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00)
2023(18845)
2022(15881)
2021(14922)
2020(12566)
2019(29034)
2018(28650)
2017(54271)
2016(29438)
2015(33447)
2014(33632)
2013(33217)
2012(31279)
2011(28441)
2010(28587)
2009(26497)
2008(26208)
2007(23396)
2006(20582)
2005(18980)
作者
(86949)
(72661)
(72075)
(68865)
(46190)
(34828)
(33014)
(28461)
(27721)
(25958)
(24809)
(24468)
(23233)
(23182)
(22715)
(22528)
(21578)
(21457)
(21025)
(20901)
(18292)
(17802)
(17703)
(16700)
(16426)
(16142)
(16118)
(16088)
(14784)
(14583)
学科
(128793)
经济(128636)
管理(81354)
(77818)
(62647)
企业(62647)
方法(52946)
数学(46205)
数学方法(45634)
中国(39921)
(34967)
(31170)
地方(30182)
业经(27527)
(27349)
(26372)
(24473)
贸易(24451)
(23721)
农业(22825)
(21845)
银行(21793)
(21013)
(20974)
金融(20966)
(19537)
理论(19254)
(19056)
环境(18930)
技术(18192)
机构
大学(424549)
学院(423448)
(178153)
经济(174361)
管理(158266)
研究(152701)
理学(134913)
理学院(133296)
管理学(130859)
管理学院(130064)
中国(117151)
科学(92897)
(92302)
(82037)
(78225)
(73695)
研究所(70842)
中心(69754)
(65100)
财经(64197)
业大(62428)
北京(58916)
(58305)
农业(57705)
(57361)
师范(56713)
(55536)
经济学(55138)
(51443)
经济学院(49503)
基金
项目(279473)
科学(219855)
研究(202877)
基金(202450)
(177772)
国家(176296)
科学基金(150011)
社会(128958)
社会科(122173)
社会科学(122142)
(108520)
基金项目(106003)
自然(96379)
自然科(94199)
自然科学(94169)
教育(93580)
自然科学基金(92494)
(92386)
资助(83797)
编号(81145)
成果(66897)
重点(63808)
(63546)
(62150)
课题(57898)
(57571)
创新(54000)
国家社会(53755)
科研(53524)
教育部(52985)
期刊
(201243)
经济(201243)
研究(128905)
中国(90747)
学报(68192)
(67520)
(63587)
科学(63166)
管理(59851)
大学(51752)
学学(48640)
教育(48359)
农业(45674)
(41956)
金融(41956)
技术(38065)
经济研究(32765)
业经(32379)
财经(32316)
(27932)
问题(27848)
(25064)
(22391)
统计(20880)
技术经济(20779)
世界(20391)
(20276)
国际(20084)
图书(19467)
科技(19012)
共检索到650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曹清峰  倪鹏飞  
中国城市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有必要以全球城市为坐标系考察中国城市体系结构。以全球1 007个城市为总体样本,基于全球竞争力和全球联系度分析中国292个样本城市的层级结构,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全球竞争力差异较大,大部分城市的全球联系度较低,不存在扁平化趋势;中国已经形成多中心多层级的城市体系,具有明显的四级金字塔层级结构,但大部分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较弱;大部分主要城市已经被纳入各城市群的次级城市体系中,但中心城市在各城市群中的分布不均衡,多中心城市群与单中心城市群并存,并表现出"纺锤型城""哑铃型"和"金字塔型"三种形态的城市层级结构。城市群的发展成为中国城市体系演进的具体形态和主要推动力量,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扩散和聚集作用,以城市群内部的一体化发展和城市群间的协同发展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进而促进整体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清峰  倪鹏飞  马洪福  
全球城市网络存在显著的"南北"分化,伦敦、纽约、巴黎等少数北部城市主导了全球城市网络,其内部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的核心-边缘结构,欧美日体系与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体系城市占据了全球城市网络的核心层与弱核心层,广大发展中国家城市则属于边缘层;全球城市体系的可持续竞争力分布具有"哑铃型"特征,两极分化显著,高竞争力-弱中心型的城市占据了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的高竞争力城市不一定属于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强中心城市。中国城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通过积极嵌入全球城市网络来提升自身全球可持续竞争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金川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采用合适的场强模型对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强度的高值区域识别,是界定城市群空间范围和全国城市群发育格局的重要方法。首先,以区县单元2010年的GDP和人口的几何平均值作为核心城市的结节性指数,采用辐射场能模型计算657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场强,得到全国公里栅格单元的辐射场强累加值;然后,用剖面曲率公式计算地理表面场强曲率,识别曲率高值区域即是辐射场强变化的"拐点"区域,研究确定识别城市群的空间曲率的两个关键阈值分别为60和80;最后将这些"拐点"区域所围成的场强高值区域提取出来即是城市群的空间范围。最终识别出:全国2010年共发育有18个城市群,其中都市连绵区、准都市连绵区和联合都市区的个数分别是3个、6个和9个。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童中贤  王丹丹  周海燕  
城市群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城市群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城市群竞争力目前仍没有一致的定义。本文将城市群竞争力定义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而获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城市群价值最大化的力量总和。在对城市群竞争力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对中部城市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晓倩  张全景  谷婷  张文平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省城镇最密集、生产力最活跃的区域,其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脊对周围城市的发展具有强劲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对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城市的城市流强度与结构分析,从城市流视角探讨了半岛城市群对外服务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威尔逊模型计算得到了主要城市的辐射影响区域,提出了提升城市辐射力及优化城市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白静  
