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2)
2023(11694)
2022(9636)
2021(8819)
2020(7008)
2019(16005)
2018(15274)
2017(28484)
2016(14993)
2015(17003)
2014(16846)
2013(16921)
2012(16096)
2011(14995)
2010(15221)
2009(14353)
2008(13297)
2007(11793)
2006(10807)
2005(10182)
作者
(43270)
(35890)
(35739)
(33920)
(22862)
(17350)
(16203)
(14024)
(13973)
(12780)
(12482)
(12099)
(11583)
(11344)
(11252)
(11252)
(10509)
(10388)
(10294)
(10077)
(9309)
(8653)
(8632)
(8215)
(8182)
(8069)
(7888)
(7876)
(7351)
(7284)
学科
(75526)
经济(75463)
(39482)
管理(37053)
中国(32169)
(28967)
企业(28967)
(26686)
金融(26686)
方法(25046)
(24821)
银行(24812)
(24226)
(23802)
地方(23241)
数学(22568)
数学方法(22408)
业经(18108)
(16903)
农业(16525)
(15977)
(15510)
贸易(15490)
(15083)
(14032)
环境(11640)
地方经济(11429)
中国金融(11379)
(11193)
发展(10853)
机构
学院(216708)
大学(215007)
(102292)
经济(100383)
研究(84678)
管理(77920)
中国(72113)
理学(65047)
理学院(64264)
管理学(63481)
管理学院(63076)
(47493)
科学(47109)
(45977)
(42581)
中心(39190)
研究所(38369)
财经(35612)
(35227)
经济学(33384)
(32439)
(32282)
北京(31368)
(30318)
经济学院(29997)
(29666)
师范(29425)
业大(27477)
农业(26829)
(26751)
基金
项目(138108)
科学(109415)
研究(105725)
基金(99957)
(86177)
国家(85445)
科学基金(72438)
社会(70137)
社会科(66722)
社会科学(66707)
(52854)
基金项目(51296)
教育(46431)
(44448)
自然(41759)
编号(41641)
资助(41325)
自然科(40793)
自然科学(40783)
自然科学基金(40035)
(36671)
成果(34495)
重点(31793)
(31329)
发展(30543)
课题(30453)
国家社会(30186)
(30037)
(28969)
中国(28101)
期刊
(119679)
经济(119679)
研究(74326)
中国(51438)
(37960)
金融(37960)
(35792)
(33182)
科学(30017)
管理(29611)
学报(29265)
农业(24485)
教育(23398)
大学(23232)
学学(21766)
经济研究(20347)
业经(19454)
技术(18574)
财经(18130)
(15800)
问题(15533)
(14028)
世界(13585)
国际(13446)
(13003)
技术经济(11374)
统计(10440)
资源(10083)
经济问题(10008)
现代(9660)
共检索到355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耀晨  张桂文  
文章按照考核城乡融合发展目标完成进度的研究思路,从经济融合、社会融合以及生态融合3个维度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城乡融合发展得分,依据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评价公式,评价2003—2019年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结果表明:2003年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仅为0.98%,至2019年,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已达到39.10%;从区域维度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呈现东高西低、中部和东北地区交替上升的非均衡发展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德起  陈娜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乡村振兴需要充分了解城乡融合的情况,并据此制定实施城乡融合的总体战略与政策。中国各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充分了解各地区城乡融合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制定实施城乡融合的区域差异战略与政策。本文从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 3个维度选取了28个指标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指标体系,基于2007~2016年的数据,使用横纵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全国总体以及30个省市的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得出了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区域间的差异,并进一步给出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包括:一是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保持了一致,整体上不断提高;二是发达地区的城乡融合水平整体上高于欠发达地区;城乡在各个领域中差异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四是城乡融合动力的水平高于融合前提与融合结果的水平;在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农业技术流动、农业机械动力、互联网普及、医疗水平等方面城乡融合水平较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天帷   高帆  
城乡融合发展对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提出“基础—过程—绩效”的分析框架,据此明确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并尝试从学理层面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我国1990—2022年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990年以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先平缓后上升”态势,四大区域间的差异持续增大且呈现俱乐部趋同特征,城乡融合发展的地理空间溢出效应普遍大于经济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强化城乡融合发展内涵研究,提升乡村振兴水平和促进城乡制度融合,坚持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以点带面”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晓斌   叶超   岳文泽   马利邦   罗震东   杨忍   吕晓   王成   李传武   张国俊   范业婷  
城乡融合发展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大现实需求。为全面认识当前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探寻城乡协同治理的路径,明晰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特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新时代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态势与路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路径、乡村聚落重构、乡村新业态发展、数字技术驱动乡村转型、不同区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等前沿问题进行笔谈,以期推动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关注:(1)全局统筹与区域联动导向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主要壁垒与创新路径。构建城乡有效衔接和互补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以县域为载体加快城乡联动发展,推动流动人口的弹性治理和城乡自然社会统筹治理。推动跨界治理,鼓励东西部地区帮扶协作,实现区域尺度的城乡协同发展。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强化县域及小城镇的联动作用,增强人才、技术、资本流入的吸引力,推动产业结构向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东部发达地区要构建多点支撑、网络布局、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体系,拓展城乡要素流动的广度与精度,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转型升级和普惠发展。(2)国土空间“规划—利用—整治”驱动下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实现城乡共治和乡村重构。通过国土空间规划锚定城乡发展空间格局,由规划实施落实城乡空间布局优化,通过空间有机更新提升空间品质,驱动不同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重点关注乡村功能供给水平、资源利用方向和产业发展模式,挖掘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景观等复合功能,探索区域适配、特色凸显、高效增益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强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引领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整治,推动资源要素整合和价值提升,加强城乡产业互动、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有序流动。(3)数字技术和智能化平台支撑下城乡治理精细化和乡村转型发展的认知提升与实践创新。建立城乡数据共享平台,破解城乡融合的“数字鸿沟”,实现城乡治理精细化。深度应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数字设备的覆盖面,利用数字技术整合城乡文化资源。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数字技术对接消费市场,打通多元化的农产品上行渠道,刺激城乡居民消费转型和消费能力提升。将数字技术植入乡村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全过程,推动农业生产智慧化、乡村产业发展数字化、乡村政务智能化和乡村社会治理数字网格化。以上观点可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莹   刘强   徐生霞  
