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2)
- 2023(17123)
- 2022(14230)
- 2021(13139)
- 2020(11041)
- 2019(25454)
- 2018(24605)
- 2017(45892)
- 2016(24688)
- 2015(27872)
- 2014(27532)
- 2013(27275)
- 2012(24921)
- 2011(22371)
- 2010(21967)
- 2009(20349)
- 2008(19839)
- 2007(17108)
- 2006(14395)
- 2005(12529)
- 学科
- 济(104228)
- 经济(104121)
- 管理(68192)
- 业(66938)
- 企(53005)
- 企业(53005)
- 方法(50110)
- 数学(44988)
- 数学方法(44482)
- 农(31446)
- 中国(28897)
- 财(28134)
- 业经(23239)
- 贸(21869)
- 贸易(21861)
- 农业(21449)
- 学(21305)
- 易(21269)
- 地方(18497)
- 制(17693)
- 务(16322)
- 财务(16280)
- 财务管理(16244)
- 企业财务(15383)
- 环境(15368)
- 银(15084)
- 银行(15019)
- 技术(14792)
- 和(14560)
- 融(14552)
- 机构
- 大学(358579)
- 学院(357021)
- 济(150672)
- 经济(148013)
- 管理(137044)
- 研究(122631)
- 理学(120302)
- 理学院(118930)
- 管理学(116822)
- 管理学院(116176)
- 中国(91249)
- 科学(77292)
- 京(74034)
- 农(67418)
- 财(65752)
- 所(61885)
- 业大(57985)
- 研究所(57166)
- 中心(56426)
- 财经(53722)
- 农业(53575)
- 江(49907)
- 经(49198)
- 经济学(47601)
- 北京(45708)
- 范(45184)
- 师范(44594)
- 院(43770)
- 经济学院(43248)
- 财经大学(40195)
- 基金
- 项目(251782)
- 科学(198745)
- 基金(186651)
- 研究(175766)
- 家(166242)
- 国家(164934)
- 科学基金(140687)
- 社会(114921)
- 社会科(109045)
- 社会科学(109015)
- 基金项目(98819)
- 省(96558)
- 自然(92919)
- 自然科(90894)
- 自然科学(90862)
- 自然科学基金(89288)
- 划(82846)
- 教育(80678)
- 资助(75555)
- 编号(67733)
- 重点(57469)
- 部(56123)
- 发(53841)
- 成果(53566)
- 创(52724)
- 科研(49633)
- 创新(49398)
- 国家社会(49247)
- 教育部(47801)
- 计划(47758)
共检索到501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彤晖
严防城乡收入两极分化态势加剧是切实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对1990—2015年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总体呈现"双峰型"波动态势;西部地区ER指数始终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依据ER指数划分的各极化类型区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且在样本年内变动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呈"倒U型"关系。从全国整体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政府行为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开放和基础设施建设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收入两极分化;从分区域视角看,部分因素的影响效果在东中西部地区间有所不同。为改善城乡收入极化态势,须在把握总体演进阶段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有效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俞彤晖
笔者首先界定了收入两极分化的内涵,并使用ER指数测度了全国及各省区市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总体上有所加剧,且全国各省区市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各异,分布极不平衡,有显著的地域差异。随后,笔者依据人均GDP水平的高低,将全国31个省区市分为发达、较发达、欠发达三类地区,并对全国及各类型地区分别构建省级区域面板协整模型,结果发现: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两变量间呈反向变动关系,且经济越发达地区,ER指数对人均GDP的负面影响效果越显著。基于这样的结果,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奎 王祖祥
本文介绍了利用历年《上海市统计年鉴》发布的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测算基尼系数和极化指数的一种方法,并对1995-2007年上海市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和两极分化程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上海市城镇居成收入的基尼系数和极化指数在过去13年间上升较快,收入不平等和两极分化均明显扩大。从最近三年上海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和两极分化略有下降的情况来看,不断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控制收入不平等和两极分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芳
根据中国19982014年的数据,利用EGR方法测算了中国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指数,并对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中国的极化指数和基尼系数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得出:中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增长速度小于收入不平等增长速度;中等阶层规模的缩小以及低收入阶层向高收入阶层流动性的减少促进了居民收入两极分化;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加剧对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两极分化对劳动参与率和财产犯罪率均有显著影响;另外两极分化的增加以及收入不平等处于较高的国际水平,更应引起政府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芳
根据中国1998~2014年的数据,利用EGR方法测算了中国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指数,并对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中国的极化指数和基尼系数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得出:中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增长速度小于收入不平等增长速度;中等阶层规模的缩小以及低收入阶层向高收入阶层流动性的减少促进了居民收入两极分化;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加剧对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两极分化对劳动参与率和财产犯罪率均有显著影响;另外两极分化的增加以及收入不平等处于较高的国际水平,更应引起政府高度关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方春 魏晶晶
使用CHNS的8年调查数据,根据不同分组标志选取相应的极化测度方法,并结合相应的收入分布图分析我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状况,结果表明:基于中位数和平均数分组的我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以及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在1988—2003年不断上升,而2003年以后开始下降;基于众数的分组不能很好地度量我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状况;而基于贫困线分组的两极分化指标一直表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因此,在我国总体居民收入两极分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的背景下,贫困群体的收入和生活状况需要引起重视,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努力改善贫困群体的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兴建 李金昌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收入两极分化内涵的理解存有很大分歧,对中国是否发生了两极分化也有不同观点,但少有论述明确说明两极分化的本质内涵。收入两极分化的本质内涵是,一个初始收入分配比较均等的群体日益分裂成两个群体,并且群内差距越小、群间差距越大,群的规模越势均力敌,两极分化便越严重。因此两极分化是一个有别于收入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概念,所有测度收入不平等的指标均不能有效测度两极分化。本文对收入两极分化的测度方法进行了述评,并运用几个主要测度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四个主要年份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乡两极分化、城镇及农村内部的两极分化、沿海与内陆的...
