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14)
2023(7001)
2022(5614)
2021(5251)
2020(3838)
2019(9168)
2018(8471)
2017(15372)
2016(7919)
2015(9110)
2014(8777)
2013(9081)
2012(8578)
2011(8074)
2010(7787)
2009(7147)
2008(6913)
2007(5659)
2006(5092)
2005(4594)
作者
(22849)
(19319)
(19294)
(18423)
(12482)
(9200)
(8590)
(7589)
(7570)
(6970)
(6582)
(6459)
(6121)
(6086)
(6070)
(6061)
(5716)
(5669)
(5345)
(5211)
(4761)
(4548)
(4532)
(4387)
(4382)
(4293)
(4079)
(3903)
(3824)
(3807)
学科
(45907)
经济(45871)
中国(18427)
方法(17210)
管理(17046)
(16511)
数学(16327)
数学方法(16278)
(15812)
农业(11440)
地方(10256)
(9993)
(9528)
贸易(9522)
(9330)
业经(9234)
收入(8768)
(8720)
企业(8720)
(8679)
环境(7056)
发展(6801)
(6797)
城市(6746)
(6535)
(6396)
(5830)
关系(5790)
(5722)
银行(5721)
机构
大学(124550)
学院(121920)
(63872)
经济(62860)
研究(50995)
管理(43639)
中国(38679)
理学(37894)
理学院(37313)
管理学(36853)
管理学院(36602)
科学(28246)
(27548)
(26025)
(24503)
经济学(22682)
研究所(22513)
中心(21285)
财经(21249)
经济学院(20530)
(19839)
(18625)
(17997)
北京(17832)
(17385)
师范(17306)
科学院(16160)
财经大学(16079)
研究中心(15246)
(15030)
基金
项目(85254)
科学(69862)
基金(67395)
研究(61701)
(59427)
国家(59048)
科学基金(50765)
社会(45224)
社会科(43095)
社会科学(43085)
基金项目(35324)
自然(30420)
自然科(29792)
自然科学(29786)
自然科学基金(29289)
(27807)
资助(26748)
教育(26103)
(25305)
国家社会(21310)
编号(21072)
(20471)
中国(20427)
(19550)
重点(19550)
教育部(17827)
(16880)
人文(16777)
成果(16672)
发展(16534)
期刊
(67836)
经济(67836)
研究(42293)
中国(22602)
科学(18794)
(18359)
(16983)
学报(16834)
管理(14747)
大学(13536)
农业(13279)
学学(12934)
经济研究(12455)
问题(11219)
财经(10972)
(9839)
金融(9839)
(9676)
(9430)
世界(9336)
业经(9021)
国际(8243)
资源(7755)
技术(7422)
城市(7338)
(7161)
教育(6510)
(6318)
统计(6312)
技术经济(5880)
共检索到181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利用ESDA-GIS、空间变异函数、重心迁移与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2000和2011年全国3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进行研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地级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中部>南方>北方的趋势,具有较显著的全局正相关关系,存在空间集聚特征。11年间,城乡收入比的重心向东北迁移;收入差距显著减小的地区多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而黄河流域是收入差距显著扩大最集中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冷点区大幅扩张而热点区大幅收缩。地级城乡资本投入比,第二、第三产业集聚,城镇化率和空间滞后变量将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劳动力比则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殷颂葵  
[目的]为准确把握市域尺度下西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促进该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方法]基于51个市域单元2010—2018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结果](1)西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189下降至2.736,下降幅度为14.21%;(2)空间分布格局上形成了东西方向的“U型”特征和南北方向由北及南平滑上升的特征;(3)全局莫兰指数在波动中由0.322上升至0.358,上升幅度为11.18%;(4)空间滞后模型表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农业现代化和金融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有负向影响,而经济发展虽然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两者在计量结果上显示“U型”关系。[结论]西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在小幅波动中表现出缩小的趋势,且市域之间的差异呈现出收敛的态势;西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正自相关性,且在局部地区有板块集聚特征;空间因素是西北地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俊杰  米文宝  宋永永  周瑞瑞  杨瑞  
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宁夏19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EDSA-GIS、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1990-2013年宁夏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宁夏城乡总体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波动扩大趋势,而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呈波动缩小趋势。(2)宁夏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显著,城镇收入和农村收入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城乡收入比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1990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热点区始终位于宁夏中南部地区,而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江孝君  杨青山  张郁  王小艳  刘鉴  刘杰  
基于多尺度分析视角,综合运用差异指数、尺度方差、空间关联及回归模型等方法,从省级、地级、县级3个空间尺度分析了2003-2016年东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城乡收入差距绝对和相对差异、尺度方差及构成均呈现县级>地级>省级的尺度发展格局,各尺度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表明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差异越大。②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地级和县级尺度分别以中等和较低城乡收入差距为主要发展类型;城乡收入差距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地级尺度关联性较强,县级尺度差异性较强;各尺度局部空间关联以显著正相关为主且LL型占据主导地位,各尺度冷热点集聚格局总体保持一致。③自然基础与区位、经济发展与支撑、社会发展与支撑、发展战略与政策共同推动各尺度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格局的形成及演化。④更加关注多尺度的实体区域研究、更加区分多指标体系与多因素分析、更加关注定性与定量方法有效结合是今后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方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森熊  栗海红  商文莉  
为精准把握县域尺度下三江源生态功能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文章基于该区域21个县级行政区2012—2019年城乡收入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其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化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研究区域城乡收入比由3.885下降至3.256,空间上呈现中部高、东西低,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特征;第二,全局莫兰指数由0.234上升至0.304,具有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局部地区有板块集聚特征;第三,局部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会对相邻区域产生带动作用。政府干预、城镇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均能缩小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干预对邻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城镇化则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艳兴  潘竟虎  陈蜒  张建辉  
采用ESDA、GWR、重心转移、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构建的"四化"协调发展模型,对2001、2006和2011年全国343个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相关性、总体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显著且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10年间四化协调发展指数的重心均落在河南省境内,重心迁移方向是先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向东北方向移动;四化协调发展类型数目最多的为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的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的沿海地带;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比>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城乡人均收入比>城乡人均消费比,只有人均GDP是四化协调发展的正相关因素,城乡收入比整体上表现为负相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学波   吴江楠   王振波   何志浩   卢冰坤  
