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6)
- 2023(14394)
- 2022(12396)
- 2021(11753)
- 2020(9638)
- 2019(22771)
- 2018(22160)
- 2017(41523)
- 2016(22136)
- 2015(25050)
- 2014(24658)
- 2013(24767)
- 2012(22796)
- 2011(20799)
- 2010(20278)
- 2009(18777)
- 2008(18117)
- 2007(15157)
- 2006(13133)
- 2005(11640)
- 学科
- 济(96137)
- 经济(96032)
- 管理(60258)
- 业(60190)
- 企(46733)
- 企业(46733)
- 方法(45893)
- 数学(40895)
- 数学方法(40548)
- 农(29692)
- 中国(27935)
- 财(22868)
- 业经(21097)
- 农业(20652)
- 贸(19240)
- 贸易(19231)
- 易(18723)
- 地方(18710)
- 学(18444)
- 制(15526)
- 环境(14116)
- 融(14059)
- 金融(14058)
- 和(13978)
- 银(13542)
- 银行(13508)
- 技术(13304)
- 务(13123)
- 理论(13088)
- 财务(13064)
- 机构
- 大学(317755)
- 学院(313343)
- 济(134683)
- 经济(132201)
- 管理(126618)
- 理学(110706)
- 理学院(109493)
- 研究(109136)
- 管理学(107863)
- 管理学院(107306)
- 中国(82287)
- 京(67477)
- 科学(64893)
- 财(58976)
- 所(53303)
- 中心(49060)
- 研究所(48843)
- 农(48259)
- 财经(47980)
- 业大(45024)
- 经(44031)
- 北京(43044)
- 江(41910)
- 范(41767)
- 经济学(41735)
- 师范(41458)
- 院(39631)
- 经济学院(37781)
- 农业(37426)
- 财经大学(36053)
- 基金
- 项目(220438)
- 科学(174796)
- 基金(163370)
- 研究(162746)
- 家(141892)
- 国家(140765)
- 科学基金(121248)
- 社会(105535)
- 社会科(100072)
- 社会科学(100049)
- 基金项目(86460)
- 省(82124)
- 自然(77146)
- 自然科(75363)
- 自然科学(75347)
- 自然科学基金(74024)
- 教育(73664)
- 划(70081)
- 资助(67319)
- 编号(64952)
- 成果(52500)
- 部(50108)
- 重点(49074)
- 发(46757)
- 创(45495)
- 国家社会(44592)
- 课题(44186)
- 教育部(43518)
- 创新(42457)
- 人文(42269)
- 期刊
- 济(140827)
- 经济(140827)
- 研究(95199)
- 中国(57384)
- 学报(48324)
- 科学(46246)
- 农(45255)
- 管理(44491)
- 财(41815)
- 大学(37395)
- 学学(35037)
- 教育(32633)
- 农业(32098)
- 融(26603)
- 金融(26603)
- 技术(25380)
- 经济研究(23651)
- 财经(23208)
- 业经(21956)
- 经(19796)
- 问题(18421)
- 图书(16429)
- 业(16365)
- 贸(16247)
- 理论(15776)
- 技术经济(15298)
- 世界(15110)
- 科技(14642)
- 实践(14226)
- 践(14226)
共检索到454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明 姚毅
本文基于"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1990~2005年的家庭微观调查数据,采用贫困指标束和转移矩阵的方法,分别考察了中国贫困的整体变动趋势及其动态演化特征。研究显示:中国城乡贫困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其各期贫困水平及上升幅度存在差异。城乡总体脱贫返贫概率变动趋势较为一致,但其水平存在差异,且城乡内部各收入组脱贫返贫概率的水平和变动趋势也不尽相同。城乡返贫概率都呈现明显的状态依赖特征,但城市脱贫概率的状态依赖不断加强,而农村脱贫概率的状态依赖有所减弱。大部分脱贫家庭收入变动到中位数收入的75%以上,同时大部分返贫家庭收入变动到贫困群体的较高收入组中。
关键词:
贫困 变化趋势 贫困动态演化 城乡比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姚毅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而相对贫困问题则日益突出;同时,城乡贫困还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演化特征。本文借助CHNS数据库,对城乡贫困动态演化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以及家庭区位特征、家庭人口特征和劳动就业状况等变量是城乡贫困跨期变动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大小和作用机制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反贫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注意政策受众的差异以及政策工具作用机制的不同。
关键词:
贫困 动态演化 实证研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玉婷
重视城乡差异、促进城乡融合是共同富裕目标下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而精准测度城乡相对贫困状况是相对贫困治理的基础。本文基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强弱相对贫困线的双重视角,分别对中国城镇和乡村相对贫困进行动态识别和测度,并采用Shapley分解方法,量化分析增长、分配和贫困线因素对城乡相对贫困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在2016年后趋缓;城镇相对贫困发生率先下降后上升,且在城乡差异化强相对贫困标准下,2020年城镇相对贫困发生率高于农村。增长因素对城乡相对贫困发生率的降低起正向作用,但其作用在减弱。贫困线变动因素对相对贫困减少起负向作用。分配因素的减贫作用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其对农村减贫较多发挥正向作用,且作用日益突显;其对城镇减贫作用由正向转变为负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章贵军 刘盟 罗良清
