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6)
2023(14288)
2022(11968)
2021(11081)
2020(9023)
2019(21136)
2018(20638)
2017(39025)
2016(21155)
2015(24434)
2014(24655)
2013(24797)
2012(23820)
2011(22000)
2010(22266)
2009(20851)
2008(21063)
2007(19072)
2006(17208)
2005(16084)
作者
(64415)
(53973)
(53905)
(51252)
(34385)
(25881)
(24588)
(20902)
(20446)
(19347)
(18571)
(18117)
(17440)
(17056)
(16946)
(16663)
(16078)
(16054)
(15559)
(15520)
(13734)
(13323)
(13080)
(12230)
(12207)
(12176)
(12046)
(11939)
(11044)
(10875)
学科
(102090)
经济(101990)
管理(59293)
(56110)
(42127)
企业(42127)
方法(38125)
数学(33366)
数学方法(33041)
中国(32880)
(32010)
地方(26095)
(23365)
业经(23304)
农业(21438)
(20619)
贸易(20602)
(19987)
(19850)
(19567)
环境(18945)
(17508)
银行(17481)
(16913)
(16840)
(16495)
金融(16493)
(15589)
地方经济(13917)
(13331)
机构
大学(318687)
学院(318480)
(139651)
经济(136786)
研究(119512)
管理(116324)
理学(97697)
理学院(96480)
管理学(95000)
管理学院(94383)
中国(93683)
科学(71220)
(70222)
(64120)
(62479)
研究所(56139)
(56112)
中心(54081)
(49943)
财经(49518)
北京(45908)
(44781)
(44708)
业大(44502)
师范(44337)
经济学(43869)
农业(43482)
(42337)
(39986)
经济学院(39521)
基金
项目(200269)
科学(156886)
研究(149343)
基金(143934)
(125243)
国家(124170)
科学基金(104510)
社会(96003)
社会科(90882)
社会科学(90856)
(77187)
基金项目(74903)
教育(66887)
(65469)
自然(63803)
自然科(62151)
自然科学(62128)
自然科学基金(60999)
编号(60566)
资助(59638)
成果(50913)
(49190)
重点(45805)
(45160)
课题(42783)
(40837)
国家社会(40390)
发展(40053)
(39408)
教育部(38326)
期刊
(165644)
经济(165644)
研究(101735)
中国(71262)
(54123)
学报(49097)
(48936)
科学(46175)
管理(42627)
农业(36814)
大学(36666)
教育(35312)
(34375)
金融(34375)
学学(33972)
业经(27481)
经济研究(26726)
技术(26646)
财经(25123)
问题(22553)
(21793)
(19694)
(19450)
图书(17781)
国际(17201)
世界(17160)
资源(16481)
技术经济(16428)
(14925)
统计(14785)
共检索到507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玉恒  刘彦随  
我国城乡发展转型中日益突出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影响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也将损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梳理了相关理论,探究了转型期我国城乡资源环境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城乡转型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城乡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城乡二元体制的多重影响。当前城乡转型时期要通过市场及政策力量引导生产要素向小城镇聚集,从而带动农村地区发展并缓解大城市的资源环境压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将城市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蕾  
本文在分析甘肃省资源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甘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彦随  严镔  王艳飞  
统筹城乡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等不同视角解析了城乡发展研究新进展与新特点,深入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半城镇化现象严重、农村地域空心化、土地资源配置矛盾显化、区域城乡发展差异拉大、城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剖析了引发和加剧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快速城镇化路径、农业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约束等方面。新时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亟需着眼于城乡地域系统人—业—地协同转换的科学思路,统筹协调产业和城镇发展,探索差别化的城乡发展的科学路径,加快创新城乡土地配置与管理制度,全面构建村镇建设新格局,深化城乡发展转型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中国城乡平等、协调、一体发展的内生机制及外部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太文   武小龙  
完善资源配置方式已成为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基于2002—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配置均衡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资源配置方式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行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主要体现在经济要素、人力要素、政策要素、技术要素等方面,乡村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乡村人才要素存在显著的非均衡配置,明显抑制城乡发展的融合效应;人口城镇化发展政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政策和农业技术开发对城乡融合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效应;地域开放程度亦有助于抑制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对此,需要进一步坚持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强化财政支农力度、推动人才回流与乡村人才精英培育、引进现代技术赋能乡村,并在户籍政策、土地政策、反贫困政策等方面深化改革,真正达成城乡要素的双向流通与平衡配置,最终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绪平  梁凯  
