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2)
- 2023(13834)
- 2022(11770)
- 2021(11249)
- 2020(9281)
- 2019(21727)
- 2018(21195)
- 2017(40972)
- 2016(21798)
- 2015(24612)
- 2014(24408)
- 2013(24324)
- 2012(22298)
- 2011(20163)
- 2010(20110)
- 2009(18714)
- 2008(17310)
- 2007(14702)
- 2006(12990)
- 2005(11556)
- 学科
- 济(89783)
- 经济(89685)
- 管理(59914)
- 业(56962)
- 企(46872)
- 企业(46872)
- 方法(40364)
- 数学(35669)
- 数学方法(35353)
- 中国(33629)
- 融(27301)
- 金融(27300)
- 银(25518)
- 银行(25485)
- 行(24653)
- 农(22117)
- 财(22103)
- 地方(20038)
- 业经(19103)
- 制(18332)
- 贸(18119)
- 贸易(18103)
- 易(17662)
- 学(17497)
- 农业(15007)
- 务(14349)
- 理论(14322)
- 财务(14285)
- 财务管理(14264)
- 环境(14175)
- 机构
- 大学(306903)
- 学院(302940)
- 济(128928)
- 经济(126223)
- 管理(120986)
- 研究(105757)
- 理学(104942)
- 理学院(103774)
- 管理学(102244)
- 管理学院(101703)
- 中国(85103)
- 京(66109)
- 科学(62769)
- 财(56742)
- 所(51696)
- 中心(48842)
- 研究所(47450)
- 财经(46511)
- 农(44361)
- 经(42568)
- 北京(42464)
- 业大(42339)
- 江(40733)
- 经济学(40402)
- 范(39572)
- 师范(39268)
- 院(38418)
- 经济学院(36548)
- 财经大学(35008)
- 农业(34753)
- 基金
- 项目(210471)
- 科学(166435)
- 研究(155324)
- 基金(155252)
- 家(134573)
- 国家(133509)
- 科学基金(115069)
- 社会(99804)
- 社会科(94782)
- 社会科学(94757)
- 基金项目(82654)
- 省(78522)
- 自然(73597)
- 自然科(71922)
- 自然科学(71908)
- 自然科学基金(70605)
- 教育(69825)
- 划(67155)
- 资助(63900)
- 编号(62097)
- 成果(50277)
- 部(47373)
- 重点(46713)
- 发(45160)
- 创(43686)
- 课题(42385)
- 国家社会(41815)
- 教育部(41104)
- 创新(40845)
- 科研(39890)
- 期刊
- 济(133904)
- 经济(133904)
- 研究(94275)
- 中国(55579)
- 学报(44658)
- 科学(43070)
- 管理(43030)
- 财(40369)
- 农(39852)
- 融(38740)
- 金融(38740)
- 大学(34138)
- 学学(32040)
- 教育(30265)
- 农业(27687)
- 技术(24241)
- 财经(22486)
- 经济研究(22405)
- 业经(19595)
- 经(19241)
- 问题(18888)
- 理论(15705)
- 图书(15417)
- 贸(14642)
- 业(14615)
- 实践(14208)
- 践(14208)
- 技术经济(14118)
- 现代(13979)
- 世界(13822)
共检索到444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倪鹏飞 孙承平
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在定位金融中心方面竞争十分激烈。本文在评论金融中心定位相关文献后,提出金融中心定位的竞争力理论和具体定位思路及方法。在利用模糊曲线模型对金融中心定位的假设进行经验验证时发现,影响金融功能的因素根据重要程度依次为:国内外金融资本数量、国际金融产业聚集、科技竞争优势、经济区位便利度、生活环境优势、国内金融产业聚集、金融业人才规模、法制健全程度、科技产业发展、航空基础设施状况等。利用相关方法计量出中国43个主要城市的金融功能竞争力指数,根据指数大小大致判断:上海、北京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广州、青岛、厦门、武汉、大连、重庆、西安可定位为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些结论有的验证了目前理论和实践界...
