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11)
2023(14754)
2022(12690)
2021(12060)
2020(9806)
2019(23016)
2018(22576)
2017(42998)
2016(22987)
2015(25713)
2014(25343)
2013(25116)
2012(23085)
2011(20913)
2010(20742)
2009(18927)
2008(18226)
2007(15598)
2006(13617)
2005(11824)
作者
(65043)
(54104)
(53487)
(51104)
(34502)
(25863)
(24332)
(21215)
(20597)
(18933)
(18467)
(18311)
(17078)
(16974)
(16802)
(16492)
(16046)
(15684)
(15453)
(15353)
(13247)
(13212)
(12763)
(12213)
(12070)
(11935)
(11831)
(11769)
(10751)
(10668)
学科
(95684)
经济(95585)
管理(67354)
(63271)
(52794)
企业(52794)
方法(43810)
数学(38241)
数学方法(37771)
中国(29471)
(23174)
(20920)
业经(20284)
(19855)
技术(19841)
地方(19572)
(18043)
贸易(18028)
(17534)
(15755)
农业(15653)
环境(15406)
理论(14962)
(14823)
(13813)
银行(13779)
(13502)
技术管理(13392)
(13231)
(13218)
机构
大学(327481)
学院(323181)
(134725)
经济(131953)
管理(131204)
理学(114550)
理学院(113220)
研究(111716)
管理学(111332)
管理学院(110748)
中国(83187)
(70809)
科学(68678)
(57523)
(54701)
研究所(50356)
中心(49356)
财经(47304)
(47112)
业大(46699)
北京(45160)
(44197)
(43269)
(43219)
师范(42902)
(41222)
经济学(41033)
经济学院(37030)
农业(36972)
(36111)
基金
项目(228427)
科学(182102)
基金(168746)
研究(166412)
(147263)
国家(146139)
科学基金(126741)
社会(107584)
社会科(102188)
社会科学(102162)
基金项目(90015)
(86495)
自然(82298)
自然科(80518)
自然科学(80502)
自然科学基金(79056)
教育(75417)
(73745)
资助(68740)
编号(65314)
成果(52335)
(50807)
重点(50724)
(50640)
(48434)
创新(46683)
课题(45331)
国家社会(45095)
教育部(43827)
科研(43136)
期刊
(140523)
经济(140523)
研究(97674)
中国(60196)
管理(48501)
学报(48384)
科学(47254)
(41510)
(40315)
大学(36909)
教育(35044)
学学(34556)
农业(29774)
技术(27669)
(24268)
金融(24268)
经济研究(23488)
财经(22267)
业经(21231)
问题(19517)
(19113)
科技(17401)
图书(16961)
技术经济(16750)
(16606)
理论(15087)
统计(14925)
资源(14915)
现代(14722)
(14699)
共检索到464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公博  关成华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构建包含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绩效在内的指标体系,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对中国城市的创新水平进行测度,并对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发现城市创新水平与行政级别之间密切相关,创新水平最高的城市往往是省会与副省级城市;城市创新水平还与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一致性,创新水平总体由东部向中西部城市递减;创新水平高的城市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的京津地区,水平低的城市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珠三角和环渤海的周边城市成为"创新低值集聚区"值得关注,这与长三角地区周边多为创新活跃城市形成鲜明对比,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婧  杜广杰  
文章基于2000~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专利授权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布动态分析、空间Markov链等方法实证考察中国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具有较严重的空间非均衡态势,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大幅高于其他城市。(2)随着时间推移,区域间差异对于总体空间差异的贡献逐渐上升,超变密度的贡献逐渐降低。区域间差异的拉大主要表现为高水平城市之间差异扩大,而中等水平与低水平城市之间相对差异缩小。(3)空间效应在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高水平的空间滞后类型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绿色创新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未来中国城市绿色创新的发展存在空间收敛趋向。强化区域间协调、激发协同创新势能成为打破当前中国城市绿色创新严重空间非均衡态势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雄  高志刚  克甝  
文章基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构建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综合评价法测算出2011—202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创新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Markov链以及空间Markov链考察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的地区差距和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呈现不断上升态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格局。(2)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的地区差距整体呈扩大趋势,地区间差距是造成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3)全国整体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在样本考察期内主要呈现单极化形态,而三大地区则由多极分化演变为单极化。(4)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状态较为稳定,低水平城市向邻接高水平城市转移的概率相对较高,同时处于高水平城市的数字创新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永乐  许阳  吴然  
利用全国338个城市房价和创新水平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行了不同类型城市的比较研究。总体来看,城市高房价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分城市类型看,差异较为明显:一线城市的房价及上涨率对创新均起到抑制作用,房价对二线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在三四线城市为正;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上涨率与城市创新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即在低增长率情况下促进创新,高增长率情况下阻碍创新,但在四线城市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房价城市,房价涨幅过大会加剧对创新水平的抑制效应,涨幅较小则有利于创新水平的提升。因此,“分类调控、因城施策”有利于不同类型城市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一线城市应实行房价和涨幅双控制,二三线城市主要把涨幅控制在合理范围,四线城市可适度促进房地产发展,但应避免“脱实向虚”的现象发生。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梅琳  严静  周唯  敖荣军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城市创新水平是决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年和2015年专利授权数为衡量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局部冷热点分析及相对发展率指数等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变化,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水平区域差异化特征明显,呈现"东部强,中西部弱"的空间格局;且创新水平空间相关性强,呈空间集聚的态势.同时,从区域创新水平的相对发展速度来看,中上游地区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增长速度快,发展势头迅猛.最后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影响城市创新水平的因素具有多元化和动态化特征,其中,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发展水平为最典型的影响因素,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逐渐成为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关键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会珍   李伊璞  
基于2006—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水平。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支持实现其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科技支出较高与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会珍   李伊璞  
