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83)
2023(13598)
2022(10848)
2021(9762)
2020(7847)
2019(17710)
2018(16847)
2017(31070)
2016(17288)
2015(19302)
2014(18875)
2013(18546)
2012(16870)
2011(15332)
2010(15157)
2009(13982)
2008(13839)
2007(11879)
2006(10609)
2005(9446)
作者
(52660)
(44116)
(44027)
(41623)
(28131)
(20975)
(19691)
(17159)
(16964)
(15383)
(15377)
(14786)
(14163)
(13815)
(13808)
(13614)
(13069)
(12985)
(12792)
(12682)
(11057)
(10861)
(10671)
(10038)
(9938)
(9839)
(9656)
(9444)
(8879)
(8863)
学科
(75740)
经济(75657)
管理(46004)
(42977)
(31958)
企业(31958)
方法(31209)
数学(27917)
数学方法(27701)
中国(26411)
(21069)
(16574)
(16314)
业经(16310)
贸易(16301)
(15920)
(15848)
地方(14493)
农业(14350)
(12870)
环境(12213)
(11423)
(11312)
银行(11258)
(10868)
金融(10867)
(10827)
产业(10361)
技术(10047)
(9769)
机构
大学(257197)
学院(252685)
(109972)
经济(108110)
研究(96398)
管理(91768)
理学(80229)
理学院(79186)
管理学(77793)
管理学院(77346)
中国(70783)
科学(60371)
(55520)
(51166)
(49464)
(46410)
研究所(45845)
业大(41851)
中心(41461)
农业(40835)
财经(38358)
经济学(35945)
(35642)
(35345)
(34734)
北京(34636)
(33905)
师范(33466)
经济学院(32616)
科学院(29971)
基金
项目(178477)
科学(141426)
基金(133832)
研究(122589)
(121205)
国家(120304)
科学基金(101299)
社会(82723)
社会科(78623)
社会科学(78604)
基金项目(70706)
自然(66129)
(66037)
自然科(64723)
自然科学(64698)
自然科学基金(63575)
(58186)
教育(55741)
资助(53474)
编号(44964)
重点(41593)
(40311)
(39096)
(36723)
国家社会(36687)
成果(35678)
创新(34674)
科研(34609)
教育部(34062)
计划(33824)
期刊
(113366)
经济(113366)
研究(75603)
学报(48627)
中国(48095)
(46054)
科学(43676)
大学(35900)
学学(34154)
(33034)
管理(32088)
农业(31629)
教育(23452)
(20642)
金融(20642)
经济研究(20559)
财经(19291)
(18166)
技术(17701)
问题(16944)
业经(16860)
(16817)
(14787)
世界(13806)
(13429)
国际(13369)
业大(12790)
资源(11900)
科技(11838)
技术经济(11735)
共检索到366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建国  刘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率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城市化质量依然很低。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金融市场、教育与文化、医疗卫生、信息化、人居环境方面选取有代表性的14项指标对中国的城市化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中国的城市化质量总体较低,省际间的城市化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决定城市化质量的因素主要在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因此,提高城市化的质量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教育、医疗卫生水平;此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城市的绿化和环境的改造,实现城市化"量"与"质"的统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抄军  赫广义  江群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城市化的内涵。进一步,构建了生产力水平指标体系,计量分析表明:"生产力水平是城市化水平的Granger原因"的单向因果关系,生产力水平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化率指标将提高3.115个百分点;对生产力布局、产业政策选择等的探索和调整,导致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在生产关系层面,户籍制度及依附其上的土地、社会保障、教育等城乡有别的制度安排促使了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借鉴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平稳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红涛  楼嘉军  刘润  刘松  
采用计量经济学和空间地理学方法,构建了休闲消费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中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进行了综合测算。结果显示:休闲消费水平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人口"胡焕庸线"两侧出现休闲消费鸿沟;休闲消费水平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核心城市向外辐射的空间圈层模式;个人可支配收入、城市经济实力、地理环境差异、闲暇时间、休闲动机和城市文化等是居民休闲消费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段泳  朱农  
城市化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迁移密切相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其根源是在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地区,影响城市化发展的诸因素之发育程度及所起作用不同。本文运用平行数据(panel)模型,对影响中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城市化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①各地区之间,特别是沿海与内地之间,城市化进程的差异非常显著。②在中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当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起推动作用;而在沿海地区,则由第三产业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③对外开放政策对推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起了显著作用,在沿海省份表现尤为突出。由此可以推断,中、西部开放力度的加大将推动当地城市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戴永安  
从人口、经济和社会角度研究中国城市化效率,考察其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并对中国城市化的全要素生产率做了动态分析和区域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化效率缓慢增长,城市间效率差异显著,但效率差距是逐渐缩小的。城市的初始状态、区位、空间集聚水平、产业结构效益与基础设施水平对各城市化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口因素和政府的作用却限制了城市化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是推进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规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则对各城市化分别表现出不同的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邦彦  马星  
