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0)
2023(8240)
2022(6589)
2021(5967)
2020(4727)
2019(10687)
2018(10140)
2017(18496)
2016(9445)
2015(10892)
2014(10791)
2013(11242)
2012(10844)
2011(10289)
2010(10006)
2009(9530)
2008(9079)
2007(7868)
2006(7364)
2005(6883)
作者
(27807)
(23469)
(23419)
(22441)
(15154)
(10981)
(10467)
(9051)
(9031)
(8538)
(8227)
(7647)
(7598)
(7559)
(7413)
(7223)
(6954)
(6767)
(6547)
(6076)
(6053)
(5559)
(5494)
(5459)
(5379)
(5374)
(4896)
(4682)
(4668)
(4653)
学科
(73452)
经济(73397)
方法(22939)
管理(22691)
(21858)
数学(21285)
数学方法(21240)
中国(19556)
(18976)
地方(18107)
业经(13697)
农业(13594)
(13565)
企业(13565)
(12648)
地方经济(12471)
(11353)
贸易(11345)
(11044)
(10276)
(10183)
(9439)
金融(9439)
(9434)
收入(9258)
环境(8971)
(8716)
银行(8716)
(8579)
发展(8108)
机构
大学(154762)
学院(152540)
(87679)
经济(86531)
研究(62087)
管理(54388)
中国(48707)
理学(46396)
理学院(45841)
管理学(45398)
管理学院(45095)
(36725)
(32484)
科学(31365)
经济学(31045)
(30346)
财经(29155)
经济学院(27811)
研究所(27339)
(26789)
中心(26243)
财经大学(21611)
(21538)
北京(21457)
(20791)
(20672)
(19434)
科学院(19426)
师范(19342)
社会(19279)
基金
项目(95975)
科学(77648)
基金(74214)
研究(72840)
(63968)
国家(63473)
科学基金(54080)
社会(53493)
社会科(50869)
社会科学(50861)
基金项目(37568)
(32390)
教育(31134)
资助(30715)
自然(29707)
自然科(29044)
自然科学(29035)
自然科学基金(28563)
(27754)
编号(25958)
国家社会(24820)
(23489)
(22977)
中国(22968)
重点(21729)
成果(21654)
教育部(20928)
发展(20100)
(20012)
人文(19994)
期刊
(103004)
经济(103004)
研究(55403)
中国(30453)
(25923)
(22073)
管理(21408)
科学(20769)
学报(19240)
经济研究(18817)
财经(16370)
(16329)
金融(16329)
大学(15958)
农业(15393)
学学(15286)
(14430)
问题(13840)
业经(13292)
世界(12744)
(12686)
技术(11793)
国际(11437)
技术经济(9809)
统计(9090)
教育(8922)
经济问题(8783)
(7750)
(7393)
经济管理(7065)
共检索到244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鹃娟  
根据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对中国城乡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代际经济支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老年人收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是农村老年人的4.5倍。老年人家庭中的经济资源以"向上"净转移为主体,但城市老年人的"向下"转移比例和程度较高。老年人收入水平不但与先赋条件有重要关系,其生命历程中累积起来的多个社会因素也对晚年的收入产生影响,某些先赋因素与社会累积因素所发挥的作用甚至方向对于城市和农村老年人而言却有很大差别。文章提出提高老年人的经济独立性而非提倡家庭加大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力度才是真正保障老年人在经济上老有所养的关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鹃娟  
根据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对中国城乡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代际经济支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老年人收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是农村老年人的4.5倍。老年人家庭中的经济资源以"向上"净转移为主体,但城市老年人的"向下"转移比例和程度较高。老年人收入水平不但与先赋条件有重要关系,其生命历程中累积起来的多个社会因素也对晚年的收入产生影响,某些先赋因素与社会累积因素所发挥的作用甚至方向对于城市和农村老年人而言却有很大差别。文章提出提高老年人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夏艳玲  刘中华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雪飞  
对江苏省南通市1440位城乡老年人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表明,与1994年和2000年相比,目前城乡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除了自己现在劳动所得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外,子女补贴的比例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在老年人收入来源中的排序由第一位下降为第二位,收入来源是自己的离退休金的在城市老年人排序第一,在农村老年人虽仍排第三,但人数比例有较大程度的上升;城乡老年人的收入来源随其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态、60岁前从事职业等个人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老年人收入来源与其收入水平和经济状况存在相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爱德华·帕默  邓曲恒  
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88年、1995年和2002年住户调查数据,探讨经济转型对于老年人收入的影响。文章描述了老年人供养体系的演变,分析了老年人收入的组成部分及收入不平等,并估计了老年人落入最高及最低3个收入十等分组的概率。文章分析表明,经济转型并没有对老年人的经济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斌  周骥腾  
文章基于转型社会视角,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关系的现实状况,并从微观机制和宏观结构两方面进一步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支持模式仍以供养型为主,但随着现代化进程,互惠型将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微观层面,老年人个体禀赋越低、文化观念越传统、健在子女数越多,则更可能身处传统的供养型的代际经济关系之中;家庭网络得分越高,代际关系越紧密,互惠型的可能性更大,游离型的可能性更小;同时,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对子女的向下经济支持,呈现出抚养型或互惠型的关系。在宏观层面,社会保障的获得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代际经济资源的双向互惠流动。研究结果对于在转型社会背景下前瞻性应对中国家庭养老风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于翠婷  鲁万波  李丽  
