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2)
- 2023(15430)
- 2022(13341)
- 2021(12741)
- 2020(10596)
- 2019(24748)
- 2018(24265)
- 2017(46616)
- 2016(24904)
- 2015(28234)
- 2014(28070)
- 2013(27696)
- 2012(25329)
- 2011(22798)
- 2010(22276)
- 2009(20229)
- 2008(19480)
- 2007(16730)
- 2006(14306)
- 2005(12506)
- 学科
- 济(103483)
- 经济(103373)
- 管理(70811)
- 业(67174)
- 企(55348)
- 企业(55348)
- 方法(50651)
- 数学(44942)
- 数学方法(44398)
- 中国(28510)
- 农(26580)
- 财(25080)
- 业经(21438)
- 贸(20921)
- 贸易(20908)
- 学(20657)
- 易(20379)
- 制(18092)
- 地方(18083)
- 农业(17406)
- 务(15931)
- 财务(15861)
- 财务管理(15827)
- 理论(15787)
- 和(15648)
- 环境(15513)
- 融(15445)
- 金融(15443)
- 银(15439)
- 银行(15393)
- 机构
- 大学(355922)
- 学院(352060)
- 济(148551)
- 经济(145736)
- 管理(142712)
- 理学(124464)
- 理学院(123170)
- 管理学(121023)
- 管理学院(120408)
- 研究(119026)
- 中国(90392)
- 京(75394)
- 科学(71701)
- 财(65481)
- 所(58181)
- 农(54379)
- 中心(53804)
- 财经(53732)
- 研究所(53285)
- 业大(51620)
- 经(49237)
- 江(47928)
- 北京(47777)
- 经济学(45776)
- 范(45044)
- 师范(44632)
- 院(43323)
- 农业(42629)
- 经济学院(41320)
- 财经大学(40428)
- 基金
- 项目(246476)
- 科学(195026)
- 基金(182237)
- 研究(179356)
- 家(158798)
- 国家(157574)
- 科学基金(136214)
- 社会(114786)
- 社会科(108933)
- 社会科学(108905)
- 基金项目(96357)
- 省(92775)
- 自然(88996)
- 自然科(86995)
- 自然科学(86973)
- 自然科学基金(85412)
- 教育(82276)
- 划(78920)
- 资助(75716)
- 编号(71701)
- 成果(56945)
- 部(55600)
- 重点(54671)
- 发(51668)
- 创(51073)
- 课题(48426)
- 教育部(48194)
- 国家社会(48128)
- 创新(47743)
- 科研(47425)
- 期刊
- 济(154217)
- 经济(154217)
- 研究(104654)
- 中国(61676)
- 学报(54597)
- 管理(51777)
- 科学(51660)
- 财(48789)
- 农(48497)
- 大学(42054)
- 学学(39565)
- 教育(34988)
- 农业(33999)
- 技术(30438)
- 融(29871)
- 金融(29871)
- 财经(26448)
- 经济研究(25703)
- 业经(23981)
- 经(22678)
- 问题(20333)
- 业(17988)
- 图书(17572)
- 技术经济(17335)
- 理论(17320)
- 贸(17270)
- 科技(16339)
- 统计(15697)
- 世界(15690)
- 版(15575)
共检索到505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丛明舒
本文对比了美国和中国关于期权隐含方差的两个典型理论规律所表现出的实证差异。首先,期权隐含方差作为公认的风险度量指标,应该与未来期间的股权溢价成正相关关系,在这一点上中美实证结果完全相反;其次,现代期权定价理论预测期权隐含方差应该高于标的资产实现方差,而中国市场期权隐含方差和实现方差的比值要显著低于美国。
关键词:
期权隐含方差 股权溢价 风险收益权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阮龙江 薛双霞
由于缺乏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定价存在不合理性,既影响了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又导致了借贷双方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在市场利率服从几何布朗运动的基础上,本文从隐含期权视角出发构建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单位风险收益最大化模型,并求出最优解,为商业银行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定价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勇 白小滢
在异质自回归模型(HAR-RV)中引入中国上证50ETF期权隐含信息和投资者情绪,本文分别对中国股票市场未来日、周和月波动率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期权隐含信息和投资者情绪能够提高HAR-RV模型对股票市场未来波动率的预测效果。投资者情绪对未来波动率的影响存在两种机制:在情绪高涨期间,月已实现波动率与未来波动率正相关,说明以个人投资者占主体所引起的价格信息机制,在中国股票市场交易中占主导作用;风险中性偏度与未来波动率负相关,说明以个人投资者占主体所引起的噪声交易机制占主导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旸 林辉 段文 刘逖
以往大量研究运用股票期权隐含波动率反映股票价格波动所导致的市场风险,但是,如何通过股票期权来反映股票的流动性,即股票期权隐含流动性的研究则相当匮乏。本研究构建了隐含流动性计量体系,提出隐含相对价差(IRS)、隐含相对深度(IRD)和隐含流动性比率(ILR)的计量方法,实证估计并将其应用于股市危机早期预警系统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检验效果。本文从股市系统之外——股票期权市场来揭示股市的流动性问题,具有"旁观者清"的效果,为刻画证券市场流动性、进行早期预警、防范股票市场危机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陈蓉 葛骏
本文提出了一种双树拼接的改进BDT模型,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两种方法为中国市场上的国债期货和择券期权定价。其中"直接定价法"直接使用双树拼接树图,"两步定价法"则是经期权调整的持有成本模型。对中国TF1403和T1603国债期货合约的实证研究表明,两种方法都是合理的,且各有优势,"两步定价法"与市场价格差异较小,"直接定价法"与市场价格同步性较高。
关键词:
国债期货 择券期权 双树拼接BDT模型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陈蓉 葛骏
本文提出了一种双树拼接的改进BDT模型,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两种方法为中国市场上的国债期货和择券期权定价。其中"直接定价法"直接使用双树拼接树图,"两步定价法"则是经期权调整的持有成本模型。对中国TF1403和T1603国债期货合约的实证研究表明,两种方法都是合理的,且各有优势,"两步定价法"与市场价格差异较小,"直接定价法"与市场价格同步性较高。
关键词:
