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26)
2023(12771)
2022(10154)
2021(9142)
2020(7181)
2019(16306)
2018(15663)
2017(29278)
2016(15642)
2015(17387)
2014(16985)
2013(16819)
2012(15302)
2011(13852)
2010(13582)
2009(12564)
2008(12177)
2007(10331)
2006(9248)
2005(8296)
作者
(46233)
(38932)
(38896)
(36742)
(24665)
(18554)
(17231)
(15222)
(14932)
(13554)
(13341)
(12801)
(12363)
(12138)
(12071)
(12069)
(11502)
(11254)
(11177)
(10978)
(9622)
(9398)
(9381)
(8839)
(8827)
(8676)
(8369)
(8266)
(7780)
(7733)
学科
(76495)
经济(76419)
管理(40116)
(39639)
方法(30038)
(27648)
企业(27648)
数学(27551)
数学方法(27426)
中国(25899)
(24711)
农业(17325)
业经(17257)
地方(16345)
(16145)
(15840)
贸易(15831)
(15475)
(13056)
(12490)
(12299)
环境(11320)
(10845)
银行(10805)
(10498)
金融(10498)
(10393)
发展(10060)
(10051)
产业(9922)
机构
大学(230071)
学院(227938)
(106058)
经济(104362)
研究(86477)
管理(84178)
理学(73458)
理学院(72576)
管理学(71492)
管理学院(71092)
中国(64861)
科学(51578)
(48945)
(44418)
(44132)
(43072)
研究所(39678)
中心(37544)
财经(36329)
业大(35916)
经济学(35231)
农业(34716)
(33579)
经济学院(32043)
(31084)
(31013)
北京(30654)
(29044)
师范(28685)
财经大学(27277)
基金
项目(160104)
科学(127562)
基金(121293)
研究(111361)
(108819)
国家(107992)
科学基金(91612)
社会(77744)
社会科(73914)
社会科学(73898)
基金项目(64088)
(58459)
自然(58054)
自然科(56807)
自然科学(56789)
自然科学基金(55833)
(50914)
教育(48976)
资助(47966)
编号(40245)
重点(36783)
(36295)
(35802)
国家社会(34905)
(32907)
成果(31299)
中国(31067)
创新(31010)
教育部(31001)
科研(30520)
期刊
(111303)
经济(111303)
研究(69927)
中国(42374)
(42294)
学报(40762)
科学(37686)
(31779)
大学(30705)
学学(29495)
管理(29297)
农业(28977)
经济研究(20481)
(20032)
金融(20032)
财经(18414)
业经(17604)
问题(16911)
(16082)
教育(15663)
(15587)
技术(15360)
(14213)
世界(13273)
国际(12828)
(11819)
技术经济(10931)
资源(10758)
业大(10534)
现代(10313)
共检索到332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义国  徐骏  
正确处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发展关系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建模分析城乡割裂和流动两种状态下的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发现城市化通过知识、劳动和资本三方面的流动作用促进城乡间的平衡增长,而政府的投资偏向和价格干预行为能够加剧割裂状态下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抵消城市化对城乡平衡发展的促进作用,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在继续推进城市化的同时,要注重政府投资的平衡和减少对产品市场的价格干预,这样才能早日实现城乡的平衡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德  戴朝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淑芳  
通过选用全国1978~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别构建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均呈正向影响关系,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沁  宋铮  
本文使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农村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城乡迁移率。使用推算出的城乡人口迁移率,本文对2010至2100年的全国人口情况与老龄化情况进行了模拟,并引入城镇养老保险框架,讨论中国城镇养老基金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演化。本文发现,城市化对城镇的老龄化程度与城镇养老基金的收支状况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在城市化的背景下,通过放松计划生育来提高生育率对养老金收支的改善效果在短期内并不明显,长期内则十分显著;而推迟退休年龄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极大地改善养老金收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宪印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1978—2009年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三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可以促进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进程反过来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长期影响;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长期正的影响,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存在制约作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互为格兰杰原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青春  刘科学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省际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有着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个别地区(如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的发展是由其他因素促成的;天津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接近极限,而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化水平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更重于狂热地进行城市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次芳  陆张维  杨志荣  郑娟尔  冯科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化和建设用地不同阶段相互影响的动态机制。研究方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从长期来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处于均衡状态,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是城市化步伐推进的必然结果,但在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不是诱导建设用地面积扩张的直接因素;(2)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不是城市化步伐推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相反在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3)建设用地数量的增加对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贡献有限;(4)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在近期对建设用地数量增加的解释力偏低,而在远期基本能对建设用地数量的增加予以解释。研究结论: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必须充分发挥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罗奎  方创琳  马海涛  
