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35)
2023(15331)
2022(12740)
2021(11651)
2020(9663)
2019(22516)
2018(22131)
2017(41821)
2016(23008)
2015(26364)
2014(26874)
2013(26666)
2012(25262)
2011(23191)
2010(23415)
2009(21943)
2008(21951)
2007(19815)
2006(17684)
2005(16494)
作者
(69328)
(57958)
(57915)
(55206)
(36846)
(27787)
(26413)
(22606)
(22143)
(20686)
(19924)
(19372)
(18604)
(18501)
(18136)
(17982)
(17357)
(17150)
(16753)
(16728)
(14691)
(14290)
(14212)
(13203)
(13185)
(13038)
(13031)
(12874)
(11839)
(11726)
学科
(108957)
经济(108834)
管理(60377)
(58164)
(43929)
企业(43929)
方法(41400)
数学(36445)
数学方法(36111)
中国(35812)
(30715)
地方(27525)
业经(23383)
(22873)
(21152)
(20854)
(20751)
贸易(20735)
农业(20408)
(20079)
(18072)
银行(18037)
(17448)
(17432)
金融(17430)
(16575)
环境(16457)
(15447)
(14346)
地方经济(14336)
机构
大学(341538)
学院(339755)
(147424)
经济(144331)
研究(128017)
管理(123744)
理学(104389)
理学院(103056)
管理学(101377)
管理学院(100724)
中国(98091)
科学(77022)
(75577)
(66950)
(66243)
(60425)
研究所(59849)
中心(57381)
(52686)
财经(52064)
业大(49225)
北京(48949)
(47393)
农业(47209)
(47184)
师范(46958)
经济学(46392)
(46050)
(41933)
经济学院(41705)
基金
项目(218007)
科学(170711)
研究(159984)
基金(156773)
(137080)
国家(135932)
科学基金(114514)
社会(102815)
社会科(97362)
社会科学(97332)
(84032)
基金项目(82139)
教育(72207)
(71725)
自然(70950)
自然科(69290)
自然科学(69267)
自然科学基金(67990)
资助(64276)
编号(64223)
成果(53590)
(52429)
重点(49978)
(48774)
课题(46028)
(44173)
国家社会(43156)
发展(42325)
(41659)
创新(41618)
期刊
(171925)
经济(171925)
研究(108367)
中国(75112)
(56613)
学报(53015)
(50724)
科学(50167)
管理(45255)
大学(39892)
农业(38278)
教育(37706)
学学(37218)
(35411)
金融(35411)
技术(29338)
经济研究(27907)
业经(27419)
财经(26346)
问题(24301)
(22817)
(21501)
(19556)
世界(17880)
技术经济(17709)
国际(17570)
统计(16367)
图书(16286)
资源(16197)
(15778)
共检索到533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丽  金凤君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扩张造成耕地面积减少以及能源资源消费与污染排放增长。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以其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布局较高密度的产业和人口的特征,成为目前中国城市发展的选择。但是,由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和特征迥异于西方国家,因此关于紧凑城市"提高城市密度、促进土地利用的功能混合以及鼓励公交出行"的内涵,以及紧凑城市可以降低城市交通能源消费与污染排放、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的观点在中国是否可行,还需要仔细分析。在辨析中国所需要的紧凑城市内涵基础上,建立城市紧凑度评估指标体系,对中国1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进行评估,并对其与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强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67.2%的城市处于不紧凑状态,城市的紧凑度与城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没有很强的联系,与人均能源消耗以及污水排放的相关系数也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产业结构特征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本文还对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紧凑城市,以及如何实现紧凑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城市的紧凑度和多样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核心要素。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我国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原因,并着重分析了城市多样性的五种类型,回顾了城市紧凑度的发展历史,最后给出了提高城市紧凑度和多样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薇   杨飞  
基于空间均衡的城市经济模型,本文考察了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的紧凑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工资水平,同时也可能导致房价上涨。这表明,更为紧凑的城市形状促进了经济发展并提高了要素的回报率。为了深入研究这一关系,本文还根据城市的初始条件、行政等级、人口变动趋势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了异质性和稳健性分析。本文进一步指出,提高城市的紧凑度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城市化进程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王鸣  柳上晓  
通过对城市紧凑发展内涵的阐述,概括了影响浙江城市紧凑发展的主要因子:地形、城市交通、人口规模、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空间扩张方式、城市规划及国家宏观政策等,并研究了各影响因子对城市紧凑发展的影响机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开明  李金昌  
中国城市发展是走郊区化之路,还是高密度的紧凑城市之路,取决于紧凑城市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紧凑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机制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测度指标,利用回归模型、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市越紧凑越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并未引起资源消耗的显著改善。结论对于我国建设紧凑型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贾梦圆  刘晓阳  陈天  范斐  
在明确紧凑城市内涵的基础上,从空间利用效率、物质流通效率、城市运营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紧凑度测度体系,评估了2005年和2015年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紧凑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紧凑度整体上有所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驱动城市紧凑度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从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和城市空间结构来看,紧凑度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城市间的紧凑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城市紧凑度与城市等级呈U型分布特征,中小城市具有较高的城市蔓延风险;城市紧凑度的空间聚集特征显著,东南沿海地区为高紧凑度聚集区,东北地区和中原地区为低紧凑度聚集区;中西部地区城市紧凑度差异性逐渐增大,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城市紧凑度呈现出扩散效应,京津冀地区城市紧凑度呈现出极化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健  夏帅伟  