国债期货 择券期权 双树拼接BDT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传和 刘炼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隐含期权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利率风险问题,对这些隐含期权利率风险的忽略有可能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基于期权调整的有效持续期和凸度是衡量银行隐含期权利率风险的主要技术指标。对于隐含期权的利率风险应从契约上加以防范,并可运用证券化技术转移、建立基于期权调整利差模型的利率定价机制、科学匹配有效持续期和引入利率衍生工具等途径进行全面控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蒲江 郭彦峰
隐含波动率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使用二次幂变差方法,首次就我国股市的隐含波动率指数及其方差溢价对股市收益和宏观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隐含波动率的增加会加剧市场波动风险;方差的连续部分和跳跃部分对未来的实现方差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周收益,方差溢价和波动率指数对月度收益的预测能力更强;隐含波动率指数和方差溢价目前无法对我国宏观经济活动起到预测作用。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偏好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实现方差 隐含波动率 方差溢价 预测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金波 王天娇
本文从上证50ETF期权价格中提取无模型隐含波动率并检验其信息含量,基于随机折现因子理论推导波动率风险的系统性与正负性判定公式,从波动率风险溢酬和相关性两方面验证波动率是否为系统性风险,进而基于A股市场的个股数据检验波动率风险在股票截面收益上的定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无模型隐含波动率包含BS隐含波动率中的所有信息和历史波动率中的大部分信息,是未来已实现波动率的有效估计;市场波动率为系统性风险因子且存在显著为负的风险溢酬;组合分析表明,对市场波动率暴露较大的股票组合在未来的收益较低,且暴露最大与最小股票组合的收益率之差显著为负,该结论在控制经典风险因子和改变交易策略之后依然稳健;Fama-MacBeth两步法结果表明波动率风险被定价且风险价格显著为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金波 王天娇
本文从上证50ETF期权价格中提取无模型隐含波动率并检验其信息含量,基于随机折现因子理论推导波动率风险的系统性与正负性判定公式,从波动率风险溢酬和相关性两方面验证波动率是否为系统性风险,进而基于A股市场的个股数据检验波动率风险在股票截面收益上的定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无模型隐含波动率包含BS隐含波动率中的所有信息和历史波动率中的大部分信息,是未来已实现波动率的有效估计;市场波动率为系统性风险因子且存在显著为负的风险溢酬;组合分析表明,对市场波动率暴露较大的股票组合在未来的收益较低,且暴露最大与最小股票组合的收益率之差显著为负,该结论在控制经典风险因子和改变交易策略之后依然稳健;Fama-MacBeth两步法结果表明波动率风险被定价且风险价格显著为负。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邓力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参数平滑技术的隐含波动率曲面构建方法,提高了模型对上证50ETF期权市场特征的适应性,获得了更稳健和准确的期权估计价格。基于对隐含波动率曲面的分析,本文进一步发现曲面在短期限合约上呈现了显著的隐含波动率微笑特征,且这种隐含波动率微笑特征也是隐含波动率曲面整体变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模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邓力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参数平滑技术的隐含波动率曲面构建方法,提高了模型对上证50ETF期权市场特征的适应性,获得了更稳健和准确的期权估计价格。基于对隐含波动率曲面的分析,本文进一步发现曲面在短期限合约上呈现了显著的隐含波动率微笑特征,且这种隐含波动率微笑特征也是隐含波动率曲面整体变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模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振龙 林海
传统的存贷利差就是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本文利用金融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中隐含着期权的全新观点,因此银行的真实利差并不等于存贷款利率差额,还要考虑银行所承担的期权成本以及违约风险。文章对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中隐含期权进行了分解,分析其隐含期权的特征以及各个因素对期权执行可能性的影响。接着通过两种方法--无套利分析和数值计算法对隐含期权进行了定价,并进行了期权价格对各个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得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结论。分解之后可以发现银行的真实利差明显偏低,贷款动力明显不足。
关键词:
隐含期权 资产定价 银行管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玉焕 李洁超
当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各国碳排放责任的界定是一个焦点问题。国际贸易隐含碳的测算为合理界定各国的碳排放责任提供了依据。中国和美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中美贸易对两国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应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在考虑中美两国技术异质性的基础上,分别使用中美两国1995-2009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中美贸易隐含碳进行了测算。为使测算结果准确和客观,本文利用总产出消费价格指数对中美两国各年产值及进出口贸易额进行了调整;并使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法对中国向美国出口隐含碳的变化进行了因素分解。测算结果表明,从1995年到2009年,中国向美国出口隐含碳由165.95×106t增加到511...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段宝栋 王静涛 赵靓 刘唐
文章对外汇期权市场隐含波动率三种估计模型(三次样条插值方法、SABR模型和Vanna Volga模型)开展人民币外汇期权市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动性相对充分的市场条件下,三种模型均能有效估计波动率;但在流动性欠佳的情况下,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和Vanna Volga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SABR模型则显示了相对的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