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97)
- 2023(6312)
- 2022(5081)
- 2021(4969)
- 2020(3925)
- 2019(9278)
- 2018(8567)
- 2017(15388)
- 2016(8022)
- 2015(8988)
- 2014(8685)
- 2013(8816)
- 2012(8386)
- 2011(7850)
- 2010(7599)
- 2009(7113)
- 2008(6983)
- 2007(5811)
- 2006(5221)
- 2005(4799)
- 学科
- 济(40559)
- 经济(40511)
- 业(19975)
- 农(17676)
- 管理(16804)
- 方法(16605)
- 数学(15358)
- 数学方法(15240)
- 中国(15034)
- 农业(13031)
- 企(11230)
- 企业(11230)
- 贸(10139)
- 贸易(10133)
- 易(9998)
- 业经(9418)
- 财(8652)
- 收入(7729)
- 发(7554)
- 制(6845)
- 地方(6807)
- 融(6479)
- 金融(6479)
- 发展(6437)
- 展(6427)
- 学(6397)
- 银(6326)
- 银行(6322)
- 行(6226)
- 出(5891)
- 机构
- 大学(122140)
- 学院(118845)
- 济(61040)
- 经济(60271)
- 研究(48189)
- 管理(42579)
- 中国(37656)
- 理学(36755)
- 理学院(36305)
- 管理学(35858)
- 管理学院(35632)
- 京(26061)
- 科学(25772)
- 财(25717)
- 所(23509)
- 研究所(21540)
- 经济学(21483)
- 财经(20867)
- 中心(20781)
- 经济学院(19433)
- 经(19349)
- 农(18782)
- 北京(17169)
- 院(17016)
- 范(16517)
- 师范(16400)
- 财经大学(15682)
- 江(14937)
- 业大(14759)
- 科学院(14751)
- 基金
- 项目(80548)
- 科学(64728)
- 基金(61994)
- 研究(61096)
- 家(54310)
- 国家(53893)
- 科学基金(45328)
- 社会(43196)
- 社会科(40994)
- 社会科学(40990)
- 基金项目(31375)
- 教育(26943)
- 省(26811)
- 资助(25565)
- 自然(25555)
- 自然科(25019)
- 自然科学(25013)
- 自然科学基金(24616)
- 划(23839)
- 编号(22332)
- 国家社会(20161)
- 部(19917)
- 中国(19756)
- 成果(19174)
- 发(18538)
- 重点(18484)
- 教育部(17497)
- 创(16375)
- 人文(16326)
- 社科(16132)
共检索到180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艳云
传统的仅用收入或消费来衡量贫困的方法只能提供单一的信息,从多维角度则能够较全面地认识贫困。本文利用CHNS数据库中2000年和2009年数据,借鉴了多维贫困指数的构造及分解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国城乡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分解及分析,认为总体上城乡贫困程度均有所减轻,农村贫困严重于城市,应重视医疗健康保险、卫生设施、城市住房、做饭燃料等维度上的贫困,同时降低中西部省份的贫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齐红倩 杨燕
基于CHFS数据库中个人和家庭数据,补充信息变量对中国老年人口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对比了老年人口多维贫困的地区差异,分析了不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水平对老年贫困的减贫效应。实证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手段的不断深入,信息贫困呈现更显著的特征,信息维度对老年人口多维贫困的影响超过了传统贫困中的收入、资产、健康、消费和心理维度。在减贫效应方面,城乡居民养老金能够有效缓解收入和资产贫困,而城镇职工养老金对六个维度的贫困均能起到有效缓解作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于老年人口资产、收入、心理维度的减贫作用显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则能够有效缓解六个维度的贫困。因此,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深入,应更加关注老年人口的物质贫困与非物质贫困的关系,尤其是扩大信息维度带来的减贫效应,同时对于城乡居民和职工两类老年群体,实施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政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涛
通过对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测度和比较,研究了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创新性地从收入、教育、健康和生活条件四个维度,测度中国城市多维贫困,并进行相应分解。通过梳理当前的城市扶贫政策和总结中国城市贫困治理的特色,认为多维治理才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最终归宿。针对多维贫困的"内卷化"问题,提出在多维贫困测度的维度上应从收入、教育和生活条件四个维度进行测度和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侯卉 王娜 王丹青
应用多维贫困测量方法,选取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南地区的九个省份,从收入贫困、能力贫困、社会排斥贫困和参与性不足贫困四个方面确定七个维度,进行多维贫困测度。结果显示,健康保险和卫生设施对多维贫困的影响最大,而且随着维度的增加,住房和教育对贫困的影响逐渐加大,多维贫困者的贫困深度加深。维度分解结果显示,地区差距仍比较明显,多维贫困最严重的是贵州省。