城市化与就业是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充分认识城市化与就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指导中国城市化与就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梳理中国城市人口与就业统计口径变更的基础上,选用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及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利用莫兰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探讨中国地级行政单元尺度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增长的空间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表明:①2000-2010年间中国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绝对增长均表现为大城市主导,相对增长则表现出向中心城市周边扩散的趋势;②莫兰指数揭示出中国2000-2010年间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增长空间分布呈现出极化趋势,且两者空间分布格局类似;③通过对地理加权模型回归系数划分得到各区域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增长的关系类型,全国大部分地区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趋势,城市化滞后区域主要有青海、甘肃中东部及四川盆地中部,重庆、新疆以及部分省会城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城市化超前。据此提出,各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差异化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金昌  程开明  
为探讨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文章依据1978~2004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对城市化产生较大的正向冲击效应,而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不大;城市化水平受人均GDP影响的效应逐步增强,受自身影响的效应不断减弱,而人均GDP受自身波动影响的效应不断上升,受城市化水平影响的强度逐步下降。对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认识,有利于各级政府在推动城市化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取合理对策,避免走入误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程开明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促共进,但两者关系在不同阶段、区域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及特征。文章利用关联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开展全国、省级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分析,发现全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总体协调性较强,但波动明显;两者的协调度在省份之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为了增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转变城市增长方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瑞君  安虎森  
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很有限。本文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与传统的观点相反,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反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扩大内需而实现的,也就是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是内需的扩大。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也进行了加快我国城市化的相关措施的讨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施建刚  王哲  
利用中国1987-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结合联立方程和分布滞后模型,考察了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在短期内存在;从累积效应来看,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经济增长对城市化也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并未形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沈坤荣  蒋锐  
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化可以通过两种机制的作用来推动经济增长:一方面,城市化带来的聚集经济加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要素的积累,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城市化使得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优化第一产业,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同时城市本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即城市化先作用于要素积累和结构变革,然后才间接地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作用。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能够通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产业结构这四条途径来影响经济增长;而且,在现阶段人力资本和结构变革是城市化与人均产出之间的显著影响渠道。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曾国安  张河水  胡晶晶  
城市化的发展与住房保障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城市化带来住房问题,需要向城市住房困难居民提供住房保障,另一方面城镇住房保障的发展也对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正处在大规模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住房保障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被拆迁居民、进城农民工和城市新增人口是城市化过程中新增的主要的住房保障需求群体,住房保障的发展应努力满足他们的住房保障需求,按照积极鼓励、稳步推进的原则促进住房保障的发展,通过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方式促进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持续快速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黄祖宇  
城市不同来源的人口增长意味着城市化的不同路径和涵义。文章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城市人口增长中区划变动增长规模最大,迁移增长最小,自然增长居中,但总体上均规模不大,差异较小。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其所带来的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三大来源的人口增长规模均呈增大趋势,特别是迁移增长规模迅速增大,1996年一跃成为城市人口增长的第一来源和提升城市化率的第一因素。到2010年,城市迁移增长人口对城市化发展20年的累计贡献度迅速提高到15.24个百分点,已接近城市增长人口累计贡献的56%,分别是同期自然增长人口及行政区划变动增长人口的4.27倍和1.80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