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8)
- 2023(9776)
- 2022(8171)
- 2021(7477)
- 2020(5889)
- 2019(13705)
- 2018(13295)
- 2017(25041)
- 2016(13221)
- 2015(14955)
- 2014(14623)
- 2013(14695)
- 2012(14205)
- 2011(13388)
- 2010(13304)
- 2009(12112)
- 2008(11937)
- 2007(10338)
- 2006(9465)
- 2005(8885)
- 学科
- 济(71868)
- 经济(71802)
- 管理(31940)
- 业(30419)
- 中国(27220)
- 方法(24256)
- 数学(22046)
- 数学方法(21946)
- 地方(21623)
- 企(20667)
- 企业(20667)
- 农(18354)
- 贸(14180)
- 贸易(14166)
- 业经(14137)
- 易(13705)
- 发(12915)
- 农业(12606)
- 环境(12062)
- 财(11802)
- 地方经济(11731)
- 银(11673)
- 银行(11662)
- 融(11602)
- 金融(11602)
- 行(11472)
- 制(11247)
- 学(10688)
- 发展(9334)
- 展(9312)
- 机构
- 大学(194169)
- 学院(193738)
- 济(94336)
- 经济(92670)
- 研究(78359)
- 管理(70272)
- 中国(60307)
- 理学(59356)
- 理学院(58569)
- 管理学(57908)
- 管理学院(57527)
- 科学(44141)
- 京(43593)
- 财(39720)
- 所(39107)
- 研究所(35357)
- 中心(33979)
- 财经(31419)
- 经济学(30969)
- 农(30780)
- 经(28795)
- 北京(28602)
- 院(28323)
- 江(28183)
- 经济学院(27825)
- 范(27555)
- 师范(27339)
- 业大(24884)
- 科学院(24128)
- 农业(23834)
- 基金
- 项目(126591)
- 科学(101876)
- 研究(94220)
- 基金(94205)
- 家(81912)
- 国家(81288)
- 科学基金(69550)
- 社会(64732)
- 社会科(61691)
- 社会科学(61678)
- 基金项目(49211)
- 省(46862)
- 自然(41446)
- 教育(41331)
- 自然科(40543)
- 自然科学(40536)
- 划(40337)
- 自然科学基金(39814)
- 资助(38270)
- 编号(35353)
- 发(34165)
- 部(29304)
- 重点(29041)
- 成果(28552)
- 发展(28492)
- 国家社会(28395)
- 展(28034)
- 中国(26418)
- 创(26099)
- 课题(25969)
共检索到309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尹君
选取土地、资本、劳动、技术和通信等投入量作为输入指标,城市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输出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对2000—201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发展效率及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效率水平较低,只有少数城市达到了效率最优。城市效率呈现出与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格局、城市行政等级和规模等级相一致的空间格局,综合性城市和专业型城市间的效率差异显著。城市发展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10年间,中国城市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演变态势,总体有所降低,大多数城市都处在规模收益递增阶段,规模投入不足是中国城市要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政策因素是中国城市效率格局分布与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城市发展效率 DEA ESDA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尹君
基于2009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城乡统筹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了各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总体上呈西高东低、南北分化的分布特征,并存两大"DEA有效"极核;规模效率是当前制约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方面;全省普遍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可通过优化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突出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提高劳动力素质及提高城市化水平等途径来提高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各区域之间城乡统筹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体现出"阶梯型"发展和两极"俱乐部趋同"的态势。基于DEA-ESDA的研究方法可以清楚地解释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及其空间差异问题,并为城乡统筹发展评价研究提供案例参考和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华 李久林 储金龙
城市效率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皖江城市带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建立DEA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交叉模型对皖江城市带各城市进行效率分析,采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了皖江城市带城市效率的演化过程及空间差异。得出以下结论:近年皖江城市带各城市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都呈现大规模递增的态势,但城市效率普遍偏低,稳定性不强,并呈波动型发展的态势;传统工矿型城市的城市效率要低于综合型城市;城市效率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城市效率与城市规模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皖江城市带显著性不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艳兴 潘竟虎 陈蜒 张建辉
采用ESDA、GWR、重心转移、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构建的"四化"协调发展模型,对2001、2006和2011年全国343个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相关性、总体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显著且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10年间四化协调发展指数的重心均落在河南省境内,重心迁移方向是先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向东北方向移动;四化协调发展类型数目最多的为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的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的沿海地带;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比>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城乡人均收入比>城乡人均消费比,只有人均GDP是四化协调发展的正相关因素,城乡收入比整体上表现为负相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宇 刘毅
提高能源效率是节约能源、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国内最高能源效率为比较标准计算能源效率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对能源投入要素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论文通过DEA-ESDA模型对1990、2000和2010年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并探索其空间集聚状态以及冷热点区域格局的演化,得出结论如下:1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的地带性差异显著,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2科技投入低和基本要素配置的不合理是我国部分省市能源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能源投入松弛、人力资源投入松弛、资本投入松弛和多种要素投入松弛四类;3能源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空间集聚状态基本一致,而规模效率受制于资源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刘玉玉
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年~2007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出各地区在不同时期的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发达地区用水效率最高,欠发达地区用水效率最低;②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11年内经历了先缩小后变大的过程,到2007年差异总体上在扩大,水资源利用水平相似地区之间差异在缩小;③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它的存在与演变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安全