消除绝对贫困是我国脱贫攻坚时期的重要任务,缓解相对贫困则为后扶贫时期我国扶贫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10—2018年双数年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ELES模型测度了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线,并采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方法对贫困特征及变动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ELES模型设定的城乡地区的相对贫困线识别贫困特征更利于反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性;(2)城镇居民以选择性贫困为主,农村居民则是持久性贫困、暂时性贫困以及选择性贫困并重;(3)农村居民相对贫困问题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贫困范围更广、贫困程度更深、贫困强度更大;(4)2010—2018年期间,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缓解城乡相对贫困,而经济增长引致的生活成本的提高则抑制了减贫效应,收入不平等性对农村减贫效应的抑制作用大于城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齐红倩 杨燕
基于CHFS数据库中个人和家庭数据,补充信息变量对中国老年人口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对比了老年人口多维贫困的地区差异,分析了不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水平对老年贫困的减贫效应。实证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手段的不断深入,信息贫困呈现更显著的特征,信息维度对老年人口多维贫困的影响超过了传统贫困中的收入、资产、健康、消费和心理维度。在减贫效应方面,城乡居民养老金能够有效缓解收入和资产贫困,而城镇职工养老金对六个维度的贫困均能起到有效缓解作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于老年人口资产、收入、心理维度的减贫作用显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则能够有效缓解六个维度的贫困。因此,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深入,应更加关注老年人口的物质贫困与非物质贫困的关系,尤其是扩大信息维度带来的减贫效应,同时对于城乡居民和职工两类老年群体,实施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政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万里洋 吴和成 卢维学
基于中国居民两轮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通过构建期望贫困概率模型测量城市家庭贫困脆弱性,并从全国、地区、家庭维度进行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国际减贫的边际效应有所下降,城市慢性贫困持续好转,而暂时性贫困却有加剧迹象;相对贫困日益突出,且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峻,黑龙江贫困形势出现恶化,河南、湖南隐形贫困覆盖面最广,河南、湖北、湖南及重庆则是贫困高发区域。随着时间推移,贫困脆弱性年轻家庭化趋势明显,户主性别已退化为贫困脆弱性的非影响因素,而婚姻、孩子抚养问题成为扰动家庭稳定主要风险;个体教育的投入已无法形成抑制效应,只有均衡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才是减少贫困脆弱性的有效手段。从有效性识别来看,全国相对贫困线适用于慢性贫困脆弱性,地区相对贫困线适合暂时性贫困脆弱性,而高脆弱性识别则能助力精准脱贫。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艳云
传统的仅用收入或消费来衡量贫困的方法只能提供单一的信息,从多维角度则能够较全面地认识贫困。本文利用CHNS数据库中2000年和2009年数据,借鉴了多维贫困指数的构造及分解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国城乡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分解及分析,认为总体上城乡贫困程度均有所减轻,农村贫困严重于城市,应重视医疗健康保险、卫生设施、城市住房、做饭燃料等维度上的贫困,同时降低中西部省份的贫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选 韩林芝
本文在对教育消除贫困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理论方法,验证了我国农村教育与消除贫困之间的关系,灰色关联度比较的结果显示了教育对消除贫困的影响十分显著,尤其是义务教育对减少绝对贫困意义重大,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我国教育反贫困政策的完善和反贫困目标的最终实现。
关键词:
教育 反贫困 灰色关联分析 农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锦 王政
基于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以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的农村能源贫困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化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并纳入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等控制变量,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费数量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比消费结构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分布范围更广且贫困程度更深;(2)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皆可对农村能源贫困产生负向影响,但这种负向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随着农村能源贫困程度下降,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强化趋势,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弱化趋势;(3)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因素异质性,强化机构的基层结构与提升机构人员文化水平比单纯扩充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人员数量更有利于缓解农村能源贫困。基于此,提出了缩小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农村能源贫困程度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村能源贫困 相对贫困 城镇化 城乡差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锦 王政
