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1)
- 2023(11827)
- 2022(9846)
- 2021(9124)
- 2020(7264)
- 2019(17077)
- 2018(16935)
- 2017(32143)
- 2016(17051)
- 2015(19521)
- 2014(19479)
- 2013(19351)
- 2012(18083)
- 2011(16905)
- 2010(17097)
- 2009(15484)
- 2008(15139)
- 2007(13221)
- 2006(12083)
- 2005(11172)
- 学科
- 济(87160)
- 经济(87087)
- 管理(44594)
- 业(40890)
- 方法(33629)
- 数学(30579)
- 企(30469)
- 企业(30469)
- 数学方法(30060)
- 中国(29604)
- 地方(22563)
- 农(21567)
- 业经(17074)
- 贸(16825)
- 贸易(16809)
- 环境(16698)
- 易(16306)
- 学(15082)
- 农业(14427)
- 发(14045)
- 财(13723)
- 银(13517)
- 银行(13505)
- 制(13459)
- 融(13276)
- 金融(13275)
- 行(13229)
- 地方经济(12072)
- 和(11415)
- 技术(11099)
- 机构
- 学院(249236)
- 大学(248328)
- 济(113012)
- 经济(110865)
- 研究(93467)
- 管理(93442)
- 理学(79536)
- 理学院(78592)
- 管理学(77133)
- 管理学院(76682)
- 中国(72429)
- 京(55144)
- 科学(54595)
- 财(48023)
- 所(46794)
- 研究所(42369)
- 中心(41157)
- 农(38410)
- 财经(37960)
- 江(36500)
- 北京(35976)
- 经济学(35825)
- 经(34621)
- 范(34045)
- 院(34015)
- 师范(33739)
- 业大(33517)
- 经济学院(32078)
- 农业(29694)
- 州(29575)
- 基金
- 项目(163376)
- 科学(130275)
- 研究(120050)
- 基金(119870)
- 家(104686)
- 国家(103904)
- 科学基金(89239)
- 社会(78753)
- 社会科(74998)
- 社会科学(74981)
- 省(62064)
- 基金项目(61943)
- 自然(55945)
- 自然科(54730)
- 自然科学(54722)
- 教育(54711)
- 自然科学基金(53698)
- 划(53095)
- 资助(50410)
- 编号(46606)
- 发(40868)
- 成果(37557)
- 重点(37333)
- 部(36710)
- 课题(33891)
- 创(33758)
- 国家社会(33593)
- 发展(33302)
- 展(32768)
- 创新(31787)
- 期刊
- 济(127625)
- 经济(127625)
- 研究(80920)
- 中国(53876)
- 管理(36593)
- 农(35843)
- 科学(35486)
- 学报(34258)
- 财(33580)
- 教育(28022)
- 大学(26951)
- 融(25384)
- 金融(25384)
- 学学(25267)
- 农业(25016)
- 技术(23313)
- 经济研究(22014)
- 业经(20352)
- 财经(18868)
- 问题(17955)
- 经(16476)
- 贸(14709)
- 业(14276)
- 统计(14084)
- 世界(13948)
- 国际(13288)
- 技术经济(13230)
- 策(12622)
- 资源(12032)
- 现代(11465)
共检索到387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德勇 张纪录
低碳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国内外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践行低碳理念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较为成熟的可归纳为"哥本哈根模式"、"伦敦模式"、"伯明翰模式"、"东京模式""保定模式"、"上海模式"等。中国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中国城市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低碳发展不能千篇一律的复制和模仿,而必须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本文将中国城市的类型和特征与其低碳发展模式的选择相结合,从人口规模、区位、资源禀赋及工业化阶段等角度对我国城市进行类型划分,并认为任何一类城市的低碳发展都必须依据自身特征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同时,对武汉市的...
