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9)
- 2023(9790)
- 2022(8074)
- 2021(7384)
- 2020(5686)
- 2019(13101)
- 2018(12592)
- 2017(23046)
- 2016(12028)
- 2015(13701)
- 2014(13541)
- 2013(13615)
- 2012(13205)
- 2011(12434)
- 2010(12326)
- 2009(11312)
- 2008(11108)
- 2007(9600)
- 2006(8859)
- 2005(8396)
- 学科
- 济(66129)
- 经济(66073)
- 业(28990)
- 管理(28776)
- 中国(24625)
- 农(21421)
- 方法(20700)
- 地方(20043)
- 企(19273)
- 企业(19273)
- 数学(18672)
- 数学方法(18566)
- 业经(15522)
- 农业(14681)
- 贸(14351)
- 贸易(14336)
- 易(13939)
- 发(13200)
- 银(11496)
- 银行(11488)
- 融(11474)
- 金融(11474)
- 行(11368)
- 地方经济(10958)
- 制(10918)
- 财(10886)
- 环境(10446)
- 发展(10281)
- 展(10259)
- 学(9561)
- 机构
- 学院(179409)
- 大学(178799)
- 济(87009)
- 经济(85587)
- 研究(72840)
- 管理(64355)
- 中国(57225)
- 理学(54028)
- 理学院(53341)
- 管理学(52748)
- 管理学院(52393)
- 科学(40280)
- 京(39717)
- 财(37141)
- 所(36547)
- 研究所(32913)
- 中心(31569)
- 农(29020)
- 财经(28835)
- 经济学(28405)
- 江(26452)
- 经(26418)
- 北京(26280)
- 院(26063)
- 范(25565)
- 经济学院(25492)
- 师范(25370)
- 业大(22453)
- 科学院(22403)
- 农业(22082)
- 基金
- 项目(115562)
- 科学(92571)
- 研究(88232)
- 基金(85201)
- 家(73847)
- 国家(73252)
- 科学基金(62258)
- 社会(60019)
- 社会科(57064)
- 社会科学(57056)
- 基金项目(43484)
- 省(43002)
- 教育(38667)
- 划(36731)
- 自然(35727)
- 自然科(34925)
- 自然科学(34918)
- 资助(34853)
- 自然科学基金(34308)
- 编号(33869)
- 发(31984)
- 成果(28081)
- 发展(26797)
- 部(26617)
- 重点(26560)
- 国家社会(26408)
- 展(26341)
- 课题(24995)
- 中国(24693)
- 创(24183)
共检索到293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炳汝
通过建立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0和2010年的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包括港澳台,以下简称省)的城乡发展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各省的城乡发展协调度于2000-2010年间均有明显的提升;东部地区城乡发展协调度最高,东北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有些省份仍处于失调或濒临失调的状态。
关键词:
中国 城乡发展协调度 测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杜宇玮 刘东皇
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耦合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实证研究了1981-2013年间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效应和协调状况。结果发现:从总体效应看,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耦合协调关系;从具体效应看,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规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和效益提升的推动作用仍有较大改善空间;服务业发展对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但对经济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趋于弱化,对空间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也相当有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城乡二元结构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课题组 周叔莲 郭克莎
二、城乡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Ⅱ)(四)城乡收入和消费变动的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变动不协调的表现是城乡收入差距重新扩大,它是工农业增长速度落差过大和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的必然结果,这种不协调态势也是从1985年以后开始的。1994年与1985年相比,按可比价计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增加了69.4%,年平均增长6.0%,而农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6.1%,年平均增长3.5%。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姬志恒 张彦
为了解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状态及其成因,基于2006—2020年省域数据,利用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考察了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城乡发展协调度持续增长且内部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区域间差异构成全域内部差异最主要来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随时间推移均具有缩小趋势;各地区城乡发展协调度的离散程度均趋于下降但存在不同分化态势;城乡发展协调度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程度、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和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相关,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大于单个因素的影响力并存在时变特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因地因业制宜优化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系统,构建城乡发展共同体。
关键词:
城乡协调 时空差异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文荣 王鹏飞 叶俊焘
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协调发展度模型、聚类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2002-2012年30个省域城乡协调度的动态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各省的城乡协调度均有所提升,但省份间增长差异明显;整体上城乡协调度出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协调度高的省份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协调度低的省份主要集聚在"黑河-腾冲"线以西的地区;江西、安徽、辽宁3个省份表现出局部空间异质性。最后,结合地理二元经济、二元经济结构等理论尝试解释了地理单元间的相互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斌 赵新华
