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3)
2023(5263)
2022(4279)
2021(4133)
2020(3262)
2019(7857)
2018(7391)
2017(14117)
2016(7255)
2015(8461)
2014(8097)
2013(8311)
2012(7807)
2011(7344)
2010(7131)
2009(6615)
2008(6580)
2007(5427)
2006(4871)
2005(4463)
作者
(19920)
(16716)
(16670)
(15981)
(10954)
(7857)
(7554)
(6492)
(6451)
(5878)
(5569)
(5488)
(5352)
(5327)
(5279)
(5142)
(4972)
(4933)
(4659)
(4398)
(4139)
(3971)
(3867)
(3765)
(3725)
(3698)
(3523)
(3345)
(3294)
(3293)
学科
(41040)
经济(41007)
管理(18360)
方法(17311)
中国(16971)
(16330)
数学(16314)
数学方法(16270)
(11519)
企业(11519)
(9053)
贸易(9048)
(8877)
(8102)
(7687)
地方(7249)
环境(6355)
(6298)
城市(6268)
(6140)
金融(6140)
(6093)
(6003)
银行(6003)
(5865)
业经(5850)
关系(5828)
农业(5417)
(5299)
(5251)
机构
大学(113659)
学院(109326)
(60187)
经济(59305)
研究(44516)
管理(41357)
理学(35702)
理学院(35246)
中国(35081)
管理学(34974)
管理学院(34747)
(24994)
(24595)
科学(22987)
经济学(21490)
(21069)
财经(20538)
经济学院(19440)
研究所(19306)
(19171)
中心(18567)
北京(16381)
(16037)
财经大学(15686)
(14139)
师范(14079)
科学院(13817)
研究中心(13450)
(12978)
(12866)
基金
项目(74382)
科学(61277)
基金(59628)
研究(54131)
(51894)
国家(51600)
科学基金(44835)
社会(40416)
社会科(38584)
社会科学(38578)
基金项目(31055)
自然(26632)
自然科(26088)
自然科学(26083)
自然科学基金(25645)
资助(24515)
教育(23458)
(23148)
(21481)
国家社会(19151)
中国(18799)
(18767)
编号(18110)
教育部(16715)
重点(16680)
(16361)
人文(15505)
(14900)
社科(14699)
成果(14593)
期刊
(60353)
经济(60353)
研究(39065)
中国(19087)
(16867)
科学(15228)
管理(14584)
学报(13276)
经济研究(11661)
财经(11097)
(11002)
大学(10834)
(10788)
金融(10788)
问题(10354)
学学(10243)
(9772)
(9237)
世界(8897)
国际(8328)
农业(7864)
技术(6982)
城市(6685)
业经(6288)
统计(5922)
技术经济(5704)
教育(5690)
资源(5550)
(5525)
现代(5393)
共检索到162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常青  李磊  卫平  
运用永续盘存法,对2001-2014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各城市资本存量增速较快,其中广西、贵州、内蒙古、山西等内陆省份的城市普遍有更高的增长速度;基于省会城市计算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本—产出比均呈现上升趋势,整体的资本产出效率在不断下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资本—产出比差距不断扩大,资本产出效率劣势明显。与以往研究相比,测算了在全市范围内的资本存量,重点修正了部分地级市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导致的统计误差,保证了数据前后的一致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常青  李磊  卫平  
运用永续盘存法,对2001-2014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各城市资本存量增速较快,其中广西、贵州、内蒙古、山西等内陆省份的城市普遍有更高的增长速度;基于省会城市计算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本—产出比均呈现上升趋势,整体的资本产出效率在不断下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资本—产出比差距不断扩大,资本产出效率劣势明显。与以往研究相比,测算了在全市范围内的资本存量,重点修正了部分地级市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导致的统计误差,保证了数据前后的一致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贾梦圆  刘晓阳  陈天  范斐  
在明确紧凑城市内涵的基础上,从空间利用效率、物质流通效率、城市运营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紧凑度测度体系,评估了2005年和2015年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紧凑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紧凑度整体上有所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驱动城市紧凑度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从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和城市空间结构来看,紧凑度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城市间的紧凑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城市紧凑度与城市等级呈U型分布特征,中小城市具有较高的城市蔓延风险;城市紧凑度的空间聚集特征显著,东南沿海地区为高紧凑度聚集区,东北地区和中原地区为低紧凑度聚集区;中西部地区城市紧凑度差异性逐渐增大,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城市紧凑度呈现出扩散效应,京津冀地区城市紧凑度呈现出极化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穆学英  陈延斌  
通过建立绿色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15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绿色化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从高到低的衰减速度呈现由快减慢再加快的趋势;绿色化呈现弱水平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三个,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穆学英  陈延斌  
通过建立绿色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15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绿色化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从高到低的衰减速度呈现由快减慢再加快的趋势;绿色化呈现弱水平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三个,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尹君  
选取土地、资本、劳动、技术和通信等投入量作为输入指标,城市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输出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对2000—201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发展效率及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效率水平较低,只有少数城市达到了效率最优。城市效率呈现出与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格局、城市行政等级和规模等级相一致的空间格局,综合性城市和专业型城市间的效率差异显著。城市发展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10年间,中国城市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演变态势,总体有所降低,大多数城市都处在规模收益递增阶段,规模投入不足是中国城市要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政策因素是中国城市效率格局分布与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伟  
