
- 管理学院(53779)
- 科学(42397)
- 京(42093)
- 所(36669)
- 财(36083)
- 研究所(33302)
- 农(32998)
- 中心(31669)
- 财经(28965)
- 经济学(28646)
- 北京(26925)
- 经(26687)
- 江(26547)
- 业大(26198)
- 农业(26001)
- 院(25923)
- 经济学院(25762)
- 范(25422)
- 师范(25191)
- 科学院(22473)
- 基金
- 项目(121041)
- 科学(96394)
- 基金(91129)
- 研究(87716)
- 家(80799)
- 国家(80215)
- 科学基金(67794)
- 社会(59857)
- 社会科(56739)
- 社会科学(56727)
- 基金项目(46897)
- 省(42463)
- 自然(41461)
- 自然科(40567)
- 自然科学(40556)
- 自然科学基金(39833)
- 教育(38809)
- 资助(37425)
- 划(37392)
- 编号(32957)
- 部(28051)
- 重点(27611)
- 成果(27347)
- 国家社会(27095)
- 发(26935)
- 中国(25950)
- 教育部(24031)
- 创(23719)
- 课题(23372)
- 科研(22576)
共检索到287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玲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进展、农业资源日渐稀缺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通过增加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投资、激励农民提高粮食生产率以及扩大食品对外贸易,维持了充足的食品供给。扶贫计划和社会救助措施的加强,有效地改善了贫困群体的食品保障状况。在剧烈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小农依然与大户和工业化的农业企业并存,但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面向2050年的中国农业发展和食品保障政策,应以改善国内市场结构,放松国际贸易管制和强化小农社会经济权力为原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宁爱凤 刘友兆
基于粮食生产的视角,论文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利用DEA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1990年-2008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定量比较分析;②尝试运用农地的粮食产出值与经济产出值的比值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区农地多功能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研究区综合效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下降引起,整个研究区的技术效率不高;②各地级市农业生产率总体上呈现改善的趋势,且主要由技术进步引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与城市化程度相对应;③各地级市的粮食产出与经济产出比值呈下降趋势(扁平的反"S"型曲线)。各个地区农业的功能由社会功能向经济功能转化,并且转化的程度与各地城市化程度呈反向关系。这从另一个侧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国祥
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亿吨水平,估计居民直接和间接消费粮食近5亿吨,其中,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分别大约为2亿吨和3亿吨,粮食总产量与居民粮食消费量比率大约为1.2。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变化等因素,本文估计,2020年,中国居民粮食消费总量大约为6亿吨,其中,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分别大约为2亿吨和4亿吨。按照国内粮食总产量与中国居民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保障系数1.2的要求估算,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要达到7亿吨。从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及其资源条件看,2020年,中国具备7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但是,需要注意防范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风险。
关键词:
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 保障系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放
本文阐述了建国后我国城市化与粮食生产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城市化与粮食供需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障粮食供应安全的措施。文章认为,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粮食的供不应求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之间的恶性循环是阻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城市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80年代以后城市和城镇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粮食购销体制下,城市化的发展是有利于抑制粮食社会需求量的增长的,但是要采取坚决措施遏制城市和城镇建设乱占滥用耕地,同时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耕地撂荒现象也要用强硬的手段加以制止。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云松
工业化进程中的台湾粮食生产政策安徽农业大学农经系尹云松五十年代,台湾开始了其工业化的进程。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台湾实行的是农业歧视政策,即以农业培育工业,这一阶段的结束是以1974年颁布的《粮食平准基金设置办法》为标志的。在这一时期,台湾的粮食生产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锦华 许庆
采用AIDS模型量化研究了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特征,从城市化和中长期营养目标的角度出发,考查城乡居民消费习惯和年龄结构的差异,预测未来十年(2011-2020)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总量。综合居民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的结果预测未来十年我国整体粮食需求。根据预测,未来我国粮食将在2018年第一次出现供求缺口,到2020稍稍超过5%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城市化 营养目标 粮食需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毛运意 王曙光
