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02)
2023(8244)
2022(6855)
2021(6586)
2020(5305)
2019(12470)
2018(12104)
2017(22237)
2016(11424)
2015(12720)
2014(12282)
2013(12358)
2012(11335)
2011(10423)
2010(10303)
2009(9540)
2008(9312)
2007(7893)
2006(6886)
2005(6009)
作者
(30541)
(25854)
(25450)
(24207)
(16464)
(12083)
(11366)
(9959)
(9759)
(8912)
(8710)
(8459)
(8075)
(8020)
(7962)
(7792)
(7638)
(7399)
(7205)
(6993)
(6173)
(6038)
(5971)
(5816)
(5690)
(5669)
(5498)
(5371)
(5155)
(4958)
学科
(54280)
经济(54234)
管理(38496)
(36962)
(31743)
企业(31743)
方法(23306)
数学(20755)
数学方法(20682)
中国(20380)
技术(15608)
技术管理(12146)
(11290)
(11054)
(11046)
贸易(11036)
(10813)
业经(10694)
地方(10045)
(9448)
(8715)
环境(8493)
(8233)
银行(8230)
(7954)
(7825)
(7750)
金融(7750)
(7594)
农业(7398)
机构
大学(166180)
学院(163328)
(80764)
经济(79481)
管理(67503)
理学(59079)
研究(58681)
理学院(58432)
管理学(57931)
管理学院(57588)
中国(45393)
(35109)
(33347)
科学(31821)
财经(27258)
(27238)
经济学(26531)
中心(25827)
(25171)
研究所(24949)
经济学院(23901)
北京(22286)
(21612)
(21453)
财经大学(20583)
(20200)
师范(20060)
业大(19513)
(19429)
商学(19422)
基金
项目(114242)
科学(94520)
基金(88410)
研究(84323)
(76676)
国家(76125)
科学基金(67314)
社会(59930)
社会科(57223)
社会科学(57213)
基金项目(47082)
自然(41625)
(41334)
自然科(40842)
自然科学(40836)
自然科学基金(40161)
教育(38071)
(35596)
资助(34619)
(30131)
编号(29933)
(27271)
创新(27238)
国家社会(26664)
重点(25567)
(24732)
教育部(24312)
中国(23835)
成果(23229)
人文(23209)
期刊
(81930)
经济(81930)
研究(53376)
中国(32591)
管理(27474)
(24267)
科学(22693)
学报(18867)
(16348)
大学(15449)
经济研究(14858)
学学(14501)
教育(14194)
财经(13858)
(13748)
金融(13748)
技术(13294)
问题(12378)
(12217)
农业(11616)
业经(10988)
(10596)
世界(10051)
科技(9815)
技术经济(9628)
国际(9131)
(8263)
(8198)
现代(7891)
统计(7620)
共检索到239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倪青山  卢彦瑾  贺筱君  唐菲悦  
研究目标:以城市为单元探求中国城市创新绩效的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方法:位序规模法则、Dagum基尼系数和Markov链方法。研究发现:城市创新绩效总体差异大,基尼系数长期高于0.7,其中组间差异的贡献率高达94%以上。创新绩效中心城市由4个扩大为18个,但城市创新绩效极化现象依旧明显,20%的城市贡献了约80%的创新绩效,约80%的城市创新绩效不足首位城市的5%。平均有74.8%的创新绩效中心、次中心城市位于东部,出现明显分布不平衡现象。城市创新绩效等级向上转移难向下转移易,向上或向下转移具有显著的城市等级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但城市创新绩效等级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级城市均向首位城市靠拢。由创新绩效边缘城市升为中心城市难度极高且历时久。研究创新:使用了299个城市1991~2018年的长面板数据;本文以首位城市为参照系,将城市分为创新绩效中心、次中心和边缘城市,然后又将其按东中西部地区复合分组进行时空分析。研究价值:揭示了中国城市创新绩效的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为城市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斐  戴尚泽  于海潮  刘承良  
城市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空间载体,提升城市创新绩效将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中国2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广义矩估计,探索城市层级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揭示城市层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探讨不同城市层级对于创新绩效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层级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创新绩效,城市层级是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前提要件,但并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2)城市层级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北地区城市层级的提升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创新型城市的城市层级提升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大于非创新型城市。(3)城市层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会造成创新绩效的损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雄  高志刚  克甝  
文章基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构建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综合评价法测算出2011—202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创新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Markov链以及空间Markov链考察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的地区差距和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呈现不断上升态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格局。(2)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的地区差距整体呈扩大趋势,地区间差距是造成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3)全国整体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在样本考察期内主要呈现单极化形态,而三大地区则由多极分化演变为单极化。(4)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状态较为稳定,低水平城市向邻接高水平城市转移的概率相对较高,同时处于高水平城市的数字创新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婧  杜广杰  
文章基于2000~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专利授权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布动态分析、空间Markov链等方法实证考察中国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具有较严重的空间非均衡态势,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大幅高于其他城市。(2)随着时间推移,区域间差异对于总体空间差异的贡献逐渐上升,超变密度的贡献逐渐降低。区域间差异的拉大主要表现为高水平城市之间差异扩大,而中等水平与低水平城市之间相对差异缩小。(3)空间效应在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高水平的空间滞后类型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绿色创新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未来中国城市绿色创新的发展存在空间收敛趋向。强化区域间协调、激发协同创新势能成为打破当前中国城市绿色创新严重空间非均衡态势的重要途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端雅  李金生  