一、资源极问题及基本特征资源极是以自然作用形成的资源为基础,由于自然规律决定的区域偏在性,使其在空间上表现为明显的要素高度聚集。构成资源极的基本条件,一是资源在某一区域单元的富集程度,二是具有明显规模效应,对供给与需求经济关系的调整与改善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桂敏  
资源价格的合理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循环经济视角下的资源价格及其构成由资源的价值构成所决定。资源价格机制缺失,造成了中国自然资源价格偏低,且与再利用资源比价不合理,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价格制度障碍。建议通过健全市场化的资源定价机制、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资源价值补偿机制等制度创新,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资源全部真实价值的资源价格机制,突破资源价格制度障碍,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源价格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东辰  
提高资源效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在《循环经济促进法》保障下我国的循环经济已有发展,但囿于配套法律与制度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与激励措施不够,执法权威与公众参与不充分等因素,我国的资源效率发挥有限。文章在分析循环经济与资源效率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我国当下资源效率低下的原因入手,归纳国外发展循环经济与提高资源效率的经验,从法律理念、法律与制度体系、法律与市场激励机制以及执法权威和公众参与等方面作出及时的法律调整,以保证资源效率价值的实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陆伟  
加入WTO,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 磊  范爱军  
同发达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目前我国的产业发展层次仍相对偏低,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国际经济利益的维护。入世将对我国的产业发展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却将对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也就是说,短期内“入世”将在我国形成一种“反产业结构升级”趋势,使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变得更加艰巨。为此,我国应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进行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两方面的作用,推动并保障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的顺利实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葛永波  王丽  
传统投资理论在资本市场完美的假设条件下认为企业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成本相同,投资决策与融资选择无关。信息经济学的不断发展给投资理论赋予了新的内涵,提高了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结合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文章就企业融资偏好、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斌  赵新华  
文章利用2006年全国31个省的数据,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和快速聚类分析对中国区域城乡协调水平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中国各省份的城乡协调水平差异可知东部城乡协调整体水平最好、中部次之、西部城乡协调水平最低,并得出经济和社会协调性是影响城乡协调性的主要因素,同时城乡之间的生活状况和空间布局同样影响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芳  张杰  张风丽  
文章以新疆为例研究了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生态环境脆弱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的阻碍作用。实证分析表明能源、土地、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对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尾效大小分别为0.001501,0.000280,0.000606和0.000972。综合能源、土地、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四个资源环境要素对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资源环境"尾效"比较,能源对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阻力最明显,其次是环境、水资源和土地要素,这四种资源环境要素对新型工业化总"增长阻力"为0.003359,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新疆新型工业化在能源、土地、水和环境污染的刚性约束下,每年降低0.3个百分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计国君  朱彩虹  
本文认为,为响应突发事件快速配送的要求,解决抗灾物资供不应求问题,应综合考虑可重复利用和不可重复利用的抗灾物资,在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配送系统中实施转运策略,实现受灾点物资一体化协调,以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抗灾速度。针对突发事件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文章综合考虑后续一定时间内系统中灾情的发展状况及对抗灾物资的需求情况,利用机会成本的关系,建立了整数规划模型,为实现应急物流配送系统资源调度的最优方案提供了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旭  赵国超  
通过构建城乡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7年30个省份的城乡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测度,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时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城乡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省际差距悬殊,地域差异显著;协调度高值地区和低值地区分别在空间上集聚,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状态;城乡人居环境均衡指数的时间波动明显,各地区都经历了上升—下降—小幅波动的过程;城乡经济发展均衡指数的区域差距明显,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以绿色发展推动城乡融合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