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4)
2023(11846)
2022(9795)
2021(8969)
2020(7637)
2019(17672)
2018(17519)
2017(33627)
2016(18302)
2015(21185)
2014(21511)
2013(21519)
2012(19996)
2011(18139)
2010(18219)
2009(17116)
2008(17034)
2007(15167)
2006(13237)
2005(12054)
作者
(54174)
(45503)
(45482)
(43559)
(28801)
(21657)
(20874)
(17932)
(17263)
(16053)
(15608)
(15132)
(14483)
(14354)
(14259)
(14221)
(13758)
(13527)
(13087)
(13045)
(11316)
(11121)
(11116)
(10391)
(10345)
(10201)
(10082)
(9997)
(9166)
(9121)
学科
(87548)
经济(87472)
管理(49969)
(47556)
方法(39454)
(36399)
企业(36399)
数学(35407)
数学方法(35181)
中国(27177)
(22968)
(19026)
(18001)
贸易(17994)
(17482)
业经(16920)
地方(16903)
(16497)
农业(15123)
(14977)
(12868)
银行(12837)
环境(12511)
(12475)
金融(12473)
(12301)
(11886)
(11488)
(10768)
财务(10742)
机构
大学(276930)
学院(273528)
(123105)
经济(120772)
管理(102792)
研究(99310)
理学(88742)
理学院(87674)
管理学(86240)
管理学院(85747)
中国(75572)
(59438)
科学(59191)
(53603)
(50554)
(46283)
研究所(46117)
中心(44209)
财经(43475)
经济学(39869)
(39667)
业大(39527)
(39216)
北京(38009)
农业(36543)
经济学院(36095)
(36093)
师范(35778)
(35509)
财经大学(32280)
基金
项目(180546)
科学(143027)
基金(134296)
研究(129519)
(117521)
国家(116618)
科学基金(99375)
社会(85727)
社会科(81330)
社会科学(81307)
基金项目(70901)
(66828)
自然(63160)
自然科(61789)
自然科学(61772)
自然科学基金(60669)
教育(58851)
(57739)
资助(55169)
编号(50453)
(41615)
重点(40899)
成果(40740)
(39432)
国家社会(36735)
(36456)
教育部(35699)
课题(34957)
科研(34646)
创新(34335)
期刊
(133698)
经济(133698)
研究(83748)
中国(50698)
学报(42699)
(41676)
科学(40572)
(40180)
管理(36171)
大学(32063)
学学(30203)
农业(28174)
(24591)
金融(24591)
教育(23642)
经济研究(23469)
财经(21858)
技术(21646)
业经(20417)
问题(19509)
(18897)
(16409)
(16364)
世界(14725)
国际(14252)
技术经济(14229)
统计(13777)
商业(13426)
(12641)
现代(12371)
共检索到405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耀彬  
文章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和协整分析来实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并利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测算出城市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变动的贡献份额。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联系,且二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这种长期均衡的短期纠正力量并不很强;现阶段城市化对我国能源需求的贡献作用尚比较小,而且还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建立有助于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推进模式是中国降低能耗的根本路径选择和重要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献松  
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实证了陕西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并利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测算出陕西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变动的贡献份额。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这种长期均衡的短期调整幅度不大;现阶段城市化对陕西能源需求的贡献作用尚比较小,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能源需求不会成为制约陕西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瓶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方莹  张宝山  
本文构建了测度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指标,基于1990—2009年关中城市群的时间序列数据,测度了关中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关中城市群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的动态因果关系,为制定关中城市群合理的城市化方案和科学的能源消费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金昌  程开明  
为探讨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文章依据1978~2004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对城市化产生较大的正向冲击效应,而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不大;城市化水平受人均GDP影响的效应逐步增强,受自身影响的效应不断减弱,而人均GDP受自身波动影响的效应不断上升,受城市化水平影响的强度逐步下降。对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认识,有利于各级政府在推动城市化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取合理对策,避免走入误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瑞君  安虎森  
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很有限。本文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与传统的观点相反,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反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扩大内需而实现的,也就是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是内需的扩大。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也进行了加快我国城市化的相关措施的讨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小兵  邱立新  
根据山东省蓝色经济区6城市1996~2010年的时序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城市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能源结构差异性较大,山东省蓝色经济区的部分城市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有部分城市二者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正确处理能源消费与城市化的关系,有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促进蓝色经济区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岭  武春友  赵奥  
