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81)
- 2023(21295)
- 2022(18185)
- 2021(16997)
- 2020(14131)
- 2019(32339)
- 2018(31854)
- 2017(60137)
- 2016(32666)
- 2015(36664)
- 2014(36210)
- 2013(35513)
- 2012(33179)
- 2011(30069)
- 2010(30028)
- 2009(27449)
- 2008(27088)
- 2007(23891)
- 2006(21062)
- 2005(18712)
- 学科
- 济(137181)
- 经济(137046)
- 管理(95025)
- 业(90186)
- 企(74287)
- 企业(74287)
- 方法(58175)
- 数学(49965)
- 数学方法(49279)
- 中国(41984)
- 农(36323)
- 财(32027)
- 地方(31989)
- 业经(30970)
- 学(27889)
- 贸(26223)
- 贸易(26203)
- 易(25400)
- 制(25080)
- 农业(24544)
- 技术(24361)
- 理论(22526)
- 银(22044)
- 银行(21995)
- 环境(21552)
- 和(21165)
- 行(21151)
- 融(21079)
- 金融(21076)
- 务(19409)
- 机构
- 大学(460723)
- 学院(458594)
- 济(187819)
- 经济(183840)
- 管理(178910)
- 研究(159208)
- 理学(154243)
- 理学院(152475)
- 管理学(149697)
- 管理学院(148862)
- 中国(120926)
- 京(99696)
- 科学(97211)
- 财(84650)
- 所(79371)
- 农(72426)
- 研究所(72130)
- 中心(71975)
- 江(67821)
- 财经(67551)
- 业大(66076)
- 北京(63514)
- 范(62613)
- 师范(62031)
- 经(61552)
- 院(58544)
- 经济学(57073)
- 农业(56391)
- 州(55085)
- 经济学院(51354)
- 基金
- 项目(311741)
- 科学(246596)
- 研究(228312)
- 基金(226575)
- 家(197690)
- 国家(196064)
- 科学基金(168986)
- 社会(145553)
- 社会科(137996)
- 社会科学(137963)
- 省(120617)
- 基金项目(119354)
- 自然(108929)
- 自然科(106509)
- 自然科学(106486)
- 教育(105621)
- 自然科学基金(104562)
- 划(101777)
- 资助(93304)
- 编号(91917)
- 成果(74619)
- 重点(69977)
- 部(69020)
- 发(68770)
- 创(66401)
- 课题(64245)
- 创新(61591)
- 国家社会(60446)
- 教育部(59378)
- 科研(58915)
- 期刊
- 济(207352)
- 经济(207352)
- 研究(138561)
- 中国(94890)
- 学报(70963)
- 管理(68346)
- 科学(66974)
- 农(65834)
- 财(63500)
- 教育(56326)
- 大学(54734)
- 学学(51115)
- 农业(45956)
- 技术(41853)
- 融(41245)
- 金融(41245)
- 业经(33640)
- 经济研究(33581)
- 财经(32963)
- 经(28458)
- 问题(27784)
- 业(25059)
- 图书(24279)
- 技术经济(22795)
- 科技(22398)
- 贸(22258)
- 统计(20865)
- 版(20864)
- 理论(20775)
- 资源(20622)
共检索到689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明确 李艳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结合博弈论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城市创新网络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机理,对城市创新网络影响创新产出的网络连通效应、协同效应和竞争效应进行分解和测算。基于城市策略性行为的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城市协同创新过程中投入产出率的社会部分进行建模,引入网络的连通效应以及城市间的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创新网络对城市创新产出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城市在网络中的中心地位能够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而且城市间同时存在强烈的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地理距离对于连通效应和协同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合作的城市距离越近,城市得到的网络增益越大,但不存在协同效应,而远距离合作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明确 李艳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结合博弈论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城市创新网络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机理,对城市创新网络影响创新产出的网络连通效应、协同效应和竞争效应进行分解和测算。基于城市策略性行为的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城市协同创新过程中投入产出率的社会部分进行建模,引入网络的连通效应以及城市间的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创新网络对城市创新产出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城市在网络中的中心地位能够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而且城市间同时存在强烈的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地理距离对于连通效应和协同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合作的城市距离越近,城市得到的网络增益越大,但不存在协同效应,而远距离合作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阳波仪 易启明 汪炎珍 杨明鄂 李治国
国家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和发展平台。当前,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传统观念的钳制、体制机制的束缚、水平不高的困境等制约团队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障碍,应从塑造团队发展愿景、研制一流建设标准、培育教师发展自觉、构建卓越的共生体、完善发展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解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甄俊杰 师博 张新月
伴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全面渗透,创新的范式由此发生了转变,数字创新的出现为重塑当前创新发展经济体系、深化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契机。本文从协同理论视角,在理论上探究了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机理,进一步地运用2013—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构建“数字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双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匹配度决定经济发展质量,中国绝大多数省份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联系密切,二者间存在较高的匹配度;第二,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度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中国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多处于中度或轻度失调状态,地区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期失调的根本原因在于数字创新长期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中国各地区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结合空间区位视角发现,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存在“以邻为善”与“以邻为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研究为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演进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全面掌握各地区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现状、科学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提供了现实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唐玲玲 冯华
创新基础设施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创新基础设施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2)2011—2020年,除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外,创新基础设施存量增加及其协同效应增强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且提升程度占整体增幅的22.23%。其中,设施协同效应、商业服务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制造业企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份额分别为11.11%、27.78%、5.56%、-22.22%;(3)从空间效应分解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主要依靠空间溢出(占比93.63%),直接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小(占比6.37%);(4)创新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结构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环境效应在创新基础设施协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5)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基础设施及其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经济发展阶段、地区异质性上存在显著结构性差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保忠
我国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核心在于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成果转化、合作模式等方面不断进步,但在机制创新、供需结构、产学结合、校企协作等方面仍存在矛盾。为促进我国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一流理念为导向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以要素联动为引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以多方参与为路径打造校企实践基地、以效果反馈为目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昕 赵守国