医疗服务韧性体现了地区面对风险冲击时的医疗应对能力,研究城市医疗服务韧性水平的时空分异与驱动力能够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理论参考。论文以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融合韧性理念,构建了城市医疗服务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11—2021年中国城市医疗服务韧性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驱动力。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医疗服务韧性水平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空间分布上总体表现为沿海高、内陆低的格局,区域差异有减弱的趋势,个别城市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局部极化现象;(2)新冠疫情深刻影响了中国城市医疗服务韧性的格局,期间表现出了较强的抵抗韧性和调整适应能力;(3)根据动力要素组合差异划分出4种医疗服务韧性驱动模式,即医疗资源主导型、经费主导型、环境依赖型和科研依赖型;(4)医疗服务韧性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与医疗服务韧性呈负相关关系,市政环卫能力和互联网普及率对医疗服务韧性具有正向影响。论文分析了中国城市医疗服务韧性的驱动力模式,能够为不同类型地区医疗服务建设及韧性提升提供现实借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江孝君  杨青山  刘杰  杨维旭  张苏文  王小艳  
基于区级、省级、地级3个空间尺度,综合运用差异指数、尺度方差、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等方法模型,分析了2000—2017年中国城乡收入差异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0—2017年,城乡收入差异表现为地级>省级>区级的尺度格局,且各尺度差异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城乡收入差异尺度方差和构成均表现为地级>省级>区级的尺度格局,即尺度越小,对区域城乡收入差异的贡献度越大。(2)不同尺度城乡收入差异空间类型均以中等城乡收入差异类型区为主,东部沿海地区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均表现出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尺度越小,集聚特征越明显;城乡收入差异空间关联总体以正相关为主,显著关联以HH和LL类型集聚为主。(3)自然区位、战略政策及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于不同尺度城乡收入差异,但在各尺度的作用强度有所不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启良  范红忠  
巨额贸易顺差和收入差距扩大是目前中国经济的两大突出问题。为明确两者的关系,在理论上分析收入分配差距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后,使用1999—2014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总体上会减少进口,加剧贸易失衡。对中小型城市、中西部地区城市、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城市而言,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抑制其进口;而对大型和特大型城市、东部地区城市和发达地区城市而言,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促进其进口。相应地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与措施、刺激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将有助于中国扩大进口、改变对外贸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芳  
该文认为,我国城市化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在空间上分别呈现出"从东部向中部、从西北向西南"递减和"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上升的对比分布格局。作者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研究发现,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西强东弱"格局逐渐逆转为"西弱东强"。作者进一步利用门槛面板模型所做的研究显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效应因其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所处阶段不同而不同。针对这种情况,该文提出"区域化、阶段性、城市化各维度协同发展"的城镇化发展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森圣  张宗益  
采用我国1994-2011年的地级市数据,在多维度测算城市规模分布的基础上,使用联立方程考察了城市规模分布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城市规模分布趋向大城市集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恶化,这一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分布趋向大城市集聚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缓解,但是在西部地区却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缓解城乡收入分配不平等。认为地方政府应考虑区域差异及自身禀赋,依此选择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谢鹏  
本文利用2000~2015年全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以地生财"行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地生财"行为总体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以地生财"行为会带来"人地失调"的城镇化格局、"去工业化"效应和扭曲的公共品供给结构,进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以地生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各区域存在显著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革当前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摆脱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路径依赖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健  李子芳  陈湘满  
居民医保一体化作为完善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实现城乡统筹、促进消费公平、提高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我国居民医保一体化政策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基于2006—2019年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DID、空间DID等方法探究居民医保一体化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居民医保一体化政策与城乡消费差距指数存在一定时空耦合特征,分别呈现由沿海到内陆逐步蔓延和由内陆到沿海逐渐缓和的趋势,在较早进行政策试点的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等区域,其城乡消费差距指数也明显更低;(2)居民医保一体化能够显著缓解当地城乡消费差距,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会减缓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城市的城乡消费差距,而加剧地理相邻城市的城乡消费差距;(3)居民医保一体化政策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减少预防性储蓄来缓解城乡消费差距,并且对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经济聚集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具有异质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余静文  王春超  
运用断点回归方法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圈之内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比城市圈之外的地区高1到2个百分点,而城市圈对农耕面积、教育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可能影响到收入差异的变量没有直接的影响。进一步运用二阶段最小二乘的方法估计由于城市圈形成所导致的城市化水平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论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二元经济导致的一些制度性的障碍以及城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是目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因而应尽快消除阻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并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凯风  吴超林  
为了在环境约束下研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与变化规律、判断收入差距对其的影响,首先利用基于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并分解了285个中国城市在2003-2013年间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发现各城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此期间累积提升了14.47%,其动力主要来自于环境技术进步;而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累积增长率总体上小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表明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过高的环境与资源代价。随后,建立实证计量模型并运用SYS-GMM方法检验收入差距对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