关于中国城市化的测度存在颇多争论,关于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也存在不同意见,本文试图就这两点争论提出自己的判断,并以此为据,对被学者们忽视的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进行详细分析。另外,在谈论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程度时,人们往往只注重绝对的城市化率,忽略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我们认为将二者综合起来考虑,并将其应用于中国及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分析,才能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用非农就业比重与城市化比较分析城市化发展水平更为科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青春  刘科学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省际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有着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个别地区(如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的发展是由其他因素促成的;天津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接近极限,而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化水平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更重于狂热地进行城市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盛和  
1990~200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已从原来的北高南低态势转变为目前东高西低的格局。这是由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背景、人口分布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对中国各省区1990年和2000年城市化水平与自然、人口、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等四类12个指标的因子分析表明,区域城市化水平不仅与工业化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人口密度、农业经济呈负相关,而且受工业化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为强烈。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推进,工业化因子对城市化的拉动效应在减弱,而综合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拉动效应在显著增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静萍  周景博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2014年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为样本,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模式均有显著差异。工业化对空气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影响模式为正向线性;城市化对空气质量具有间接影响,其中,人口比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为负向线性,人口密度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人口密度影响拐点的置信区间为(363,1232)人/平方千米,2014年,有64个城市在此区间内,需要决策者重点关注。本文的创新在于首次将SEM引入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研究领域,在实证分析中揭示出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不同路径与模式;并提出,城市化率的提高和第二产业比重的降低均有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从改善空气质量的角度,应将集中型城市化作为我国城市化的基本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静萍  周景博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2014年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为样本,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模式均有显著差异。工业化对空气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影响模式为正向线性;城市化对空气质量具有间接影响,其中,人口比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为负向线性,人口密度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人口密度影响拐点的置信区间为(363,1232)人/平方千米,2014年,有64个城市在此区间内,需要决策者重点关注。本文的创新在于首次将SEM引入空气质量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江辉  
文章利用1997~2008年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有关产业结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Eiews6.0统计软件为分析工具,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因素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明显,而第一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不显著,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易承志  
改革前中国城市化经历了稳步提升、剧烈波动和停滞倒退几个演进阶段,呈现出总体受限的特征。上述特征的呈现与改革前国家工业化战略、农业发展定位以及国家干预城市化的政策安排等因素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城市化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处理好城市化与国家主导作用在内的各种外在因素之间的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贵文  杨建伟  邓恂  
持续稳健地推动的城市化进程是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很多,其中经济因素具有长期和直接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促进城市化进程的6个经济因素,建立了各个经济因素与城市化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采用1990年—2004年的全国数据实证性地测度了各个经济因素对城市化的贡献率,并运用逐步回归法消除了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较消费和净出口大,而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社会类基础设施对城市化的贡献率最大。本文的结论对我国各个地区制订城市化战略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叶裕民  
城市现代化包括城市经济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三个方面,城乡一 体化则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其生活质量差异状况来反映。中国当前的城市化质量还比较低 ,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的9个超大城市没有一个进入高度现代化的行列,大部分都属于初步实 现现代化的水平;城乡一体化程度更低,还处于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阶段。因此需要采取一 系列措施,提高城市化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鑫  皮亚彬  
城市化包括人口转移、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多方面的内容,仅采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单一指标难以反映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全部内涵。文章从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角度出发,测度我国地级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发现,我国城市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差距显著,城市在空间、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城市,其在综合得分和各分项指标上的得分都高于规模较小的城市,城市化质量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为提高城镇化质量,应废除"以大管小"的城市财政管理层级,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城市群的集聚带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