数字经济与工业高质量创新协同互促是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基于数字技术应用的不同维度与创新价值链理论,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解析数字经济与工业创新效率的协同互促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与工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不断上升态势,但目前尚处于协调发展的过渡区间,且数字经济与工业高质量创新的协同效应主要表现为产业数字化及其与工业科技研发效率的同步共进;(2)数字经济与工业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显著互促效应,而与工业科技研发效率互动的系统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工业科技研发效率提升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驱动;(3)数字经济与工业高质量创新的互促效应主要源自数字产业化及其与工业成果转化效率的交互响应;(4)数字经济与工业高质量创新的协同效应和互促效应存在链条错位,稳步提升工业成果转化效率是加快数字经济与工业高质量创新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科技研发效率提升的赋能作用是实现数字经济与工业高质量创新互促融合的潜在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俊华 李富强
世界上高度一体化的创新型城市群正成为各个国家参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全球竞争的关键力量。发达国家城市群创新发展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各类创新要素集聚于中心城市,扮演区域创新的枢纽地位;城市群逐渐形成空间功能分工明确的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区域内部健全的创新协同合作机制,促进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融合。我国积极探索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当前不断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和框架,把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各城市联手打造"科创走廊";发挥上海区域创新龙头的作用,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发达国家区域创新一体化经验,总结我国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同创新的模式,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创新地理集聚和空间溢出效应、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优化区域创新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区域创新 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弋萱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Dagum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模型从八大经济区、不同城市规模两大视角,揭示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的地区差异及空间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总体较低,但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差异性分析发现,耦合协调水平区域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分别与东北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及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之间。城市规模上的差异则表现为城市规模相差越大,耦合协调水平差异越大;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具有高度空间相关性,并随时间推移不断加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弋萱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Dagum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模型从八大经济区、不同城市规模两大视角,揭示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的地区差异及空间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总体较低,但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差异性分析发现,耦合协调水平区域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分别与东北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及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之间。城市规模上的差异则表现为城市规模相差越大,耦合协调水平差异越大;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具有高度空间相关性,并随时间推移不断加强。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宋莹
本文通过明确高校党委巡察和内部审计相关概念,探索研究高校党委巡察和内部审计的内在关系以及构建二者协同机制的现实意义,结合某省管高校党委巡察和内部审计实际,科学构建了高校党委巡察和内部审计在协同工作时可采取的两种模式,即巡审项目融合模式和巡审项目交叉模式;针对两种模式推进时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巡审工作协同机制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高校 党委巡察 内部审计 协同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亚雄 郭树龙
环境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在空间视域研究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并运用中国城市与城市群样本在时空动态SDM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与时间惯性效应;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具有传导机制。在城市群样本下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推动作用,但尚未发挥传导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谢勇 金光辉
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是解决我国持续性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诸多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创新要素新内涵,将数据要素引入指标体系,对我国省(区)市创新要素配置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进行测算与分析,并依据效率值将各省(区)市分为三个不同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测算不同因素对不同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地区配置效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影响对于准确测算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很有必要;我国创新要素配置存在明显省域差异,Malmquist指数模型可以动态反映各省市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变化情况;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程度等因素对不同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省份的配置效率存在不同影响。基于此,应大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引导人才要素区际流动,建立创新要素区域帮扶机制;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郁培丽 金莉 周婷婷 李佳馨
公共研发组织因所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资源的异质性而造成生态位适宜度差异,通过与其他主体竞争与协同实现价值共创。基于生态位适宜度和创新价值测度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2010—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数据,结果发现:(1)我国东部省份公共研发组织创新价值普遍较高;(2)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创新生态位适宜度普遍较高,2020年各省份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值均实现不同程度提升;(3)生态位适宜度对公共研发组织创新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态位适宜度通过协同效应和竞争效应提高公共研发组织创新价值;(4)按地区分组证实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并且不同地区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存在异质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蕾 刘荣增
基于2005—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产业融合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应及通过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不管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还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产业融合均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显著;第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通过协同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的中介效应明显弱于直接效应;第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效应均弱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效应,中介效应表现尤其明显。根据实证分析结论并结合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鼓励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破除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机制约束、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融合的支撑作用等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并进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强化“四个协同” 打造一流城市——金融如何支持资源配置创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创新要素协同、市场化改革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创新会推动进口竞争下的企业高质量发展吗?——基于“竞争战略偏向效应”和“韧性效应”
金融能级与城市产业创新竞争力:城域分化与耦合协同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技术创新对区域消费升级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电商经济贡献效应探讨
实体经济与要素投入协同发展的时空差异及效应研究——高质量发展视角
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研究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开放教育学士论文的质量建设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金融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基于金融跨域支撑网络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