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1)
- 2023(15344)
- 2022(13058)
- 2021(12417)
- 2020(10208)
- 2019(23720)
- 2018(23336)
- 2017(43453)
- 2016(23701)
- 2015(27015)
- 2014(26800)
- 2013(26571)
- 2012(24631)
- 2011(22545)
- 2010(22338)
- 2009(20198)
- 2008(19895)
- 2007(17216)
- 2006(15196)
- 2005(13054)
- 学科
- 济(96805)
- 经济(96697)
- 管理(62054)
- 业(57876)
- 企(46245)
- 企业(46245)
- 方法(42691)
- 数学(37102)
- 数学方法(36658)
- 中国(29898)
- 农(29082)
- 学(23493)
- 业经(22303)
- 财(21899)
- 地方(20345)
- 农业(19510)
- 贸(18396)
- 贸易(18384)
- 易(17897)
- 制(16675)
- 和(15677)
- 环境(15595)
- 理论(15311)
- 银(14048)
- 银行(13993)
- 发(13851)
- 融(13562)
- 金融(13560)
- 技术(13491)
- 行(13454)
- 机构
- 大学(342226)
- 学院(337555)
- 济(134238)
- 经济(131377)
- 管理(129422)
- 研究(123063)
- 理学(112049)
- 理学院(110644)
- 管理学(108591)
- 管理学院(107987)
- 中国(91159)
- 科学(78306)
- 京(75202)
- 所(62945)
- 财(59378)
- 研究所(57992)
- 农(57758)
- 中心(54239)
- 业大(51619)
- 江(48269)
- 北京(48144)
- 财经(47835)
- 范(47807)
- 师范(47356)
- 农业(45177)
- 院(45046)
- 经(43772)
- 经济学(40729)
- 州(39036)
- 师范大学(38864)
- 基金
- 项目(236595)
- 科学(185522)
- 基金(171931)
- 研究(171703)
- 家(152089)
- 国家(150862)
- 科学基金(127571)
- 社会(107148)
- 社会科(101283)
- 社会科学(101257)
- 基金项目(91255)
- 省(89603)
- 自然(83452)
- 自然科(81476)
- 自然科学(81456)
- 自然科学基金(79967)
- 教育(78172)
- 划(77506)
- 资助(70468)
- 编号(68954)
- 成果(56793)
- 重点(54040)
- 部(52610)
- 发(50951)
- 课题(48573)
- 创(48288)
- 科研(45486)
- 创新(45136)
- 国家社会(44458)
- 教育部(44435)
- 期刊
- 济(146164)
- 经济(146164)
- 研究(101682)
- 中国(67065)
- 学报(57909)
- 科学(54351)
- 农(53606)
- 管理(46294)
- 大学(43357)
- 财(41750)
- 学学(40487)
- 教育(39977)
- 农业(37906)
- 技术(28123)
- 融(25755)
- 金融(25755)
- 经济研究(23406)
- 业经(22845)
- 财经(22588)
- 业(19708)
- 图书(19696)
- 经(19354)
- 问题(19125)
- 资源(17617)
- 版(16619)
- 科技(16563)
- 技术经济(15446)
- 理论(15372)
- 贸(15306)
- 世界(15229)
共检索到496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婧 方创琳 李裕瑞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城乡人地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分析该过程中的城乡人口与土地变化及其关联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应用脱钩理论及其相关模型,重点分析2000—2008年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及其与城乡人口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25个省区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两者协调性欠佳,呈现弱脱钩状态;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而减少,约一半省区呈现强脱钩状态,11个省区呈现衰退脱钩状态;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关系可划分为7种类型,其中有1/3的省区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关系极不协调。论文认为,财税体制和官员晋升/考核机制不完善、城乡规划管控不力、城乡二元制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乡人口迁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对中国人口迁移的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本文以推拉模型为理论依据,利用1992—2005年省级人口城乡迁移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人口城乡迁移的计量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村人口城乡迁移存在倒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农村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都明显促进了城乡人口的迁移,而实际迁移距离和"无形"迁移距离制约着城乡人口的迁移。本文认为,完善当前的农地制度以增加农民进城的启动资金,为迁移人口提供稳定和适宜的居住条件,是政府促进人口城乡迁移健康、有序推...
关键词:
人口城乡迁移 面板数据 推拉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现祥 李小平
交易费用的测量是新制度经济学里面最核心的问题。中国的制度转型及其经济增长为检验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样本。本文力争在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贡献。第一,我们采用沃利斯和诺思(Wallis,North,1986)的基本思路,首次对中国各省的交易费用进行了测算。第二,我们对制度转型、经济增长和中国的交易费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制度转型降低了中国的交易费用,证实了好的制度就是节约交易费用;但是经济增长却没有显著地促进交易费用的增加,这与正统的新制度经济理论预期不符;第三,我们证实了交易也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当市场上的交易费用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由于规模效应可能会节省每笔交易的交易费...