本文基于双元理论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元分析技术探索了领导风格的适应性演进过程。结果表明:单元领导有效性存在局限,其中交易型领导正向影响团队创新行为,变革型领导正向影响团队创新构想的诞生;双元领导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优于单元领导,同时促进团队创新行为与创新构想的产生。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单元领导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正向调节双元领导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单元领导有效性存在较强的环境限制,而双元领导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带来积极的效果。该结论对于团队领导者学习领导风格与模式、改善团队绩效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永年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中国284个地级城市的碳排放效率,从时空维度分析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演变和分异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算和分解,通过构建绝对/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其收敛性。研究发现,2009—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碳排放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发展趋势,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小分散大集聚”的俱乐部特征。在区域差异上,东中西部、南北方的区域间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区域间差异的来源由超变密度向三者相对均衡的状态转变,南北方地区碳排放效率区域间差异主要由区域内差异贡献。全国城市、东中西和南北区域碳排放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收敛速度较快,西部地区收敛速度相对较慢,低碳技术创新、创业活跃度、工业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财政分权水平对碳排放效率变化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三保  曹锐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一线与新一线城市代表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比较新一线城市营商环境的内部差异,及其与一线城市之间的差距,对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基于文献回顾,挖掘出影响企业创新的六大营商环境要素:政府干预程度、金融发展水平、法治水平、市场化与地方保护程度、人力资本、公共服务。随后,对照六大指标,分别从世界银行三次"营商环境调查"中挖掘相应企业层次数据,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比较新一线城市的组内差异,及其与一线城市的组间差距。之后,运用营商环境的最新测度数据,对其综合比较。最后,基于比较结论,从五个方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双娇  王健  
文章采用2001-2017年中国城市物流业相关数据,基于幂律指数测算物流业规模分布,运用Dagum基尼系数与Markov链模型分析物流业规模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规模分布具有幂律特征,大型城市物流业发展较为充分,中小型城市物流业发展相对落后,但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全国物流业规模分布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波动上升,成为物流规模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城市物流业规模分布存在马太效应,低水平与高水平的城市规模分布基本稳定在初始状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林春   张鑫   孙英杰  
增强金融韧性是筑牢新时代金融安全的重要抓手。基于此,本文以城市金融韧性为切入点,尝试探讨我国城市金融韧性总体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金融体系经历了两次外部冲击,按冲击发生时间可将样本期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特征明显;我国城市金融韧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并且在稳定调整阶段差异逐渐缩小,但随着第二次冲击的发生差异开始拉大,区域内差异及超变密度是主要差异来源;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持续深化改革,样本期内我国城市金融韧性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但存在一定的极化现象。因此,在推动金融韧性提升的过程中,应加强区域间金融要素流动,提升区域金融协调能力,以期为加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商玉萍  潘洲  孟美侠  
在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微观空间结构优化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本文采用LandScan数据与工业企业创新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多中心空间战略的创新绩效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已经出现了多中心发展趋势,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够通过强化集聚经济效应和改善城市舒适度促进企业创新,而且完善的交通、不均等的多中心分布、次中心与主中心的邻近以及城市规模的提升均有利于强化多中心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闵路路  许正中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不论是用差分GMM还是系统GMM估计方法,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东部地区;对中小城市的影响高于大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创新绩效提升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红军  赵祚翔  
通过构建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与空间Markov链等方法,对2014—2019年我国八大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与时空演进特征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八大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均呈提升态势,其中,珠三角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北部湾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弱;(2)总体、区域内以及区域间差距呈明显扩大态势,其中,区域间差距是造成技术创新能力差距的主要原因;(3)技术创新能力分布曲线逐渐右移,呈现向右拖尾态势,但极化现象各异,考虑空间关联后,技术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非同步、非均衡的时空转移特征。因此,应以引领带动、资源均衡、跨区协同、开放创新等方式推进不同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邱洪华  
本文通过VAR模型研究了中国银行业创新绩效和专利活动的动态关联,发现创新绩效对其专利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推动着创新绩效的提高;同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中国银行业的创新绩效和专利活动两者之间互不为格兰杰成因。所以,中国银行业R&D成果的创新程度不高,专利保护意识不强;中国银行业的专利申请只有量的增加,而缺乏质的显著提高,并且市场应用性不够强。中国银行业应当制订符合自身经营需要的专利战略,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并对授权专利进行有效的管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熊彬  李宁  杨朝均  
基于工业绿色创新绩效的二象性特征构建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引入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作为地区差异测度指标,对全国整体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间、三大地区内的工业绿色创新绩效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趋同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工业绿色创新绩效的趋同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工业绿色创新绩效差异显著;全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工业绿色创新绩效整体上均不存在!趋同,但是存在明显的β趋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夏茂森  
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本文以技术独占因子、人力资源因子、市场效率因子和社会动力因子为基本要素,在构建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Excel和Spss15.0软件中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20多个省市地区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部分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独占性不强、创新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为了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政策、金融、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创新的网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