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25)
2023(12579)
2022(10559)
2021(9653)
2020(8167)
2019(18964)
2018(18260)
2017(34369)
2016(18917)
2015(21403)
2014(21188)
2013(21244)
2012(19896)
2011(18305)
2010(18106)
2009(16874)
2008(16859)
2007(14877)
2006(12878)
2005(11374)
作者
(58845)
(49380)
(49374)
(46785)
(31229)
(23811)
(22374)
(19449)
(18644)
(17228)
(16909)
(16378)
(15633)
(15491)
(15448)
(15331)
(15269)
(14649)
(14253)
(14058)
(12429)
(11997)
(11956)
(11265)
(11104)
(10910)
(10770)
(10759)
(10001)
(9960)
学科
(84454)
经济(84370)
管理(50286)
(47830)
方法(39449)
(36520)
企业(36520)
数学(35796)
数学方法(35542)
中国(26067)
(21653)
(19738)
(18624)
贸易(18619)
(18153)
(17770)
业经(15765)
地方(15623)
农业(14488)
(14172)
环境(12978)
(12224)
银行(12162)
(11689)
金融(11687)
(11624)
(11491)
财务(11476)
财务管理(11448)
(11261)
机构
大学(286406)
学院(282013)
(123335)
经济(121068)
管理(104526)
研究(104182)
理学(91251)
理学院(90091)
管理学(88622)
管理学院(88098)
中国(76656)
科学(65817)
(61092)
(57263)
(54226)
(52163)
研究所(50112)
业大(47389)
中心(46265)
农业(46037)
财经(42976)
经济学(39787)
(39747)
(39324)
北京(38257)
(36814)
经济学院(36214)
(36129)
师范(35652)
科学院(32584)
基金
项目(195067)
科学(153108)
基金(144977)
研究(133139)
(130369)
国家(129366)
科学基金(108778)
社会(87947)
社会科(83507)
社会科学(83479)
基金项目(77021)
(73358)
自然(71902)
自然科(70337)
自然科学(70309)
自然科学基金(69105)
(64074)
教育(60492)
资助(59046)
编号(49862)
重点(44938)
(44040)
(42244)
(40153)
成果(39631)
科研(38381)
国家社会(38048)
计划(37865)
创新(37829)
教育部(37102)
期刊
(125484)
经济(125484)
研究(81252)
学报(53573)
(50402)
中国(50048)
科学(47018)
(38949)
大学(38819)
学学(37067)
管理(34374)
农业(34157)
(22507)
金融(22507)
经济研究(22388)
教育(21927)
财经(21615)
技术(20308)
(19488)
问题(18839)
业经(18714)
(18704)
(16549)
(14826)
国际(14192)
世界(14174)
技术经济(14138)
统计(13663)
业大(13574)
科技(13108)
共检索到402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娜  周一星  
在阐明当前我国城市人均GDP水平差异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揭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结论是目前我国城市人均GDP水平差异很大,资本投入是影响城市人均GDP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是城市的产业结构。外资只对东部和大中城市有明显影响。人口规模与城市人均GDP之间关系不大,在大城市组甚至呈负相关。分析表明转变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非常迫切,片面"做大"城市规模对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于事无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凤利  王雪标  王卫强  
文章首先利用回归模型对中国农村人均收入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因子聚类法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分类,最后根据聚类结果找出不同地区影响农村人均收入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均收入以年均11.56%的速度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较快;农村人均收入组成结构中经营性收入占比逐渐上升,工资性收入占比逐渐下降,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稳;按经济因子及农业因子可将中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第二类为东部沿海的7个省份,第三类为东北三省、中部省份和海南等10个省份,第四类为西部大开发的11个省份。不同地区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主要因素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从回归系数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最大,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因子分别是0.707%,0.513%、0.67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明显比东部地区大,影响因子分别为-0.599%和-0.23%;固定资产投资对中部地区农村人均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影响因子为0.218%。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思齐  于都  孙伟增  
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但是地区间差异显著。首先分析和归纳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验证了各因素对互联网使用情况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区域性因素,如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投入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而社会人口因素,如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结构的作用效果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影响地区间互联网使用情况差异的因素主要来自需求端,其中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是影响东部与中西部城市间互联网使用差异关键因素;人口规模对于中部与西部城市之间的差异也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治  李国平  
本文运用1995—2006年中国210个主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模型测算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分析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城市能源效率变动趋势呈现四个较为明显"倒U型"特征,城市间差距扩大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左右,而地区间城市差距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城市能源效率水平并不稳定,低效率高投入城市将是节能减排的重点。本文最后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资源禀赋、平均气温、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及各类政策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说明,应区别对待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引起能源效率变化的影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国强  罗楚亮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份额持续降低已成共识,但既有研究未能指出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差异。文章基于199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广义矩法估计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存在差异;(2)劳动报酬份额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产生正向影响,资本深化产生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城乡差异;(3)地方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金融深化等因素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影响不确定,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因城乡、地区和样本区间而异。为此,决策者应充分考虑城乡和地区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子露  
