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0)
- 2023(14208)
- 2022(12000)
- 2021(11074)
- 2020(9233)
- 2019(21367)
- 2018(20784)
- 2017(38879)
- 2016(21234)
- 2015(24300)
- 2014(24284)
- 2013(24546)
- 2012(23825)
- 2011(22145)
- 2010(22389)
- 2009(20741)
- 2008(20865)
- 2007(18868)
- 2006(16728)
- 2005(15481)
- 学科
- 济(102044)
- 经济(101950)
- 管理(52059)
- 业(51833)
- 方法(39052)
- 企(37766)
- 企业(37766)
- 数学(34268)
- 数学方法(33960)
- 中国(32232)
- 农(31408)
- 地方(26226)
- 业经(22323)
- 学(21708)
- 农业(21251)
- 财(20897)
- 贸(20594)
- 贸易(20579)
- 易(19912)
- 制(17904)
- 融(16996)
- 金融(16993)
- 银(16779)
- 银行(16733)
- 行(16273)
- 发(15978)
- 环境(15276)
- 和(14641)
- 地方经济(14078)
- 技术(12520)
- 机构
- 大学(322044)
- 学院(320251)
- 济(137573)
- 经济(134771)
- 研究(124737)
- 管理(112215)
- 理学(94966)
- 中国(94903)
- 理学院(93598)
- 管理学(91856)
- 管理学院(91234)
- 科学(76807)
- 京(71608)
- 所(66156)
- 财(61530)
- 农(60640)
- 研究所(60057)
- 中心(54914)
- 江(49627)
- 财经(48223)
- 业大(47588)
- 农业(47484)
- 北京(46398)
- 范(46300)
- 师范(45868)
- 院(44708)
- 经(43730)
- 经济学(43611)
- 经济学院(39328)
- 州(39272)
- 基金
- 项目(206741)
- 科学(161783)
- 基金(149740)
- 研究(149391)
- 家(132485)
- 国家(131405)
- 科学基金(109512)
- 社会(95358)
- 社会科(90285)
- 社会科学(90262)
- 省(78785)
- 基金项目(78515)
- 自然(69114)
- 划(68126)
- 自然科(67473)
- 自然科学(67447)
- 教育(67212)
- 自然科学基金(66244)
- 资助(61602)
- 编号(59219)
- 发(50229)
- 成果(49843)
- 重点(47998)
- 部(46304)
- 课题(42714)
- 创(41833)
- 发展(40268)
- 国家社会(40236)
- 展(39641)
- 科研(39423)
- 期刊
- 济(161278)
- 经济(161278)
- 研究(101157)
- 中国(69178)
- 农(58054)
- 学报(54619)
- 科学(50766)
- 财(45352)
- 管理(40775)
- 大学(40356)
- 农业(39749)
- 学学(37865)
- 教育(34691)
- 融(32696)
- 金融(32696)
- 经济研究(26470)
- 业经(26199)
- 技术(25701)
- 财经(24339)
- 问题(21844)
- 业(21440)
- 经(21103)
- 贸(19426)
- 国际(17790)
- 世界(17762)
- 资源(16474)
- 版(16366)
- 技术经济(16062)
- 图书(15363)
- 统计(15059)
共检索到501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余源 段娟
城乡互动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由于不同区域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各区域城乡互动发展的态势也有所不同,正确衡量我国区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科学制定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规划与对策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评价1986-2005年我国省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近20年来中国区域城乡互动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相似发展水平的区域呈空间集聚分布态势,且20年来格局变化不大。该发现对促进我国区域城乡协调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段娟 文余源 鲁奇
本文根据城乡互动发展的内涵和作用机理构建了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省域1995~2004年的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锡尔指数法对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其变动趋势。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特征明显,地区间的差异仍是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水平差异的突出问题;地区内部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芸 祝龙彪
本文根据 80年代以来 ,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情况 ,分析了引起变化的政策、规划和经济等因素 ,阐述了人口空间分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探讨了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人口空间分布 中心城区 可持续发展 上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学东 刘云慧 伍盘龙 宇振荣
[目的]通过对我国东部平原不同地区耕聚比差异、发展趋势与优化策略的研究,为我国东部平原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中合理确定生活与生产空间面积比例关系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空间分层取样法在我国东部平原选择240个10×10 km~(2)的样点,然后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来源,通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我国东部平原耕聚比分布规律、不同地区适宜耕聚比进行研究,并基于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分析我国东部平原耕聚比发展趋势与优化策略。[结果]我国东部平原耕聚比热点区位于东北平原北部,冷点区位于华北平原,中值区位于东北平原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以保证全部耕地可得到充足田间管理所需的农业劳动人口作为适宜耕聚比计算标准,我国东部平原各省份现状耕聚比均未达到适宜耕聚比要求;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农村人口将逐渐向城镇迁移我国东部平原地区耕聚比将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高耕聚比即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两者相辅相成;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加强农村居民点整治,降低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是提升我国东部平原耕聚比,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哲敏