关键词:
多维贫困 测度 城镇贫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迎风
本文认为,用单一的收入标准来了解贫困会低估个体真实的贫困状况,很难全面反映个体贫困的复杂性、脆弱性和持久性。本文基于Sen的能力方法,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利用模糊集方法测度中国的多维贫困状况。结论显示,相对于收入贫困,个体的教育、健康和医疗保险等贫困状况更为严重;多维贫困关于测度方法、权重较敏感,等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被其它方法与权重下的多维贫困严格占优,而在Betti&Verma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中,则住房、卫生设施和健康对多维贫困的贡献更大;多维贫困在西部、农村及女性中依然更严重。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能力方法 完全模糊及相对方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沈扬扬 Sabina Alkire 詹鹏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调查数据(CFPS),依据全球MPI标准,测算并分析了中国的多维贫困状况。研究发现,中国的多维贫困程度并不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多维贫困有着显著的影响;贫困人群普遍在健康、教育等方面遭受了剥夺,但细化到各群组,指标贡献度各有差异;经济贫困与多维贫困的交叠程度呈跨期递减趋势。总体而言,中国以发展为中心的扶贫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是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时也预示了中国在2020年前全面奔向小康社会、实现减贫目标的良好前景。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经济贫困 分解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玉婷
重视城乡差异、促进城乡融合是共同富裕目标下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而精准测度城乡相对贫困状况是相对贫困治理的基础。本文基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强弱相对贫困线的双重视角,分别对中国城镇和乡村相对贫困进行动态识别和测度,并采用Shapley分解方法,量化分析增长、分配和贫困线因素对城乡相对贫困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在2016年后趋缓;城镇相对贫困发生率先下降后上升,且在城乡差异化强相对贫困标准下,2020年城镇相对贫困发生率高于农村。增长因素对城乡相对贫困发生率的降低起正向作用,但其作用在减弱。贫困线变动因素对相对贫困减少起负向作用。分配因素的减贫作用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其对农村减贫较多发挥正向作用,且作用日益突显;其对城镇减贫作用由正向转变为负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斯丽娟 郭海霞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城乡相对贫困与弱相对贫困指数并进行分解,明确影响城乡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研究方法:将2002~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组数据还原为观察值与GQ模型拟合洛伦茨曲线结合测度城乡相对贫困指数,并将测得指数分解为四种效应。研究发现:农村相对贫困指数与弱相对贫困指数均高于城镇,且城乡相对贫困指数有上升趋势,城乡弱相对贫困指数呈下降趋势。分解结果表明,增长效应对城乡相对贫困指数和弱相对贫困指数变动起负向作用,贫困标准效应对城乡两种指数变动起正向作用。分配效应与城乡两种指数的变动一致,人口效应对城镇两种指数变动的作用为正,对农村两种指数变动的作用为负。研究创新:将影响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扩展至人口效应和贫困标准效应,认为影响相对贫困与弱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有增长效应、贫困标准效应、分配效应和人口效应四种。研究价值:为城乡相对贫困的测算与分解提供新的思路,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冯怡琳
城镇的多维贫困现象虽已得到关注,但对我国城镇地区整体多维贫困现状、人群特征的探讨仍显不足。本文基于全国性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数据,使用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方法构建中国的多维贫困指数体系,测量了2014年和2016年中国城镇地区的多维贫困现状,并使用Log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中国城镇多维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1%,但东北地区、城乡结合区多维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城镇多维贫困人群呈现"低就业、高负担"特点,以老年户为主。Logit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提高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有养老保险、社区基础设施改善均能显著减少多维贫困发生风险。建议构建城镇多维贫困的统筹治理模式,重点关注老年贫困户和外来户,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资金投入并改进多维贫困的统计监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洪革 袁琳 马广波 许雯静
