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51)
- 2023(15594)
- 2022(13259)
- 2021(12370)
- 2020(10249)
- 2019(23666)
- 2018(23226)
- 2017(44051)
- 2016(23777)
- 2015(27035)
- 2014(26798)
- 2013(26921)
- 2012(24936)
- 2011(22895)
- 2010(22711)
- 2009(20978)
- 2008(20217)
- 2007(17447)
- 2006(15593)
- 2005(13871)
- 学科
- 济(119117)
- 经济(119004)
- 管理(67218)
- 业(63419)
- 企(50854)
- 企业(50854)
- 方法(48524)
- 数学(42653)
- 数学方法(42288)
- 农(30229)
- 中国(29394)
- 地方(25301)
- 业经(24990)
- 财(23683)
- 学(23403)
- 农业(20551)
- 贸(19885)
- 贸易(19874)
- 易(19278)
- 制(17828)
- 环境(16843)
- 和(16300)
- 理论(15274)
- 地方经济(15089)
- 融(15005)
- 金融(15004)
- 技术(14888)
- 银(14759)
- 银行(14711)
- 发(14631)
- 机构
- 大学(354345)
- 学院(350177)
- 济(154659)
- 经济(151741)
- 管理(138632)
- 研究(124522)
- 理学(120600)
- 理学院(119239)
- 管理学(117478)
- 管理学院(116844)
- 中国(92029)
- 京(75521)
- 科学(74748)
- 财(65726)
- 所(62541)
- 研究所(57292)
- 农(56932)
- 中心(54424)
- 财经(53326)
- 业大(51850)
- 江(48762)
- 经(48636)
- 经济学(47979)
- 北京(47976)
- 范(45765)
- 师范(45377)
- 院(44478)
- 农业(44448)
- 经济学院(43049)
- 财经大学(39653)
- 基金
- 项目(239482)
- 科学(189126)
- 基金(176197)
- 研究(175046)
- 家(153896)
- 国家(152658)
- 科学基金(130660)
- 社会(113695)
- 社会科(107851)
- 社会科学(107822)
- 基金项目(93147)
- 省(90437)
- 自然(83075)
- 自然科(81131)
- 自然科学(81114)
- 自然科学基金(79697)
- 教育(78709)
- 划(76520)
- 资助(72619)
- 编号(69292)
- 成果(56065)
- 部(53946)
- 重点(53373)
- 发(51998)
- 创(49366)
- 国家社会(47914)
- 课题(47517)
- 教育部(46446)
- 创新(46085)
- 科研(45267)
- 期刊
- 济(170936)
- 经济(170936)
- 研究(107302)
- 中国(63856)
- 学报(55081)
- 农(52943)
- 科学(51980)
- 管理(50526)
- 财(47533)
- 大学(42057)
- 学学(39707)
- 农业(37364)
- 教育(33656)
- 技术(29194)
- 经济研究(28457)
- 融(27570)
- 金融(27570)
- 财经(26570)
- 业经(25496)
- 经(22930)
- 问题(22146)
- 业(19247)
- 技术经济(18868)
- 贸(17754)
- 世界(17665)
- 图书(16811)
- 科技(16381)
- 理论(16271)
- 统计(15763)
- 现代(15661)
共检索到513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冰 章上峰
本文比较分析了1981—2005年我国城乡经济的单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绩效差异,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对效率和产出弹性高于城市,应把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增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城市劳动力的相对效率和产出弹性高于农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也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并行不悖;城乡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效率高于城市,且城乡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效率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关键词:
城乡经济 生产要素 绩效 生产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元
城乡经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乡经济组织的变动和演化。在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经济体制运作的不同方式,经济、社会的自然分割和行政分割,以及发展的差异,都在城乡经济组织的变动和演化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城乡经济关系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加以描述。但无论是对生产要素的配置关系和配置方式,还是对城乡经济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等基本关系的考察和分析,都与城乡经济组织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城乡经济发展中,各种生产要素总量关系的变化和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康杰 景普秋
要素自由流动是城乡经济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梳理2001年以来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效率提升与公平改进后发现,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进入"倒U型"曲线下降阶段,非农就业、金融发展、财政支农、土地财政等要素配置有利于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但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具有异质性。区域异质性检验显示,东、东北、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主导因素不同,经济发展、要素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存在区域差异。门槛效应检验显示,非农就业、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但系数下降,体现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倾向,金融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随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而下降。最后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城乡要素配置、采取区域差异化措施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海蓉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过渡到城乡一体化即城乡经济联动发展,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现行的商业布局却凸现出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尤其是城市与农村的商业布局结构不协调,城乡接合部的网点布局与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商品流通不协调,严重制约了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因此,必须坚持城乡共建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合理配置商业资源,促进城乡经济联动发展。
关键词:
城乡经济联动发展 二元经济结构 商业布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城乡二元结构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课题组 周叔莲 郭克莎
二、城乡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Ⅱ)(四)城乡收入和消费变动的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变动不协调的表现是城乡收入差距重新扩大,它是工农业增长速度落差过大和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的必然结果,这种不协调态势也是从1985年以后开始的。1994年与1985年相比,按可比价计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增加了69.4%,年平均增长6.0%,而农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6.1%,年平均增长3.5%。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有贵
