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7)
- 2023(11613)
- 2022(10239)
- 2021(9883)
- 2020(8222)
- 2019(19346)
- 2018(19072)
- 2017(36822)
- 2016(19773)
- 2015(22461)
- 2014(22237)
- 2013(22233)
- 2012(20490)
- 2011(18654)
- 2010(18159)
- 2009(16566)
- 2008(16174)
- 2007(13547)
- 2006(11710)
- 2005(10326)
- 学科
- 济(80279)
- 经济(80193)
- 管理(54900)
- 业(51308)
- 企(42474)
- 企业(42474)
- 方法(39281)
- 数学(34772)
- 数学方法(34455)
- 中国(22900)
- 农(19741)
- 财(19511)
- 学(17003)
- 贸(16523)
- 贸易(16515)
- 业经(16255)
- 易(16130)
- 地方(14142)
- 制(13627)
- 农业(13003)
- 和(12855)
- 环境(12611)
- 务(12422)
- 财务(12362)
- 财务管理(12341)
- 银(12090)
- 银行(12057)
- 理论(11952)
- 融(11885)
- 金融(11884)
- 机构
- 大学(283312)
- 学院(278150)
- 济(116647)
- 经济(114422)
- 管理(112616)
- 理学(98311)
- 研究(97302)
- 理学院(97217)
- 管理学(95610)
- 管理学院(95115)
- 中国(73982)
- 京(60981)
- 科学(59375)
- 财(51486)
- 所(48519)
- 研究所(44616)
- 中心(42684)
- 财经(42121)
- 农(41757)
- 业大(40183)
- 北京(39382)
- 经(38662)
- 江(36693)
- 范(36250)
- 师范(35960)
- 经济学(35668)
- 院(35374)
- 农业(32787)
- 经济学院(32264)
- 财经大学(31774)
- 基金
- 项目(195087)
- 科学(153981)
- 基金(144306)
- 研究(142330)
- 家(126000)
- 国家(125048)
- 科学基金(107282)
- 社会(90285)
- 社会科(85654)
- 社会科学(85633)
- 基金项目(76559)
- 省(72040)
- 自然(70236)
- 自然科(68576)
- 自然科学(68562)
- 自然科学基金(67342)
- 教育(64351)
- 划(62205)
- 资助(60377)
- 编号(56573)
- 成果(45931)
- 部(44425)
- 重点(43261)
- 发(40816)
- 创(39970)
- 课题(38506)
- 教育部(38237)
- 国家社会(37593)
- 科研(37497)
- 创新(37371)
- 期刊
- 济(120394)
- 经济(120394)
- 研究(84421)
- 中国(49112)
- 学报(43557)
- 科学(41372)
- 管理(40311)
- 农(37159)
- 财(36889)
- 大学(32970)
- 学学(30937)
- 教育(28019)
- 农业(26665)
- 融(24103)
- 金融(24103)
- 技术(22261)
- 财经(20356)
- 经济研究(20341)
- 业经(17522)
- 经(17317)
- 问题(15765)
- 图书(14801)
- 业(14390)
- 理论(14390)
- 贸(13591)
- 技术经济(13387)
- 科技(13177)
- 实践(13013)
- 践(13013)
- 世界(12997)
共检索到399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鹃 李永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需要借鉴国际巨灾债券运作经验,进一步发挥保险业分散巨灾风险和补偿经济损失的作用。利用非寿险精算技术,将损失风险与利率风险理论模型相结合,对中国地震巨灾债券定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震巨灾损失服从损失次数为泊松分布、损失额度为对数正态分布的聚合损失分布,通过与BDT无风险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结合,可以初步构建地震巨灾债券的定价模型并付诸实践。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洋 朱衡
对Cox&Pedersen提出的均衡定价理论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均衡定价理论与g-h分布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地震巨灾债券定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道德风险给定价结果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概率分布,g-h能够更好地拟合地震损失数据尖峰、厚尾、偏态的分布特征;不同本金保障程度的地震巨灾债券都能给投资者带来高于普通债券的收益,但本金保障程度高的地震巨灾债券更有利于投资者;道德风险的存在会使得地震巨灾债券的利率下降,但本金保障程度更高的债券对于道德风险的影响更为敏感。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巨灾债券 g-h分布 均衡定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伟 牛津津
文章以1978~2006年间我国发生的183起地震灾害事故为样本,选取地震损失额、每年发生地震次数为指标,建立我国地震灾害损失分布函数。针对地震损失额利用经验剩余函数值分析损失分布集中程度、初步估计损失分布函数,分组处理样本数据、拟合分布图像、参数估计、单个样本非参数检验,确定损失分布函数为对数正态分布;针对每年发生地震灾害次数初步估计分布函数,通过历史频率与理论概率比较判断拟合效果、确定分布函数为泊松分布。
关键词:
地震灾害损失 分布函数 参数估计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韦勇凤 翁成峰 李勇
中国的地震灾害一直较为严重,发生地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较为巨大。本文基于公共私人合作理论,结合巨灾风险证券化中最为成功的巨灾债券的实践和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公共部门,保险市场、资本市场在内的巨灾风险管理融资体系,并对一般情形下、Wang变换后和Wang双因素变换后的公私合作的巨灾债券进行定价研究,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施建祥 秦倩祺
文章利用极值理论对损失尾部风险的良好估计能力,将极值理论运用到巨灾债券的定价之中。在分析1990~2006年间我国大陆发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的地震损失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罗模拟和极值理论中的BMM方法为地震巨灾债券进行了定价;为巨灾债券在我国的运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极值理论 巨灾债券 损失分布
[期刊] 预测
[作者]
康晗彬 邢天才