基于2013年重点国有林区民生监测项目的调研数据,运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从教育、健康和生活水平3个维度共8个指标对重点国有林区的多维贫困进行测量,并对指标和地区进行分解。测量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有35.7%的职工住户家庭存在至少3个指标的贫困。指数分解结果表明:卫生设施、饮用水和生活燃料3个指标对重点国有林区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最大;四大国有森工林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多维贫困,其中内蒙古森工林区的多维贫困状况最为严重。研究认为,应从多个维度改善重点国有林区的贫困状况,加大对教育、健康、卫生设施、住房等多方面的扶贫力度。
关键词:
重点国有林区 多维贫困 测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尚卫平 姚智谋
贫困应该表现为福利的缺乏,而不仅仅表现为收入或消费的不足。福利是一个多维概念。将贫困视为多维概念,要求在其程度的测度上对每个选中的福利变量均确定其阈值,即贫困表现为一个人有某个福利特征值小于相应的阈值。据此,文章讨论总结了多维贫困程度测度指标的性质,论证了该指标的可分解性,指出了该指标优于人文发展指数等指标的特点。最后,给出了该指标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并利用该形式进行了国家间贫困程度的比较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全红 周强
通过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利用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选择了5个维度共12个指标,分析了中国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贫困缺口)和强度(不平等),并进行了城乡分解和对比。结果发现:中国多维贫困的下降主要发生在考察期的后10年,尽管城市和农村的多维贫困都明显下降,但城乡不平衡仍然存在;相对于贫困广度而言,贫困缺口和贫困人口内部不平等的改善程度更大。在分析了多维贫困的致因后,文章探讨了减轻多维贫困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贫困缺口 不平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甘晓成 蔡瑶瑶 肖鸿波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3—2019年多维相对贫困的相关数据,采用AF方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分布动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扶贫减贫效果显著,2019年重度多维相对贫困省份已经消除,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分解结果表明,经济维度的减贫效果最为明显,社会发展维度次之,而生态环境维度在减贫过程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中国多维相对贫困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总体基尼系数跨度较大并且下降明显,多维相对贫困的总体差异在缩小;中国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的总体发展态势与三大地区的发展态势具有空间上的一致性。总体来看,我国多维相对贫困的整体状况有所改善,绝对差距也在缩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全红 周强
以MPI多维贫困指数为基准,使用CHNS面板数据,考察1989年以来中国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多维贫困的下降幅度超过单一收入贫困的下降幅度;农村贫困一直是中国贫困的主体,但城乡之间的贫困差别已从收入因素转变到非收入因素;贫困的主要致因从早期的卫生设施和收入因素转变到目前的卫生设施和教育因素。因此,反贫困政策要从单一的收入视角转向多维视角,尤其要重视从农村教育和生活水平方面来提高反贫困效果。
关键词:
多维贫困 MPI指数 测度 分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振 江琪 刘会敏 王晓霞
从生活性消费视角出发,依据恩格尔理论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建立多维贫困测度模型,对中国各省区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空间格局及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农村居民在8个消费维度上的基本需求支出存在较大差异,"生存型"需求较高,"发展型"需求较低,各消费维度实际支出均随收入正向增长。2各消费维度实际支出普遍高于相应维度的基本需求支出,相对贫困指数存在明显的维度差异与地区差异。东部省份贫困水平普遍较低,中部次之,西部地区贫困水平普遍较高。3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越低、农业经济地位越高,相应的区域贫困指数也越大;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和人均耕地的增加则会拉低贫困指数。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外出机会和非农收入,也有利于区域贫困指数的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