关键词:
收入两极分化 内涵 测度方法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付才辉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市场中居民的时间偏好异质性和政府发展战略的政策异质性特征在两极分化中的不同角色,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构建了一个不平等理论:由时间偏好差异表征的市场异质性诱发的两极分化可以通过内生主观贴现率(耐心)得以抑制;而政府采纳的发展战略越是背离比较优势,其政策异质性就越大,如果政策倾斜程度过大就会破坏社会平衡机制,触及警戒线,诱发两极分化。
关键词:
两极分化 市场异质性 政策异质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圣明
本文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形成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突出三个问题:其一、强调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对两极分化的作用;其二、市场与价值规律不是万能的,不能覆盖全社会;其三、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必须保证社会公平。
关键词:
两极分化 价值规律 公平 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霞 李文杰
本文利用1989~2011年CHNS数据和面板回归模型,在分解收入流动性的基础上,检验了中国城乡收入流动性对长期收入均等化的内在影响机制,以探究收入流动性是否会阻止短期收入不平等固化为长期收入不平等。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城镇还是农村,个体间相对收入地位排序改变引起的交换流动性对长期收入均等化具有促进作用,收入分配结构变动引起的结构流动性对长期收入均等化具有阻碍作用;收入流动性能否促进长期收入均等化、防止收入阶层固化,取决于交换流动性和结构流动性的力量对比。因此,在利用税收等手段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同时,增加收入流动渠道、提高交换流动性,将有助于防止短期收入不平等固化为长期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义河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201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收入来源分解显示工资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最高,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贡献度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计量模型显示总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工资性收入差距缩小,但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使经营性收入差距扩大,促进城市化进程不会缩短工资性收入差距,城乡金融发展差异的扩大进一步扩大了经营性和转移性收入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教育水平,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城乡金融均衡发展和均衡城市化进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文华 周贤君 易兵 张陶新
利用1980—2010年湖南居民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湖南城乡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演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980—2010年,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收入两极分化在震荡中加大,其速度快于全国水平。基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收入 两极分化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菲利普·基弗 斯蒂芬·科纳克 王少国 王岚
本文认为,社会两极分化降低了财产权和契约权的安全性,并由此抑制了经济增长。跨国实证分析表明,以收入不平等、土地不平等和种族冲突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两极分化与衡量契约权和财产权安全性的常用指标负相关。此外,在经济衰退过程中,当财产权的安全性得到保障时,不平等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明显减弱。因此,通过对财产权施加影响,收入不平等(而非既有文献中提及的其他因素)会抑制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小明 郭驰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分析方法,文章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论指出,外商直接投资自身所具有的产业选择性所造成的城乡劳动者工资差异,以及中部各省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的进入而压制劳动力工资上涨,其中主要是农村劳动者的工资上涨,使得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进入,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不平等程度也随之提高。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城乡收入不均等 中部地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钟笑寒
经典经济学认为,城乡移民(农民工进城)减少了收入不平等,但迄今并无严格的分析。本文从理论上讨论农民工进城对于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关键假设是把农民工看成一个独立的群体加以考虑。研究表明,农民工进城并不总是减少收入不平等;特别是在城乡移民早期,很可能增加收入不平等。本文还讨论了农民工进城以及户籍改革对于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关键词:
城乡移民 收入不平等 基尼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