本文以32个代表性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层面研究2011-2014年期间城市团购交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信息基础设施、交通和金融发展水平都显著地促进了团购市场的发展。进一步的从东部与中西部城市间的对比发现:信息基础设施、交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都显著促进东部地区的城市团购交易额增长。工资收入水平显著地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团购交易额的增长。人口规模对不同地区城市团购交易额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彭薇  
根据Meliciani对人均GDP的研究,将人均GDP的构成因素分解为劳动生产率、就业率、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结构4个指标,将中国31个省份各指标的横截面方差分解为3个地区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运用各省人口规模占全国人口规模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尽管3个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在缩小,就业率地区间差距也在缩小,但人均GDP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结构的地区间分布变化的异动是推进地区间人均GDP差异扩大的主要驱动力。针对劳动参与率与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就业率的不同步发展,利用空间计量方法,把地区间影响分解为相邻省份、同一地区内省份之间和不同地区省份之间的影响3个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颖,张智慧  
时间序列是按照时间顺序取得的一系列数据。大多数的经济时间序列存在惯性,或者说是迟缓性,通过对这种惯性的分析可以由时间序列的当前值和过去值对未来值进行预测。分析时间序列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讨论用伯克斯-詹金斯(Box-Jenkins)模型对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时间序列进行建模和短期预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振宇  王煊  
首先将中国各地区的人均GDP情况划分为5种状态,然后使用Markov方法建立一个预测中国各地区人均GDP在10年后和20年后发展状况的分析模型,利用此模型对中国各地区人均GDP的演化和变化情况进行了科学地分析和预测,它对研究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保持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实施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绍军  刘洪  
文章首先用Moran’s I指数研究了中国主要省域在1978~2012年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性,然后基于空间马尔科夫链对人均GDP的区域趋同性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找到了存在结构性变化的时间节点为1994年,并研究了区域背景对人均GDP类型转移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人均GDP之间的空间正相关性逐渐增强,分布呈现空间聚集趋势;各地区马尔科夫类型转移在1994年前后发生结构性变化,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空间聚集效应显著增强;各地区的马尔科夫类型转移概率与区域邻居的经济类型显著相关,与富裕地区相邻时向上转移的概率增加并且向下转移的概率减小。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薇  廖毅  
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和《中国2010人口普查资料》的统计数据,分析了经济因素对中国民族省份和西部地区人均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地区与非西部地区之间人均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幅度明显大于民族省份地区与非民族省份之间的差异;经济因素对于民族省份和西部地区的人均受教育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教育投入规模对民族省份人均受教育水平影响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再次是非民族省份,受影响最小的是非西部地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小平  刘珊  
一、引言中央在"十二五"报告中明确提出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作为未来的改革重点之一,而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在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异,如医疗资源配置、卫生筹资、医疗保障等,其结果将导致城乡居民的医疗消费差异显著。在此背景下,研究城乡居民的医疗消费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是全面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前提。Grossman将家庭生产函数运用于健康的效用函数分析,提出医疗保健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进而建立了消费者行为的人力资本模型。国外诸多经济学家运用Grossman模型,对健康需求进行大量的实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静  
文章分析房价差异的影响因素,归纳导致城市房价差异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实证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异是导致城市房价差异的主要因素,而交通便利性、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城镇居民富裕程度以及限购政策对城市间房价的差异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丽莉  张明凡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文章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运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8至2012年5个连续年度的横截面数据和Eviews6.0,以市场化程度、产业发展、比较利益、开放水平等四个动力因子的相应指标作为自变量,对因变量——城镇化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芝  刘贤贤  陈梦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从全国和省际层面将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生活能源强度效应、消费倾向效应、收入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各效应逐年和累积效应贡献度以及区域间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收入、生活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均促进城镇能耗增长,其中收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抑制了生活能耗增长;各地区收入、人口规模、生活能源强度累积效应均为正值,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倾向累积效应有正有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对遏制中国城镇生活能耗增长、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