基于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以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的农村能源贫困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化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并纳入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等控制变量,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费数量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比消费结构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分布范围更广且贫困程度更深;(2)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皆可对农村能源贫困产生负向影响,但这种负向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随着农村能源贫困程度下降,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强化趋势,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弱化趋势;(3)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因素异质性,强化机构的基层结构与提升机构人员文化水平比单纯扩充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人员数量更有利于缓解农村能源贫困。基于此,提出了缩小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农村能源贫困程度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村能源贫困 相对贫困 城镇化 城乡差距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孙婧芳
利用CHNS数据,采用Logit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分析影响城市、农村贫困的因素,进而提高社会救助针对性。研究发现:城市、农村贫困均具有不流动性,在城市一旦陷入贫困则比农村更难脱贫;家庭人口结构对贫困有影响,且城乡存在差异;健康对贫困具有显著影响;城市家庭工作状况影响贫困,农村非农收入降低贫困可能性;城市就业冲击对陷入赤贫有影响。因此,低保救助应关注持续贫困家庭,减弱贫困不流动性;人口结构应成为低保救助依据;社会救助中应考虑增加医疗救助;应增加城市贫困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为农村贫困家庭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应增加贫困家庭教育补贴,降低城市儿童看护成本。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文武 杨少垒 韩文龙
文章运用CHNS调查数据,对城乡居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及动态趋势进行了研究。静态分析表明: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机会要明显大于城市,且城乡差距明显;个体行业差异显著影响个体贫困发生机会,但父辈行业差异对子代贫困发生机会的代际影响不明显,健康、教育降低子代贫困作用巨大,同等条件下女性贫困发生机会要高于男性,贫困发生机会与年龄呈"U"关系。动态分析表明:虽然中国整体面的贫困水平逐年下降,但贫困代际传递机会基本呈上升趋势;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机会大于城市;城乡子代贫困机会差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拉大。
关键词:
城乡家庭 代际贫困 致贫能力 收入流动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梅丹 周松
面板数据分析表明,1990—2005年我国城市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间是负相关关系;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间是正相关关系。不同区域位置和不同规模城市间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有显著差异。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的改革,提高金融体系的中介效率,促使储蓄顺利转化为投资,是城市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方向。
关键词:
城市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斯丽娟 郭海霞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城乡相对贫困与弱相对贫困指数并进行分解,明确影响城乡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研究方法:将2002~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组数据还原为观察值与GQ模型拟合洛伦茨曲线结合测度城乡相对贫困指数,并将测得指数分解为四种效应。研究发现:农村相对贫困指数与弱相对贫困指数均高于城镇,且城乡相对贫困指数有上升趋势,城乡弱相对贫困指数呈下降趋势。分解结果表明,增长效应对城乡相对贫困指数和弱相对贫困指数变动起负向作用,贫困标准效应对城乡两种指数变动起正向作用。分配效应与城乡两种指数的变动一致,人口效应对城镇两种指数变动的作用为正,对农村两种指数变动的作用为负。研究创新:将影响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扩展至人口效应和贫困标准效应,认为影响相对贫困与弱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有增长效应、贫困标准效应、分配效应和人口效应四种。研究价值:为城乡相对贫困的测算与分解提供新的思路,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玮琳 何光喜 刘冬梅
贫困地区淘宝村是新时期新背景下电商扶贫的典型产物,但其增收效果如何有待验证。本文选取2005—2018年河北、湖北、江西和河南四个省份的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考察贫困地区淘宝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不同贫困地区淘宝村的增收效应是否存在异质性。结果显示:贫困地区淘宝村能使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大约提升6.4%,且增收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贫困地区淘宝村主要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升县域地区财政收入水平以及增加资本积累进而实现农民增收,这意味着应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淘宝村增收效应的作用机制,因事因地因人精准施策,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农户利用电商优势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市场活动,实现农民增收。
关键词:
国家级贫困县 淘宝村 农民增收 电商扶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