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5)
2023(9718)
2022(8077)
2021(7661)
2020(6353)
2019(14935)
2018(14482)
2017(27315)
2016(14496)
2015(16747)
2014(16422)
2013(16454)
2012(15181)
2011(14081)
2010(14104)
2009(13068)
2008(12624)
2007(10856)
2006(9672)
2005(8662)
作者
(43330)
(36188)
(36130)
(34271)
(23050)
(17188)
(16251)
(14211)
(13894)
(12903)
(12560)
(12270)
(11753)
(11619)
(11476)
(11339)
(10852)
(10395)
(10375)
(10197)
(9117)
(9087)
(8938)
(8358)
(8142)
(8119)
(8054)
(7728)
(7413)
(7350)
学科
(72669)
经济(72607)
(36076)
管理(35859)
方法(32847)
数学(29938)
数学方法(29417)
(28132)
企业(28132)
中国(21120)
(21063)
业经(16539)
(14118)
贸易(14107)
农业(13910)
(13803)
地方(13383)
(12779)
(12513)
(11283)
产业(11142)
(10099)
技术(9770)
理论(9469)
(9324)
银行(9301)
环境(9176)
(9145)
金融(9145)
(9049)
机构
大学(214402)
学院(214191)
(97693)
经济(96117)
管理(80323)
研究(80226)
理学(69581)
理学院(68826)
管理学(67364)
管理学院(67008)
中国(60443)
科学(48394)
(46632)
(40862)
(39479)
(38277)
研究所(37521)
中心(34810)
业大(32291)
财经(31905)
经济学(31675)
农业(30176)
(30151)
北京(30029)
(29294)
(28792)
经济学院(28471)
(26611)
师范(26258)
科学院(24742)
基金
项目(146746)
科学(116274)
基金(108522)
研究(104106)
(96717)
国家(96049)
科学基金(81270)
社会(68225)
社会科(64884)
社会科学(64869)
(55774)
基金项目(55616)
自然(52309)
自然科(51183)
自然科学(51168)
自然科学基金(50281)
(47933)
教育(47382)
资助(46526)
编号(39274)
重点(33977)
(33557)
(33036)
成果(31268)
(31128)
国家社会(29569)
创新(29124)
课题(28690)
中国(28215)
教育部(28118)
期刊
(104770)
经济(104770)
研究(64168)
中国(44106)
(37009)
学报(35501)
科学(34395)
管理(31394)
(27693)
大学(27224)
农业(26151)
学学(25860)
教育(20738)
技术(19578)
经济研究(18923)
(17295)
金融(17295)
业经(16722)
财经(16305)
(14616)
(14409)
问题(13929)
统计(13077)
(12617)
世界(12457)
技术经济(11767)
(11480)
国际(11390)
决策(10381)
(10140)
共检索到318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翁恺宁  
本文从对中国的现实就业状况出发,以产业差别和城乡差别并存为特点,设计了一般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应的商品需求模型。同时从这些模型的结论出发,分析了降低中国失业率的途径。论文认为中国的失业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城乡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二是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三是一般技术商品有效需求不足。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在于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同时通过教育投资提高城市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存量,向高新技术部门转移,以此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有效需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积累了许多经验。15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经验告诉我们,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是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在回顾过去的同时,应当认真地总结经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对90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莫旋  唐成千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数据,本文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和排序模型分析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增加而提升,但收入对幸福感的边际效用递减;收入差距越大,居民的幸福感越低;收入水平与收入差距对幸福感的影响,在城乡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具有差异。因此,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建立和完善一个公平正义的宏观制度安排,对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林  
城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它的发展又促进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确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对城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城市的出现,城乡的分离是人类社会由野蛮过渡到文明,部落制度过渡到国家,地方局限性过渡到民族的分野。列宁在论述现代城市的作用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极其深刻的话:“大家知道,在现代各个国家甚至在俄国,城市的发展比乡村迅速得多,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龚幼龙  