本文对与城乡经济一体化相关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结构转换理论、地理二元结构理论等理论模式和政策主张进行述评,从产业体系、要素配置、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对中国城乡经济的分割和一体化改革进程进行了考察,并从农民的非农化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两个方面分析了城乡一体化改革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绩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德 戴朝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城乡二元结构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课题组 周叔莲 郭克莎
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由多方面构成的。从各个方面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关系:一个是各个产业部门和社会部门的发展关系,另一个是各个经济区域和社会区域的发展关系。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属于区域发展关系的范畴。但是,城市和乡村是两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区域,它们在产业构成、发展水平、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形成的关系上,都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区域和区域关系。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时期,城乡经济和社会形成了二元性结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既存在着摩擦和对立,又具有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这一点,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就成为关系到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的城乡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志成 方齐云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滞后的原因;其次对历史上他国典型的工业化、城市化模式进行了批判和借鉴;最后指明适合中国实际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合理内涵,以及实现该模式的政策途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月
本文构建了超额人均收入增长的理论模型,提出了超额人均收入、人均基准消费、减损系数等指标及测算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及其对消费作用的差异性。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严峻;城镇部门经济增长的减损量大于农村部门,而农村部门的减损强度却大于城镇部门;增加农村部门的超额人均投资水平才是启动消费政策的有效切入点。因此,推动城市化且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降低我国经济增长的减损强度、有效启动消费市场、改善经济二元结构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丁宝山
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比较(一) 改革前城乡隔绝的体制因素改革前,我国形成城乡隔绝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走了一条非商品经济的道路。与绝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城乡格局除了在城镇化水平、城镇结构等表象层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之外,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制度性的差别。中国的城乡差别和不协调不仅仅与城乡经济效益、技术水平、组织过程的差异相联系,而且与城乡两种截然不同的收人分配制度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维奇 韩媛媛
城乡资源流动决定城乡互动关系,在原生工业化国家,商业部门起到了聚集农村资本促进城市工业发展的作用,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同时为农村提供资本和技术,城乡之间没有形成巨大差距。该文从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逻辑出发,比较了中国与原生工业化国家城乡资源流动与城乡关系发展态势,强调了商业部门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依靠政府替代市场将农业剩余转移到工业部门,形成了城乡隔绝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并没有好转,商业部门的迅速崛起使问题进一步深化。要缓解中国城乡关系的困境,必须综合治理、统筹兼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欧阳志刚
本文根据中国经济转型和城乡二元结构背景,基于一价定律和泰尔指数度量了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刻画了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揭示了地区差异。主要结论为: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效应,且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效应的非线性转换发生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期,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首先出现非线性转换,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最后出现转换。上述结果表明,改革初期城乡经济的持续分割推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上世纪末期后,随着城乡再平衡政策的实施,城乡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城乡经济的一体化阻滞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因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政府应推进城乡商...
关键词:
城乡经济一体化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转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华 陈伟华 陈文俊
根据城乡生产函数差异的特征事实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利用我国各省1997—2009年数据研究城乡劳动力比、固定资产比、人力资本比、农业中间品投入、工业化和第三产业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要素生产率与城乡要素配置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决定性作用;城乡劳动力比的增长明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人力资本比、固定资本投入比、农业成本、以及相邻地区间的相关性都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村的物质资本投入,各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努力对邻近省份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锋 刘旗 张宗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获得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受到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困扰。本文使用中国分省市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研究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制度变迁过程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城乡差距扩大没有联系,而财政和金融等领域的城市化偏向是现阶段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