关键词:
低碳城市 低碳发展 模式选择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悦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城市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战场,其在碳中和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由王海鲲等编著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理论与规划实践》一书,聚焦气候变化减缓与应对的关键因素——城市,明确了城市在碳中和背景下的突出地位,并系统介绍了低碳城市发展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经验为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提出了可行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连玉明 王波
低碳城市是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低碳城市建设本质上是在解决生态文明时代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质量的问题,是在正视和尊重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前提下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过程,是在城市发展模式上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在城市尺度上寻求和谐统一的过程,是在生态文明框架下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建设低碳城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把降低碳排放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结合起来,按照低碳战略、低碳规
关键词:
城市价值 生态文明 低碳城市 低碳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珀松 冯昱 王天天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当前全球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低碳产业园区理应成为我国低碳发展的主要内容。中国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仍然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中国产业园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其低碳发展不能彼此盲目复制,而必须结合自身条件探索出适合的发展模式。文章根据国内低碳产业园区的发展实践,归纳出现有产业园区低碳发展所遵循的五种发展模式,并从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功能发展定位、建设阶段等角度探讨不同类型产业园区的低碳发展模式选择。
关键词:
低碳产业园区 低碳发展 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志雄 陈德敏
建设低碳城市是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和路径选择。从低碳城市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在立足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设计了低碳城市发展愿景。结合城市化快速推进预期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阶段提出了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总体模式、指导理念、基本思路、主要领域等对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进行了构想。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实施步骤和行动策略。研究认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应选择"C"模式,以低碳发展为主导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为主要方法。按照控源、减碳、增汇的基本思路,依靠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发展模式 行动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钰 李泽涛 姚晓东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愈加严重,选择低碳经济城市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将给我们带来新契机,从而有效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复杂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简单的城市减排和能源增效,而是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作为其最终发展目标的。文章从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中选取低碳城市加以认真分析,探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城市内涵,介绍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提出未来低碳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祖达
在巴黎举行的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出了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城市要迈向零碳排放的发展模式不能只局限在建筑的技术应用层面。从空间与多元化手段整合的要求上,零碳排放的发展需要通过于城区空间层面创新规划、设计、运营路径达到。提出"正气候"的城市项目发展模式,作为未来我国城市通过城区建设更新带来的机遇,迈向零碳排放的手段。正气候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引导我国城市发展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在我国城市还有20年城镇化的历程中,一方面可以把未来新建城区的碳排放量最少化,同时也要把握城区发展和更新的机遇,以项目带动城市空间(如土地-交通结构)重组、低碳投资,推动市场手段与体制改革,为周边城区带来减低碳排放的外部性效应,从而达到整体净负碳排放的"正气候"效果。迈向正气候的城区发展模式,在实施保障方面需要跳出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传统政策思维,不限于在建筑尺度的设计手段,而要积极探讨在城区空间尺度可以带来的外部性减碳手段,包括推动分布式能源建设、绿色出行、废物零填埋、建筑节能管理服务、城市森林等。与此同时,需要在目前我国法定城市规划与建设流程上提出创新体制,引入动态监控碳排放机制,保障减碳排放目标能够通过法定管理体制贯彻城区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达到正气候效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祖达
在巴黎举行的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出了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城市要迈向零碳排放的发展模式不能只局限在建筑的技术应用层面。从空间与多元化手段整合的要求上,零碳排放的发展需要通过于城区空间层面创新规划、设计、运营路径达到。提出"正气候"的城市项目发展模式,作为未来我国城市通过城区建设更新带来的机遇,迈向零碳排放的手段。正气候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引导我国城市发展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在我国城市还有20年城镇化的历程中,一方面可以把未来新建城区的碳排放量最少化,同时也要把握城区发展和更新的机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成新 郝兆印 孙雪 任柏华 姚士谋
21世纪被誉为"城市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一直处于快速发展轨道,2011年全国城市化率达到51.3%,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环境负荷加重的关键时期,城市化模式亟待创新。本文在从城市发展质量、城乡二元矛盾、城市社会分层和资源环境危机等方面阐释我国城市化模式转变必要性的基础上,基于科学发展观理念提出,今后应该采取多元集约型协调发展的人本城市化模式,并从发展速度、扩张模式、动力机制、区域分工、城乡关系等方面提出我国城市化新模式实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城市化模式 路径 科学发展观 中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本文从城市发展历史和当前的资源环境形势入手,分析了以低碳生态城作为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目标的必然性,进而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众多的城市发展形态等方面阐述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的特点和优势所在,最后简要介绍了国家促进低碳生态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发展模式 转型 低碳生态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亦欣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以降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足迹为目标的低碳发展模式得到各方重视。世界多个城市的政府以及诸多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城市是开拓新型城市发展理论和规划理论的有利契机,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激发城市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契机。本文从低碳城市概念发展的脉络入手,结合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实践和我国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低碳城市的概念辨析,分析低碳城市建设的原则和特点,并着重讨论建设低碳城市所必需的治理模式和制度建设模式,提出了基于城市历史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政府、市场、公民三方...
关键词:
低碳城市 治理模式 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更放 余侃华
低碳、生态已成为21世纪发展高频词,低碳主义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流趋势,城市作为人类生产活动的核心,低碳城市必将成为人类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文章从低碳城市内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尺度四方面对国内低碳城市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明确当前我国低碳城市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产业、空间、技术等构建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推进我国低碳城市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发展模式 规划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安宏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环保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于城市公交而言,在低碳模式下只有做出改革,才能发挥出更大作用,满足实际的需求。在介绍公交低碳化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具体的改进策略,以促进城市公交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
城市公交 低碳模式 运营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建华 朱坦 丁玉洁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经济已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低碳生态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文章阐述了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的内涵:低碳化的能源体系、低碳化的经济生产方式、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低碳消费等,并提出了我国低碳生态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 低碳经济 低碳生态城 生态城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弗利斯特
我今天能够来到这里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2010年9月,我们跟唐副市长做了承诺,就是我们会来到深圳。在10月份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些事务前期的洽谈,11月份取得一些进展,到了12月份,我们召开会议。按照大家商讨的工作进程,我们很高兴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