龚幼龙从门诊服务利用、住院服务利用、预防服务利用几方面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城乡差别进行了分析。一、门诊服务利用,城市人口就诊率高于农村,但由于城市人口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因此,农村每百患者中就诊数高于城市(分别为百分之五十三和百分之四十四);二、住院服务利用,城市人口住院率高于农村;三、预防服务利用,城市高于农村;四、城乡差别的影响因素,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条件、交通、历史传统、医疗保健制度及卫生资源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宝树  
城市化作为人口和地域的乡 -城转化过程 ,必然会对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产生各种差别效应。深入研究这种差别效应 ,对统筹城乡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省内迁移有关数据 ,分析乡 -城迁移体现于收入水平、年龄结构、生育水平、受教育程度、劳动就业、人口分布等特征的城乡差别效应。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充分注意城市化的差别效应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 ,实施城乡协调型的城市化战略 ,走城市化推动型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锦华  胡军辉  
家务劳动时间配置决策是家庭时间配置的重要内容,文章构建了影响城乡居民家务时间配置的理论与实证方程,并利用Oaxaca-Blinder技术对城乡差别在家庭内部生产中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探索和比较。研究表明,城乡差别对于居民家务时间的配置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对年龄、市场工资水平、家庭规模和闲暇等有显著的调整,最终导致农村家庭男女劳动者的日均家务劳动投入时间少于城镇家庭。从福利效应来看,农村家庭生存和生存补偿的压力大,家务劳动尤其是重叠性劳动的工作强度有损于妇女的健康福利,并有碍于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在家庭资源支配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而丧失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继明  
本文所探讨的是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分析以广义价值论为基础,这一理论认为,各部门和各要素的收入份额是由各自的比较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一种要素或一个部门的比较生产力水平越高,它所创造的价值以及所得到的收入份额就越多。从经济学上说,中国城乡相对收入差别,主要是由它们的比较生产力的差别决定的。本文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建立了相关的计量经济模型,说明了在多大程度上,中国城乡的相对收入差别是由纯经济因素即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差别决定的。本文旨在将决定中国城乡收入差别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区别开来,从而为中央政府提供某些政策建议,以便改善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晓莉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差别正在扩大,并由此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的若干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占平  吕洁  申越魁  
发达国家城乡社会保障发展的历史表明,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和平等化是一种必然趋势,而我国当前"二元"的社会保障模式决定了城市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屈婷  樊红敏  
黑格尔提出了"城市=社会"而"乡村=自然"的哲学隐喻,把握了城市和乡村在社会化进度和程度上的差别。但黑格尔过于强调城乡差别而将农村被排除在社会化体系之外,这就致使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圆融性大打折扣,也不符合现代世界农村城市化的潮流。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所继承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局限,其"乡村城市化"观点也构成对黑格尔城乡差别观点的超越。通过这种对比阅读,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及其必然性,同时警惕中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屈婷  樊红敏  
黑格尔提出了"城市=社会"而"乡村=自然"的哲学隐喻,把握了城市和乡村在社会化进度和程度上的差别。但黑格尔过于强调城乡差别而将农村被排除在社会化体系之外,这就致使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圆融性大打折扣,也不符合现代世界农村城市化的潮流。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所继承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局限,其"乡村城市化"观点也构成对黑格尔城乡差别观点的超越。通过这种对比阅读,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及其必然性,同时警惕中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屈婷  樊红敏  
黑格尔提出了"城市=社会"而"乡村=自然"的哲学隐喻,把握了城市和乡村在社会化进度和程度上的差别。但黑格尔过于强调城乡差别而将农村被排除在社会化体系之外,这就致使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圆融性大打折扣,也不符合现代世界农村城市化的潮流。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所继承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局限,其"乡村城市化"观点也构成对黑格尔城乡差别观点的超越。通过这种对比阅读,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及其必然性,同时警惕中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志强  熊中楷  李根道  
研究了一种基于再制造和顾客等待的差别定价模型,假设顾客对产品的估价是异质的,当顾客估价低于新产品价格时,可能购买再制造品。研究表明制造商的最优差别定价决策和利润受到再制造成本和顾客等待行为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算例说明所得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