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6)
- 2023(11859)
- 2022(9800)
- 2021(8998)
- 2020(7489)
- 2019(17403)
- 2018(17240)
- 2017(32688)
- 2016(17851)
- 2015(20558)
- 2014(20706)
- 2013(20485)
- 2012(19015)
- 2011(17371)
- 2010(17459)
- 2009(16423)
- 2008(16375)
- 2007(14596)
- 2006(12898)
- 2005(11775)
- 学科
- 济(83083)
- 经济(83017)
- 管理(49327)
- 业(43816)
- 方法(35099)
- 企(33059)
- 企业(33059)
- 数学(31229)
- 数学方法(31023)
- 中国(26455)
- 农(23133)
- 环境(19185)
- 财(17665)
- 学(17399)
- 地方(17384)
- 业经(16684)
- 贸(16637)
- 贸易(16630)
- 易(16197)
- 农业(15125)
- 制(14057)
- 划(12746)
- 发(12604)
- 和(12406)
- 银(12089)
- 银行(12061)
- 融(11646)
- 金融(11644)
- 行(11587)
- 理论(10247)
- 机构
- 大学(267326)
- 学院(265094)
- 济(117417)
- 经济(115136)
- 研究(98095)
- 管理(97859)
- 理学(83974)
- 理学院(82934)
- 管理学(81607)
- 管理学院(81123)
- 中国(74131)
- 科学(59714)
- 京(58158)
- 财(50547)
- 所(50077)
- 农(46210)
- 研究所(45837)
- 中心(43912)
- 财经(40923)
- 业大(39056)
- 江(38673)
- 经济学(38119)
- 经(37313)
- 北京(37153)
- 农业(36375)
- 范(35773)
- 师范(35464)
- 院(35274)
- 经济学院(34587)
- 州(30790)
- 基金
- 项目(176906)
- 科学(139525)
- 基金(130279)
- 研究(127907)
- 家(114509)
- 国家(113664)
- 科学基金(96271)
- 社会(84057)
- 社会科(79720)
- 社会科学(79696)
- 基金项目(68995)
- 省(66346)
- 自然(60441)
- 自然科(58940)
- 自然科学(58921)
- 自然科学基金(57853)
- 划(57187)
- 教育(56922)
- 资助(52817)
- 编号(49792)
- 重点(40658)
- 成果(40308)
- 部(39987)
- 发(39784)
- 国家社会(36349)
- 创(35822)
- 课题(34704)
- 科研(33913)
- 教育部(33899)
- 创新(33796)
- 期刊
- 济(128245)
- 经济(128245)
- 研究(79646)
- 中国(50269)
- 学报(42285)
- 农(41892)
- 科学(39787)
- 财(38092)
- 管理(32982)
- 大学(31529)
- 学学(29702)
- 农业(28564)
- 教育(23387)
- 融(22935)
- 金融(22935)
- 经济研究(21407)
- 技术(20736)
- 财经(20501)
- 业经(19513)
- 问题(19158)
- 经(17777)
- 业(16529)
- 贸(15705)
- 资源(14316)
- 世界(14103)
- 国际(13688)
- 技术经济(13322)
- 版(12810)
- 统计(12304)
- 现代(12054)
共检索到392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的基础上,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并对1985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序基本处于颉颃阶段,且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较低;②从空间上看,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明显存在着地域性差异,且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东部省区普遍高于中西部省区的规律,同时它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③由于经济发展、历史基础、自然条件和政策影响的差异作用,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对应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耀彬
本文在阐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含义的基础上,利用城市化的S型生长曲线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倒U型曲线,演绎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规律曲线,并以中国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生态环境随城市化发展呈现出着先恶化、后改善的不规则倒U型耦合规律,但该规律曲线只是它们实际耦合的一种演变趋势;(2)1985~2005年间,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耦合表现出先倒U型和后U型的阶段特征,而这种特征曲线正是技术进步、产业结构高级化、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经济增长的压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史戈
运用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中国海岸带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交互耦合机制、时空演进特征和发展协调程度。结果显示: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间的关联中,人口城市化的生态胁迫最强;生态响应程度与城市化关联最为紧密;生态压力与响应呈此消彼长态势;城市发展从严重不协调向高级协调、城市化滞后向生态环境滞后类型转变;上海、天津等城市较先进入协调发展期。
关键词:
海岸带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梁爽
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二者之间有较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在全面把握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引入"PSR"模型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耦合测度模型,对中国30个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值进行量化测度,分析我国2004~2013年各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情况及时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环境受城市化影响显著,呈现"S"型波动特征,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类型为基本协调,处于拮抗阶段向磨合阶段过渡期,我国暂时未实现高水平协调,说明我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二者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环保治理投资,促进二者向高水平协调方向演进,充分发...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 测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晓玲 张跃胜
以2003-2012年30个省份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基础设施与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耦合模型分析了二者间动态耦合的演化轨迹。结果显示:基础设施与城市化总体水平偏低,并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异质性;二者的耦合度呈收敛趋势,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多数省份仍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状态,同样存在东高西低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彤 王能民
