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8)
- 2023(13050)
- 2022(10800)
- 2021(9866)
- 2020(8320)
- 2019(19267)
- 2018(18972)
- 2017(36398)
- 2016(19783)
- 2015(22882)
- 2014(22872)
- 2013(22762)
- 2012(21292)
- 2011(19341)
- 2010(19442)
- 2009(18332)
- 2008(18218)
- 2007(16166)
- 2006(14211)
- 2005(12918)
- 学科
- 济(94204)
- 经济(94123)
- 管理(56829)
- 业(51167)
- 方法(42597)
- 企(39421)
- 企业(39421)
- 数学(38235)
- 数学方法(38002)
- 中国(28160)
- 农(25084)
- 财(21243)
- 环境(19742)
- 地方(18727)
- 学(18560)
- 业经(18559)
- 贸(18503)
- 贸易(18496)
- 易(17994)
- 农业(16558)
- 制(15817)
- 融(13800)
- 金融(13798)
- 划(13642)
- 银(13519)
- 银行(13489)
- 和(13411)
- 发(13058)
- 行(12911)
- 务(12811)
- 机构
- 大学(297981)
- 学院(295044)
- 济(130208)
- 经济(127718)
- 管理(110463)
- 研究(105586)
- 理学(95211)
- 理学院(94092)
- 管理学(92684)
- 管理学院(92145)
- 中国(80540)
- 京(63750)
- 科学(63370)
- 财(57437)
- 所(53499)
- 农(49506)
- 研究所(48683)
- 中心(47735)
- 财经(46779)
- 江(42774)
- 经(42709)
- 业大(42527)
- 经济学(42222)
- 北京(40572)
- 农业(38912)
- 范(38888)
- 师范(38542)
- 经济学院(38367)
- 院(38122)
- 财经大学(34808)
- 基金
- 项目(196876)
- 科学(155779)
- 基金(145789)
- 研究(142438)
- 家(127560)
- 国家(126607)
- 科学基金(107939)
- 社会(94166)
- 社会科(89401)
- 社会科学(89376)
- 基金项目(76939)
- 省(73638)
- 自然(67903)
- 自然科(66256)
- 自然科学(66236)
- 自然科学基金(65083)
- 教育(64049)
- 划(63340)
- 资助(59722)
- 编号(55298)
- 重点(44928)
- 部(44908)
- 成果(44901)
- 发(43294)
- 国家社会(40644)
- 创(39847)
- 课题(38469)
- 教育部(38445)
- 科研(37818)
- 创新(37531)
- 期刊
- 济(140266)
- 经济(140266)
- 研究(88063)
- 中国(54515)
- 学报(46307)
- 农(44502)
- 财(43559)
- 科学(43350)
- 管理(37343)
- 大学(34809)
- 学学(32827)
- 农业(30247)
- 融(26881)
- 金融(26881)
- 教育(25569)
- 财经(23873)
- 经济研究(23494)
- 技术(22929)
- 业经(21425)
- 问题(20794)
- 经(20549)
- 贸(17587)
- 业(17358)
- 世界(15156)
- 国际(15096)
- 资源(14876)
- 技术经济(14831)
- 统计(14288)
- 版(13921)
- 理论(13073)
共检索到434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耀彬
本文在阐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含义的基础上,利用城市化的S型生长曲线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倒U型曲线,演绎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规律曲线,并以中国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生态环境随城市化发展呈现出着先恶化、后改善的不规则倒U型耦合规律,但该规律曲线只是它们实际耦合的一种演变趋势;(2)1985~2005年间,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耦合表现出先倒U型和后U型的阶段特征,而这种特征曲线正是技术进步、产业结构高级化、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经济增长的压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对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的研究显示:①江苏省各个环境压力要素和城市化耦合的规律与特征相差很大,其影响的主要原因也不完全相同,不仅呈现出“U”型、倒“U”或“N”型规律,还表现出阶段性特征,所以实际中的耦合规律曲线就更为复杂,不再是简单“U”或倒“U”型,而是它们的复合;②只有广义技术进步的速度达到或超过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时,城市化与环境压力要素耦合的倒“U”型曲线才可能形成,所以工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换和不同环境政策以及经济增长的压力等可以解释这些规律形成的内在机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宏 周应恒
对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的的定量研究显示,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废水排放的耦合曲线呈"U+倒U"型,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呈现出"U"的右半部分,提示城市化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大,并没出现典型的倒"U"型曲线。应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判断,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多数属于城市化滞后型中度协调发展型,是一种较低水平的耦合协调层次。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云南省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的基础上,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并对1985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序基本处于颉颃阶段,且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较低;②从空间上看,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明显存在着地域性差异,且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东部省区普遍高于中西部省区的规律,同时它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③由于经济发展、历史基础、自然条件和政策影响的差异作用,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对应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梁爽
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二者之间有较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在全面把握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引入"PSR"模型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耦合测度模型,对中国30个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值进行量化测度,分析我国2004~2013年各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情况及时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环境受城市化影响显著,呈现"S"型波动特征,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类型为基本协调,处于拮抗阶段向磨合阶段过渡期,我国暂时未实现高水平协调,说明我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二者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环保治理投资,促进二者向高水平协调方向演进,充分发...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 测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利邦 牛叔文 李怡欣