通过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粮价涨跌现状,构建了一个关于"市场格局—价格陷阱—政府管制"的理论范式,从而揭示粮食市场"分散生产—集中流通—分散消费"格局形成的内在动因及生产、流通环节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该范式认为:生产环节规模收益递减,流通环节规模收益递增;环节之间有效规模差异导致粮食市场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失衡状态;政府通过控制流通领域,发挥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的互补优势,可以有效克服粮食市场的"价格陷阱"。在此基础上指出:通过改变生产要素密集度可以扩大生产环节的内在有效规模;通过生产环节生产规模的横向扩张,则可以实现生产环节向流通环节的纵向延伸。
关键词:
市场格局 价格陷阱 政府管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武力超 陈曦 顾凌骏
本文分析了近三十年来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动态及土壤污染状况以及由此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分析了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使用结构的变化、城市垃圾、酸性物质、水源污染对耕地及粮食的影响,研究了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土壤质量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耕地使用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旭媛 徐志刚 应瑞瑶
城市化在诱致耕地和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间、农业内部调整配置结构的同时,对粮食生产和布局变迁及安全保障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系统阐释粮食面积变化的社会经济动因的基础上,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归成8类区域,并在区域层面解析耕地数量、复种指数和种植结构变化对各区域粮食生产变迁的影响,研判未来粮食生产变迁的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粮食生产变迁存在较大异质性;多数区域粮食面积呈下降趋势,耕地减少及其由粮食转向经济作物是粮食面积下降的主因,复种指数提高则缓解了这种下降趋势;部分区域则因复种指数大幅上升和结构调整压力相对较小,粮食面积反呈上升趋势。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结构调整和粮食区域分工是应对城市化冲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理性选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亮
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粮食生产萎缩问题张明亮随着农村工业发展,一些农村工业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粮食生产萎缩的问题。针对这一新问题,我们选择了代表农村工业化水平不同阶段的山东省苍山县、诸城市、桓台县、淄川区,江苏省无锡县和广东省东莞市六个县(市),结合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申家字
城镇化的快速扩张,给粮食安全生产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美国、日本及印度在粮食安全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我国应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立足我国实际,分别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及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
城镇化 粮食安全 保障途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建寨 张建华 孔繁涛
近年来,中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粮食供需区域性问题日益显现。本文基于重心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移动方向、速度、距离等演变特征,阐述了两者的空间耦合关系,并探讨了应对政策选择。结果表明,1995—2012年,中国粮食生产、消费重心皆位于地理重心偏东方向,粮食供需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粮食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明显大于消费重心,生产空间格局相对更加不稳定;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重心距离以2000年为界表现为先降后升,供需空间匹配性总体下降;无论是移动距离还是移动方向,两者变化与阶段性的国家经济发展、粮食生产促进、食物消费引导等管理政策基本吻合。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消费 空间格局 中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锦英 韩晓娜 方行明
2004~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七连增",但随着粮食需求不断增长,供给缺口仍然巨大,而以化肥、农药等生产性资源高投入所推动的粮食产量增长则具有明显的粗放性,不利于粮食产量的可持续增长。更为严峻的是,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本文基于Malmquist-DEA模型,利用面板数据来计算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对其要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在粮食产量"七连增"年间,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下降了0.7%,而技术进步年均指数的大幅度下降则成为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DEA方法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冗余(即要素投入的粗放性)问题突出。因此,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杰
本文用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特征合理的中国粮食生产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影响因素 回归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爱锄 杨改河 黑亮
当前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人口数量增加、食物消费结构转变、耕地面积减少和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四大问题的困扰。加入 WTO在关税减让、关税配额增加及限制国内支持三方面对我国粮食生产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将带来极大的机遇。控制人口增长 ,保护农业资源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 ,降低粮食自给率 ,可使我国粮食生产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对策 WT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