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7)
2023(10945)
2022(9198)
2021(8426)
2020(7122)
2019(16721)
2018(16122)
2017(30151)
2016(16223)
2015(18652)
2014(18637)
2013(18725)
2012(17627)
2011(16217)
2010(16031)
2009(15042)
2008(15025)
2007(13327)
2006(11506)
2005(10389)
作者
(48717)
(40973)
(40821)
(38971)
(25771)
(19661)
(18633)
(16010)
(15412)
(14437)
(14058)
(13760)
(12831)
(12828)
(12815)
(12782)
(12545)
(12150)
(11710)
(11684)
(10180)
(10107)
(9879)
(9287)
(9159)
(9145)
(8967)
(8869)
(8311)
(8257)
学科
(77674)
经济(77613)
管理(41529)
(41110)
方法(35757)
数学(32571)
数学方法(32336)
(30707)
企业(30707)
(24100)
中国(22696)
(17194)
(16663)
贸易(16657)
业经(16309)
(16240)
农业(16230)
地方(15071)
(14215)
(13103)
(11420)
银行(11384)
(10986)
金融(10984)
(10980)
(10889)
环境(10845)
(10240)
(9160)
财务(9139)
机构
大学(246946)
学院(244007)
(110145)
经济(108189)
管理(91939)
研究(88440)
理学(79593)
理学院(78653)
管理学(77438)
管理学院(76977)
中国(66926)
科学(52987)
(52194)
(47029)
(44926)
(44572)
研究所(41159)
中心(39907)
财经(38179)
业大(37159)
经济学(35792)
农业(35205)
(34897)
(34896)
北京(32962)
经济学院(32495)
(32168)
师范(31876)
(30987)
财经大学(28399)
基金
项目(164518)
科学(130181)
基金(122168)
研究(118959)
(107188)
国家(106377)
科学基金(90276)
社会(78627)
社会科(74690)
社会科学(74665)
基金项目(64267)
(61973)
自然(56481)
自然科(55244)
自然科学(55225)
自然科学基金(54318)
教育(54093)
(53169)
资助(49854)
编号(46184)
成果(37934)
(37868)
重点(37613)
(36480)
(34108)
国家社会(34060)
教育部(32467)
课题(32235)
创新(32056)
科研(31786)
期刊
(116421)
经济(116421)
研究(71928)
中国(47066)
(42255)
学报(40394)
科学(37196)
(34963)
管理(30549)
大学(30412)
农业(29146)
学学(28706)
教育(22173)
(20580)
金融(20580)
经济研究(20069)
技术(19515)
财经(19168)
业经(18314)
(16614)
问题(16234)
(15692)
(15110)
世界(13247)
国际(13004)
技术经济(12787)
统计(12710)
(12552)
(11191)
资源(11107)
共检索到357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芳名  
文章构建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要素错配模型,测算并分析我国2002—2019年不同层面的城乡要素配置协调性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非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呈现逐年向好趋势,要素配置基本实现协调发展;农业部门要素错配严重,但在2014年之后有所好转。从演变态势来看,31个省份的城乡要素配置呈现不断优化态势,非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已基本实现初级协调,但农业部门要素错配仍然较为严重;华东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呈现向好发展态势,华中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错配较为严重,其余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变化较为平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芳名  
文章构建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要素错配模型,测算并分析我国2002—2019年不同层面的城乡要素配置协调性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非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呈现逐年向好趋势,要素配置基本实现协调发展;农业部门要素错配严重,但在2014年之后有所好转。从演变态势来看,31个省份的城乡要素配置呈现不断优化态势,非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已基本实现初级协调,但农业部门要素错配仍然较为严重;华东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呈现向好发展态势,华中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错配较为严重,其余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变化较为平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婷  
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区域发展非均衡的主要体现。作为影响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城乡金融差距的作用应当值得关注。对城乡金融发展差距进行了深入的分解研究,使用全国数据对中国城乡金融发展的总体差距进行衡量,进而使用省际数据对城乡金融发展差距的省际差异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华  陈伟华  陈文俊  
根据城乡生产函数差异的特征事实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利用我国各省1997—2009年数据研究城乡劳动力比、固定资产比、人力资本比、农业中间品投入、工业化和第三产业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要素生产率与城乡要素配置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决定性作用;城乡劳动力比的增长明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人力资本比、固定资本投入比、农业成本、以及相邻地区间的相关性都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村的物质资本投入,各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努力对邻近省份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东皇  杜宇玮  陈利馥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经验数据表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互促关系;而人口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弱,导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经济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弱,导致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和经济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需要改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东皇  杜宇玮  陈利馥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经验数据表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互促关系;而人口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弱,导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经济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弱,导致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和经济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需要改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露萍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通过构建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城市扩张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和综合评价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主要根源,采用空间莫兰指数探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时间趋势看,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递增趋势,但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类型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大多为初级协调阶段,中部和东北地区为勉强协调阶段,而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处于濒临失调阶段。