通过构建城市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6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演化的趋势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化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都呈线性增长,协调发展度指数也呈现一种线形的上升趋势。从城市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曲线看出,2003年以前城市化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建设,导致甘肃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一直以中低度协调为主。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环境也会有所改善,两者的耦合关系才会逐渐增强。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量化分析,甘肃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鹏 郭闽 兰思仁
通过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指标权重和系统耦合程度,得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结果表明,2003-2012年福建省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化综合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波动大,与城市化综合指数有较大差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在波动中上升.因此在加大对社会经济发展投入的同时,也需要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宾 徐维祥 陈国亮
城市化行为包含城市化的生活和生产行为,城市化环境包含城市化的空间和生态环境。行为与环境的耦合协调保证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对其进行时空分析可为制订差异化的城市发展策略提供依据。利用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及2000至2013年的中国省级层面数据,研究了城市化行为与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问题。结果表明:行为方面,生活和生产行为耦合协调关系虽有一定提升,但仍存在重生产轻生活的问题,且自东向西程度增加。环境方面,空间环境受制于土地,而生态环境依赖投入,因此空间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变化更为复杂,且分布无规律。行为与环境方面,关系逐渐改善,但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发达地区普遍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史永姣 吕洁华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反映了生态环境的状况。城市化推进显著影响植被覆盖的水平。我国城市化与植被覆盖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关系,揭示了城市化对植被覆盖的积极促进作用,这一估计结果在控制一系列相关因素以及替换城市化定义等方法的情况下依然稳健;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化与植被覆盖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东部地区没有显著影响;营林投资是城市化影响植被覆盖的一个主要途径。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密度等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自身带来的植被覆盖提升,还要通过政策制定、投资建设来保护和提升植被覆盖水平。
关键词:
城市化 植被覆盖 夜间灯光数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成胜 邱雨菲 黄琳 李政通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城市化系统与粮食安全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运用耦合模型对两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景观城市化子系统和粮食生产资源子系统对城市化与粮食安全耦合系统具有最大的影响效应,是协调城市化与粮食安全必须考虑的重点;1990-2011年间,城市化系统与粮食安全系统的协调度不断上升,先后经历了低度协调、中部协调和高度协调3个发展阶段,但自2001年以来,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数一直高于粮食安全综合发展指数,表明在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粮食安全将是城市化与粮食安全耦合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
关键词:
城市化 粮食安全 耦合系统 指标 耦合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妙春 佘济云 程玉娜
发展离不开城市化,城市化的进程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政策引导下,海南省即要发展经济也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借助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型,对海南省1990-2013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情况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城市化子系统最大的是经济城市化,影响生态环境子系统最大的是生态压力;整个系统耦合度呈现"倒U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生态环境情况处于波动之中。因此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平衡。走好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对提升整个海南省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宏林 陈东辉
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上海市青浦区为对象,应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联耦合模型,遴选出作用于生态环境的18项城市化指标和制约城市化的12项生态环境指标,计算关联度和耦合度及进行它们的时序规律分析,阐明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联度和耦合度在1997-2006年间的时序上均呈现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联度的低位时期,第二阶段是关联走向紧密时期,表明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进入并行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关联度 耦合度 青浦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吕有金 孔令池 李言
构建了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与评价了285个地级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演变特征,并分析了相关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2010年后增速放缓;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环境压力及生态环境状态的发展存在短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梯度分布格局;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文明的进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政府的干预程度均产生了正向驱动效应;人口规模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杭芳
揭示中国省际(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时空耦合度,并分析其时空格局变化,对中国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熵权法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中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2000—2014年耦合度,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综合指数不断升高,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变化较小,但总体而言,2000—2014年中国各省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趋于下降;就空间分布而言,2014年中国北部及西南地区仍呈现极度耦合态势,中部省份高度耦合,沿海省份呈现中度耦合态势,而北京及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呈现出低度耦合的状态,整体呈现条带状分布特征,空间分异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