基于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动态方差分解法,从不同视角对两组变量的交互动态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旨在揭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内在联系、互动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在短期内呈现波动态势,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组变量的动态脉冲响应为负,体现出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之间的反向变动走势;与城市化相比,能源强度的脉冲曲线波动剧烈,说明单纯依靠能源系统内部来改善能源效率缺乏可持续性;方差分解时序值显示,能源强度对城市化变动因素的累计贡献较低,而城市化水平对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显著且增长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连芬  张静蕊  
文章利用2004—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的空间面板数据,综合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环境质量分布的空间特征,并研究了我国城市化水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之间的环境质量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形成了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为核心的高污染集聚区和以新疆为中心的低污染集聚区;我国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地区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邻近区域的环境质量会相互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然  冉茂盛  
为了研究不同省域居民消费的差异性和依赖性,本文通过引入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2006-2010年城市化与居民消费的空间关系。居民消费的Moran`I指数表明样本期间我国省域的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现为居民消费在相对较高或者相对较低的省域在空间上趋于集群,并且绝大部分的省域及其邻近的省域居民消费水平存在高度的空间稳定性,政策需向更有助于突破行政区域界线的城镇体系建设方向引导。空间误差模型的建立优化了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更精确地估计了城市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华伟  刘友兆  王希睿  
在测度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均为一阶单整序列;(2)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18.98%;(3)城镇化是土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4)土地集约利用对来自城镇化的冲击响应强烈,城镇化的冲击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解释水平达到了90%,而城镇化对来自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响应较弱,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对城镇化的解释水平仅为3%。因此,应采取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志旺  
文章依据空间杜宾模型构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模型,利用我国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时期固定效应模型、空间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并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动力因素分解,认为产业结构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因素,不同省级行政单位的城市化发展存在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本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对其他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耀彬  
以江西省为例,在对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研究显示:①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而江西省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及其分量则呈现出各自变化特征;②江西省城市化综合水平变化是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响应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而城市化综合水平提高与生态环境状态变化之间互不为格兰杰因果原因;③江西省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生态环境响应指数的波动一直受到自身及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影响,且受城市化综合水平的负冲击影响要小于自身波动的正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申俊  孙涵  成金华  
中国正面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碳减排的双重压力,合理引导和控制城镇居民能源消费至关重要。文章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个方面分别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域城镇居民完全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基于社会经济特征的经济距离权重空间计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国城镇居民完全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及其区域差异;中国城镇居民完全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城镇居民完全能源消费的高-高集聚区;生活能源价格和城镇人口规模是城镇居民完全能源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又以生活能源价格的影响最大。因此,政府在进行政策制定时,需要针对不同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次芳  陆张维  杨志荣  郑娟尔  冯科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化和建设用地不同阶段相互影响的动态机制。研究方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从长期来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处于均衡状态,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是城市化步伐推进的必然结果,但在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不是诱导建设用地面积扩张的直接因素;(2)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不是城市化步伐推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相反在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3)建设用地数量的增加对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贡献有限;(4)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在近期对建设用地数量增加的解释力偏低,而在远期基本能对建设用地数量的增加予以解释。研究结论: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必须充分发挥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岚  
城市化和就业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化与就业结构演变互动关系的内在逻辑,随后利用杭州市1984~2012的数据,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城市化与就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城市化可以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持续转出,并促使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但是从数据上看,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长期均衡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