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72)
2023(12620)
2022(10697)
2021(10136)
2020(8464)
2019(19420)
2018(18643)
2017(35545)
2016(18806)
2015(20983)
2014(20557)
2013(20283)
2012(18582)
2011(16774)
2010(16191)
2009(15091)
2008(14435)
2007(12325)
2006(10682)
2005(9370)
作者
(51395)
(43197)
(42926)
(41022)
(27448)
(20913)
(19371)
(16710)
(16620)
(14975)
(14804)
(14799)
(13774)
(13578)
(13436)
(13125)
(12763)
(12634)
(12262)
(12260)
(10506)
(10226)
(10209)
(9982)
(9774)
(9763)
(9236)
(8895)
(8433)
(8388)
学科
(88915)
经济(88845)
管理(52126)
(48374)
方法(41415)
(38970)
企业(38970)
数学(36298)
数学方法(35916)
中国(23417)
(20654)
(20069)
地方(19628)
(17028)
业经(17019)
贸易(17014)
(16570)
(15343)
农业(14319)
环境(13338)
(12980)
(12493)
财务(12455)
财务管理(12432)
理论(12222)
(12149)
(12029)
金融(12026)
企业财务(11913)
(11200)
机构
大学(271884)
学院(270255)
(120179)
经济(118269)
管理(105947)
研究(92212)
理学(92146)
理学院(91089)
管理学(89596)
管理学院(89063)
中国(70099)
(56319)
科学(54277)
(52927)
(44140)
财经(43614)
中心(41459)
研究所(40482)
(39971)
经济学(38584)
(37274)
师范(36996)
(36729)
(36314)
北京(35407)
业大(35041)
经济学院(34869)
(33821)
财经大学(32810)
师范大学(30569)
基金
项目(188043)
科学(151758)
基金(142065)
研究(137282)
(123862)
国家(122954)
科学基金(107019)
社会(92311)
社会科(87873)
社会科学(87852)
基金项目(75162)
(69343)
自然(68158)
自然科(66573)
自然科学(66556)
自然科学基金(65378)
教育(62258)
(59896)
资助(58260)
编号(52425)
(43081)
重点(42604)
(41410)
成果(40854)
国家社会(40315)
(38868)
教育部(37596)
人文(36752)
创新(36478)
科研(36127)
期刊
(124143)
经济(124143)
研究(79139)
中国(44358)
(40198)
科学(38947)
学报(38141)
管理(37862)
(31139)
大学(30120)
学学(28538)
教育(22964)
技术(22568)
财经(22565)
农业(22005)
(21341)
金融(21341)
经济研究(20678)
(19536)
业经(17987)
问题(17568)
(15996)
国际(14339)
资源(14313)
统计(13494)
世界(13448)
技术经济(13365)
(12852)
(12052)
(11712)
共检索到385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丛晓男  王铮  
基于Krugman"地理本性论"原理,构建了包含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区位与市场、商业基础条件、旅游政策四大要素的区域旅游投资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计算模型支持下,分析了主要指标间的机理关系,计算了全国地级及以上行政区的观光、休闲和综合旅游投资潜力指数。研究发现:(1)观光和休闲投资潜力空间分布形态有明显差异。前者呈现相对破碎化、离散化的态势,而后者呈现更为明显的地域规律性,原因是优质观光景观的发育具有较大随机性,而休闲旅游受自然资源禀赋影响较大,在空间上具有较强连续性和自相关性。(2)旅游投资潜力空间分异显著。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逐次递减,五大城市群旅游投资潜力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且大部分城市群休闲投资潜力高于观光,预示着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的旅游活动正由观光转型为休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丛晓男  王铮  
基于Krugman"地理本性论"原理,构建了包含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区位与市场、商业基础条件、旅游政策四大要素的区域旅游投资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计算模型支持下,分析了主要指标间的机理关系,计算了全国地级及以上行政区的观光、休闲和综合旅游投资潜力指数。研究发现:(1)观光和休闲投资潜力空间分布形态有明显差异。前者呈现相对破碎化、离散化的态势,而后者呈现更为明显的地域规律性,原因是优质观光景观的发育具有较大随机性,而休闲旅游受自然资源禀赋影响较大,在空间上具有较强连续性和自相关性。(2)旅游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姚鹏  孙久文  
本文基于中国326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域2010—2012年的数据,利用空间杜宾增长模型(SDM)来测算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人均收入的影响。本文测算了各个区域贸易开放和人力资本对人均收入水平的直接、间接和总影响。结果表明:一个区域的贸易开放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相邻区域的人均收入也会产生正的影响。同时笔者也发现,人力资本对中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会产生正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玲玲  孙海鸣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区域调整非常频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是其重要动机。本文整理了全国1992~2012年间2245次地市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行政区划调整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1992~2012年整个时间段内全国行政区划调整对经济增长仅有微弱的正效应,东部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非常明显,中西部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1~2012年间表现为显著的正面效应,但在1992~2000年间表现为负面效应。可见行政区划调整并不总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在一定的区域一定的时期甚至可能阻碍经济增长。换言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旺  周跃云  邹毓  
利用《中国城市智慧低碳发展报告》中我国GDP前110强地级以上城市的低碳发展数据,运用加权变异系数法和Theil指数分解法分析了大样本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并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各层次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样本城市的整体低碳发展水平不高,高值城市以东部地区的轻工业城市或综合型城市为主,低值城市则以中、西部的资源型城市或重化工业城市为主;城市整体的低碳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较大,低值城市的空间差异最大、高值城市的空间差异最小、中值城市的空间差异居中;城市低碳发展的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兵  刘志彪  孔令池  
优化营商环境是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实现新时代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需要。基于熵权TOPSIS法,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开放环境、法治环境、公共服务6个维度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和评估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省域营商环境综合水平,并对营商环境的区域分异进行了剖析。结果发现:(1)各省域营商环境综合评价等级的稳定性和波动性并存。(2)各省域营商环境综合水平存在较大的省际和区域差异,整体呈现出时空上的梯度演化特征。(3)各省域营商环境与理想营商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研究认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治理型评价体系,对标找差修复各省域营商环境短板,着力缩小东中西区域营商环境综合水平差距,是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可行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春晓  胡婷  