关键词:
金融中心 城市竞争力 城市定位 模糊曲线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力
以党的"十九大"召开为标志,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提升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对于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金融视角下,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城市整合金融资源的能力是不同的,要对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就必须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设计和评价模型构建,本文对中国大陆30个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实证评价,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金融中心城市在我国建立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潘英丽
中国加入 WTO与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给中国大都市崛起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带来历史机遇。沪港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和分工将是中国在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竞争中胜出的重要条件。本文重点探讨四个问题 :中国崛起为亚洲时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 ,沪港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与分工 ,沪港金融中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及促进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目标定位 分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田梦现 舒红霞
金融中心具有层级特征,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其功能也不同。结合宜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竞争优势、发展方向,可以将其定位为区域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区域金融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信息服务中心。本文从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实体经济、金融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上述功能的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何元庆 朱咸会
发达的区域金融中心既是资本周转中心和资金融通中心,也是贸易、运输、保险、投资的清算中心和金融工具的标价中心、信息中心。武汉区域金融中心至少应具有以下五种功能:枢纽功能,对接功能,示范功能,金融创新功能,信息集散功能。完善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各项功能的政策措施包括:政府的支持和规划,构建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推动金融市场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旭路
本文围绕北京市构建国际金融中心问题,针对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将北京与其他国际金融城市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认为北京凭借其丰沛信息资源以及储备大量高层次研究人员及其他方面的优势,已经具备了成为金融中心的潜质;同时为了避免金融中心的重复建设问题,文章从国际、国内以及市内金融功能区三个角度,对北京市未来金融中心的功能进行了定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地理学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集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郝凤霞 吴赟 楼永
当前,我国许多中心城市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金融业发展政策,引发社会对金融中心过度建设的担忧。本文基于2006—2019年国内金融中心城市的数据,通过建立系统结构模型,发现政府政策推动促进了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但这一过程也是造成金融市场分割的原因。如果缺乏制度约束和政策协调,将倒逼地方政府深陷政策竞争的“囚徒困境”。进一步研究表明,全国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远大于区域金融中心,而西部和东北是全国金融中心辐射功能相对薄弱的地区。因此,在西部和东北加快建设若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金融中心成为本文的政策取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色机制,实现从上海特色到全国统一立法的"自下而上"制度变迁。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促进法 自下而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促进法 自下而上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巴曙松
2018年以来,中国内地的国际收支周期基本进入经常项目轻微顺差甚至逆差的阶段,其金融含义在于中国内地需要资本项目下的资本流入来支持其国际收支平衡,这意味着内地金融市场需要进一步深度开放。此外,从战略上考虑,金融市场深度开放,加深中国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可以部分发挥对冲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因此,当前阶段,中国内地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重点之一,应该是如何更好地对接国际市场并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以及扫除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障碍。香港"互联互通"的金融开放模式,可以为中国内地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提供新渠道,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切实推动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和内地金融市场的开放,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完全兑换的大框架下,保持境内外的监管规则及交易习惯,推动中国内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进一步敞开怀抱,更好地吸纳全球资本,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程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乔龙 楼文高
本文根据我国19个城市2006~2010年样本数据,建立了城市金融中心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对19个城市的金融中心水平和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和分类研究。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讨论了不同区域城市的区位优势、经济实力和金融实力,提出了提高金融中心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峰
定位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对城市定位旅游中心的必然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城市三大市场层面:居民、投资者、旅游者进行比较提出旅游经济带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中国城市发展旅游中心的三个类别、四种形态,并分别明晰其各自演进发展模式。以地方文脉、资源条件、区位因素、战略管理4大方面的内容为基础,利用模糊曲线方法确立竞争力指数,并对43个案例城市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中国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型空间格局,并对城市定位旅游中心的演进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最后针对中国城市定位旅游中心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中国城市 旅游中心 定位研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姚星垣
金融中心建设对经济转型有支持作用。本文以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所涵盖的城市为样本,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金融中心建设促进经济转型的路径和机制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心建设的两个方面,即发展金融深度与拓展金融宽度对经济转型都有支持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不同。发展金融深度通过支持经济发展以及拓展金融宽度两种机制间接作用于经济转型,而拓展金融宽度则直接有利于经济转型。这种差异性对我们如何推进金融中心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金融中心 经济转型 SEM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苏迪
金融在发现、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着枢纽作用,科技金融中心是发达国家和众多新兴经济体实现创新驱动的成功路径。本文从科技金融中心这个新兴的金融集聚现象的内涵出发,建立科技金融中心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测算科技金融中心指数,通过聚类分析将科技金融中心分层分类。鉴于中国科技金融中心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本文提出区域科技金融中心非均衡发展战略,主张建立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多层次科技金融中心体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在美债、日债被下调信用评级、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可能性的背景下,8月17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宣布了11项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政策措施,反映了中央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空间布局思路——北京、上海与香港在新形势下将按照"一脑两腿"的方式实施金融市场布局:政策出于北京,上海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全球的中国金融中心。长期以来,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