以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为切入点,构建涵盖要素、公共服务、空间与生态融合四个维度的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体系,从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差异两个方面探讨四大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异质性与动态演进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因素及其非线性作用效应。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东、中、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不同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区域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可分别通过提高生态融合水平与要素融合水平缩小区域内与区域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及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均可有效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据此,应针对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加大城乡要素融合力度,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乡空间联系。同时,各地应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因地制宜制定城乡发展政策,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熊玲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构建涵盖融合动力与融合目标的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体系,利用2012—2021年省域数据进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结果显示:各省区市融合动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融合动力总体较强,中、西部地区较弱,东北地区则出现明显下降;融合目标达成总体较低,仅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城乡融合目标达成度较高;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总体处于城乡融合发展中低水平段。各省区市城乡融合发展动力与目标达成均存在省域差距明显,东部与中、西部总体水平差距较大的缺陷。长期来看,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构建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优化现有城乡利益分配格局、提升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爱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历年一号文件均聚焦"三农"问题的解决。在此背景下,城乡关系随着城乡政策的日益推进显著变化,总体呈现出由城乡分割到城乡逐步融合的趋势。城乡经济联系趋于密切,城乡人口、资金往来频繁,但不可回避的是,城乡融合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障碍,亟待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特别是城乡融合区域差异明显。要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需要差异化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推动城乡融合模式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弘儒  
本文通过构建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对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采用Dagum基尼系数探寻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来源,并利用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等方法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揭示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规律。研究发现:(1)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的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地区间差距是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东-东北地区的差距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3)Kernel密度估计与Markov链分析表明,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存在极化现象,不考虑空间因素时,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各省份间不易发生状态转移,空间因素在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动态演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与高发展水平省份为邻能促使中低发展水平省份向中高水平跃迁,而与低发展水平省份为邻则抑制了低发展水平省份向上跃迁的可能。本文为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状,优化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实证依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坤秋  龙花楼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举措,土地市场则是实现城乡要素流通的重要渠道,也是连接城乡发展的关键纽带。本文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探究了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了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土地市场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演进规律,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土地市场与城乡融合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期从土地市场视角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条可实现路径。结论如下:(1)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价值重塑的过程,旨在消除阻碍城乡发展的因素,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与平等交换,实现城乡发展要素回报趋同,本质是通过城乡互动互补实现城乡地域功能的整体优化。(2)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的作用是利弊双轨的权衡,作用方向取决于土地市场是否是良性市场。城乡二元分配体制与社会融入受阻背景下,扭曲土地市场掣肘城乡融合发展。(3)2005-2013年中国土地市场稳步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略低,土地市场规模、土地市场价格与土地市场化程度分别提升113.66%、274.09%与37.07%,59.34%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下滑,二者反差明显,且均具时空分异特征。(4)现阶段,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发展更多体现为滞碍作用,但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存在"低水平陷阱",突破88.64%的抑制拐点,即可发挥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的促进作用。重塑土地市场发展价值取向,加快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探索人口—土地挂钩机制是后续工作的重要方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渝玲   林心杰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汇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关系的系统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以及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与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考虑,进一步完善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领导力量、经济制度、价值理念、分工体系、物质和精神财富等现实条件。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推动城乡产业发展进程一体化、生产要素流动自由化、基础设施配置协调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水平均衡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盛开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土地要素交换机制,改革过去农村土地主要"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的困局。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稀缺宝贵。为支援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贡献了大量土地资源(包括一部分宝贵的耕地资源),然而农民并没有从这种单向土地流转中得到太多实惠,要么被征用的土地价格极低,要
关键词: 非农产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霓  殷朝武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是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广东清远市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清远市通过推动经济和社会体制向现代化转变、优化发展布局、重视政府和市场的配合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当地各方面要素的资源配置和能动作用。清远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实践经验证明,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只有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社会要素各司其职、功能到位,并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协调发展,达到部分和整体的有机统一,才能最终收获可喜的成效,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鲁  李剑芳  
中国关于城乡关系的探索与实践是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乡关系不断演变,由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走向融合,党和国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目前中国城乡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城乡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农村病"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对此,应通过顶层设计与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挖掘农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等,为促进中国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颜培霞  
产业融合不仅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力。产业融合从优化升级城乡产业结构、推动城乡空间互联互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强化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不同层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探讨了产业融合的不同模式以及产业融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提出从推进城乡管理体制的联动发展、加强全域统筹建设与促进产业和高级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三个方面,分别强化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撑、外部环境支撑和要素支撑,加快推动以产业融合为内驱动力的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融合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根平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原理批判资本主义城乡关系异化以及对前人的城乡理念进行"扬弃"的结果。其主体内容包括城乡融合的逻辑必然、本质内涵和实现条件,最终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成功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从理论层面、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创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有助于从根本上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