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3)
- 2023(14690)
- 2022(12209)
- 2021(11061)
- 2020(9094)
- 2019(21087)
- 2018(20785)
- 2017(39376)
- 2016(21329)
- 2015(24497)
- 2014(24800)
- 2013(24747)
- 2012(23417)
- 2011(21509)
- 2010(21707)
- 2009(20230)
- 2008(20203)
- 2007(18157)
- 2006(16224)
- 2005(15192)
- 学科
- 济(103712)
- 经济(103622)
- 管理(55522)
- 业(53814)
- 企(39655)
- 企业(39655)
- 方法(38539)
- 中国(34783)
- 数学(34055)
- 数学方法(33812)
- 农(29201)
- 地方(27070)
- 业经(22203)
- 贸(20679)
- 贸易(20663)
- 财(20578)
- 易(20017)
- 农业(19588)
- 学(18984)
- 制(18324)
- 银(17060)
- 银行(17027)
- 融(16561)
- 金融(16559)
- 行(16507)
- 发(16332)
- 环境(15905)
- 地方经济(14330)
- 和(14183)
- 技术(13390)
- 机构
- 大学(316988)
- 学院(315976)
- 济(140159)
- 经济(137328)
- 研究(119822)
- 管理(114833)
- 理学(97023)
- 理学院(95780)
- 管理学(94294)
- 管理学院(93673)
- 中国(91827)
- 科学(71177)
- 京(69966)
- 财(61988)
- 所(61607)
- 研究所(55652)
- 农(55375)
- 中心(53471)
- 江(48804)
- 财经(48659)
- 北京(45180)
- 业大(45049)
- 经济学(44569)
- 经(44174)
- 范(43889)
- 师范(43488)
- 农业(43338)
- 院(42997)
- 经济学院(40198)
- 州(38937)
- 基金
- 项目(202945)
- 科学(159717)
- 研究(149480)
- 基金(146978)
- 家(128199)
- 国家(127148)
- 科学基金(107671)
- 社会(96954)
- 社会科(91952)
- 社会科学(91927)
- 省(77982)
- 基金项目(77000)
- 教育(67413)
- 划(66493)
- 自然(66394)
- 自然科(64879)
- 自然科学(64861)
- 自然科学基金(63687)
- 资助(60086)
- 编号(59827)
- 发(49770)
- 成果(49432)
- 重点(46486)
- 部(45464)
- 课题(42690)
- 创(41559)
- 国家社会(41043)
- 发展(40539)
- 展(39909)
- 创新(39163)
- 期刊
- 济(162289)
- 经济(162289)
- 研究(101723)
- 中国(69326)
- 农(52252)
- 学报(48411)
- 科学(46081)
- 财(46066)
- 管理(42755)
- 大学(36443)
- 农业(35481)
- 教育(34784)
- 学学(33971)
- 融(33067)
- 金融(33067)
- 技术(27425)
- 经济研究(26956)
- 业经(25966)
- 财经(24447)
- 问题(23264)
- 经(21219)
- 业(19970)
- 贸(19269)
- 国际(17477)
- 世界(17347)
- 技术经济(16551)
- 图书(15235)
- 现代(14692)
- 统计(14640)
- 资源(14551)
共检索到496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艳梅 张雷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重化工业的高速扩张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文章运用1978—2005年的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从实证角度研究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与重工业发展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以及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化与重化工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即城市化发展会引起重工业规模扩大,重工业的扩张也会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协整回归方程进一步表明,城市化水平提高1%,重工业总产值相应增加5%;而重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会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0.2%。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段毅
在对我国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形成、发展和煤炭消费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建立产业结构重型化条件下我国煤炭消费的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两者的均衡关系;然后,通过建立煤炭消费与重工业发展的脉冲响应函数及对两者变量的误差分解,分析了两者的长期动态关系。其结论是:重工业发展促使了我国煤炭消费量的增加。最后,从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结构节能、促进节能优先战略能源的实施、实现结构优化等方面探讨了降低煤炭消费量的若干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露萍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通过构建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城市扩张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和综合评价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主要根源,采用空间莫兰指数探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时间趋势看,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递增趋势,但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类型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大多为初级协调阶段,中部和东北地区为勉强协调阶段,而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处于濒临失调阶段。第二,耦合协调度总体Dagum基尼系数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三,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M”型波动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
关键词:
城市扩张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露萍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通过构建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城市扩张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和综合评价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主要根源,采用空间莫兰指数探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时间趋势看,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递增趋势,但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类型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大多为初级协调阶段,中部和东北地区为勉强协调阶段,而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处于濒临失调阶段。第二,耦合协调度总体Dagum基尼系数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三,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M”型波动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
关键词:
城市扩张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丹 张鹏岩 周志民 李颜颜 何坚坚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主要通过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脱钩关系等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市生态位呈核心-边缘趋势向外围扩展;(2)除平顶山市、安阳市、濮阳市和南阳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不明显外,其余城市均呈"U"型或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河南省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体制、政府政策、决策等的影响;(4)河南省18个地市均不存在衰弱性脱钩现象,除2015年的许昌外其余城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均不存在弱复钩现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斌开 林毅夫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的影响。文章证明,落后国家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更低的城市化水平和更高的城乡工资差距。在静态框架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单位资本吸纳的劳动力减少,城市就业水平降低;由于城市吸纳劳动力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增加,农村工资水平下降,城乡工资差距拉大;赶超程度越大,城市就业越少,城市化水平越低,城乡工资差距越大。在动态框架下,落后国家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降低资本积累率,导致更慢的城市化进程和更持久的城乡工资差距;赶超程度越大,城市化进程越慢,城乡工资差距缩小越慢。
