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16)
- 2023(5298)
- 2022(4165)
- 2021(3979)
- 2020(3037)
- 2019(7199)
- 2018(6699)
- 2017(12001)
- 2016(6168)
- 2015(7252)
- 2014(7006)
- 2013(7368)
- 2012(7007)
- 2011(6660)
- 2010(6309)
- 2009(5800)
- 2008(5671)
- 2007(4598)
- 2006(4091)
- 2005(3786)
- 学科
- 济(36014)
- 经济(35983)
- 方法(15196)
- 农(14622)
- 业(14576)
- 数学(14479)
- 数学方法(14439)
- 中国(13647)
- 管理(13134)
- 农业(10538)
- 财(9422)
- 贸(8887)
- 贸易(8881)
- 易(8792)
- 收入(8563)
- 业经(8032)
- 企(7843)
- 企业(7843)
- 发(6793)
- 发展(5872)
- 展(5869)
- 制(5812)
- 出(5575)
- 银(5316)
- 银行(5314)
- 关系(5296)
- 行(5226)
- 国民(5209)
- 地方(5175)
- 融(5064)
- 机构
- 大学(98278)
- 学院(95662)
- 济(54283)
- 经济(53710)
- 研究(39964)
- 管理(34508)
- 中国(31601)
- 理学(29909)
- 理学院(29568)
- 管理学(29306)
- 管理学院(29121)
- 财(22647)
- 京(21118)
- 科学(20151)
- 经济学(19668)
- 所(19179)
- 财经(18298)
- 经济学院(17819)
- 研究所(17557)
- 经(17123)
- 中心(16575)
- 农(14289)
- 北京(14032)
- 院(14026)
- 财经大学(13838)
- 科学院(12546)
- 范(12334)
- 师范(12281)
- 社会(12262)
- 研究中心(12024)
- 基金
- 项目(64334)
- 科学(52535)
- 基金(51155)
- 研究(48730)
- 家(44801)
- 国家(44492)
- 科学基金(37671)
- 社会(35995)
- 社会科(34256)
- 社会科学(34252)
- 基金项目(25709)
- 资助(21321)
- 教育(21093)
- 自然(20995)
- 自然科(20563)
- 自然科学(20557)
- 自然科学基金(20249)
- 省(20017)
- 划(18124)
- 中国(17394)
- 国家社会(17321)
- 编号(16905)
- 部(16607)
- 发(14746)
- 教育部(14727)
- 重点(14698)
- 成果(14258)
- 人文(13558)
- 社科(13486)
- 重大(13271)
共检索到145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积累了许多经验。15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经验告诉我们,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是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在回顾过去的同时,应当认真地总结经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对90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新乾 李焕焕
为了多维度刻画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异变化的动态情况,文章在常用的绝对量差异和相对量差异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刻画城乡人均收入差异变化快慢的一个新指标——差异速率。此外,为了避免传统建模方法造成的相关信息损失,提出了融合方法建模。并基于1978—2016年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数据,分别构建了绝对量差异的具有三次趋势的残差ARIMA(3,2,0)模型和相对量差异的ARIMA(1,1,0)模型,而且对2017—2020年三种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人均收入绝对量差异仍在扩大,年均增长的速度约为6.71%;相对量差异正逐步缓慢缩小,年均降低的速度保持在0.06%左右;差异速率也在降低,年均降低的速度约为0.1%。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磊 周晓波
通过对2002—2010年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1)人均年收入大于30000元的省份,其城乡差距在低差距的水平上轻微上升,人均收入大于20000元且小于30000元的省份,其城乡差距在中等差距上轻微上升,人均收入低于20000元的省份在一个高差距的水平上,先上升后下降;(2)在城乡贫富差距拉大的同时,城乡消费差距却呈现收敛趋同的趋势,并且越发达的区域,贫富差距越小,越落后的区域,贫富差距越大;(3)城镇消费率持续走低,乡村消费率先上升后走低;(4)经济系统呈现出这样的性状:静态比较看,乡村消费率越高的省份,贫富差距越大;动态比较看,乡村消费率与城镇消费之差持续扩大的省份,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震宇 白重恩
本文通过建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1978—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曲线的周期性变化进行了解释,并对政府税收是否能有效影响收入差距做出回答。结果表明,在市场出清的情况下,工业品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会成为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内生因素,而政府对工业品和农业品所采取的不同税率政策也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程度和发展速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宝海,王翠琴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和衡量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各级政府确定贫困线的依据,也是评价是否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我国城多差距越来越大,这两个经济指标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二者有哪些不一样? 1 从指标的计算来看,一个按纯收入计算;一个按可支配收入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家庭全年纯收入÷农民家庭常住人口。农民家庭全年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用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家庭人口得出的。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届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2 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的内容看,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平均每人每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的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农民家庭成员劳动报酬,包括家庭成员中的职工工资收入;(2)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3)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租金等;(4)转移性收入,包括农村相互赠送的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以下4个方面:(1)家庭中就业人员从单位得到的含工资、奖金、第一职业以外获得的其他劳动收入在内的工薪收入;(2)家庭成员从事个体和私营经营获取的经营净收入;(3)居民通过出租房屋、炒股等方式获得的财产性收入;(4)家庭成员所获得的养老金、离退体金、失业保险、赡养收入等转移性收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马小丽
当前,我国城乡、地区以及社会群体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集中反映在:普通劳动者收入普遍偏低,中等收入阶层尚未形成,高收入阶层拥有过多财富。造成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不仅有历史的、自然的因素,制度设计缺陷和宏观调控不力,也是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因此,今后要坚持走城镇化道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切实落实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同时,还应创新工资理论,通过四次分配环节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力争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的目标。