我国中老年人健康水平与代际经济支持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且代际经济支持是导致健康机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控制政府可调控因素后,不同户籍、区域间中老年人健康机会不平等程度会缩小。因此,政府部门应不断为中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激发个体主观努力能动性,如从医疗保险、健身活动场所、服务类组织和工业污染源距离等方面改善健康机会不平等程度,进而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烨霞  靳小怡  费尔德曼  
中国城乡迁移带来的家庭结构的改变有可能影响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养老方式。文章利用深圳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深圳市外来已婚农村打工者的性别因素对流动后其对仍生活在农村的父母及配偶父母的经济支持的影响。结果显示,男女打工者在流动后都增加了对父母的经济支持,但女性打工者在流动后更可能增加给配偶父母的经济支持。这一结果说明,依靠儿子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外出打工女性正在缩小这种社会性别差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仕勇  石人炳  
基于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文章通过Logistic多元估计模型与倾向值匹配等量化方法,以代际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分析为切入点,回应了代际合作与家庭效用关系的经典命题。结果表明:父代经济收入与子代数量,影响着子代投入与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之间的关系。在三代的代际交换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产生显著性影响,并且存在着稳健性的正向效应。在三代的代际合作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家庭效用产生了正向显著性影响。文章指出了代际合作与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之间的正向关系,生育偏好成为影响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的重要参数,并说明了代际交换的不平衡以及子代家庭效用增长等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陈功  
文章采用“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的数据,通过供养金额与抚养金额以及净供养金额为测量手段分析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经济流动的方向和数量。结果表明,对于我国当前的一代老年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总体上子女供养老年人仍是我国代际经济流动的主流,同时城乡之间和性别之间存在着平均净供养量水平的差异,特别是已经出现个别分组的老年人(城市男性老年人)已经产生了与中国传统的“反哺”模式相反的本质性变化。这种差别也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子女养老模式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现代化过程之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文章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对适度普惠型老年人社会福利解析;构建了老年人福利总量及财政负担测算的计量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在城乡统筹下适度普惠型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经济可行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梦竹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调查数据,以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代际支持与老年人劳动参与状况以及代际经济支持和代际经济反哺对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49.7%的农村老年人在年老之后继续从事生产活动,15.3%的农村老年人定期获得子女的经济支持,3.2%的农村老年人定期给予子女经济补贴。子女的经济支持显著降低了农村老年人从事自家农业生产活动的概率,但对于参与非农活动没有影响,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补贴将促进老年人参与各项生产活动的概率。这说明,我国农村利他型的代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解垩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国向上流动的私人转移支付模式,然后,在个体、家庭和社会层面剖析了子女给予老年父母时间照料和经济帮助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两种私人转移支付是替代还是互补。主要结论是:子女给予老年父母时间照料和经济帮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父母得到经济帮助的比率达到44%,父母得到时间帮助的比率达到95%;收入水平高的子女并没有用经济帮助来替代时间照料,相反,收入水平较高的子女给予父母经济帮助和时间照料的概率也都较高;空间距离很远的子女同时减少了对父母的时间照料和经济帮助概率;兄弟姐妹数量对给予父母的两种私人转移支付均无影响;两代居住同一社区中的老人社会服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沙吉才  
人口的文化和文化构成是人口的重要特征和人口社会结构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老年人口来说,它同样是重要的。根据《中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所提供的数据,城市老年人口文化同经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少国  贺福珍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这种现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但是现在的绝大多数文献所讨论的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对经济社会稳定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也会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