运用区位熵值法测算了我国23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的集聚度,并运用DEA法测度了各城市的综合效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服务业集聚和城市生产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服务业总体上呈现稳定集聚发展态势;分区域来看,各地区服务业区位熵随时间推移变动不大,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分行业来看,公共性服务业具有行业优势且集聚度高;分区域的测算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公共性服务集聚度最高,中部地区消费性服务业集聚最高,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最高;城市生产率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城市生产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基于时空跃迁分析的结果表明,无论是服务业集聚还是城市生产率,发生相对位移跃迁的城市占全部样本城市的比重均较小,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生产率在空间分布上呈稳定性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海洋  马靖  宋巧  
本文运用2003-2009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在新新经济地理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城市间工资差异的决定因素,估计结果发现:(1)产业集聚效应、人才归类效应和市场选择效应显著地影响了工资水平,而新经济地理过高估计了产业集聚的作用。(2)动态角度来看,产业集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持续增加,这意味着城市间工资差异将加速扩大而不是收敛;但人才归类效应和市场选择效应的递减可能会弱化这一进程。(3)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工资水平较高;社会管理人员比重较高的城市,工资水平较低。(4)港台企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逐渐变小,而外资企业的影响逐渐增加;此外金融发展、基础设施和人均资本与工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琪  安树伟  
相比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化质量的提高却较为缓慢,并且不同城市间存在较大差距。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对中国28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2008年城市化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将不同城市分为城市化质量良好、中等、一般及较差四种类型。从区位特征看,城市化质量良好城市均在东部地区,质量中等城市的分布从东向西递减,一般及较差类型城市遍布全国;从社会特征看,各类型城市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和居民的需求都有差距,并且城乡关系也不够协调。根据不同城市化质量类型城市的特点及相同之处,提出了各自的发展重点及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俊  王琪延  
本文根据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内涵,首先构建了包含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和产品、旅游服务、旅游市场等四方面竞争力的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2007年的指标数据,采用群组层次分析法,得到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和单项得分。最后,采用系统聚类法根据上述城市旅游竞争力单项得分将287个城市划分为四类,针对各类城市的特点提出竞争力提升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利用ESDA-GIS、空间变异函数、重心迁移与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2000和2011年全国3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进行研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地级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中部>南方>北方的趋势,具有较显著的全局正相关关系,存在空间集聚特征。11年间,城乡收入比的重心向东北迁移;收入差距显著减小的地区多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而黄河流域是收入差距显著扩大最集中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冷点区大幅扩张而热点区大幅收缩。地级城乡资本投入比,第二、第三产业集聚,城镇化率和空间滞后变量将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劳动力比则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金川  黄武强  张煜  
考察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建立了由3个层级、5个维度和22个指标构成的城市基础设施评价体系,并采用极差标准化、均方差决策、加权平均和标准分等方法,对中国2007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发展排序、等级划分、空间分异和统计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和经济发展相似的自东向西递减的地带性特征;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存在短板;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呈正态分布,环境设施呈尖峰左偏分布,交通设施呈尖峰右偏分布,供排水设施属于平顶正态分布,能源设施分布曲线波动较大,邮电设施分布严重右偏。本研究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思路和科学依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项本武  张鸿武  王珅  
本文使用中国2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积累对城市规模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每增加1%,城市人口规模会增长1.15%;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每增加1%,则城市人口规模增长0.17%。这表明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积累的溢出效应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张。由于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存在,家庭及城市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会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因而中央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资,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化水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龙奋杰  王宁  张艳奇  
论文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分析中国城市增长的系统模型,并利用206个城市1990年与2005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非人口规模增长推动的;(2)政府财政支出和城市人力资本积累是目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3)人力资本积累并没有在工资增长上得到体现;(4)城市公共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引致了城市人口增长,但对城市经济发展却没有明显的作用。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行东  鲁志国  王云霞  
借鉴汉森提出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经济密度为门槛变量,采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率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在经济密度的任一区间,城市规模对经济效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密度的提升,城市会获得更多源自城市规模的效率提升。据此认为,应重视城市规模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并有效提高经济密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