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6)
2023(11927)
2022(9733)
2021(9086)
2020(7647)
2019(17664)
2018(17220)
2017(33124)
2016(17528)
2015(19793)
2014(19350)
2013(19245)
2012(17349)
2011(15626)
2010(15803)
2009(15061)
2008(14963)
2007(13052)
2006(11416)
2005(10626)
作者
(49013)
(40894)
(40845)
(38865)
(26427)
(19395)
(18430)
(15856)
(15502)
(14535)
(14016)
(13870)
(13200)
(12885)
(12671)
(12625)
(12263)
(11835)
(11703)
(11491)
(10072)
(9970)
(9889)
(9416)
(9210)
(9056)
(9021)
(8743)
(8034)
(7974)
学科
(89655)
经济(89564)
(79032)
(73229)
企业(73229)
管理(65271)
方法(40738)
数学(33020)
数学方法(32509)
业经(28178)
(24911)
(24886)
中国(24608)
(18921)
财务(18888)
财务管理(18875)
企业财务(17832)
农业(17825)
技术(17088)
(15868)
贸易(15857)
(15478)
(15432)
(15294)
(15168)
理论(14745)
(14744)
地方(14165)
环境(12513)
(12425)
机构
学院(259409)
大学(254285)
(119023)
经济(117018)
管理(106592)
理学(92006)
理学院(91061)
管理学(89613)
管理学院(89131)
研究(85023)
中国(68734)
(54450)
(51882)
科学(48728)
财经(41989)
(41341)
(38435)
(38157)
中心(37591)
研究所(37351)
(37251)
经济学(36953)
北京(34530)
业大(34001)
经济学院(33379)
财经大学(31089)
(31029)
商学(30184)
(30138)
师范(29930)
基金
项目(170458)
科学(138727)
基金(129180)
研究(124094)
(111466)
国家(110604)
科学基金(98331)
社会(83901)
社会科(79996)
社会科学(79977)
基金项目(67946)
(64357)
自然(63375)
自然科(62104)
自然科学(62093)
自然科学基金(61046)
教育(55620)
(53735)
资助(53126)
编号(47326)
(38494)
(38308)
重点(37916)
(36560)
(36076)
国家社会(36068)
成果(35725)
创新(35090)
教育部(33503)
人文(32923)
期刊
(130865)
经济(130865)
研究(78404)
中国(46467)
管理(44384)
(42256)
(34915)
科学(34884)
学报(30734)
技术(25062)
大学(24790)
农业(24568)
学学(23763)
经济研究(21932)
业经(21688)
(21677)
金融(21677)
财经(21431)
(18700)
教育(18464)
问题(18397)
(16724)
技术经济(16410)
统计(15118)
世界(14711)
(14627)
(14231)
现代(14134)
国际(12712)
商业(12457)
共检索到383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定利  桂志鹏  李锐  吴华意  
针对城市规模研究忽视企业数量且企业分布研究集中在空间分布的问题,将企业数量纳入城市规模指标,提出从空间分布及规模分布研究企业分布及演变的方法.结果表明:1)中国企业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企业数约占95%且比例仍在增大;企业数增长率整体符合东南高、西北低的规律,但黑龙江、新疆等地城市与规律相悖.2)城市首位度远低于理想值,首位城市优势不明显;企业数整体服从Zipf分布,集中于中间位序城市且在趋近理想分布;使用分层研究划分为3个无标度区,无标度区之间断层明显,第一无标度区内城市约占90%,企业集中于中间位序城市,第二、三无标度区城市企业集中于高位序城市.该方法有助于立体描述企业分布的现状及趋势,为合理布局生产力、科学确定城市规模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逢干  
一、中国城市的规模等级体系 (一)城市的规模分布 对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已有不少研究。例如利用哲夫通用城市规模分布公式(P_i=kR_i~(-q),P_i是城市人口规模,R_i是城市序号),运用1953、1963、1973、1978年的人口资料,对100个最大的城市进行回归分析(许学强,1982),得出我国城市规模呈大小序列分布,且序列与城市人口规模间的非线性相关十分显著的结论。现以1987年底的人口资料(见1988年《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年鉴》),利用同一公式,对1987年全国所有382个建制市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的结果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聪文  
城市规模分布的优化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测度方法、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位序—规模”模型、首位度指数、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等测度方法在整体与局部、静态与动态等研究维度中各有侧重点和优势(劣势),应根据研究需要综合选择适配的工具方法。较多研究认为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相对欧美国家的城市体系而言偏向扁平,其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2000年以前的扁平化趋势和2000年以来的集中化趋势。由于城市界定不一致、样本选择不一致、数据口径不一致和区划变更较频繁等原因,现有测度研究结论仍有较大分歧。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演变受到第一自然因素、第二自然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共同影响,现有影响因素研究关于因果分析、内生性和异质性的讨论相对不足。未来应从新数据、新方法、新视角和新空间四个方面推动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乾  冯长春  甘霖  
基于我国城市人口普查数据,采用统计分布检验、马尔可夫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城市规模的分布特征、演进状况及空间分异格局。结果显示:1990-2010年,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特征由趋于分散转为趋于集中,演进状况由平行增长转变为发散增长;较差的区域环境对城市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优越的区域环境有利于低等级城市的规模增长;城市的增长和衰落在地理空间上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分异模式;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趋势仍在继续,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增长缓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双娇  王健  
文章采用2001-2017年中国城市物流业相关数据,基于幂律指数测算物流业规模分布,运用Dagum基尼系数与Markov链模型分析物流业规模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规模分布具有幂律特征,大型城市物流业发展较为充分,中小型城市物流业发展相对落后,但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全国物流业规模分布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波动上升,成为物流规模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城市物流业规模分布存在马太效应,低水平与高水平的城市规模分布基本稳定在初始状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德利  王岩  陈轶  许静  
基于分形理论,从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和经济规模三个层面构建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的合理评价模型,探索中国19个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特征及合理性演变规律。结果显示:(1)中国19个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以规模集中型居多,城镇规模分布的不均衡状态将会持续;(2)东部沿海城市群大部分处于城镇规模分布高合理阶段或高合理与中等合理的交互波动阶段;中西部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合理性指数变化较大,部分城市群进入城镇规模分布高合理发展阶段;(3)中国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可划分为规模分布趋优型、规模分布波动型、规模分布趋劣型三种类型;(4)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合理性演变轨迹可划分为不合理阶段、低合理阶段、中等合理阶段以及高合理阶段四个过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华香  李善同  
本文通过区位基尼系数、集中率、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和演变趋势。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城市服务业总体的集聚水平较高,明显高于第二产业集聚水平,一半以上的服务业增加值只集中在服务业发达的30个城市。(2)中国城市服务业有明确的集聚方向。行政等级高、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是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3)服务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集聚趋势,带动了整体经济的集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妍妮  高波  魏守华  
