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2)
2023(11526)
2022(9574)
2021(8848)
2020(7003)
2019(16100)
2018(15599)
2017(29026)
2016(15779)
2015(17800)
2014(17560)
2013(17756)
2012(17209)
2011(16323)
2010(16427)
2009(14874)
2008(14941)
2007(13059)
2006(12010)
2005(11203)
作者
(47788)
(39942)
(39842)
(37512)
(25852)
(19040)
(17999)
(15553)
(15448)
(14208)
(14000)
(13490)
(13018)
(12942)
(12766)
(12518)
(11853)
(11560)
(11553)
(11303)
(10218)
(9815)
(9643)
(9233)
(9039)
(9011)
(8847)
(8648)
(8165)
(8018)
学科
(81092)
经济(81012)
管理(37106)
(34287)
中国(29626)
方法(26638)
地方(25128)
(23785)
企业(23785)
数学(23410)
数学方法(23204)
(20863)
业经(16164)
(15634)
(15630)
贸易(15614)
(15071)
农业(14345)
(14015)
地方经济(13963)
环境(13857)
(13450)
金融(13447)
(13091)
银行(13070)
(12939)
(12863)
(12658)
(10837)
发展(10084)
机构
大学(237113)
学院(234981)
(105590)
经济(103499)
研究(96627)
管理(82530)
中国(73211)
理学(69691)
理学院(68627)
管理学(67514)
管理学院(67044)
科学(58052)
(53990)
(50004)
研究所(45575)
(45326)
中心(41294)
(40038)
(35647)
财经(35611)
(35599)
师范(35339)
北京(35238)
(35053)
经济学(34067)
(32535)
业大(31955)
农业(31212)
经济学院(30628)
科学院(30003)
基金
项目(154628)
科学(123172)
基金(113452)
研究(113166)
(100307)
国家(99527)
科学基金(83766)
社会(74815)
社会科(71012)
社会科学(70992)
基金项目(59256)
(57631)
自然(51582)
(50604)
自然科(50391)
自然科学(50375)
教育(50226)
自然科学基金(49448)
资助(45963)
编号(43356)
(40330)
重点(36265)
成果(36063)
(34979)
发展(32842)
国家社会(32373)
(32325)
课题(32129)
(31489)
中国(30834)
期刊
(124366)
经济(124366)
研究(79347)
中国(52977)
(37689)
科学(36539)
学报(36391)
管理(31615)
(30563)
大学(27328)
教育(26916)
农业(26357)
学学(25510)
(24504)
金融(24504)
经济研究(20887)
技术(19190)
业经(18938)
问题(17711)
财经(17671)
(15506)
(14841)
(14550)
世界(14228)
国际(13722)
资源(13398)
(11696)
技术经济(11548)
现代(11083)
统计(10666)
共检索到374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兆德  刘聪  刘强  孔祥飞  
从经济发展、城镇化、经济效益、居民生活、外向度和区域联系等6个方面,构建了地级单元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测算了2012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发展协调度,并依据综合发展、协调度指数,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表明:综合发展及其6个子系统指数、协调度指数、发展类型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综合发展和协调度指数较高的城市在空间上彼此接近,形成若干高值集聚区;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的胡焕庸人口分布线沿线及其西北侧,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弱、阶梯状减弱的空间格局;较高水平初级协调型以上的城市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等发展水平以下的城市大多为勉强协调型、濒临失调型、轻度失调型和中度失调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文升  王晓芳  李诚固  
通过选取15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和法,测出1997—2003间各城市年度区域城市化综合水平。比较综合水平空间差异得出,东部发展持续领先于中西部城市,但中西部城市之间差异并不明显;由南至北的梯度差异格局显著,中部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城市群间差异较为突出。通过比较城市化子系统水平空间差异及其变化,发现城市化空间集聚水平与综合水平差异较为一致,经济增长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空间差异较为突出,但社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较小。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城市化历史基础、全球化的区域响应、制度创新的地区差异以及城乡与区域管理体制是空间差异形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江,马文汀  
城市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组织领导作用。到1990年末,我国共有城市467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187个(以下简称地级市)。地级市市区面积26.4万平方公里,人口17988万人,分别占全国的2.8%和15.7%。但其职工人数7127万人,自然科技人员593万人,占全国的50.7%和51.8%;国内生产总值6706亿元,占全国的38%;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8841亿元,实现利税1261亿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姚娟  施健龙  
采用2017年中国东部10省(市)的截面数据,在梳理了物流评价体系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物流综合评价指标,利用突变级数法,结合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测度了中国东部地区的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最后根据中国东部区域物流的实证结果分析其物流发展水平情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旺  周跃云  邹毓  
利用《中国城市智慧低碳发展报告》中我国GDP前110强地级以上城市的低碳发展数据,运用加权变异系数法和Theil指数分解法分析了大样本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并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各层次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样本城市的整体低碳发展水平不高,高值城市以东部地区的轻工业城市或综合型城市为主,低值城市则以中、西部的资源型城市或重化工业城市为主;城市整体的低碳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较大,低值城市的空间差异最大、高值城市的空间差异最小、中值城市的空间差异居中;城市低碳发展的区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培基  杨银峰  