本文从再保险人角度对我国巨灾再保险偿付规模与费率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为此,引入资产—负债—利率动态模型并根据我国地震、洪水损失分布,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我国巨灾再保险偿付规模与公平定价费率的敏感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巨灾再保险的偿付规模,能够降低巨灾再保险公平定价费率,从而得到更适合市场的可行性定价,使投保人更愿意购买巨灾保险;对于市场可接受的费率,我国地震灾害再保险适宜的偿付规模在103亿元量级,而洪水灾害再保险适宜规模在105亿元量级,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我国地震、洪水损失分布不同造成的。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结果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开展巨灾再保险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皮天雷 罗伟卿
巨灾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能够有效地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本文首先阐释了传统风险管理技术——再保险的微观运作机制,并指出其在面对巨灾风险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进而推演出引入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本文以1978~2010年间中国发生的214起地震灾害事故为样本,根据地震损失分布特点并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债券定价原理推算了地震巨灾债券的收益率及价格,从而对我国地震巨灾债券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结合我国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师华
我国在地震风险转嫁机制方面严重不足,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行地震巨灾债券。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可设立巨灾风险管理协调委员会,尽快推进发行地震巨灾债券试点。可先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巨灾债券,主要面向国际机构投资者,以积累经验,条件成熟时再在国内资本市场发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翼彪
2008年的5.12汶川里氏8.0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在这次地震中遇难69225人,失踪17939人,其中四川省68712人遇难,17921人失踪,其中更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勇
作为一个地震灾害频发、损失严重的国家,中国应该尽快建立一套多层次的地震巨灾风险融资机制。以巨灾参数作为触发机制的巨灾风险债券很好地规避了道德风险,且损失认定迅速,因而成为保险机构理想的巨灾融资途径。本文根据中国地震目录1970—2009年的地震震级数据,运用极值分布模型分析了中国各主要地震多发省份的年最大震级分布差异性。通过随机模拟方法给出了一个假定的随机利率模型下,各个地震多发地区的地震巨灾债券价格。价格上的差异直观地反映出中国各地区的潜在强震风险差异性很大,地震巨灾损失的融资机制应该在京津冀、四川及云南等一些重灾多发地区首先建立。
关键词:
巨灾债券 触发机制 地震震级 极值分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波 巴曙松
我国是全球地震频发、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金融业在地震巨灾风险保障中却一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地震巨灾期权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必须构建我国地震巨灾期权定价模型。同时,在应对地震巨灾的金融体系构建与创新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推进地震巨灾期权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健全地震巨灾期权发展的外部保障体系,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加速地震巨灾期权的研发力度,改进和强化地震巨灾期权市场的监管体系。
关键词:
地震巨灾期权 定价机制 风险管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丁波 巴曙松
中国是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青海玉树地震将巨灾风险管理的课题再次摆到了研究者和决策者的面前。本文在剖析中国地震巨灾期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并改进了海内外相关研究结论,构建了中国地震巨灾期权的定价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证计量和讨论。通过对其定价机制的实证研究,本文对推动中国地震巨灾期权的发展提出了必要的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闲 张涵博
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曾遭受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灾害损失曲线能够反映地震灾害损失分布情况,对于在事前评估中国地震灾害风险,更好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超概率曲线理论,提出一种在有限经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生成长时期大样本的模拟灾害事件,以此构建年度地震灾害损失超概率曲线的方法;并且运用1990年-2011年间中国大陆地区历次地震灾害事件的经验数据,分别建立单起地震灾害损失分布模型和年度成灾地震发生次数分布模型,并通过随机循环抽样模拟生成1000年的中国地震损失事件,构建出中国年度地震灾害损失超概率曲线。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马玉宏 赵桂峰 谭平 沈朝勇 金建敏
本文概述了我国地震保险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在考虑地震环境的基础上计算地震财产保险费率的方法,并分析了地震保险费率的各项影响因素,提出了地震保险费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值;探讨了保险费与赔偿金额的计算问题;最后采用本文方法对1栋钢筋混凝土住宅结构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在计算地震保险净费率及赔偿金额时,考虑不同地区地震危险性的差异、合理设定免赔额均是十分必要的,为我国地震保险费率的厘定和赔付等问题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邵新力 邵非易
通过对我国1992年以来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台风损失分布进行拟合,根据我国台风损失数据特征,选择一种能对具有尖峰、厚尾、偏态特征的分布进行较好拟合分布的g-h分布进行分析;在均衡定价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台风巨灾债券利率定价模型,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定价分析,将模型应用于三种台风巨灾债券并计算出其利率。结果表明,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巨灾债券,由于利率均高于同期国债利率,对投资者来说都具有较大吸引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巨灾风险创新产品。
关键词:
巨灾债券 g-h分布 利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