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于城市系统各方面与环境中的众多因子的相互动态耦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可遵循的演变规律。城市竞争力是城市进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本文基于此构建城市竞争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模型以评价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竞争力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和谐程度,为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城市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生态环境 耦合度模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炜
目的:研究我国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基于1995-2015年数据,通过建立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理学中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市化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但两者发展水平不高;两个系统呈协同演进的收敛态势,但是依然呈现低耦合强度,低协调水平状态;两者之间耦合强度先上升后基本保持平稳,协调性逐步提高,且两者的趋势性较强;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系统中,卫生费用支出贡献最大,城市化系统中,人口城市化贡献
关键词:
健康投资 人力资本 城市化 耦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焦高乐 严明义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碳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耦合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动态耦合演化轨迹。结果显示: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化水平和碳生产率的耦合度呈收敛趋势;耦合度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省份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
关键词:
中国 城镇化 碳生产率 耦合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对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的研究显示:①江苏省各个环境压力要素和城市化耦合的规律与特征相差很大,其影响的主要原因也不完全相同,不仅呈现出“U”型、倒“U”或“N”型规律,还表现出阶段性特征,所以实际中的耦合规律曲线就更为复杂,不再是简单“U”或倒“U”型,而是它们的复合;②只有广义技术进步的速度达到或超过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时,城市化与环境压力要素耦合的倒“U”型曲线才可能形成,所以工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换和不同环境政策以及经济增长的压力等可以解释这些规律形成的内在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利邦 牛叔文 李怡欣
通过构建城市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6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演化的趋势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化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都呈线性增长,协调发展度指数也呈现一种线形的上升趋势。从城市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曲线看出,2003年以前城市化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建设,导致甘肃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一直以中低度协调为主。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环境也会有所改善,两者的耦合关系才会逐渐增强。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量化分析,甘肃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鹏 郭闽 兰思仁
通过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指标权重和系统耦合程度,得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结果表明,2003-2012年福建省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化综合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波动大,与城市化综合指数有较大差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在波动中上升.因此在加大对社会经济发展投入的同时,也需要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4年数据,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流域城市产业升级综合得分显著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长江经济带城市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长江外围城市耦合度明显高于沿江城市,且纵向来看下游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而中上游城市却有所降低;对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研究与开发、制度质量是实现产业与环境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降低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从全球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跃升、经济增长、制度优化是提高产业与环境耦合发展的关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4年数据,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流域城市产业升级综合得分显著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长江经济带城市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长江外围城市耦合度明显高于沿江城市,且纵向来看下游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而中上游城市却有所降低;对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史永姣 吕洁华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反映了生态环境的状况。城市化推进显著影响植被覆盖的水平。我国城市化与植被覆盖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关系,揭示了城市化对植被覆盖的积极促进作用,这一估计结果在控制一系列相关因素以及替换城市化定义等方法的情况下依然稳健;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化与植被覆盖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东部地区没有显著影响;营林投资是城市化影响植被覆盖的一个主要途径。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密度等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自身带来的植被覆盖提升,还要通过政策制定、投资建设来保护和提升植被覆盖水平。
关键词:
城市化 植被覆盖 夜间灯光数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宾 徐维祥 陈国亮
城市化行为包含城市化的生活和生产行为,城市化环境包含城市化的空间和生态环境。行为与环境的耦合协调保证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对其进行时空分析可为制订差异化的城市发展策略提供依据。利用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及2000至2013年的中国省级层面数据,研究了城市化行为与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问题。结果表明:行为方面,生活和生产行为耦合协调关系虽有一定提升,但仍存在重生产轻生活的问题,且自东向西程度增加。环境方面,空间环境受制于土地,而生态环境依赖投入,因此空间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变化更为复杂,且分布无规律。行为与环境方面,关系逐渐改善,但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发达地区普遍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