一国居民的食物消费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如何用最小食物资源获得最大食物安全保障,最终实现国家的食物安全这一重大目标。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平滑预测法和趋势外推法中的各种预测函数,对城乡居民主要食物的人均食物消费量进行趋势预测,并就预测结果与合理膳食进行比较,提出未来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需要改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食物消费 居民营养 趋势预测 城乡居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华香 李善同
本文通过区位基尼系数、集中率、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和演变趋势。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城市服务业总体的集聚水平较高,明显高于第二产业集聚水平,一半以上的服务业增加值只集中在服务业发达的30个城市。(2)中国城市服务业有明确的集聚方向。行政等级高、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是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3)服务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集聚趋势,带动了整体经济的集聚。
关键词:
服务业 空间分布 集聚 演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志宏 陈志超 郝晋珉
基于能值理论,对比动物性荤食和植物性素食重量形态、能量形态和能值形态的数量关系,定量分析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的变化趋势及特征。研究表明: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热量、重量和能值形态的动物性荤食分别占食品消费总量的11.90%、9.11%和70.29%,一方面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中动物性荤食的重量形态和能量形态的数值远低于其植物性素食,说明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仍然以素食消费为主,另一方面其动物性荤食的能值形态数值已经远超其植物性素食,表明其居民食物消费方式已经向营养均衡多样化方向演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是保障居民食品消费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部分。201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荤食消费能值分别为1.10E+...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叶明确 曹萍萍
采用分布动态法对中国省际城乡收入做收敛性检验,结果发现城镇收入和农村收入的收敛行为有所不同,城镇收入在2002—2013年呈现双峰趋同,而农村收入在1992—2013年出现3个趋同俱乐部。按照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进行分解,发现省际城镇收入的双峰趋同性主要由城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的双峰趋同作用形成,而省际农村收入分布呈现发散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财产性收入的差异性。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性检验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高收入群和低收入群两个趋同俱乐部,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敏 汪传江
假设城市中心未知,通过对上海市全境212个街道(镇)1996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细分数据的量化分析,基于从业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变化的特征,反向侦测、筛选城市中心,然后利用反映城市中心辐射强度、广度、体量、形态四个指标对搜索出的城市中心划分层级,并进一步分析其特征以及不同层级城市中心的发展规律。最后,通过城市多中心发展现状与上海市1999年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特大型城市多中心规划和实际建设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潘丽丽 徐红罡
文章以广东省旅游度假地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其总体空间格局与空间差异,并探讨空间分布的形成因素与空间发展趋势,尝试总结区域旅游度假地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同时为该省及其他地区旅游度假地的发展、规划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旅游度假地 空间分布 广东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菊生,张启良
The paper analyses the eight gaps of resident income, living expenditure, household wealth, public service, social security,social investment,productivity and social burden and their development trend.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发展趋势 统筹城乡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娆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本文研究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特点及变化趋势,探求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科学路径,以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
统筹城乡 新阶段 新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通
GDP空间分布格局是指从国民经济全局看,GDP在国土空间的总量、水平、比重及相互关系。GDP均衡分布有利于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发展成果共享,有利于空间负荷的均衡。因此,在非均衡的时候,要尽快创造条件推动区域经济向均衡方向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翟义波
城市群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逐渐成为全球新的空间竞争主体单元。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也涌现出了众多规模不等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核心区。本文根据我国城市群发展实际,提出了划分城市群的新标准,并以此对国内城市群进行重新划分。同时以空间视角,对当前国内城市群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城市群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城市群具有明显的梯队结构。发展国内城市群,需要重视其内在固有的梯队特性,采用逐步推进、梯度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分布 梯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