文章利用2006年全国31个省的数据,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和快速聚类分析对中国区域城乡协调水平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中国各省份的城乡协调水平差异可知东部城乡协调整体水平最好、中部次之、西部城乡协调水平最低,并得出经济和社会协调性是影响城乡协调性的主要因素,同时城乡之间的生活状况和空间布局同样影响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城乡二元结构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课题组 周叔莲 郭克莎
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由多方面构成的。从各个方面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关系:一个是各个产业部门和社会部门的发展关系,另一个是各个经济区域和社会区域的发展关系。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属于区域发展关系的范畴。但是,城市和乡村是两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区域,它们在产业构成、发展水平、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形成的关系上,都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区域和区域关系。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时期,城乡经济和社会形成了二元性结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既存在着摩擦和对立,又具有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这一点,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就成为关系到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的城乡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薛红霞 刘菊鲜 罗伟玲
研究目的:研究城乡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方法,实证分析验证评价方法和指标的合理性,为促进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广州市城乡发展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协调度不高。研究结论:对城市子系统和乡村子系统分别从经济效益指数和社会和谐指数两方面设置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协调度模型对城乡协调度进行定量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城乡发展 协调度 熵权 广州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廷柒
我国长期以来工农业发展失调,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工农业协调发展是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只有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我国工农业发展失调现状,走工农业协调发展的路子,才能实现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谷小菁
新形势下,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离不开金融支持。然而,就目前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域结构看,农村金融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乏力,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协调城乡二元金融发展,特别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状况,探寻其障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 城市金融 农村金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旭 赵国超
通过构建城乡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7年30个省份的城乡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测度,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时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城乡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省际差距悬殊,地域差异显著;协调度高值地区和低值地区分别在空间上集聚,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状态;城乡人居环境均衡指数的时间波动明显,各地区都经历了上升—下降—小幅波动的过程;城乡经济发展均衡指数的区域差距明显,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以绿色发展推动城乡融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 人居环境 经济发展 协调 时空演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丁宝山
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比较(一) 改革前城乡隔绝的体制因素改革前,我国形成城乡隔绝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走了一条非商品经济的道路。与绝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城乡格局除了在城镇化水平、城镇结构等表象层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之外,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制度性的差别。中国的城乡差别和不协调不仅仅与城乡经济效益、技术水平、组织过程的差异相联系,而且与城乡两种截然不同的收人分配制度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旭 赵国超
通过构建城乡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7年30个省份的城乡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测度,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时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城乡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省际差距悬殊,地域差异显著;协调度高值地区和低值地区分别在空间上集聚,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状态;城乡人居环境均衡指数的时间波动明显,各地区都经历了上升—下降—小幅波动的过程;城乡经济发展均衡指数的区域差距明显,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以绿色发展推动城乡融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 人居环境 经济发展 协调 时空演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芳名
文章构建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要素错配模型,测算并分析我国2002—2019年不同层面的城乡要素配置协调性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非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呈现逐年向好趋势,要素配置基本实现协调发展;农业部门要素错配严重,但在2014年之后有所好转。从演变态势来看,31个省份的城乡要素配置呈现不断优化态势,非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已基本实现初级协调,但农业部门要素错配仍然较为严重;华东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呈现向好发展态势,华中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错配较为严重,其余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变化较为平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