借助较为前沿的基于理想点决策单元的交叉效率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的循环经济运行效率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ESDA探索技术对全国30省份以及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运行效率的空间差异性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循环经济运行效率较高的地区为浙江、北京、广东、福建、江西和上海地区;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运行效率存在差异,并且三大区域内部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我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效率在整体上表现出十分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同时,东、中和西部地区的空间相关性亦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循环经济的高值集聚区主要位于东部,而低值集聚均位于西部地区。同时,三大区域内部的集聚也表现出不同的模式。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交叉效率 空间差异 ESDA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良悦 师博 刘东
本文将资本存量、劳动力就业人数、土地存量作为投入变量,将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化人口作为产出变量,利用地级以上247个城市2001年、2003年和2005年的数据,使用数据包络分析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计量结果表明,只有6%~12%的城市处于产出效率前沿,而88%~94%的城市处于非前沿面的无效率生产点上;2001年和2003年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均值集中在50%~70%之间,2005年60%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于50%。显然,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粗放特征,不利于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耕地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洪名勇 潘东阳 吴昭洋 何玉凤
[目的]通过对20112015年间全国以及各区域层面的农村减贫效率进行测度,探讨其空间差异及变化特征。[方法]文章采用投入导向的DEA-BCC模型测算农村减贫效率值,并借助探索性数据分析法(ESDA)对农村减贫效率的空间差异和变化展开分析。[结果](1)我国农村减贫综合技术效率相对较低,未能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投入的潜力,纯技术效率整体偏小是造成综合技术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2)省际农村减贫效率在20112015年整体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并表现出西高东低的阶梯形空间布局;(3)农村减贫的综合技术效率存在正自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常青 李磊 卫平
运用永续盘存法,对2001-2014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各城市资本存量增速较快,其中广西、贵州、内蒙古、山西等内陆省份的城市普遍有更高的增长速度;基于省会城市计算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本—产出比均呈现上升趋势,整体的资本产出效率在不断下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资本—产出比差距不断扩大,资本产出效率劣势明显。与以往研究相比,测算了在全市范围内的资本存量,重点修正了部分地级市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导致的统计误差,保证了数据前后的一致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常青 李磊 卫平
运用永续盘存法,对2001-2014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各城市资本存量增速较快,其中广西、贵州、内蒙古、山西等内陆省份的城市普遍有更高的增长速度;基于省会城市计算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本—产出比均呈现上升趋势,整体的资本产出效率在不断下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资本—产出比差距不断扩大,资本产出效率劣势明显。与以往研究相比,测算了在全市范围内的资本存量,重点修正了部分地级市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导致的统计误差,保证了数据前后的一致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熊磊
本文利用DEA方法对云南地级以上城市2001年~2006年间的发展效率做了C2R分析和Malmquist指数分析。C2R分析指出了各年度发展效率相对有效和相对无效的城市,Malmquist指数分析显示了2001年-2006年各城市各效率指标的变化。同时Malmquist分析也显示出C2R分析中发展相对无效的城市是因为技术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幅度较慢所致。本文初步得出结论,云南地级以上城市提高发展效率必须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关伟 张华 许淑婷
提高能源效率是辽宁省突破能源困局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测算各地级市2000-2012年的能源效率值,分析辽宁省能源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总体分异特征,然后运用ESDA空间分析技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验证辽宁省能源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最后应用马尔科夫链模型获得辽宁省能源效率各区域类型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①在时空分异特征方面,辽宁各地级市的能源效率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能源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有沈阳、大连和抚顺;②在时空格局及其演化方面,全省各地级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整体格局上所呈现的一定的集聚态势显示各地级市能源效率差异正在呈缩小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贾梦圆 刘晓阳 陈天 范斐
在明确紧凑城市内涵的基础上,从空间利用效率、物质流通效率、城市运营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紧凑度测度体系,评估了2005年和2015年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紧凑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紧凑度整体上有所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驱动城市紧凑度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从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和城市空间结构来看,紧凑度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城市间的紧凑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城市紧凑度与城市等级呈U型分布特征,中小城市具有较高的城市蔓延风险;城市紧凑度的空间聚集特征显著,东南沿海地区为高紧凑度聚集区,东北地区和中原地区为低紧凑度聚集区;中西部地区城市紧凑度差异性逐渐增大,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城市紧凑度呈现出扩散效应,京津冀地区城市紧凑度呈现出极化效应。
关键词:
紧凑城市 城市紧凑度 空间关联 中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海洋 马靖 宋巧
本文运用2003-2009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在新新经济地理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城市间工资差异的决定因素,估计结果发现:(1)产业集聚效应、人才归类效应和市场选择效应显著地影响了工资水平,而新经济地理过高估计了产业集聚的作用。(2)动态角度来看,产业集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持续增加,这意味着城市间工资差异将加速扩大而不是收敛;但人才归类效应和市场选择效应的递减可能会弱化这一进程。(3)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工资水平较高;社会管理人员比重较高的城市,工资水平较低。(4)港台企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逐渐变小,而外资企业的影响逐渐增加;此外金融发展、基础设施和人均资本与工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新新经济地理 新经济地理 城市 工资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城市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
当前中国城市群发展水平差异评估——基于七个国家级城市群地级及以上城市2018年数据的测算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五化”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区域综合发展水平及其类型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四化”水平对绿色发展的空间计量分析
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效率的时空差异研究——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
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适配城镇化视角下中国城市金融发展格局——基于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实证
碳达峰视角下的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测度与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