第二,耦合协调度总体Dagum基尼系数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三,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M”型波动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露萍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通过构建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城市扩张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和综合评价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主要根源,采用空间莫兰指数探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时间趋势看,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递增趋势,但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类型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大多为初级协调阶段,中部和东北地区为勉强协调阶段,而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处于濒临失调阶段。第二,耦合协调度总体Dagum基尼系数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三,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M”型波动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斌  赵新华  
文章利用2006年全国31个省的数据,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和快速聚类分析对中国区域城乡协调水平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中国各省份的城乡协调水平差异可知东部城乡协调整体水平最好、中部次之、西部城乡协调水平最低,并得出经济和社会协调性是影响城乡协调性的主要因素,同时城乡之间的生活状况和空间布局同样影响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炳汝  
通过建立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0和2010年的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包括港澳台,以下简称省)的城乡发展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各省的城乡发展协调度于2000-2010年间均有明显的提升;东部地区城乡发展协调度最高,东北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有些省份仍处于失调或濒临失调的状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边作为  
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充分释放创新要素配置潜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在构建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与熵权法,共同测度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并进一步从区域内视角出发分析各省份变化态势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四大区域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之势;四大区域内各省份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的相对位次差异显著,且呈现不同变化态势。因此,应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模式、健全创新资源配置结构、增强存量配置合理性方式,加速推进中国创新要素配置均衡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边作为  
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充分释放创新要素配置潜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在构建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与熵权法,共同测度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并进一步从区域内视角出发分析各省份变化态势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四大区域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之势;四大区域内各省份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的相对位次差异显著,且呈现不同变化态势。因此,应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模式、健全创新资源配置结构、增强存量配置合理性方式,加速推进中国创新要素配置均衡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洋   裴兆斌   韩立民   姜义颖  
以2009—2018年11个沿海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和区间差异指数。结果显示:(1)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差距大,南、北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2)海洋经济质量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但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整体上较低。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3)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4)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协调性的差距明显,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正由低质量、无序、非均衡向高质量、可持续、均衡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洋   裴兆斌   韩立民   姜义颖  
以2009—2018年11个沿海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和区间差异指数。结果显示:(1)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差距大,南、北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2)海洋经济质量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但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整体上较低。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3)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4)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协调性的差距明显,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正由低质量、无序、非均衡向高质量、可持续、均衡转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珏  王玉芳  
利用各产业对人力资源配置的贡献率和协调适配度评价模型对国有林区人力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测度的结果表明:国有林区人力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处于初级协同适配阶段,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在产业部门中的配置不尽合理且层次较低,职工主要集中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基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不具规模,吸纳富余职工的能力有限;而第三产业发展效率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后续吸纳富余职工的潜力较大。进一步对各具体森工林区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人力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协调适配性最好的是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其次是龙江森工和内蒙古森工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