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对于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发展、交通系统建设、物流发展、区域创新、对外开放五个维度对成渝城市群七个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的举措进行比较,得出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的举措尚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全面性、协同性。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应找寻"创新驱动与产业引领"型路径,构建"开放支撑与物流强化"型路径,实施"人才集聚与市场优化"型路径,发力"重点突破与市际联合"型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越  王承云  
基于区域创新联系的相关理论,采用引力模型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的创新网络联系格局进行了探讨。结合断裂点公式及最大引力线数量,测算了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节点城市及其辐射范围,进而构建了城市创新联系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创新联系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联系格局呈现出以苏州为一级节点城市,上海为二级节点城市,杭州、宁波、绍兴、镇江为三级节点城市的"核心—边缘"的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其中,苏州、上海的辐射范围最广且强度最强。(2)地理邻近性在该创新联系网络的形成中起到了主要作用;技术邻近性使得创新联系网络呈现出"强—强联系"、"弱—弱联系"的结构;制度邻近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创新边缘地区与核心地区的创新联系。(3)现阶段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创新联系能力差距较大,创新的物质资本投入有待提高;政府支持、文化基础水平以及通信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应加大力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晓  韩增林  郭建科  赵林  
以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建立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威尔逊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发展不平衡,北京的城市金融竞争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环渤海地区并未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金融辐射网络,金融一体化还不成熟,仍有金融盲区的存在;各中心城市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应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金融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齐昕  郭薛南  
基于"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会带动周边城市,从而促进城市群金融一体化的形成"这一逻辑,本文分别借助威尔逊模型和F-H模型,测度中心城市金融辐射能力与各个城市群的金融一体化发展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内存在金融资源分布与配置不均衡的现象;各城市群不止拥有一个金融中心城市,十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能力虽然存在差异但均覆盖了各群内部所有城市;城市群内金融资源通过由金融竞争力较强的高梯度中心城市逐级流向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低梯度城市形成金融一体化关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倪鹏飞  赵璧  魏劭琨  
提出"要素体系—产业体系—产业价值(FIV)"分析框架,对城市竞争力的动态决定机制进行解释;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的测度模型和构成模型;采用定量方法计量全球500个城市的竞争力指数,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动态聚类分析将497个城市分成具有7个相互区别的类别,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7类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建森  余凌曲  熊文祥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城市的特征及统计特点,依据全面性、可操作性、启示性和层次性原则,建立了一套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此评价体系对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与天津等五个城市进行了尝试性评价,评价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客观实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军军  朱浩军  
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和竞争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而城市竞争的关键在于其创新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城市创新竞争力是推动城市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充分挖掘城市创新竞争力的内涵及其表现,把城市化进程和国家创新战略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城市创新和竞争,探索构建一套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城市创新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城市创新竞争力水平、全面掌握城市创新竞争力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石学刚   罗荣  
为探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物流发展现状,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产业规模、物流需求和物流发展潜力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同时收集长江中游城市群2017-2021的相关数据,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物流竞争力进行测度,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31个城市划分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和次要节点城市四个层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往往被看作一个城市化程度低的国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但是,全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已超过2.1亿,已超过除美国、苏联和印度以外的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总人口数。在我国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化问题,特别是城市的人口规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运用首位城市指标和序列规模分布来考察我国的城市体系发展问题,尤其是从人口规模和城市序列角度来探讨我国城市的空间分布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笑男  倪鹏飞  曹清峰  
构建包含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产业体系、人力资本、城市属性和全球联系等影响因素在内的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欧美332个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联系已经成为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基础并且对城市经济竞争力影响作用最大;科技创新、城市属性和金融服务为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决定要素,对城市经济竞争力造成直接影响;城市各个要素之间联系紧密,作用机制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