本文基于经济、社会、城建与环保四个方面的城市化复合系统模型,运用因子分析、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区域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以甘肃省的12个城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对甘肃省区域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纡、赖立在《教育研究》2013年第11期中撰文,通过对201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测量与比较,发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指出未来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应从重视规模增长转向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均衡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男星  王纾  孙继红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建构了包含7个维度的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对2010年我国各省份的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东部省份的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省份;同时在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在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全国31个省份按其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可以分为5个类型,东部地区的省份在高等教育发展类型上较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样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英  任文颖  施鹏程  
文章从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五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由14个指标组成的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时间序列和截面两个维度,对江苏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与其他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996-2011年间,江苏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不断上升之势,2005年以来上升势头更加强劲;在全国31个省市的比较中,江苏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稳居第四位,在K-均值聚类结果中属于服务业较发达地区;但同时,江苏服务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低端化的特征。最后基于评价结果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纾  赖立  
通过对201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京、津、沪地区的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较为接近,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略显落后,不同地区在继续教育发展样态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而言,全国接近半数的省(区、市)继续教育发展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继续教育应从重视规模增长转向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均衡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在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和鼓励社会多元参与的同时,通过区域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区域内不断优化办学结构和服务体系,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影秋  刘志强  洪亘伟  王俊帝  
建立"综合评价+障碍度分析"层级体系,基于总量规模—配置格局—服务水平多维因素层,量化评价1996—2017年中国城市公园水平特征;引入障碍度模型诊断34个典型城市公园发展阻碍因素,并对其制约方向进行类型定位。研究表明:(1)全国总体水平:公园综合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等级,经历"低效发展→提升过渡→重点城市引领"的过程。(2)典型城市障碍因素:阻碍程度表现为服务水平>总量规模>配置格局,公园面临"批量式—面覆盖"粗放配置、服务忽略"使用者需求"的困境。(3)制约问题类型:归纳为公园总量规模、配置格局和服务水平制约型三类城市,应参照障碍类型分类指导、重点突破。"障碍度"研究从公园系统内部出发,由表及里揭示其发展制约"短板",是典型视角与方法在学科领域的一次尝试,以期为制定公园统筹发展策略和建设侧重点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影秋  刘志强  洪亘伟  王俊帝  
建立"综合评价+障碍度分析"层级体系,基于总量规模—配置格局—服务水平多维因素层,量化评价1996—2017年中国城市公园水平特征;引入障碍度模型诊断34个典型城市公园发展阻碍因素,并对其制约方向进行类型定位。研究表明:(1)全国总体水平:公园综合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等级,经历"低效发展→提升过渡→重点城市引领"的过程。(2)典型城市障碍因素:阻碍程度表现为服务水平>总量规模>配置格局,公园面临"批量式—面覆盖"粗放配置、服务忽略"使用者需求"的困境。(3)制约问题类型:归纳为公园总量规模、配置格局和服务水平制约型三类城市,应参照障碍类型分类指导、重点突破。"障碍度"研究从公园系统内部出发,由表及里揭示其发展制约"短板",是典型视角与方法在学科领域的一次尝试,以期为制定公园统筹发展策略和建设侧重点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  方晓东  高丙成  
根据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参考我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借鉴国内外教育综合发展指数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和各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但东、中、西部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和特点,东部地区较高而西部地区较低;各省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大部分省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均衡性较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改善,能够促进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占兰  高丙成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前教育现状,构建了由四项一级指标和六项二级指标构成的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对全国和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指数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显示,2003—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东、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和不同特点。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各省份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各省份间差异不大;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则在全国平均线以下,各省份间的差异也比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宫攀  王文哲  吕承超  
文章以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综合发展指数(UCDI),评价中国城市发展水平,通过计算2010—2018年、2010—2014年及2014—2018年三个阶段UCDI平均变化率,探究中国城市收缩/扩张的时空格局,并对城市的收缩/扩张类型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全国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各维度增速变动各异。另外,UCDI空间分布具有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特征。2010—2018年,综合、经济和基础设施与生活环境收缩城市均有1个,人口收缩型城市最多,经济扩张型城市最多,没有人口扩张型城市。从城市收缩/扩张的时空演变格局来看,收缩现象愈加明显,扩张城市迅速减少。东北地区收缩最严重,且已开始在全国蔓延,而扩张型城市在全国零散分布。类型识别方面,单维及双维收缩型与扩张型城市占主体,人口对城市综合收缩的驱动力最大,而经济是城市综合扩张的主导因素。另外,东北地区收缩类型最多样化,中西部地区扩张类型最多样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