关键词: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城市化 城乡工资差距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贺斌 袁晓玲 房玲
本文运用夜间灯光数据,以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城市规模测度中融入空间结构特征,构建空间视角下的城市规模指数,进而基于EBM-DEA模型测算城市效率,通过耦合协调度和ESDA、GWR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城市规模和效率协调发展水平、演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规模指数全国平均值在2003—2013年间呈现阶梯式增长趋势,但是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等影响,东部地区保持了持续增长,2008年后中部及西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城市中心地区繁荣和外围蔓延现象更为明显;中国城市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城市发展对生产要素投入依赖,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偏低;中国城市规模与效率的协调耦合度在2003—2013年的均值为0.6067,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的中等协调,二者间整体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较强。而从区域布局来看,我国区域间城市"规模-效率"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部塌陷的结构,地区间差距在2008年的不断增大。在影响要素分析中,各城市在不同时点受到要素影响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分布格局,因此需要实施差别化的政策和方案来促进区域城市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炳申
一、中小企业群集的主要形式 企业群集是企业按行业或相关产业在地域空间积聚的现象,是产业组织在空间上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姬世东 吴昊 王铮
分析城市化进程、贸易开放程度对中国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特征,对于中国调整城市增长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利用中国32个城市1999~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面板协整模型,分析和检验中国城市化水平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对其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城市能源消耗增加100%,将导致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117.1%;二氧化碳排放的贸易开放度弹性为-0.151,表明城市对外贸易总额增加100%,导致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15.1%。但从估计结果也可以看到,城市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一平
1、近年来,由于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如何增强农业的后劲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心的热门课题。基于各自所从事的职业以及观察问题的角度的不同,因此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往往也是差异迥然的。我们认为,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弄清楚目前的农业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似乎是一个十分浅显的经济学命题,但对它的理解却常常是不尽相同的,因而轻视农业或过份强调农业的现象时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暖 高权 王帅 杨嘉聪
从我国新一轮重工业化的现实出发,基于2006—2013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在同时考虑时间滞后和空间异质性的情况下,对重工业发展是否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进行重新验证。在考虑重工业内部差异的前提下,研究发现:(1)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省际层面上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布局不合理的趋势仍在加剧;(2)装备制造型重工业在当期会对城乡收入差距起扩大作用,但随着其关联和间接效应的发挥,这种扩大效应会在时间滞后模型中逐渐被抵消。在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前提下,装备制造型重工业的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资源开采和加工型重工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且在东北地区更为显著。同时还发现城镇化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显著性在东西部存在较大的差异。
[期刊] 改革
[作者]
邹晓涓
1949~1978年,中国产业结构转换进程加快。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重工业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57年重工业发展的起步时期和1958~1978年重工业发展的起伏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政策均深刻影响着产业结构变动的节奏和重工业发展的重点。重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少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大起大落的特征,对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的贡献。
关键词:
重工业 产业结构 产业政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邹璇 曾庆均 安虎森
目前我国产业扩张过程既存在着产业用地规模无限扩大和土地资源严重有限的矛盾,也存在着主观上各级地方政府产业用地需求无限扩大和客观上产业用地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两对矛盾,本文以重庆市为例,以其工业增加值和用地量的历史数据,建立了合理的计量模型,并对未来各年的产业用地规模作了详细预测。这种预测能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使产业扩张既不因人为限制用地而受到抑制,又不致以产业发展为借口而故意圈地导致浪费土地;同时也能客观公正地说服各级政府领导去掉盲目扩大产业用地需求量,使他们遵循产业用地的客观规律,树立产业可持续发展观。文中预测方法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较强普遍性。
关键词:
产业扩张用地规模 计量模型预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荀大志
本文认为,九十年代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政策着眼点是把城市和农村两个层面上的工业化过程连接起来,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与此相关的双重工业化协调发展政策主要包括城市工业高级化发展政策,城市一般传统工业向农村转移的剥离政策和农村加速工业化发展政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孟禹 张可云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本文构建了新的城市规模综合度量方法,界定了城市扩张,并建立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利用中国1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城市扩张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竞争行为;第二,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存在"竞争向上"现象,且规模小的城市会对空间释放更强的竞争信号;第三,城市群对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有一定抑制作用;第四,省会及以上城市间的空间竞争强度与其他普通城市间的竞争强度无显著差异。本文研究结果对完善城市扩张控制政策、改善城市扩张空间失衡格局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