文化与旅游融合是一种生产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资源与文化空间的旅游化利用。引入生产力模型与生产要素理论,从资源、资料、劳动力、技术四个方面构建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测度模型。在县域空间尺度下,测度大湘西45区县市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并分析其空间差异。研究表明,大湘西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分布不均衡,由东到西呈梯度下降,表现为正三角的潜力等级格局;融合要素分布不均匀,区域的融合优势与劣势表现明显,区域间差异较大。最后,研究提出促进大湘西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建议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莹  
“行政区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有现象,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关系整合问题是其中的一个层面。黄山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个“行政旅游区”,它的两次行政区划改革都备受争议。围绕几个争论热点展开对有关黄山市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的探讨,剖析了黄山市两次政区变更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进而又对这一典型的“行政旅游区”现象所反映的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及整合进行了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蔡晓霞  牛亚菲  
本文在分析邮轮旅游核心产业要素及竞争潜力构成的基础上,构建邮轮旅游竞争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从旅游资源禀赋、邮轮旅游经营绩效、企业运营能力、金融保险业服务能力、交通保障能力、城市支撑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沿海8大邮轮旅游重点城市进行评价分析;依据评价结果,将8大邮轮城市划分为邮轮旅游竞争优势区、较优势区和一般优势区的3个层级。提出未来中国邮轮旅游将形成以上海为邮轮母港,以深圳为区域中心港,辅以宁波、厦门、海口等挂靠港的对台湾、东南亚的南方邮轮旅游区;以及以天津为区域中心港,辅以青岛、大连的对日、韩的北方邮轮旅游区的整体空间格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君  
旅游资源群是指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某一类旅游资源单体的集群,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是区域旅游资源系统组成的基本单位,它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本文在这一概念的指导下,结合陕西旅游资源普查最新数据,利用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从陕西区域空间整体上分析了各大类旅游资源群的空间结构特征,计算了其各自的开发潜力,并从区域间和区域内以及类型等方面对旅游资源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旅游资源群中开发潜力较大的位于西安、咸阳、杨凌和延安四地,因此开发应以西安、咸阳和杨凌这三个区域为中心,实现“西—咸一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丽  
本文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1997-2014年旅游业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发现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从影响旅游业生产效率的因素看,推进旅游业集聚发展、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提升旅游业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战略取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丽  
本文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1997-2014年旅游业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发现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从影响旅游业生产效率的因素看,推进旅游业集聚发展、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提升旅游业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战略取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澄  
文章利用高等数学、经济学等的理论与方法,自主构建了基于最速下降法的区域旅游潜力研究分析方法,利用该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旅游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曲线化的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发展趋势展开宏观性分析与研究。针对曲线分析深度不足的缺陷,展开模型化的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过程,构建了拓展的引力-斥力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长三角区域旅游潜力分析。由此,找到了如何解决长三角区域旅游短板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对如何扩大长三角区域旅游潜力提出了整体对策,为该区域旅游产业稳定、深入发展提供了决策思路与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汪宇明  何小东  
区域间旅游障碍由制度性障碍与非制度性障碍两大类型组成。所谓区域旅游障碍,主要表现为各区域之间对公共品牌旅游资源经营权的垄断、市场隐性分割、基础设施滞后、环境安全隐患、信息不对称,以及服务疲软所诱致的利益博弈问题。区域旅游障碍虽然与行政区划格局有一定相关关系,但没有必然联系。行政区划是国家权益地方性配置的制度性安排,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基础。既有中央政府的统一意志,又有地方政府积极性的行政区划格局,是中国区域旅游持续发展的基础动力条件。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的本源性动力是竞争。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之间都可以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秀平  王睿  
“十四五”时期,中国旅游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分析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在界定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域的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动态定量分析,利用核密度估计和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别研究。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整体呈现协调演进上升态势,但区域间仍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和不均衡分布状态,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的特征;(2)省域间旅游发展潜力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聚集效应不断加强,且高值聚集型区域范围逐渐扩大,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3)旅游发展潜力重心均在河南省内,重心转移路径总体向西方向移动,呈现明显的东北(偏北)—西南(偏南)空间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