关键词:
翻番目标 收入差距 分配制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国强 罗楚亮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份额持续降低已成共识,但既有研究未能指出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差异。文章基于199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广义矩法估计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存在差异;(2)劳动报酬份额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产生正向影响,资本深化产生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城乡差异;(3)地方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金融深化等因素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影响不确定,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因城乡、地区和样本区间而异。为此,决策者应充分考虑城乡和地区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梅波 熊青龙
本文首先分析了发达国家发展援助的履行状况,探讨了现有基于国民总收入筹资模式的不足,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人均收入水平的改进筹资模式。其次,利用发达国家的数据对人均收入筹资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最后,本文探讨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履行情况,如果按照人均收入模型,发现我国长期以来实质上是在"超标准"实行对外援助;与此同时测算了四种援助模式下中国未来10余年内的援助规模。本文的中心结论是:当前的国际发展援助筹资规则并不科学,而人均收入水平应纳入考虑因素;此外,按照人均收入水平看,中国当前在超标履行国际援助义务。
关键词:
中国援助义务 官方发展援助 人均收入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田耒 韩立岩
除了税收手段直接调整人均收入差距之外,政府可利用投资配置来影响生产过程,进而调整人均收入差距。在总量封闭经济的框架下,本文以人均收入差距最小化为目标,通过引入多地区多产业Cobb-Douglas生产函数、劳动一资本比率、资本时变率,改造最优经济增长模型。实验表明,通过权衡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重要程度,调整投资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比率,政府可缩小人均收入差距。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公共投资 最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穆久顺 周慧秋 王积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效晨 刘渝琳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FDI的环境效应进行了整体分析,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FDI、人均收入和环境污染进行了区域分析。结果表明:FDI对环境产生了负的规模效应、负的结构效应和正的技术效应,但FDI对区域间的环境污染程度则有不同表现——东部地区污染程度加重,中部和西部则相反。而且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我国整体上环境污染程度趋于好转。对此本文提出了要提高引资质量和引资标准,调整FDI投向,加强环境管制,转变政府引资思路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FDI 人均收入 环境污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继明
本文所探讨的是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分析以广义价值论为基础,这一理论认为,各部门和各要素的收入份额是由各自的比较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一种要素或一个部门的比较生产力水平越高,它所创造的价值以及所得到的收入份额就越多。从经济学上说,中国城乡相对收入差别,主要是由它们的比较生产力的差别决定的。本文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建立了相关的计量经济模型,说明了在多大程度上,中国城乡的相对收入差别是由纯经济因素即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差别决定的。本文旨在将决定中国城乡收入差别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区别开来,从而为中央政府提供某些政策建议,以便改善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殊琦 柳庆刚
本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收入差距、失业率、城乡绝对收入水平对刑事犯罪率的影响,并且对执法警力支出可能产生的内生性影响进行稳健性讨论。分析得出收入差距与犯罪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失业率对犯罪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城乡绝对收入水平对犯罪率产生反向的影响。在减少收入分配不公的同时加强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加强法制建设,有利于降低犯罪率,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刑事犯罪率 失业率 社会福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凤利 王雪标 王卫强
文章首先利用回归模型对中国农村人均收入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因子聚类法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分类,最后根据聚类结果找出不同地区影响农村人均收入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均收入以年均11.56%的速度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较快;农村人均收入组成结构中经营性收入占比逐渐上升,工资性收入占比逐渐下降,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稳;按经济因子及农业因子可将中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第二类为东部沿海的7个省份,第三类为东北三省、中部省份和海南等10个省份,第四类为西部大开发的11个省份。不同地区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主要因素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从回归系数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最大,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因子分别是0.707%,0.513%、0.67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明显比东部地区大,影响因子分别为-0.599%和-0.23%;固定资产投资对中部地区农村人均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影响因子为0.218%。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金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城乡之间人口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这种人口交流对中国的人口控制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利大还是弊大呢?目前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城乡人口交流总的看来对人口控制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目前普遍认为的流动人口对人口控制不利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因此,对人口控制来说,应该鼓励城乡人口交流,同时,可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