关键词:
制度转型 经济增长 交易费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人口分布特征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它在某个区域内会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是对该区域社会发展的生动刻画,研究人口时空活动特征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该区域人口的时空演变规律。人口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消费者和人地关系的主体,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活动格局。因此,通过分析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点和其影响因素,可以完善相关人口政策,使人口再分配更加合理,
关键词:
人口分布 城乡人口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雪松 蒋献佳 程鹏
基于街道尺度结构特征构建人口与建设用地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冷热点分析和耦合度模型,分析2000-2015年武汉市人地时空分异和耦合关系,识别人地静态与动态耦合的组合特征和类型。研究发现:武汉市人口与建设用地分布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模式,人地静态耦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以高度耦合为主;武汉市街道尺度人地动态耦合度显著低于静态耦合度,整体以静态高度耦合-动态中度耦合类型为主,部分静态耦合度较高的街道并没有出现预期的高水平动态耦合,人口变化率快于建设用地变化率以及人口老龄化是人地失调的主要原因,应致力于建设用地的存量盘活和以人为本的结构优化。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时空耦合 街道尺度 结构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雪松 蒋献佳 程鹏
基于街道尺度结构特征构建人口与建设用地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冷热点分析和耦合度模型,分析2000-2015年武汉市人地时空分异和耦合关系,识别人地静态与动态耦合的组合特征和类型。研究发现:武汉市人口与建设用地分布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模式,人地静态耦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以高度耦合为主;武汉市街道尺度人地动态耦合度显著低于静态耦合度,整体以静态高度耦合-动态中度耦合类型为主,部分静态耦合度较高的街道并没有出现预期的高水平动态耦合,人口变化率快于建设用地变化率以及人口老龄化是人地失调的主要原因,应致力于建设用地的存量盘活和以人为本的结构优化。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时空耦合 街道尺度 结构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康蕾 马丽 刘毅
利用全国(港澳台地区除外)1985—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各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演进态势及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并分不同时段测算各省份城镇化发展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动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1985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整体上都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东三省城镇化水平稳定上升但活力不足,西北多省份上升中波动较大,西南地区水平偏低。(2)全国耕地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减少,后期多省份有所增加,但京、津、沪、苏、粤等地的耕地面积一直在以一定的速率减少。(3)全国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关系的协调度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较多地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呈恶化趋势。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资源 耦合规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康蕾 马丽 刘毅
利用全国(港澳台地区除外)1985—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各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演进态势及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并分不同时段测算各省份城镇化发展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动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1985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整体上都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东三省城镇化水平稳定上升但活力不足,西北多省份上升中波动较大,西南地区水平偏低。(2)全国耕地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减少,后期多省份有所增加,但京、津、沪、苏、粤等地的耕地面积一直在以一定的速率减少。(3)全国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关系的协调度呈现西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资源 耦合规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通过构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3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协调发展模型研究了中国31个地区2005-2012年间的系统协调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检验研究了各地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莉 史旭敏
研究1996年以来全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协调发展的阶段性与新趋势,支撑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利用计量分析、GIS分析等方法,对全国城乡人口与用地增长阶段、城乡人均用地水平、城乡人口与用地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1996年以来全国城镇化发展经过了人口城镇化快于土地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阶段,目前出现人口城镇化快于土地城镇化的新趋势。全国城镇人地关系逐渐从不协调走向协调,协调发展地区的范围在扩大,人地失调的程度在降低,人地失调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全国乡村人地失调的程度在加重,范围在扩大。人口在城乡间往返式迁移造成乡村人地关系失调和土地利用粗放,加快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是根本出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子慧
本文依据卫生部门的统计资料及有关调查,比较全面地分析论述了中国城乡人口自杀死亡专率的变动、趋势及自杀死亡规律和特征,从人口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自杀死亡的原因和减少或避免自杀死亡事件发生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燕 杨庆媛
从地票复垦生产和落地使用双边视角,采用区位基尼系数、热点分析、重心演变等方法探寻地票交易特征动态变化过程及其与人口流动的耦合态势。研究表明:(1)重庆主城区地票流入极功能弱化;渝西地区正成为新的地票流入极;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发展为以产出地票为主、兼具地票使用需求的复合区域。(2)渝东北、渝东南分别是地票复垦生产的主极核和次极核。渝西地区呈爆发式产出剧增。(3)地票流与人口流呈"偏离—一致—偏离"耦合态势。差异化的落地政策刺激了人口流出区地票使用积极性,造成地票流入偏离城镇人口流入轨迹;渝西地区受需求驱动大规模生产地票、渝东北和渝东南剩余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资源潜力有限,造成地票流出偏离乡村人口流出轨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新海 葛堃 柯善淦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分析其演变机理。研究方法:基于基尼系数、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及地理加权回归,采用2012-2016年中国各省城市建设用地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考察期内中国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基尼系数保持中等偏高水平,呈现出小幅下降趋势;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公用设施用地面积增速低于平均水平,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交通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增速高于平均水平;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年末实有道路铺装面积、人口自然增长率与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正相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负相关。研究结论:目前我国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结构呈现较严重失衡状态,省际用地结构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性,差异明显;税收政策、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政策因素在城市用地结构和规模中起主导性作用;工业仍然是中国大部分省份的支柱产业,但增长缓慢,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正处于升级阶段;居住环境、配套设施大为改善,中国城市化正迅速推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余慧 王俊帝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余慧 王俊帝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