紧凑城市作为一种全新发展理念和模式已经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认可,必将引领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对紧凑城市研究动态和发展内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指标体系,对中国16个特大城市的紧凑度进行测度并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对城市紧凑度的经济效应、产出效率及环境效应进行研究。形成三个结论:第一,功能紧凑是紧凑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第二,由于在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基底等方面存在差距,当前中国特大城市紧凑度发展存在较大水平差异。第三,从城市紧凑度多重效应计算结果看,城市紧凑度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地均有效产出、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燕月  陈爽  李广宇  余成  
量化表征城市紧凑性是当前地理学界和规划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明确紧凑性指标反映的实际意义与适用范围,成为构建测度体系的关键。当前已有众多研究提出数量相当可观的量化指标,本文结合国内外城市紧凑性定量研究进展,根据表征紧凑内涵的不同将其归纳为形状、规模、密度、结构、功能和过程6类,分析了不同类型指标的适用范围,并以结构类指标为例,采用南京和苏州的实际建设用地数据,根据指标自身稳定特性识别的实用性和局限性,达到评判和筛选指标的目的。结果显示:指标能有效指示建设用地的实际空间结构特征;4个指标受尺度变化的影响不强烈,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其中Gini系数和Moran’s I在应用中,前提条件局限小,适用广泛;而连续度和向心度较直观,但在进行城市比较研究时限制条件较多。该研究结果能够为城市紧凑性量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并指导城市规划与管理政策制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润佳  把多勋  
紧凑型城市建设作为新时期有效避免城市无序蔓延发展、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新途径,探明城市紧凑度与城镇化的关系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以中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值法和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测度省会城市紧凑度和城镇化的综合水平,并分析了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发现:(1)2006-2016年间中国省会城市紧凑度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东部省会城市水平最高,整体紧凑度随时间呈增长趋势;(2)高低紧凑度城市逐渐减少,中低紧凑度城市逐渐成为主体;(3)我国大多数省会城市紧凑度与城镇化关系整体以濒临协调为主,总体由失调状态向协调状态演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青松  王博  
研究目的:基于多尺度视角揭示全国21个城市群内新旧建成区功能发育水平与空间分布格局,识别外部形态紧凑扩张而内部功能发育不良错配空间并探究其驱动机理,为城市群高质量协调发展背景下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景观扩张指数,空间错配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Maxent模型。研究结果:(1)新增填充型建成区功能发育水平整体表现为“ 南高北低”分布特征,呈显著集聚性与“南热北冷”空间分异格局。(2)“高—高”聚集区分布于南部成渝、长三角、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及珠三角城市群内,“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北部京津冀与山东半岛等城市群中。(3)中国城市群填充式扩张尚未实现外部形态与内部功能的空间协同发展,多数新区功能发育相对尚不成熟,各尺度下均以蔓延式空间错配为主。(4)地形、公共服务设施、经济水平与土地价值是造成空间错配驱动因素,而各因子对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亟需秉持建设用地存量优化和提质增效新理念,促进新城区与老城区间各类要素合理配置与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以此构建兼顾布局优化和品质提升的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永春  刘沁萍  田洪阵  
辨析了中西方不同发展背景下紧凑城市的具体含义,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模式———高密度紧凑城市的概念,并指出高密度紧凑城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土地混合利用和开发强度高,人口或建筑高密度化,城市整体形态紧凑。最后,探讨了高密度紧凑城市的空间模式及其测度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正红  冯长春  杨子江  
紧凑城市理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指导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土地利用理念和思想。针对紧凑城市理论与实践,梳理了现有的主要研究文献并剖析了荷兰、日本和我国香港三个典型以紧凑为导向的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案例,分析了紧凑城市理论的主要内涵和实践特点,重点探讨了紧凑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理念和特征。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要求,指出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应借鉴紧凑城市发展理论及土地利用的核心理念,以提升我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水平,推进新时期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郝伟伟  高红岩  刘宗庆  
城际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骨干力量,对引导和带动城市群经济、人口和资本紧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本文全面界定了紧凑型城市群的内涵,并对中国十大城市群2001—2016年紧凑发展程度进行测算;通过构建城际轨道交通—城市群紧凑度模型、城市群紧凑度—经济效率模型和城际轨道交通—城市群紧凑度—经济效率模型,分别探究了城际轨道交通对城市群紧凑发展及其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际轨道交通变量对城市群紧凑度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这一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性;城市群紧凑度变量与经济效率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城市群紧凑发展要有一定限度;城际轨道交通既对城市群经济效率产生积极的直接影响,又通过影响城市群紧凑度对经济效率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应大力发展城际轨道交通,使其实现网络化,才能充分发挥对城市群紧凑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促进城市群经济效率的提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潘浩之  李永浮  
紧凑型发展模式与城市碳减排的主要路径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上海紧凑型发展模式的重点应集中于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建设强度以及通过紧凑社区规划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由于上海紧凑型发展模式的减排对象(主要为交通用汽、柴油)占总能耗比例较低以及发电结构中煤电占比较高,尽管紧凑型发展模式的减排潜力短期有限、远期可观,但紧凑型发展模式对于公交发展的促进效应能够在中长期内抑制城市私车出行的增长,并能减少上海对外来石油的依赖,有助于能源安全度的提高以及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段龙龙  陈有真  
紧凑城市是规划界致力于解决当代城市蔓延、郊区无序发展所提出的空间改造方案,但由于忽略了城市经济系统的空间力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而受到诸多质疑,生态城市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传统紧凑城市中的经济空间和生态空间限制,成为一种更加具备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通过搭建六律协同体系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紧凑型生态城市系统框架,在弥补紧凑城市的缺陷的同时亦拓展了生态城市的现有理论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