基于2006—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水平。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支持实现其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科技支出较高与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凌云  陶东杰  
研究目标: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基于知识生产"面对面交流"理论,构建实证模型,利用2003~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地提高了高铁沿线非节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动态效应分析和工具变量估计仍然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高铁沿线非节点城市,与节点城市的距离越近、对应的节点城市创新水平越高,高铁开通对其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越大,且主要发生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表明高铁开通具有知识溢出效应。进一步排除竞争性假说,证实了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创新:从知识溢出效应角度考察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工具变量方法缓解了已有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研究价值:有助于全面评价大规模高铁建设的经济效应,同时为高铁时代地区间如何创新协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岩   曾孟飞   杨沫  
本文利用全国29个城市106种同质可比规格品的电商平台价格数据,基于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的两步法测算框架,测算我国城市层面的食品价格水平,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相依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样本城市总体食品价格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生鲜类食品在城市间的价格水平差异较大,而包装类食品的价格水平差异较小;通过对基期测算数据进行外推发现,2001—2021年间,样本城市的食品价格水平有收敛趋势。基于空间视角的研究发现,食品价格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城市群聚集效应;与地理空间相关性相比,城市间食品价格水平的经济空间相关性更强;城市的食品价格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受相近发展水平城市的空间外溢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为有效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收入分配等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地区价格水平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匡祥琳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整体层面,研究期内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省际差距十分明显,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区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均值越高、增长率越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区市的均值越低、增长率越高。区域层面,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均呈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居后。准则层层面,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质量、创新产出水平均呈现上升态势,上升程度排序为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产出>创新质量。鉴于此,应强化技术创新的边际递增收益优势,实施差异化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土壤,从而提升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军  
文章基于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中国产业链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法测算产业链创新水平。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密度与Markov链方法,分析中国产业链创新的整体状况、地区差距与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从全国总体来看,中国产业链创新水平表现出稳步提高趋势;中国产业链创新四大子系统呈现“高度耦合、良性协调”特征。分地区来看,中国产业链创新水平具有显著地区差距,华东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远超其他地区,西南、西部与东北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较低;华东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呈现极化现象显著趋势,华北、西南地区表现出极化现象逐步弱化的趋势;除华南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差距表现出缩小趋势之外,其他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差距均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匡祥琳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整体层面,研究期内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省际差距十分明显,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区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均值越高、增长率越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区市的均值越低、增长率越高。区域层面,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均呈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居后。准则层层面,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质量、创新产出水平均呈现上升态势,上升程度排序为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产出>创新质量。鉴于此,应强化技术创新的边际递增收益优势,实施差异化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土壤,从而提升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文斌  文泽宙  邝嫦娥  
基于2005年~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评价绿色创新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绿色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大致表现出缓慢上升趋势,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群为区域范围的"多核心"集聚形态;绿色创新具有累积效应,往期绿色创新成果会推动当期绿色创新发展;交通条件、教育水平、环境规制均会促进绿色创新,低层次产业结构则会显著抑制绿色创新,而扩大开放程度不利于本地区绿色创新,但会促进周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城市间绿色创新资源的流动、整合与共享,实现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穆旖旎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金融创新系统统计数据少,信息不确定的特点,引入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08年、2009年的金融创新水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此模型充分拟合了系统的动态变化趋势,预测精度良好,为有关部门把握未来的金融运行状况,金融创新潜力及发展前景,判断发展后劲,制定发展战略及相关的金融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俊菲  陈雯  张蕾  
新世纪的城市化已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一问题,经济结构和空间利用的变化也对城市化区域空间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在城市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以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复合而成综合城市化水平,对中国城市2007年的综合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Arcgis对城市化格局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市域综合城市化水平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在空间上彼此接近,形成若干城市化水平高值集聚区。依据3个城市化分量发展水平的组合情况,将全国城市划分为均衡发展型、较均衡发展型、不均衡发展型等3大类9个亚类,从城市化系统的协调性角度揭示每种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