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运用帕累托指数、mono指数和首位度三个指标,本文综合考察了2007—2014年中国有代表性的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与内在规律。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和辽中南城市群遵循位序—规模型分布特征,即近似服从Zipf法则。中部地区中原城市群由弱多中心结构向弱单中心结构演变,长江中游城市群呈弱多中心结构,西部地区城市群则表现为典型的单中心结构特征。此外,十大城市群的平均首位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说明东部城市群较西部城市群相对均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管驰明  崔功豪  
文章剖析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特点、成因,并展望演变趋势。对城市人口密度、非农人口规模、CD值和城市规模结构的综合分析表明,中国城市空间格局具有东密西疏、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省际差异大、交通指向明显的特点。这种地带性差异由来已久,是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和外部环境等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在空间上存在很大差异,且要素协同作用时,具有惯性和马太效应,中国未来城市空间格局的差异仍将持续存在,并有可能扩大,东部沿海新城市空间将成为未来城市格局的主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叶浩  濮励杰  张鹏  
采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数据,运用最近邻与空间自相关分析,定量分析了1985—2010年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特征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1985—2010年间,中国城市的整体分布主要呈集聚型,其集聚程度有着逐渐增强的趋势。不同规模的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类型存在很大差异。集聚强度随着城市规模的变大而降低,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互斥作用不断加强。超大型、特大型城市由均匀分布转变为随机分布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城市发展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相对降低。从局部区域上城市的空间集聚或空间关联性质来看,其集聚特征的反差十分鲜明。东部地带不同规模等级城市都较为发达,形成了高水平均衡模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虎  韩爱华  
研究目标:从时空演进视角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的空间特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2003~2015年中国城市数据,基于Pareto指数测算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刻画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的空间差异,基于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相邻地区产业规模分布空间转移效应,深入考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的空间差异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在年度和省域层面产业空间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健性。Dagum基尼系数分解结果显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空间分异,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得到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受相邻省域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创新:探索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空间特点,试图从时空角度理解近年来中国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与动态演变规律。研究价值:有助于指导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与产业空间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颖  张婧  李诚固  张雪娜  
采用1990—2008年的城市人口数据,首先对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级别结构演变概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首位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系数对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展开计量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城市规模成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呈阶段性、层级递进式演变;由于缺乏龙头带动城市,各城市首位指数较低且不断下降;1996—2008年,城市体系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城市规模分布总体趋于合理;1990—2005年,经济基尼系数与人口基尼系数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地区大城市、特大城市仍有较大的人口发展空间;区域城市规模成长表现出空间极化、轴线指向、群带集聚、区域差异等空间特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莉   陈可怡  
城市规模是人口流动的结果和表现,城市规模分布是否合理,关键在于不同规模城市之间能否形成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这需要对城市规模的分布、变化进行准确度量,并探究背后的驱动因素。为此,运用中国29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六普与七普人口数据,检验Zipf定律和Gibrat定律在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上的适用性,并比较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在2010至2020年的变化情况。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296个地级以上城市总体不满足Gibrat定律,而Zipf定律的适用度在提高,从十年间的对比来看,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聚,城市间规模差距变大;从中国十九个城市群内城市规模分布的情况来看,十年间绝大多数城市群内城市集中度上升,城市间规模差距变大。第一档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体量突出,第二档城市群的规模体系较为平均,第三档城市群建设初见雏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顺娟  郑伯红  
文章介绍了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将中国分为26个区域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个区域1989年、2000年和2010年的城市规模分布基尼系数,分析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区域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总体上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城市规模分布的区域差异性也非常明显,东中西部的基尼系数的平均值反映了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负相关性,但并非完全的负相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光周  杨家文  
首先在数学上探讨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证明城市规模服从Zipf定律。然后,在理论上阐述城市规模幂律分布的形成机制。实证研究采用2009—2013年全国地级市的人口规模数据和建成区面积数据来分析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市的城市规模服从幂律分布,且幂指数均大于1。随着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分布的幂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建成区面积的幂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中国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人口规模差异程度在减小,但建成区面积之间的差距在增大。同时,比较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城市规模分布的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城市的幂指数最小,而且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东部城市之间的规模差异程度大于中部和西部,而且城市规模之间的差异正在变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